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2020-12-17 搜狐網

蘇聯解體已經20年。20年後再來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觀點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認識,還有哪些觀點至今存在尖銳分歧。

一、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1、解體之初,當時西方世界一片歡騰,認為是社會主義「歷史的終結」,西方文明世界的勝利。20年後的事實(世界金融危機、人們重新學習《資本論》……證明(包括福山本人),也認為這個論斷不能成立;

2、認為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也將步蘇聯後塵解體或者崩潰;事實是中國的日益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越來越大的影響;

3、認為世界消除了蘇美爭霸的「冷戰」因素,將變得更加和平。事實是:美國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北約的東擴、中亞的「顏色革命」、中東北非局勢的混亂(西方的插手)。

說明:1、蘇東劇變並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歷史發展方向的預測,需要我們進一步堅定人類社會主義發展前途的信念(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鍊,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貢獻和影響;3,防止帝國主義和平演變、反對霸權主義仍是當前世界人民的主要任務。

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果的總體評價

蘇聯解體對從法理上承繼了蘇聯遺產的俄羅斯來說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是我們評價這個問題的邏輯起點:它決定後人應當吸取其正面經驗還是負面教訓。

1、認為俄羅斯等國將從劇變中受益,步入西方文明世界的殿堂;事實恰恰相反。

從經濟上看,從1989-1999年十年期間俄羅斯工農業產值和整個國民經濟下降一半,超過衛國戰爭時期所遭受的經濟損失。當時有人為此辯護,說這只是短期的「陣痛」,是「轉軌必然付出的代價」。但直到2007年俄羅斯才勉強恢復到1989年水平。而在此期間由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一進一退更拉大了俄羅斯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至於領土分裂,內戰頻仍、道德淪喪、恐怖威脅、吏治混亂……帶給俄羅斯民眾心靈上的創傷至今難以平息

2、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初當時這些國家的人民所謂「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的觀點。

今天俄羅斯、烏克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人民的反思。70%以上俄羅斯人認為蘇聯解體是悲劇。季塔連科:「我們的人民犯了錯誤,沒有在國家危急的時候出來捍衛它」。

觀察歷史事件的方法論:馬克思曾經說過:「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的鑰匙」。要從「動態」的角度、不能從「靜態」的角度觀察歷史。

普京結論:「我深信,蘇聯解體是全民族的巨大悲劇。我認為,前蘇聯的普通公民和後蘇聯空間內的公民、獨立國協各國公民、普通的公民們沒有從中贏得任何東西」。據俄羅斯多次民意調查,大多數民眾也持此看法。這就有力駁斥了國內外一些人鼓吹「蘇聯解體是歷史的進步」、「歷史的必然」的謬論,同時也是對國人居安思危、避免蘇聯解體悲劇的警示。

三、今天對於蘇聯解體這一歷史事件的爭論焦點

1、蘇聯解體之初,很多人把蘇聯解體原因歸咎於:經濟沒有搞上去;民族分裂主義;教條主義;腐敗與特權階層;……最後歸咎於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史達林模式」。現在仍然有人持這樣的看法。

國內一些學者指出「蘇聯劇變的根本性原因是體制問題,就是說蘇聯傳統的體制弊病太多,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動力機制」。[1]否認戈巴契夫在蘇聯解體中應當承擔的主要責任。

認為史達林模式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2]我國一些學者也持這種觀點。如《蘇聯劇變新探》一書明確指出:「本書新觀點在於:具有70年歷史的史達林模式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3]

史達林時期的蘇聯面臨兩個生死抉擇:舊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必須儘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否則「落後就要挨打」;同時面臨法西斯入侵的威脅,必須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能否渡過這兩個生死關是檢驗「史達林模式」、評價史達林模式歷史地位的唯一實踐的標準。[4]

蘇聯人民在以史達林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在蘇聯衛國戰爭的艱難歲月,表現出了堅韌、勇敢和英雄主義,粉碎了希特勒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社會主義的祖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被拯救出來。[5]這是全世界眾所周知的事實。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В.В.阿列克謝耶夫充分肯定了史達林模式對俄羅斯現代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他寫道:「(20世紀)40和50年代,蘇聯現代化進程繼續深入和擴大。到1955年,工業總產量是戰前的3.2倍。同時生產工具的產量幾乎增加到4倍。50年代,工業工人的勞動裝備率是戰前的3.2倍。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能生產當年人們所能生產出來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的兩個國家中的一個。就這樣,蘇聯時期就克服了俄羅斯與世界先進工業發達國家按階段發展的落後局面」。

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的觀點。當我們在討論蘇聯解體原因時,首先應當聽取和尊重俄羅斯人的意見,因為這畢竟是他們的國家,是他們的切身經歷和感受。

據俄羅斯科學研究院綜合社會研究所在1999、2000、2001年曾作了幾次調查,佔被調查者66.5%、63.2%、57.6%的俄羅斯人均認為蘇聯解體是可以防止的,贊同「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觀點的人僅僅佔20.3%、25.4%和30.0%。2005年12月俄羅斯「全俄民意調查中心」對俄羅斯46個州、邊疆區和共和國的153個居民點進行了民意調查,57%的人則認為,蘇聯解體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就是說多數俄羅斯人並不同意「當時的蘇聯社會制度必然滅亡」的觀點。

這一點甚至連戈巴契夫本人也是認可的。2006年,戈巴契夫在75歲生日時,有人問他:「如果不搞當初的改革,你現在幹什麼?」戈巴契夫回答說:「如果我身體還行的話,仍在當蘇共中央總書記。因為在我執政的時期,社會體制也還是足夠穩固的。」

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人類今天已經進入法治社會。因此我們追究任何一個事件的責任,首先必須從法理的角度來探尋,而不是憑主觀臆想。

1990年3月,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蘇聯總統職位和蘇聯憲法(基本法)修改補充法》,對蘇聯的總統職責作了如下規定: 

(1)       對維護蘇聯公民權利和自由、維護蘇聯憲法和法律起保障作用;

(2)         採取必要的措施維護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實現蘇聯民族國家制度原則。[6]

《憲法》對總統在維護國家《憲法》、「主權和領土完整」應當承擔的職責規定十分清楚,而戈巴契夫在擔任蘇聯總統一職期間,既沒有「保障」蘇聯《憲法》不被破壞,蘇聯公民權利不受侵害(普京曾說:蘇聯解體使2500萬俄羅斯公民一夜之間淪為二等公民),更沒有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難道他還能把此責任推給其他人,包括他的前任?

  2001年俄羅斯科學院綜合社會研究所就「蘇聯解體主要原因」進行的民意調查表明:有44%的被調查者認為戈巴契夫和葉爾欽應對蘇聯解體承擔主要責任;而認為是「蘇聯社會經濟危機」所致只佔17.2%,認為是「共產主義思想體系的危機」所致只佔11.2%。

 

(責任編輯:UN055)

相關焦點

  •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波蘭國家轉型,擁抱歐盟更擁抱美國
    東歐劇變的主觀與客觀;西歐的作用有限!東歐各國的反應才是問題的核心對於東歐劇變和歐盟東擴,很多人認為這是西歐蓄謀已久的陰謀。趁蘇聯自身內部環境出現重大變化之機,先下手為強進行東歐演變。這種想法極具主觀性,更多的強調西方的進攻,而忽略了東歐各國對於自身處境以及未來發展的審視,以及他們所做出的選擇。
  • 什麼是「東歐劇變」?
    由於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影響,戰後,東歐國家大多成為蘇聯的衛星國,並相繼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依照蘇聯的模式進行國內革命和建設。1955年,出於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相抗衡的需要,蘇聯領頭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所有東歐國家均加入,由此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
  • 東歐為何會劇變?根本原因是什麼?
    【歷史】從世界近現代歷史來看,最大的國際變局,恐怕只有東歐劇變了。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建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東歐眾多社會主義國家,幾乎一夜變天,重新回到了西方制度,使得整個冷戰體系崩潰。現在已經過去20多年了,對此,到現在很多人都不還理解,為何當年東歐那麼多國家會突然劇變?
  • 曾經輝煌的捷克軍事工業,在東歐劇變後,為何就走向了沒落?
    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是蘇東集團的成員。在蘇聯的支持下,捷克的武器生產數量仍有所增加。1950年,捷克軍工產值在機械製造業的比重為4%;1953年,這一數字就增加到27%。60~80年代,世界各大局部戰爭地區,都能發現捷克武器的身影。
  • 蘇東劇變影響世界格局,劇變國有何變化?學者:3個詞形容最恰當
    蘇東劇變後的國家變成什麼樣子?專家用順產、難產、怪胎來形容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二十世紀的大事件。不可否認,二十世紀初蘇聯建立後,經過二戰的地緣政治整合,並建立華約國家、經互會與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競爭對抗,的確使世界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但這種狀態保持時間並不長。
  • 東歐劇變後,波蘭這邊經濟獨好!
    NO.286 潘文肖/文製圖/聽風者 漫畫/傲慢的上校 配圖/大尾巴熊波蘭,是位於中歐東北部的一個歐洲國家,是歷經東歐劇變後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劇變以後,波蘭一度推行「休克療法」,導致經濟下滑嚴重。自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以來,波蘭經濟也能在受影響後迅速恢復為何在劇變之後,原東歐陣營國家很多都陷入發展困境之時波蘭能一枝獨秀?這中間經歷了什麼?
  • 李瑞環談東歐劇變:奔馳翻車撞牆是司機的問題
    當時正值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不久,國際輿論充斥著所謂「社會主義失敗、馬克思主義破產」的論調。美國的弗蘭西斯·福山在其《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一書中,以蘇聯、東歐社會主義的垮臺來證明「馬克思主義已死亡,共產主義已死亡」。也有人把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看成是「馬克思主義的絕唱」,宣稱應當把馬克思主義送到歷史博物館裡去。
  • 蘇聯解體後,這兩個國家也紛紛解體,如今成為了東歐最發達的國家
    說起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想必大多數人第一印象都是蘇聯,但其實除了蘇聯以外,還有兩個解體社會主義國家,那就是南斯拉夫與捷克斯洛伐克。幾十年來,捷克斯洛伐克經歷了不少磨難,可是,今天的它卻浴火重生,成為了東歐最為發達的地方。
  • 東歐劇變後,東歐各國的領導人都怎麼樣了,最後一個最慘
    民主德國民主德國又稱為東德,二戰後由於英法美蘇分區佔領德國的原因而分裂的。東部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了東德。東德最後一位領導人是埃裡希·昂納克。埃裡希·昂納克從1975年10月29日開始成為東德的領導人。德國統一之後埃裡希·昂納克首先就是逃到了蘇聯了。不過他明顯就是跑錯地方了。德國能統一就是蘇聯統一的,當時蘇聯為了不得罪德國就把他給引渡回去了。被控告為叛國罪。不過由於有癌症最後被釋放了。1994年在智利去世,當時81歲。他的下場是東歐所有領導人中最好的。
  • 東歐劇變;羅馬尼亞的總書記齊奧塞斯庫同夫人一起被亂槍處決
    1989年,東歐劇變開始,此事件最終以蘇聯解體而告終,曾經稱霸世界的大國在這場落幕曲中消亡。在發生劇變的這些國家中,除前南斯拉夫外,羅馬尼亞是東歐劇變中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權更替的國家,是東歐劇變中的流血篇。圖為羅馬尼亞政變中的示威人群。
  • 他執政時間達32年,東歐劇變唯一善終的領導人,至今仍受國民愛戴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發展遭到了嚴重的創傷,一時之間民怨四起。在長期對社會狀況的不滿下,東歐各國民眾開始反對政府,紛紛發起遊行示威運動,要求走西方道路,實行自由化,市場化,在這樣的劇變浪潮中,首先遭殃的就是東歐各國的領導人。對當時身處東歐劇變中的國家領導人而言,只有三種結局。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此國是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如今成為東歐最發達的國家
    隨著東歐的劇變和蘇聯的解體,捷克斯洛伐克爆發了「天鵝絨革命」,分裂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是南斯拉夫和蘇聯解體後的第三個社會主義國家。那麼為什麼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在天鵝絨革命之後分裂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呢?
  • 吳恩遠:蘇聯可以避免解體?俄羅斯首部國家歷史教科書新觀念評析
    蘇聯解體後,意識形態多元化導致俄羅斯教學領域思想混亂,影響到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歷史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史學界充斥著全盤否定甚至醜化俄羅斯歷史,特別是20世紀歷史的各種歷史教科書。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裡,社會對蘇聯時期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都存在不同的甚至是針鋒相對的觀點,這在客觀上也引發了教師的教學困難。因此,如果教科書要有統一的觀點,首先就必須解決分歧。
  • 戈巴契夫上臺 史稱「東歐劇變」始末
    鳳凰衛視11月25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陳曉楠:1985年,康斯坦丁·契爾年科逝世。年富力強的戈巴契夫,當選為蘇聯最年輕的共產黨總書記,實際上也成為了蘇聯的第一把手。他試圖通過改革和開放,來阻止蘇聯共產主義的退化。
  • 曾比中國富的歐洲3個國家,東歐劇變後為何國家變窮?此國是禍根
    當時南斯拉夫號稱「巴爾幹之虎」,此國在狄托的領導下,既不靠東也不靠西,因此,南斯拉夫很獨特,在南斯拉夫解體前,其經濟實力很強大,南斯拉夫的人均GDP更是我國的20倍。即使曾經接受我國援助的阿爾巴尼亞也是富國。改旗易幟成窮國但東歐劇變是一個分界點,華約國家及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迅速發生變化,華約國紛紛改為資本主義國家。
  • 波蘭:號稱東歐「帶頭大哥」,為何在歐洲有很強地位感?
    的確近年來,波蘭成為歐洲乃至歐盟一個最為活躍的國家,而且波蘭自從東歐劇變後,猶如脫胎換骨,經濟迅速發展,在東歐國家中屬於發展最快的國家。波蘭也擠入發達國家行列。
  • 蘇聯領導人的葬禮,1982年,中國參加,關係緩和的第一步?
    1982年11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勃列日涅夫先後管理蘇聯18年時間,見證了蘇聯從發展到鼎盛的一系列階段。勃列日涅夫的葬禮過程中,中國派遣了高規格代表團參加。雖然,當時的中蘇關係還非常緊張。但從這個葬禮開始,我國與蘇聯的關係開始逐步緩和。
  • 此國是蘇聯最小加盟國,蘇聯解體後淪為歐洲最窮國,女人更可憐!
    蘇聯解體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在這場重大變故中,只有極少數的陰謀家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而更多的平民百姓則成為了蘇聯毀滅的陪葬者。然而,在陰謀家的蠱惑之下,很多蘇聯的人民卻成為了這場分裂國家行動的參與者。然而當他們的願望真的實現後,他們卻發現,自己除了擁有一獨立民族國家的國籍,失去的是更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對於這一點,摩爾多瓦人感同身受。
  • 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中國卻能成功改革?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 張維為Awan Andrew Riak(南蘇丹共和國總統辦公室前任主管,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研究所博士):關於中國改革,中國是如何成功實施改革,並避免了前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在改革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