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被劃分為15個國家,百萬大軍最終何去何從

2020-12-19 論今朔古

蘇聯作為上世紀全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屹立在世界之林,有著「老大哥」的稱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頭號強國,卻在1991年12月25日宣布解體,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在這一天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俄羅斯作為它的政治繼承國由此誕生。

而這個長達幾十年的世界強國轟然倒塌,並不是內戰或者外敵入侵而造成,而是一群利益分子為了自身的利益引起的糾紛,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蘇聯解體後,出現了大規模的利益分配談判,立陶宛、亞塞拜然、喬治亞、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愛沙尼亞、塔吉克斯坦、拉脫維亞、亞美尼亞、烏克蘭的領導人,他們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開始爭得面紅耳赤。

一個國家除了經濟,最關鍵的還有著武裝力量,於是軍隊的分配權便成了當時15個國家爭論不休的話題,畢竟這個能夠站在世界之林的強國,軍事力量絕對是不可小覷,而根據當時的統計,在1988年蘇聯還沒有解體前夕,便擁有513萬的兵力,而這些士兵究竟何去何從呢?

首先這513萬的兵力,並不單單只是繼承國俄羅斯一家擁有,還有著其他14個同盟國的士兵,所以在這個問題上15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可謂是唇槍舌戰,使出了洪身解數。

在軍隊劃分權上一旦沒有分配好,便是矛盾,所以為了讓每一個國家都能欣然接受,最終提出了這幾種預案。

首先對於非特殊情況的士兵,一般是按照原籍分配,但是需要服役完自己已有的兵役時間。

比如:若你是蘇聯時期參與軍隊的士兵,是不能立馬就退役的,需要完成自己剩餘的兵役時間,才能夠退役。

其次便是按照戶籍來分配,假如您是俄羅斯人,蘇聯時期分配的時候,服役地點確實烏克蘭,蘇聯解體之後,是可以選擇回到俄羅斯繼續服役。

然後便是蘇聯解體之後,不想回到籍貫地繼續服役,希望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原服役之地繼續服役甚至是退役後繼續生活,也是可以的。

而這些人往往都是一些軍官,畢竟他們在服役時,在服役地留下了深厚的人脈和一些底蘊,如果回到原來的地方,一切又得重新開始,權衡利弊有些得不償失。

由於蘇聯解體之後,很多解體出去的國家,都是民族性質的國家,有著自己的主體民族,所以當時士兵還可以這樣選擇。

就是可以回到自己民族是主體民族的國家服役。

而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有主體民族的國家,很多時候會對非主體民族產生一種「外來者」的壓抑,這種情緒直接促使,蘇聯時期遷入的非主體民族百姓,絡繹不絕的返回自己的原籍。

最終蘇聯解體,百萬士兵都得到了新的安排,但是從此以後一個強大的世界強國卻成為了過眼雲煙,不過後來俄羅斯的崛起,又改變了這一現狀,對此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被分為15個國家,500多萬現役士兵是怎麼分配國籍的
    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隨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幾年之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等14個國家紛紛加入,於是它們組成了龐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史稱「蘇聯」。
  • 這個國家建交108個國家,遭遇解體被一分為三,情況比蘇聯更惡劣
    縱觀整個歷史上遭遇解體的國家,都是從外力的打擊之下或者內部的矛盾產生的,當時蘇聯解體被分成了15個國家,創下了歷史之最,也開啟了國家解體的先河,蘇聯是內部紛爭解體,蘇聯解體之後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隨這種分家的政策,當時的南斯拉夫解體,捷克斯洛伐克解體都是遭遇國家內部的矛盾而解體的。
  • 蘇聯解體後,有個國家內有個「國中國」,被稱為「最憋屈」的國家
    文/玉濁清蘇聯解體後,有一個國家內有個「國中國」,被稱為「最憋屈」的國家有很多的國家在歷史上都極具影響力,特別是在戰爭爆發的時期,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出色的地方,甚至人們還給他們一個個的標註了標籤。
  •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中國嗎?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中國嗎?蘇聯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一個由1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國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那時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都想瓜分我國的領土。
  • 「蘇聯解體」有著歷史的必然,俄羅斯不會「解體」
    1、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戰略資產,並且由於與西方的結構性矛盾,北約對於俄羅斯也是極力打壓,並且北約東擴一直沒有停止。因此,俄羅斯將在現在,以及將來很長時間裡,承受巨大國際壓力。5、蘇聯成立的歷史比較短,也是近代一些「蘇維埃國家」,為了某些共同利益,所組成的一個比較緊密但又保持一定國家獨立性的「國家聯盟體」,也就是蘇聯,當然這只是簡稱。這些個加盟共和國,其實之前都是獨立國家,在政治上有著相應的獨立性,有自己的國徽、國旗、國歌、議會,有自己的國家名稱,以及自己的總統和總理。
  • 蘇聯解體後,來自各個加盟國的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各加盟國之間的矛盾都沒有解決。蘇聯作為上個世紀唯一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它的解體也讓世界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在上個世紀美蘇爭霸時期,蘇聯不遺餘力的發展武力,核彈、原子彈、軍事衛星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應有盡有,而且這一時期蘇聯軍隊總人數達到了五百萬之多。
  • 蘇聯解體給我國帶來多大好處?這幾點非常重要
    【千古浪】蘇聯這個大帝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上個世紀,蘇聯一度被我們親切地稱為「老大哥」,兩國關係十分親密。上世紀末,蘇聯走向崩潰,最終解體。很多人對於蘇聯的解體扼腕嘆息,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蘇聯的解體對我們來說也有著不少的好處的。
  • 蘇聯解體後,這兩個國家也紛紛解體,如今成為了東歐最發達的國家
    說起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想必大多數人第一印象都是蘇聯,但其實除了蘇聯以外,還有兩個解體社會主義國家,那就是南斯拉夫與捷克斯洛伐克。幾十年來,捷克斯洛伐克經歷了不少磨難,可是,今天的它卻浴火重生,成為了東歐最為發達的地方。
  • 蘇聯解體前夕,15個加盟國為什麼只有俄羅斯沒獨立,和此國有關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其實關於蘇聯解體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略知一二,導火索就是八一九事變。八一九事變發生後,戈巴契夫被軟禁起來,這時候蘇聯境內的各加盟國紛紛獨立。之後戈巴契夫雖然在葉爾欽的努力下回來了,但是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只能接受現在,最後籤署了蘇聯解體的文件。其實,我們自信看一下蘇聯解體的狀況能夠發現一件事。
  • 美蘇爭霸多年,最終為蘇聯解體題寫悼詞的竟然是一支美國原子筆
    而基於政治制度的差異,蘇聯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戰後迅速進入敵對狀態,冷戰到來。衛國戰爭勝利70年閱兵但是,誰能想像如蘇聯這樣一個強大的共和國聯盟在1991年突然解體,這其中自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腐敗),小編在此並不想多講。
  • 俄羅斯未來該何去何從,是重新強大起來,還是再次解體?
    我們不難看出,自二戰結束之後也就只有中國真正地把社會主義發揚光大了,其他那些跟著走的一些國家不是變得越來越窮,甚至直接面臨解體。比如冷戰時期和美國爭鋒的超級大國蘇聯,他國均望其項背,但由於自身的問題沒能夠及時補救,改變方向,活活地被老美給耗死了,最終選擇解體。
  • 蘇聯宣告解體後,俄羅斯人紛紛提議拆除列寧墓,普京最終霸氣拍板
    提起馬克思,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是共產主義思想的創建者,而與之並列的列寧,同樣是個全世界都不能忽略的革命者。列寧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領袖和革命導師,他一手創立了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權 ,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締造者。
  • 蘇聯解體,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但俄羅斯卻永遠不可能讓車臣獨立
    20世紀90年代,蘇聯因為種種問題公開宣布解體,分裂成了15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俄羅斯的地盤最大,實力最強,但是它的內部環境,並不是特別穩定,經常有一些地區想要分裂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律層面來講,當年獨立出去的十幾個國家,都有權利獨立建國,因為他們本身只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國。按照蘇聯的憲法,這些國家本身就有著隨時退出聯盟的權利,而車臣共和國卻不一樣,它本身只是俄羅斯境內,一個擁有點兒自治權力的區域,根本沒有獨立出去的權利。
  • 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已經20年。20年後再來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觀點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認識,還有哪些觀點至今存在尖銳分歧。20年後的事實(世界金融危機、人們重新學習《資本論》……證明(包括福山本人),也認為這個論斷不能成立;2、認為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也將步蘇聯後塵解體或者崩潰;事實是中國的日益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越來越大的影響;3、認為世界消除了蘇美爭霸的「冷戰」因素,將變得更加和平。
  •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波蘭國家轉型,擁抱歐盟更擁抱美國
    趁蘇聯自身內部環境出現重大變化之機,先下手為強進行東歐演變。這種想法極具主觀性,更多的強調西方的進攻,而忽略了東歐各國對於自身處境以及未來發展的審視,以及他們所做出的選擇。東歐劇變和歐盟東擴都是在冷戰背景之下,所以演變出的最終結果。從冷戰整個發生的開始過程到結束來看。其實沒有哪一個陣營是主動的,更沒有哪一個陣營是被動的。
  • 郭欣根:蘇聯解體內部原因的再探索
    十多年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少學者從多方面探討蘇聯解體的原因,形成十種以上觀點。( 註:《新華文摘》2002年第4期曾歸納為12種觀點。「社會主義研究」2003年第2期也曾 發表《蘇聯解體原因的幾種觀點述評》。)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 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顯然,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內部。因此,本 文僅就蘇聯解體的內部原因進行再探索。
  • 此國是蘇聯最小加盟國,蘇聯解體後淪為歐洲最窮國,女人更可憐!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蘇聯解體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在這場重大變故中,只有極少數的陰謀家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而更多的平民百姓則成為了蘇聯毀滅的陪葬者。然而,在陰謀家的蠱惑之下,很多蘇聯的人民卻成為了這場分裂國家行動的參與者。
  • 蘇聯解體之後分成十五個國家,南斯拉夫分成七個,都不如這國多!
    在世界歷史上有幾個曾經非常強大的國家,他們國土遼闊,實力強大,但是衰落之後,下場讓人唏噓不已,至今仍是大家口中津津樂道的談資。蘇聯解體之後分成十五個國家,南斯拉夫分成七個,都不如這國多!其中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蘇聯,這個強大的國家,對近代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它最強勝的時候,美國都心存畏懼,但是最後卻不得不面臨解體的悲劇,但是蘇聯解體之後還留下了一筆巨大的債務,最後由最大的繼承國俄羅斯來償還,導致俄羅斯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直到去年才徹底還清。
  • 蘇聯解體分成了哪些國家?這些國家除了俄羅斯還認識那個
    我們的老大哥蘇聯解體分成了十五個國家,由社會主義變成了資本主義。那麼,在這十五個國家之中,到底是那十五個呢?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英語: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首都維爾紐斯。
  • 戈氏上臺之日國家走向災難 蘇聯解體從1985年開始
    頃刻間,億萬人民跌入了另一個世界,並被新生國家的邊界線分割開來。自1991年以來,俄羅斯人對導致蘇聯解體的核心人物、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歷來爭論不休。喜歡他的人認為戈巴契夫將國家帶入了正確軌道,而痛恨他的人批評其他來總是言辭尖銳,句句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