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之後,關於士兵們的國籍問題,是通過各個加盟國領導人的統一協商,決定讓軍人們自主選擇國籍,可以選擇服役地的國籍也可以選擇退伍回到家鄉。
但是因為蘇聯解體涉及到諸多問題,在解體之後關於財產分配以及人員流動上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各加盟國之間的矛盾都沒有解決。
蘇聯作為上個世紀唯一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它的解體也讓世界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
在上個世紀美蘇爭霸時期,蘇聯不遺餘力的發展武力,核彈、原子彈、軍事衛星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應有盡有,而且這一時期蘇聯軍隊總人數達到了五百萬之多。
但是蘇聯解體之後,加入蘇聯的各個加盟國相繼獨立,因為在蘇聯時期,所有的武器和財產都是屬於蘇聯這一個整體,而各個加盟國獨立之後,如此龐大的軍事開支,任何一個國家誰也吃不消,所以各個國家紛紛裁軍。
蘇聯解體後在國有財產的分配上,各國都本著「在誰的地盤上就是誰的」原則,繼承了蘇聯留下的一些財產,其中軍工企業和武器的分配也都是本著這一原則進行的,因為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組成,所以俄羅斯也是繼承蘇聯財產最多的國家,其中核武器等重要武器設備都由俄羅斯繼承了下來。
在蘇聯解體之前的最後一刻,戈巴契夫將核武器等重要資料都交到了當時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手中,除此之外,俄羅斯還繼承了蘇聯在聯合國上常任理事國的合法席位,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債務、外交機構、大使館等都直接由俄羅斯繼承,並且俄羅斯也將繼續遵守蘇聯與外國籤訂的一切條約。
蘇聯固有資產的劃分比較簡單,但是蘇聯的士兵來源基本上是採取義務兵制度,從蘇聯各個加盟國招募士兵,然後在統一調配調往蘇聯各地駐守,所以蘇聯士兵的分配問題就比較混亂了。
蘇聯解體之後,各個加盟國領導人就決定,在哪駐守的士兵就暫時留在哪裡,但是因為蘇聯解體,軍備裁員,許多現役士兵都成了退伍士兵,這些士兵退伍之後找不到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再加上有人思鄉心切,於是大批退伍士兵紛紛擅自跑回了家鄉,這樣一來,各個加盟國之間的局勢越來越混亂。
於是,各加盟國領導人就又決定,士兵們可以自主選擇回到家鄉還是留在服役地,回到家鄉的政府不安排安置,而如果留在服役地還想繼續當兵的,則由當地政府安排人員安置問題。
即便是這樣,也有大批的士兵返回了家鄉。而那些沒有被裁的士兵則留在服役地直接加入了所在國家的國籍。
因為士兵分配問題存在混亂,所以因為後來埋下了很多隱患。
因為蘇聯解體,各加盟國養不了那麼多的士兵,所以很多士兵就相當於被拋棄了,因為各加盟國經濟都不景氣,所以這些退伍士兵長期沒有經濟來源,於是就鋌而走險,開始倒騰蘇聯留下的軍火。
在蘇聯解體之後,光是俄羅斯就有上百萬支槍流入市場,其中中東地區成了俄羅斯走私軍火的重要銷售地,許多前蘇聯軍官因此而發家成為軍火大亨。
除此之外,當初選擇國籍的士兵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如果當初一個俄羅斯士兵因為愛上了一個烏克蘭姑娘而選擇留在烏克蘭,那麼以如今俄羅斯和烏克蘭劍拔弩張的態度,雙方一旦開戰他應該怎麼辦呢?是為俄羅斯軍隊那喊助威?還是為了烏克蘭挺身而出?這確實是一個很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