德國軍人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他們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2020-12-13 騰訊網

戰爭二字對於現代人來說其實是個很陌生的詞彙,我們雖然會在書本或影視劇中了解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極少能真正遇見,甚至很多人都將戰爭看作一個傳說。可是你知道嗎?在近代時期,戰爭可不是什麼臆想詞。在世界進入近代以來,爆發了多場戰爭,甚至其中還包括兩場世界大戰。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戰爭,正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

當時德國因為覬覦蘇聯龐大的資源,因此對蘇聯制定了巴巴羅薩計劃,隨後對其發起進攻。在蘇德戰爭前期,德國勢如破竹,直搗蘇聯腹地,不過就在攻到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時候,德軍卻迎來了一場大敗。不僅沒有拿下莫斯科,甚至還死傷慘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被凍死的。

事實上,在莫斯科戰爭爆發前期,德軍也制定了一份進攻計劃,他們依舊主張使用自己最擅長的閃電戰,以期一舉拿下莫斯科。眾所周知,閃電戰的主旨就在於快,因此德國並沒有準備太多的物資,甚至沒有考慮到天氣因素。

等到他們打到莫斯科的時候,因為蘇軍的拼死拖延,硬生生將閃電戰打成了持久戰,直到蘇聯冬季的到來。蘇聯因為地理因素,本身就偏冷,再加上這一年又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極寒季節,因此德軍只在蘇聯風雪的敲打下,就生生凍死10萬餘人,可謂傷亡慘重。很多人不明白,就算沒有物資,那為什麼當時德軍不搶蘇聯人的棉衣呢?其實是因為史達林當時還留了一手。

人是一種智慧生物,感受到冷自然會想辦法取暖。因此德軍也不是沒想過要搶蘇聯的物資,但是這不是說搶就能搶得到的。當時蘇聯軍民雖然被迫要撤退,但史達林可沒有那麼好的善心。他實行「焦土政策」,勒令軍民撤離時帶走所有可用資源,絕不給德軍留下一絲一線,因此德軍根本無物可搶。

再加上當時蘇聯本身的物質條件就不好,蘇聯人大多都是被憑藉自身的抗寒體質來抵禦寒冬,因此他們的衣物其實並不能起到多大的禦寒作用。據悉,當時德軍為了取暖,甚至將自家裝備裡的石油都拿來燃燒取暖,以至於到後期德軍的機械部隊完全失去戰鬥力,自然就打不贏拼死衛國的蘇聯士兵了。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最初制定的進攻蘇聯計劃是定在夏季,但因為義大利這個豬隊友在其它戰場失利,德國為了幫它,硬生生將進攻莫斯科的時間拖到了9月,這才出現了之後的一系列問題。

相關焦點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一大批,他們為什麼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佔領西歐之後,德國沒有成功攻佔英國,所以這時希特勒就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蘇聯,不過最後德國和拿破崙一樣在西伯利亞的嚴寒下遭遇滑鐵盧,德國士兵僅僅在莫斯科就凍死了大批,那麼為何在那麼嚴寒的情況下德軍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 二戰時期,大量德軍在莫斯科被活活凍死,為何不去搶劫蘇聯人?
    想必每個人對莫斯科保衛戰都不陌生!蘇聯軍隊勇敢地殺敵,迫使德國軍隊退卻,在這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前幾次戰爭中,不管形勢如何惡劣,德國從未失手。同時莫斯科保衛戰也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傳奇。這個戰役也為以後史達林格勒戰役埋下了伏筆。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凍死,他們為啥卻不去搶劫蘇聯人
    德軍失利的原因有很多,莫斯科幾十年不遇的極寒天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裡,無數德軍士兵依然穿著秋衣,甚至是夏裝作戰,凍死凍傷一大片。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那麼,在德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希特勒為什麼還要實行焦土政策?他到底有什麼目的呢? 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 二戰時期,德軍在蘇聯被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去燒木取暖?
    以德國和日本為首的法西斯主義國家,便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當時的德國軍隊在西歐一直捷報頻傳,在攻打蘇聯時,卻讓數以萬計的戰士凍死在了蘇聯戰場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從"盟友"到敵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被捲入到了這場戰爭當中。蘇聯,作為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強國,卻想置身事外。
  • 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希特勒明知冬季要到了,為什麼不準備棉衣?
    首先是百萬大軍久攻不下,蘇軍頑強抵抗。接下來,更加緊迫的事情發生了。蘇聯的寒冬到來,而德國在蘇聯的500萬大軍,沒有準備好過冬的棉衣。最終導致德軍在莫斯科慘敗,難道希特勒不知道蘇聯的天氣嗎?為什麼沒有準備好棉衣呢?
  • 二戰後期,德國人為何看到蘇聯人就膽戰心驚?學者:不害怕都不行
    二戰時,德軍先在歐洲戰場橫行過後,又轉戰到亞洲戰場企圖攻陷莫斯科一舉吞併蘇聯。可是蘇聯領導人誓死不從,發動焦土戰爭,把全國勞力資源全部投入進來把德軍的強勢消磨殆盡,最終德軍逐漸從勝勢轉入敗勢。為此二戰打到晚期,西方諸國和蘇聯組成聯盟軍開始反擊德軍,打得德國不斷退守,而蘇軍的士氣越發高漲,並且秉持著戰鬥民族的彪悍精神,打起德國鬼子來毫不手軟,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殘暴。二戰後期,德國人為何看到蘇聯人就膽戰心驚?學者:不害怕都不行!
  • 蘇聯人不敢多看的照片,入侵芬蘭竟然慘敗成這樣
    蘇芬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開始。蘇聯雖然強大,但芬蘭的極寒天氣卻讓他們始料不及,損失慘重。圖為一輛在芬蘭邊境公路上被凍住了的汽車。戰鬥還沒開始,蘇聯士兵就大量凍死,武器被凍得無法正常使用。圖為芬蘭士兵在查看一輛被擊中的蘇聯T-26輕型坦克。
  • 蘇聯零下40度的天氣,德軍身上穿的什麼?最終凍死十幾萬人
    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是以摧枯拉朽的勢頭推進,將蘇軍逼迫防守在莫斯科,在此情況下,1941年史達林冒著可能被轟炸的風險,在紅場舉行了一次獨具風格的閱兵式,藉此來調動士兵的積極性。也許是上帝眷顧這片土地,當蘇聯士兵從紅場出發奔赴前線的時候,天公作美下起了大雪。
  •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險些亡國滅種,幸虧伏龍芝病逝前留一張王牌
    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調遣190個師,550萬人軍隊,在鋼鐵洪流和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惡狠狠地撲向蘇聯,對其展開了大規模攻勢。德軍無論在戰術理念,還是人數裝備,都要優於蘇聯,按照最初的計劃,德軍打算在10月之前攻破莫斯科,一舉滅亡蘇聯。
  • 二戰期間,蘇德大戰,德軍被凍死幾萬人,為什麼不燒樹木取暖?
    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有很多人說,在蘇聯和德國這場戰役中,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德軍戰敗,其實,我認為這件事不能這樣說,天氣原因雖然對於德軍戰敗有直接影響,但絕對不是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
  • 德軍在二戰時為何穿著單衣打蘇聯?義大利該來背這個「鍋」
    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個月,德國就兵臨莫斯科了,莫斯科保衛戰對蘇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如果首都丟了那蘇聯就真的是退無可退了。但老天爺似乎也想幫一把蘇聯,讓蘇聯提前進入了冬天,衣著單薄的德軍每天都有人在被凍死。很多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不由得感到疑惑,二戰德軍打蘇聯為何傻乎乎穿著單衣?德國人表示:原因很無奈,就三個字。
  • 二戰蘇軍為何拿凍死德軍當路標?因為他們受過奇恥大辱
    圖:一具凍死的德軍士兵屍體被擺成路標 但是,你知道嗎——蘇聯人這個「凍死敵軍當路標」的做法,其實不是首創。 說來丟臉,最早的「凍死路標」是蘇聯士兵自己。 蘇芬戰爭,也稱「冬季戰爭」,是發生在二戰前夕的一場短時間戰爭,並不為人熟知。1939年11月30日,蘇聯武裝入侵鄰國芬蘭,軍隊人數多達50萬,而芬蘭的總人口才440萬,常備軍隊只有區區3萬多。
  • 美國核壟斷達4年,為何不對蘇聯開戰,資本家第一個不同意
    美國在1945年成功爆炸一顆原子彈,蘇聯則是在1949年,也就是說,美國的核壟斷達到4年,那麼,美國為何不在這幾年對蘇聯宣戰,只要打垮了蘇聯,也就沒有後來的冷戰了。其實,早在美國原子彈試爆之前,德國投降之後,美軍中的一些鷹派,就主張對蘇聯開戰,其中代表人物為巴頓,這位口無遮攔的猛將,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揚言打下莫斯科,一勞永逸消滅對手。不過,美國總統杜魯門,五星上將艾森豪,以及一些政客並不想得罪蘇聯,因此,他們多次警告巴頓。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二戰還未結束,日本還沒投降。
  •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時,前線氣溫零下40度,德軍還穿著秋褲作戰
    別說過去的莫斯科,就連今天的莫斯科郊外,在嚴寒和泥水中你都別想走路。所以大家應該理解為何蘇聯對於全地形的飛彈車如此上心。僅德軍裝甲第二集團軍就因為行軍泥濘消耗了60%的坦克,第10裝甲師3天就報廢坦克35輛,德軍的裝甲擲彈兵不少都放棄了用以機動的裝甲車,重新變回一支騾子趕大車的畜力軍隊。
  • 為何被凍死的人他們是脫了衣服面帶微笑死的?來聽聽專家怎麼說的
    為何被凍死的人他們是脫了衣服面帶微笑死的?但是,即使如此,還是有著非常多的人想要挑戰大自然,以此來超越自我。而他們挑戰的,除了那些高山的高度之外,還有那無法抵禦的寒氣。其中一些人挑戰失敗了,就被凍死在了山上,但是他們被發現的時候往往都是微笑著的,而且是脫了衣服的狀態,這是為什麼呢?他們在被凍死之前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 為何現在的學生夏天熱死不脫衣,冬天凍死不穿棉襖呢?
    如今已經到了六月份,全國氣溫普遍升高,很多地方的人都應該開始吹電風扇、穿短袖了。但經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都穿著一樣的外套、長褲。許多人覺得那是因為學生規定要穿校服,所以就算熱也要必須要穿。可我國每所學校的校服都有夏季款、春秋季款以及冬季款,學生如果覺得熱,完全可以穿夏季校服。
  • 科學研究發現,被凍死的人通常會「主動脫掉衣服」,這是為何?
    而有科學研究發現,遭受低溫被凍死的人,居然會主動脫掉衣服,這是為何呢?                                                                                             許多探險家們喜好攀登高山,徵服山峰無疑給人帶去頗高的成就感,可惜高死亡率也和成就感如影隨形。
  • 德國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為何不是納粹德軍二十七位元帥之一呢?
    德國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為何不是納粹德軍二十七位元帥之一?文/公子扶蘇聊歷史古德裡安是德國閃電戰之父,也是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推動者,他在希特勒的指導下僅用兩個月時間裡攻佔七個國家,無論是正是邪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不能不提及的一個人。但是作為希特勒最為器重的將領,他卻不是德軍二十七個元帥之一,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前強大的蘇聯,進攻小國芬蘭,卻為何損失慘重?
    俄羅斯帝國十月革命之後爆發了激烈的蘇俄內戰,新生的蘇俄政權跟由歐美列強扶持的前俄羅斯帝國舊軍人組成的「白軍」政權,為爭奪對原俄羅斯帝國版圖的合法繼承,殺的昏天黑地。原俄羅斯帝國西部疆域芬蘭,因本身就是俄羅斯帝國從鄰國瑞典手中「強取」而來,各類習俗跟俄羅斯帝國莫斯科一帶有著較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