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2020-12-23 玄坤文史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在冷戰開始後,美蘇兩極對抗,兩個陣營都想要儘可能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可以說二戰結束後到蘇聯解體,世界上的區域戰爭背後都可以看到美蘇兩國的影子,蘇聯入侵阿富汗就是蘇聯政府想將自己的勢力通過阿富汗往中東擴張的一步棋。同樣的事情其實美國政府也一樣在幹,當時伊朗,伊拉克等國也有美國人的支持。

有意思的是不論是蘇聯還是美國,他們在這一區域培植傀儡政權的計劃,幾乎都以同樣的腳本最終走向了失敗,當扶植起的傀儡政權控制住了國內形勢後,也必然將會走向失控,阿富汗的達烏德政府就是蘇聯扶植起來的,隨後又被蘇聯人支持塔拉基推翻了,因為有了達烏德的前車之鑑,塔拉基老實多了,但是塔拉基執政不行,最後死於一場政變。

哈菲佐拉·阿明

阿富汗新上臺的阿明政權並不願意繼續當蘇聯的跟班,於是蘇軍大舉入侵阿富汗,雖然阿明政府最終被推翻了,但是蘇聯的入侵行為也遭到了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長達十年的時間裡,蘇聯和阿富汗的拉鋸戰開始了。阿富汗國土面積65萬平方公裡,80%的地區是高山叢林,這有利於阿富汗人民開展抗蘇聯入侵的遊擊戰。

在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下,蘇聯軍隊陷入了泥潭,始終無法徹底消滅阿富汗的武裝力量,面對阿富汗遊擊隊的襲擾,蘇軍不斷有士兵在阿富汗傷亡,每年還得支出大筆的軍費,國際形勢也出現了劇變

蘇聯在史達林時代結束後,對東歐各國一直採取非常強勢的態度,這些加盟國的發展方向全由蘇聯中央來決定,也就造成了各加盟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給蘇聯內部埋下了隱患。1985年,戈巴契夫入主克裡姆林宮,蘇聯的對外政策發生改變,從激進對抗轉向通過和談放下成見。

蘇聯政府由於制度問題,政府內部貪腐現象也很嚴重,導致很多百姓對政府十分不滿,在戈巴契夫執政期間,又因為長期的不平衡發展,蘇聯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對東歐的滲透,蘇聯內部意識形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矛盾不斷加劇,各加盟共和國相繼發生了反蘇運動,或是政變,1991年蘇聯解體,華沙組織條約解散。

所以阿富汗戰爭雖然對蘇聯國內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蘇聯政府推行的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的圍追堵截,採取各種手段進行絞殺,這才是導致蘇聯最後走向解體的主要原因,和阿富汗的關係不大。

相關焦點

  • 十年阿富汗戰爭,蘇聯是如何一步步入坑的?
    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心臟地帶的內陸國家,北部與3個斯坦國家接壤,東部與中國和克什米爾(巴控)接壤,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西部與伊朗接壤,佔領阿富汗,就佔了亞歐大陸幾何中心,佔領了世界的十字路口。在蘇聯沒有解體的時候,阿富汗北部的三個斯坦國家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因此,阿富汗與蘇聯是鄰國。
  •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什麼關係?
    蘇聯的解體和美國到底有沒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關係重大。甚至可以說美國是蘇聯解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對比一下二戰前後蘇聯的國際環境就知道了。 二戰以前,蘇聯(俄國)的主要外部敵人是誰?
  • 澤連斯基:烏克蘭是又一個阿富汗,俄羅斯重複前蘇聯悲劇
    因為突然之間,烏克蘭高官集體渲染戰爭的可能性。先是烏克蘭外長聲稱,烏克蘭已經和俄羅斯徹底決裂,無論西方接納不接納,烏克蘭已經成為了西方的一部分,烏克蘭再也不會回到俄羅斯世界,烏克蘭的明天在西方,而不是在東方。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聲稱,烏克蘭軍隊計劃,圍繞克裡米亞,建立一個巨大的攔水壩,斷絕克裡米亞水源,除非克裡米亞歸回故土。為了阻擋烏克蘭,俄羅斯大軍很可能以克裡米亞為基點,攻擊烏克蘭。
  •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的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好不容易熬到了戰爭結束,以為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但是這國際形勢卻沒有變得特別好,反而換了一種形式的對戰,各國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正是要休養生息的時候,然而有兩個超級大國卻不消停了。
  • 郭欣根:蘇聯解體內部原因的再探索
    一方面,它比較適應於戰爭和非常狀態,能夠及時 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服務於中心工作或軍事工作。這就是為什麼十月 革命後,蘇聯能夠成功地進行三年國內戰爭,打敗白匪的進攻的原因;在外國資本主義 包圍中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和集體農莊化,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在反法西斯 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甚至在戰後重建的1945~1955年,這種體制也發揮了積極 作用。
  •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中國嗎?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中國嗎?蘇聯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一個由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國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那時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都想瓜分我國的領土。
  •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阿明總統血濺達魯拉曼宮
    蘇聯由此陷入長達10年的阿富汗戰爭,直至1989年2月蘇軍才全部撤出阿富汗。2009年12月是蘇聯入侵阿富汗30周年紀念。30年間,阿富汗依舊在貧窮、戰亂中掙扎,蘇聯人來了又走,塔利班來了又走,美國人來了,什麼時候走呢?
  • 蘇聯解體給我國帶來多大好處?這幾點非常重要
    【千古浪】蘇聯這個大帝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上個世紀,蘇聯一度被我們親切地稱為「老大哥」,兩國關係十分親密。上世紀末,蘇聯走向崩潰,最終解體。很多人對於蘇聯的解體扼腕嘆息,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蘇聯的解體對我們來說也有著不少的好處的。
  • 蘇聯解體前的慘狀,有食物隨便換武器,2個保溫杯就能帶坦克回家
    導語:蘇聯解體前的慘狀,有食物隨便換武器,2個保溫杯就能帶坦克回家1991年在美國的主導下,龐大的蘇聯帝國解體,蘇聯因為太過於注重將資金投入到軍事領域,著了美國的道,才落得這樣的下場,但凡期間拿一點資金來發展經濟狀況都有機率發生改變
  • 烏克蘭警告:俄羅斯膽敢對烏開戰,將陷入類似阿富汗戰爭的泥潭
    烏克蘭人的新年,是在對戰爭的恐懼中度過的。去年12月下旬開始,烏舉國上下就開始風傳:為了徹底解決克裡米亞被斷水問題,俄極可能在2021年大舉入侵烏克蘭東部和南部,順勢將烏俄語地區收入囊中。
  • 最不願蘇聯解體的國家:5年內戰倒退40年,曾歸屬中國千年
    也因此對其大量撥款予以扶助,甚至高峰期的塔吉克一半GDP都來自蘇聯中央政府的援助,民眾過半生活物資也都來自蘇聯各個盟國。在蘇聯解體前,塔吉克人均收入將近1000美元,屬於中等收入國家。
  • 蘇聯解體對普通百姓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圖爾戰役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事件,整個蘇聯軍隊就是從蘇德戰爭後期集體潰敗中獨立出來的,整個社會大動蕩,有些蘇聯國民是受到了國家文化思想的顛覆,希望摧毀整個蘇聯的建設,組建國家的合作機構,回復以前的組織形式。所以說這可能是影響發展和生活改變的最重要因素。
  • 蘇聯能擊敗強大的德國,為何卻打不贏一個弱小的阿富汗?
    在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在東線戰場上打得非常慘烈,而最終蘇聯擊敗了強大的德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蘇聯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國際地位,這也就是得二戰結束以後,蘇聯成為了世界上惟一一個能夠與美國直接抗衡的國家,而二戰結束後,美國領頭成立了北約組織,而蘇聯則創建了華約組織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元帥自殺,為何留下了5封遺書?
    1939年,和其他同齡的年輕人一樣,阿赫羅梅耶夫參軍入伍。眾所周知,就在同一年,德國150多萬軍隊大舉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了1941年,德國又集結了400多萬軍隊進攻蘇聯。由於一系列的原因,在戰爭爆發的初期,蘇聯的損失非常大,大片的國土被佔領。當時,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聖彼得堡),被德國軍隊合圍,但一直久攻不下。
  • 強大的蘇聯為何搞不定阿富汗?照片暴露問題,終於明白美軍的苦衷
    ·卡爾邁勒卻遇到了很嚴重的政治危機,因為有其他武裝分子反對巴布拉克·卡爾邁勒的統治,於是巴布拉克·卡爾邁勒開始向蘇聯進行求助,蘇聯隨即出兵,但是在這場長達十年的戰爭當中,蘇聯卻並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直到一組老照片公開之後,人們才知道原因為何,同時明白為何美軍在阿富汗地區也得不到便宜。
  • 老照片 阿富汗遊擊隊的高射炮 小孩的玩具
    1979年12月末,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這是蘇修霸權主義對另外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蹂躪。    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導致了一場長達十年之久的戰爭,這就是阿富汗戰爭。蘇軍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 拖垮蘇聯,打贏海灣戰爭,有如此豐功偉績的老布希為何沒能連任?
    小布希當了兩屆總統,在位期間美國爆發了911事件,此後小布希打響了著名的反恐戰爭,美國接連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相繼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和薩達姆政權,小布希在位時期可謂是「窮兵黷武」。跟小布希相比,他的老爹老布希也不遑多讓,其在位期間也沒少打仗。
  • 周有光:蘇聯解體的深層原因是專制制度
    (4)蘇聯(1917-1990:1917年成立蘇維埃俄羅斯共和國(蘇俄),1922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5)俄羅斯聯邦,1991年獨立,放棄專制,改行民主。蘇聯領導人:列寧(在職7年),史達林(29年),赫魯雪夫(11年,政變下臺),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羅波夫(2年),契爾年科(1年),戈巴契夫(6年,政變下臺)。共74年,7任領導,5人死後卸任,2人政變下臺。史達林在職最長,有29年,樹立蘇聯模式,被稱史達林主義。
  • 李橋銘:軍隊「非黨化」加速蘇聯解體
    20多年前,蘇聯一夜之間土崩瓦解震驚世界。誠然,蘇聯解體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但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期,蘇共自己締造的軍隊非但不履行自己的使命責任,反而在陣前反戈一擊,加速了蘇共的崩潰和國家瓦解。蘇軍的變質乃至叛黨,關鍵原因在於蘇軍的「非黨化」,其教訓極其深刻。
  • 解體的蘇聯有多窮?摩託和兩個熱水瓶等價,飛機10噸豬肉就能換
    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必然是要有經濟實力作為最根本的支撐,否則一切都是空談。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了其最大的繼承國家!也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世界上出現了一超多強的戰爭局面,美國坐上了最強位,而俄羅斯也成了美國所忌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