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2020-12-15 泥腿看客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蘇聯是由很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國家,即使現在俄羅斯聯邦,也由很多自治共和國組成,這也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蘇聯建立後,曾經有一個叫「」,但此國組成不久,卻在蘇德戰爭期間突然消失了。那這些有由德國人組成的加盟國為何消失,這些德國人去哪裡呢?

歷史

那麼蘇聯境內的德國人什麼時候來到蘇聯的?

蘇聯的德國人還要追溯到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這個德國女人嫁到俄國後,原本是彼得沙皇的妻子。但彼得根本不喜歡她,無奈葉卡捷琳娜忍耐著,直到彼得從皇儲當上沙皇,此時這個德國女人做了一個大膽的事。

1762年,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把老公彼得趕下臺,她隨即成為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不僅是一個風流的女人,也是一個很厲害的皇帝,在她的統治下,俄國開始崛起,並不斷擴張領土,其實力達到輝煌。有人說,俄國的崛起是德國人的功勞,這句話是有出處的。

隨著俄國領土不斷拓展,但俄國人卻很少。如此多的土地閒置浪費太可惜,於是葉卡捷琳娜把自己的同胞德國人吸引到俄國種地。

德國人能吃苦,而且自律性強。這一點在美國建立後被證實了。葉卡捷琳娜向德國人提出優惠的條件,吸引了很多德國人到俄國種地,但有些德國人認為俄國太遠,而且寒冷無比,不願意來。

葉卡捷琳娜下令,專門給德國人制定一項更加特殊優厚的條件:誰開發土地,土地就歸誰,而且還給予一定時間的免稅,也不用選擇東正教,可以隨意保留自己的宗教。

在葉卡捷琳娜優惠政策的吸引下,更多的無地德國人選擇來俄國。當時德國境內戰亂不斷,很多民眾生活困難,他們希望通過移民改變命運。其實德國人不僅到俄羅斯,也去美國創業。現在美國的德國人後裔最多。

當德國人湧到俄國後,他們發現俄國土地肥沃,而且適用於種植很多農作物,更主要的是土地太多了,德國人也種不過來。此後百年間,吸引了更多德國人到俄國開墾居住。

俄國的德國人主要分布在伏爾加河流域,所以被人稱為「伏爾加德意志人」。這些德國勤勞勇敢,他們快速融入俄國社會,有的當了俄國官員,有的成為俄國當地的富翁,德國人為俄國發展有過貢獻。

原因

由於德國人自律,很快他們在俄國司法部門謀到了職務,而且成為俄國司法部門最多的人種。

蘇聯建立後,實現了民族確認,因為德國人在伏爾加河流域形成了一個聚成區域,為便於管理,蘇聯在此地建立了「伏爾加河德志蘇維埃共和國」。當時六十萬德國人生活在2.82平方公裡的聚居區,但他們要接受俄羅斯管理。

蘇德戰爭期間,由於蘇聯人擔心伏爾加德意志人背叛蘇聯而投靠德國,於是蘇聯下令撤銷「伏爾加河德意志人共和國」。從此這個以德國人命名的自治共和國便消失了。

加盟國雖然撤銷了,但聚居在蘇聯的德國人去哪了?

遷移

伏爾加河流域的德國人組成的自治共和國被蘇聯撤銷後,德國人命運也發生了變化,蘇聯不讓他們在伏爾加河居住,把一些人流放到西伯利亞、中亞更多地廣人稀的地方。

這也是蘇聯當時的一個政策,不僅德國人被遷移,韃靼等民族也被遷移到不同地方。當時蘇聯的德國人還被遷到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因為無論蘇聯時期還是現在,哈薩克斯坦都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區。

蘇德結束後,一直到赫魯夫執政時,蘇聯德國人才被平反,但雖然身份被平反,但以德國人命名的共和國卻沒有恢復。德國人依然生活在哈薩克境內,直到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獨立,在該國境內就留下德國人身影。雖然期間有德國人返回德國,但也有德國人選擇留在哈薩克斯坦。

據資料統計,蘇聯解體前,約有八十萬德國人拿到德國身份證,重回到德國。現在哈薩克斯坦的德國後裔已經只有18萬人,據說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90萬人。

不過現在哈薩克斯坦也是一個很富裕的國家,而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德國人也不吃虧,他們既可以享受哈薩克斯坦富裕的生活,又可以德國人優勢創造財富。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為何德國會有200多萬人說俄語?德國境內的俄裔移民是哪來的?
    但是,德國卻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德國國內竟然有200多萬俄裔!這個數字相當驚人,給大家看一張表,這張表是世界上俄語人口佔該國人口的比例:大家可以看到,人口數量比較多的或者比例比較大的,除了前蘇聯國家外,只有以色列、美國和德國三國。
  • 【中亞五國】中亞國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韓裔和德裔?
    但細心的人會發現,在這些離韓半島相對較近地方卻很少有韓裔。反倒是更遠的中亞地區卻居住者數十萬韓裔。 蘇聯解體之後,獨立國協國家的韓民族都被叫作高麗人。叫他們韓國人怕朝鮮不開心,叫他們朝鮮人怕韓國不開心。中國叫朝鮮族是因為當時中國只承認朝鮮。認為朝鮮是半島的正統,所謂的韓國只是南朝鮮傀儡政府而已。
  • 蘇聯解體後,中國幫助了俄羅斯多少?
    中俄恰恰就有很多這種情況,除去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大致分為幾個階段:一、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倒爺」熱筆者很小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拿出俄羅斯望遠鏡等等物件來炫耀,引來一片羨慕。這背後恰恰是蘇聯剛解體時,中俄兩國加強貿易合作的側面寫照。
  • 回不去的德裔俄羅斯人
    70年前,蘇聯將數十萬德裔人士集體流放到遙遠的中亞加盟共和國。如今,隨著德裔社區日益萎縮,因各種原因滯留當地的德國移民後代深陷失落和迷茫。因蘇德戰爭慘遭流放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在聖彼得堡「歡迎歐洲人定居」政策的感召下,很多德國人移民到沙皇俄國。不過,這些德裔俄羅斯人仍保留著自己祖國的語言和宗教傳統。    1941年,這些文化傳統竟然成了他們被蘇聯當局懷疑和迫害的「證據」。自希特勒發起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半年之內,數十萬德裔俄羅斯人相繼遭到圍捕,並被流放到中亞的幾個加盟共和國。
  • 蘇聯解體激化了巴以衝突?要從100萬俄裔猶太人湧入以色列說起
    有多達25萬的蘇聯猶太人選擇來到以色列謀生。而之後蘇聯解體使得移民運動達到了一個高峰。 今天的以色列 二、俄裔猶太人的湧入與以色列政局 蘇聯解體前後,俄國社會內部的反猶主義情緒並沒有絲毫衰退的跡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在這種情緒的推波助瀾之下
  • 「蘇聯解體」有著歷史的必然,俄羅斯不會「解體」
    1、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戰略資產,並且由於與西方的結構性矛盾,北約對於俄羅斯也是極力打壓,並且北約東擴一直沒有停止。因此,俄羅斯將在現在,以及將來很長時間裡,承受巨大國際壓力。這些個加盟共和國,其實之前都是獨立國家,在政治上有著相應的獨立性,有自己的國徽、國旗、國歌、議會,有自己的國家名稱,以及自己的總統和總理。6、這一點是在當初組成「蘇聯」時,憲法所規定的。至於當初加入蘇聯,這十幾個國家的目的不盡相同,有的是迫於無奈,有的是想從中獲取好處等等。基於這一點,導致最後「蘇聯解體」,也就不奇怪了。
  •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什麼關係?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沒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關係重大。甚至可以說美國是蘇聯解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對比一下二戰前後蘇聯的國際環境就知道了。 二戰以前,蘇聯(俄國)的主要外部敵人是誰?
  • 極力維持蘇聯體制,白俄羅斯的「蘇聯情結」,為何這樣濃厚?
    在世界歷史上,由於交互與融合的因素,很多民族之間、國家之間都存在剪不斷的關係。1991年蘇聯解體之時,15個加盟國迎來「民族之春」,但由於社會水平不同、歷史進程各異,而走上了迥異的發展道路。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早在1990年就進行了脫離獨立的實踐,並因此受到戈巴契夫的軍事幹預,立國之路坎坷。烏克蘭在獨立後,則陷入到同俄羅斯的糾紛之中,地緣環境趨於惡化。
  • 蘇聯解體後此人大發國難財,女兒曾是俄羅斯首富,普京卻假裝不知?
    俄羅斯應該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國家畢竟它不僅是我們的鄰國,還是和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大家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才有了俄羅斯,這30年來俄羅斯一共有兩任實際掌權的領導人。一個是首任總統葉爾欽一個是現任總統普京,其中普京不僅得到了人民的認可甚至還得到了全世界人民認可,很多網友都稱普京為硬核總統。
  • 周有光:蘇聯解體的深層原因是專制制度
    蘇聯既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失敗的教訓。蘇聯歷史是當代知識分子不能不讀的必修課。我閱讀蘇聯歷史十多種,包括周尚文等《蘇聯興亡史》(2002)、陸南泉等《蘇聯興亡史論》(2002)、曾嚴修《半杯水集》(2001)、約翰·根瑟《今日俄羅斯內幕》(1958,英文)、美國駐蘇大使馬特洛克《蘇聯解體親歷記》(中譯本,1996)、紐約時報通信集《蘇聯帝國的衰亡》(1992,英文)等。
  • 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已經20年。20年後再來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觀點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認識,還有哪些觀點至今存在尖銳分歧。普京結論:「我深信,蘇聯解體是全民族的巨大悲劇。我認為,前蘇聯的普通公民和後蘇聯空間內的公民、獨立國協各國公民、普通的公民們沒有從中贏得任何東西」。據俄羅斯多次民意調查,大多數民眾也持此看法。這就有力駁斥了國內外一些人鼓吹「蘇聯解體是歷史的進步」、「歷史的必然」的謬論,同時也是對國人居安思危、避免蘇聯解體悲劇的警示。
  • 蘇聯解體前夕,15個加盟國為什麼只有俄羅斯沒獨立,和此國有關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其實關於蘇聯解體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略知一二,導火索就是八一九事變。八一九事變發生後,戈巴契夫被軟禁起來,這時候蘇聯境內的各加盟國紛紛獨立。之後戈巴契夫雖然在葉爾欽的努力下回來了,但是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只能接受現在,最後籤署了蘇聯解體的文件。其實,我們自信看一下蘇聯解體的狀況能夠發現一件事。
  • 愛沙尼亞為何與俄羅斯關係不和?兩國有什麼歷史恩怨?
    二、俄羅斯帝國(蘇聯)對愛沙尼亞的徵服 愛沙尼亞位于波羅的海沿岸,地形平坦,境內水資源豐富,擁有油頁巖、泥煤、磷礦、石灰巖等礦產資源,塔林既是首都,又是港口,對於這樣的一塊風水寶地,在歷史上成為周邊國家徵服的對象。愛沙尼亞在歷史上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
  • 遺老遺少們的後蘇聯
    ,不料12月蘇聯解體,不得已俄羅斯、烏克蘭等12個前蘇聯加盟國組成獨立國協足球隊,才勉強應賽。,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為蘇聯正式解體劃上了句號。1991年11月,蘇聯足球隊取得歐洲杯決賽周參賽資格,不料12月蘇聯解體,不得已俄羅斯、烏克蘭等12個前蘇聯加盟國組成獨立國協足球隊,才勉強應賽。由於事先毫無準備,貝多芬的第9交響曲被採納為臨時隊歌。此外,前蘇聯各加盟國還曾以獨立國協名義集體參加過1992年巴薩羅那奧運會,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還給中國多少領土?5個澳門大小!
    隨著沙俄的倒臺、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成為繼任者。那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還給中國多少領土?此後,蘇聯對黑瞎子島實行軍事控制,在銀龍島、北代島及東正教堂處建有5個邊防哨所。沿中國側島邊設有鐵絲網約40公裡,撫遠水道上、下口處俄方都有炮艇駐守。九一八事件後,日本關東軍與蘇軍沿邊境對峙,黑瞎子島成為蘇軍據守伯力的前沿陣地。
  • 蘇聯解體,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但俄羅斯卻永遠不可能讓車臣獨立
    20世紀90年代,蘇聯因為種種問題公開宣布解體,分裂成了15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俄羅斯的地盤最大,實力最強,但是它的內部環境,並不是特別穩定,經常有一些地區想要分裂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車臣想要獨立的態度非常堅定,但是俄羅斯永遠都不可能讓車臣獨立建國,這是為什麼呢?網友對此評論稱,俄國給出的理由,我很服氣。從律層面來講,當年獨立出去的十幾個國家,都有權利獨立建國,因為他們本身只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國。
  • 德國公主嫁到俄羅斯成了女沙皇,讓上百萬德國人至今生活在他鄉
    德國公主嫁到俄羅斯的,奪了丈夫沙皇彼得三世的皇位,鼓勵德國人移民到俄羅斯德國(時為普魯士)的一個小公國的公主索菲婭·奧古斯特,改名為葉卡捷琳娜後嫁給了俄羅斯帝國的皇儲彼得三世,彼得三世不喜歡她。根據中國歷代皇宮女性掌權後的規律來看,都會想方設法的在朝廷中任用自己的娘家人,這就是所謂的外戚。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是這樣做的,不過,她做得更大,她大量地將自己娘家德國的人移民到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如大多數女人一樣,認為自己娘家的德國人做起事情來嚴謹而又十分勤勞,希望把娘家人引進俄羅斯來做個表率。
  •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用沙俄時三色旗作為國旗,此國旗有何來歷?
    俄羅斯獨立後採用新國旗,已經用了29年,國旗有何用意?1991年12月8日,俄白烏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在白俄羅斯明斯克的森林裡,籤訂了《別洛韋日協議》,這份協議雖然沒有其他加盟國參加,但標誌著蘇聯正式解體。
  • 戈巴契夫為何向美前國務卿祝壽,蘇聯解體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
    手裡有大把的錢,卻買不到東西,尤其是食品這樣的生存底線問題受到挑戰,大家就也顧不上什麼底線了,自然把不滿歸結到蘇聯本身。 為了解決主要城市和困難地區的食品供應問題,戈巴契夫不斷向西方求援,並得到回應,德法英西意都提供了貸款,歐共體提供了24億美元援助。
  • 二戰前,德國人為何在俄羅斯建立國家?
    伏爾加河是俄羅斯境內的著名河流,而考慮到德俄兩國在歷史上的關係,我們很難想像德意志人能夠在俄羅斯境內形成規模並建立自己的國家。然而事實總是出乎我們的意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不僅成批的德國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在蘇聯的土地上,甚至一個此前從未有過的國家也因之而誕生,這便是如曇花一現的「伏爾加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