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有著歷史的必然,俄羅斯不會「解體」

2020-12-11 大咖看過來

1、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戰略資產,並且由於與西方的結構性矛盾,北約對於俄羅斯也是極力打壓,並且北約東擴一直沒有停止。因此,俄羅斯將在現在,以及將來很長時間裡,承受巨大國際壓力。

2、由於俄羅斯經濟狀況不佳,人們也在擔心「俄羅斯是否會像蘇聯一樣進一步分裂」。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從歷史上,以及在政治體制上,對俄羅斯與蘇聯進行比較。

3、俄羅斯是個領土擴張的國家,這一點不假。俄羅斯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一個彈丸之地,卻不斷進行領土擴張,尤其是一直向東方擴張,這種擴張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到達今天的海參崴。至於造成蒙古獨立,卻是昔日蘇聯對中國的傷害。

4、從中國掠奪的領土,大部分到了俄羅斯手中,僅僅在清朝,俄羅斯就侵佔了中國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俄羅斯長期在國際上進行「領土擴張」,數百年來通過各種非法手段,掠奪大量土地,特別是從中國掠奪了廣闊的土地,以及資源。

5、蘇聯成立的歷史比較短,也是近代一些「蘇維埃國家」,為了某些共同利益,所組成的一個比較緊密但又保持一定國家獨立性的「國家聯盟體」,也就是蘇聯,當然這只是簡稱。這些個加盟共和國,其實之前都是獨立國家,在政治上有著相應的獨立性,有自己的國徽、國旗、國歌、議會,有自己的國家名稱,以及自己的總統和總理。

6、這一點是在當初組成「蘇聯」時,憲法所規定的。至於當初加入蘇聯,這十幾個國家的目的不盡相同,有的是迫於無奈,有的是想從中獲取好處等等。基於這一點,導致最後「蘇聯解體」,也就不奇怪了。本來大家就是「一個國家聯合體」,或者叫「蘇聯」,但實際上「蘇聯」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國家集團」的稱呼。

7、當蘇聯經濟惡化,工業生產下降,老百姓生活窘迫,形勢嚴峻的時候,每個國家都會考慮自己的出路。「合則留不合則分」,最後就成為這些國家的必然選擇。而俄羅斯首先提出解散「蘇聯」,是由於經濟上的不堪重負,不想再「背鍋」。

8、因此可以說,蘇聯解體是遲早的事情,除非蘇聯一直強盛下去。換句話說,蘇聯解體其實是「歷史的必然」。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也會進一步解體」,因為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9、首先,俄羅斯是個國家,而蘇聯只是個「國家聯合體」,是由十五個加盟共和國所組成的「蘇維埃聯盟」。因此,蘇聯是否解體,並沒有改變俄羅斯或者其他共和國的國家獨立以及主權。

10、其次,對於國際上來說,或者從國際法來說,這些主權國家只是暫時放棄得到國際承認的權力,而是通過「蘇聯」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僅此而已。

11、所以說,「蘇聯解體」並不會進一步造成俄羅斯分裂。因為迄今為止,大家都還是用「解體」來形容蘇聯的結局,而不是「分裂」。

相關焦點

  • 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已經20年。20年後再來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觀點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認識,還有哪些觀點至今存在尖銳分歧。說明:1、蘇東劇變並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歷史發展方向的預測,需要我們進一步堅定人類社會主義發展前途的信念(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
  • 蘇聯解體後,中國幫助了俄羅斯多少?
    中俄恰恰就有很多這種情況,除去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大致分為幾個階段:一、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倒爺」熱筆者很小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拿出俄羅斯望遠鏡等等物件來炫耀,引來一片羨慕。這背後恰恰是蘇聯剛解體時,中俄兩國加強貿易合作的側面寫照。
  • 吳恩遠:蘇聯可以避免解體?俄羅斯首部國家歷史教科書新觀念評析
    俄羅斯政府從2007年開始著手編制國家統一的歷史教科書。2016年,根據《歷史教學方法新觀念》編制、經國家審定的歷史教科書——《俄羅斯歷史10年級教科書》正式出版。教科書論證了偉大十月革命爆發的客觀必然性;對蘇聯建立的歷史意義給予正面評價;把「史達林模式」定性為蘇聯獨特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認為蘇聯如果選擇正確的改革道路,可以避免解體。
  • 俄羅斯未來該何去何從,是重新強大起來,還是再次解體?
    我們不難看出,自二戰結束之後也就只有中國真正地把社會主義發揚光大了,其他那些跟著走的一些國家不是變得越來越窮,甚至直接面臨解體。比如冷戰時期和美國爭鋒的超級大國蘇聯,他國均望其項背,但由於自身的問題沒能夠及時補救,改變方向,活活地被老美給耗死了,最終選擇解體。
  • 周有光:蘇聯解體的深層原因是專制制度
    蘇聯既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失敗的教訓。蘇聯歷史是當代知識分子不能不讀的必修課。我閱讀蘇聯歷史十多種,包括周尚文等《蘇聯興亡史》(2002)、陸南泉等《蘇聯興亡史論》(2002)、曾嚴修《半杯水集》(2001)、約翰·根瑟《今日俄羅斯內幕》(1958,英文)、美國駐蘇大使馬特洛克《蘇聯解體親歷記》(中譯本,1996)、紐約時報通信集《蘇聯帝國的衰亡》(1992,英文)等。
  • 假設蘇聯沒有解體,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至少這三件大事不會發生
    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美國,但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20世紀90年代以前,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會這麼眾口一聲了。因為當時世界上還存在著另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蘇聯。關於蘇聯不曾解體的設想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的發展遠超其他國家,為了爭奪世界霸主的位子,雙方展開了長達44年的軍備競賽。
  • 蘇聯解體到現在,俄羅斯還給中國多少領土?你也許不相信
    蘇聯解體到現在,俄羅斯還給中國多少領土?你也許不相信學過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們祖國曾遭受過多次侵略,籤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不僅賠償了大量的白銀,還失去了很大面積的領土。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就是俄羅斯。在清朝的時候,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面,俄羅斯就利用籤訂的不平等條約割去了我國15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例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條約。這些條約的籤署極大程度地損壞了我國的領土完整。
  • 郭欣根:蘇聯解體內部原因的再探索
    關鍵詞:蘇聯解體;封建主義;文化專制主義;  1991年,擁有93年歷史的蘇聯共產黨宣布解散,具有74年歷史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 頃刻瓦解,令全世界震驚,成為20世紀社會主義史上難解的「歷史之謎」。但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是反其道而行之,該拋棄的 都被繼承,該繼承的反而被拋棄,兩者相錯位。例如,俄羅斯民族文化中的沙皇主義、 專制主義、皇權主義非但未被拋棄反而繼承下來。這說明,蘇聯對本國文化遺產的取捨 不是看其本身是否科學和優秀,而是取決於它是否有利於專制統治,以「文藝為政治服 務」為標準的。這種對民族傳統文化良莠不分的態度,必然導致無法建構適應社會主義 的先進文化,也破壞了文化的民族性。
  • 蘇聯解體給我國帶來多大好處?這幾點非常重要
    【千古浪】蘇聯這個大帝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上個世紀,蘇聯一度被我們親切地稱為「老大哥」,兩國關係十分親密。上世紀末,蘇聯走向崩潰,最終解體。很多人對於蘇聯的解體扼腕嘆息,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蘇聯的解體對我們來說也有著不少的好處的。
  • 蘇聯解體後此人大發國難財,女兒曾是俄羅斯首富,普京卻假裝不知?
    俄羅斯應該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國家畢竟它不僅是我們的鄰國,還是和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大家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才有了俄羅斯,這30年來俄羅斯一共有兩任實際掌權的領導人。一個是首任總統葉爾欽一個是現任總統普京,其中普京不僅得到了人民的認可甚至還得到了全世界人民認可,很多網友都稱普京為硬核總統。
  • 俄羅斯未來會走向何方?是再次崛起,還是「二次解體」?
    俄羅斯和美國一樣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軍火出口商,經濟收入來源也全靠出售武器來維持。在俄羅斯,輕重工業的發展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他們的軍工廠在世界都是很有名氣的,但是輕工業卻可以用落後來形容,在這種形勢之下,經濟沒有活力也就不奇怪了,國內經濟增長無法依靠內需來拉動。而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狀況不好必然會導致政治出現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地拉動經濟。那麼俄羅斯或許會像蘇聯一樣,面臨解體的危險。
  • 蘇聯解體分成了哪些國家?這些國家除了俄羅斯還認識那個
    我們的老大哥蘇聯解體分成了十五個國家,由社會主義變成了資本主義。那麼,在這十五個國家之中,到底是那十五個呢?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英語: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首都維爾紐斯。
  • 俄羅斯前高官語出驚人:俄羅斯將第三次解體?
    第二次解體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即1991年,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摩爾多瓦。 伊拉裡奧諾夫預計,第三次解體,一些非俄羅斯民族領土將再一次與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分離,這些過程將伴隨著流血悲劇,但這是歷史的自然構造力量,無法阻擋。 他指出,俄羅斯的解體將減少它對烏克蘭的軍事壓力。如果俄羅斯擁有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與政府,那麼民主的烏克蘭將有可能幫助俄羅斯聯邦以不流血的方式通過解體道路,構建新興的國家。
  •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蘇聯是由很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國家,即使現在俄羅斯聯邦,也由很多自治共和國組成,這也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蘇聯建立後,曾經有一個叫「」,但此國組成不久,卻在蘇德戰爭期間突然消失了。那這些有由德國人組成的加盟國為何消失,這些德國人去哪裡呢?
  • 戈巴契夫稱不為蘇聯解體擔責 要歸咎於葉爾欽
    據俄新社4月1日消息,蘇聯首位總統,同時也是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巴契夫3月30日在題為「人類改變歷史還是歷史改變人類」的公開講座中,回憶了自己從政的歷程。而對於外界一部分人將蘇聯解體歸咎於他的看法,戈巴契夫大呼冤枉。戈巴契夫在講座中說道,1989年蘇聯的國家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首次舉行了自由的、競爭性的選舉。
  • 蘇聯解體不久後的俄羅斯;搖滾音樂會吸引了百萬年輕人
    蘇聯解體,曾經的大國成為歷史。俄羅斯在蘇聯的地基上撥地而起,原本蘇聯的一切好像都成為了歷史。圖中是1992年的下瓦爾託夫斯克,一個石油儲罐工程師的家裡。牆上有兩個美國好萊塢的影視海報。文化入侵可見一斑。圖中是1992年西伯利亞下瓦爾託夫斯克市,當地石油資源豐富因而設市。
  • 蘇聯解體時為何我們沒有趁他病要他命收復失地?其中的原因很無奈
    第一,綜合實力的問題。儘管蘇聯解體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其軍事實力上依然強大,所擁有的軍事武器遠比當時的中國要先進,而中國不少武器又要依賴於俄羅斯進口。在經濟上我國儘管已經開始改革開放但是經濟實力依然薄弱,兩者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
  • 蘇聯解體後,被劃分為15個國家,百萬大軍最終何去何從
    蘇聯作為上世紀全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屹立在世界之林,有著「老大哥」的稱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頭號強國,卻在1991年12月25日宣布解體,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在這一天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俄羅斯作為它的政治繼承國由此誕生。
  •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中國嗎?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中國嗎?蘇聯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一個由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國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那時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都想瓜分我國的領土。
  • 蘇聯解體前夕,15個加盟國為什麼只有俄羅斯沒獨立,和此國有關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其實關於蘇聯解體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略知一二,導火索就是八一九事變。八一九事變發生後,戈巴契夫被軟禁起來,這時候蘇聯境內的各加盟國紛紛獨立。之後戈巴契夫雖然在葉爾欽的努力下回來了,但是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只能接受現在,最後籤署了蘇聯解體的文件。其實,我們自信看一下蘇聯解體的狀況能夠發現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