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來自各個加盟國的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2021-01-11 海佑講史

蘇聯解體之後,關於士兵們的國籍問題,是通過各個加盟國領導人的統一協商,決定讓軍人們自主選擇國籍,可以選擇服役地的國籍也可以選擇退伍回到家鄉。

但是因為蘇聯解體涉及到諸多問題,在解體之後關於財產分配以及人員流動上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各加盟國之間的矛盾都沒有解決。

蘇聯作為上個世紀唯一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它的解體也讓世界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

在上個世紀美蘇爭霸時期,蘇聯不遺餘力的發展武力,核彈、原子彈、軍事衛星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應有盡有,而且這一時期蘇聯軍隊總人數達到了五百萬之多。

但是蘇聯解體之後,加入蘇聯的各個加盟國相繼獨立,因為在蘇聯時期,所有的武器和財產都是屬於蘇聯這一個整體,而各個加盟國獨立之後,如此龐大的軍事開支,任何一個國家誰也吃不消,所以各個國家紛紛裁軍。

蘇聯解體後在國有財產的分配上,各國都本著「在誰的地盤上就是誰的」原則,繼承了蘇聯留下的一些財產,其中軍工企業和武器的分配也都是本著這一原則進行的,因為俄羅斯是蘇聯的主體組成,所以俄羅斯也是繼承蘇聯財產最多的國家,其中核武器等重要武器設備都由俄羅斯繼承了下來。

在蘇聯解體之前的最後一刻,戈巴契夫將核武器等重要資料都交到了當時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手中,除此之外,俄羅斯還繼承了蘇聯在聯合國上常任理事國的合法席位,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債務、外交機構、大使館等都直接由俄羅斯繼承,並且俄羅斯也將繼續遵守蘇聯與外國籤訂的一切條約。

蘇聯固有資產的劃分比較簡單,但是蘇聯的士兵來源基本上是採取義務兵制度,從蘇聯各個加盟國招募士兵,然後在統一調配調往蘇聯各地駐守,所以蘇聯士兵的分配問題就比較混亂了。

蘇聯女兵

蘇聯解體之後,各個加盟國領導人就決定,在哪駐守的士兵就暫時留在哪裡,但是因為蘇聯解體,軍備裁員,許多現役士兵都成了退伍士兵,這些士兵退伍之後找不到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再加上有人思鄉心切,於是大批退伍士兵紛紛擅自跑回了家鄉,這樣一來,各個加盟國之間的局勢越來越混亂。

於是,各加盟國領導人就又決定,士兵們可以自主選擇回到家鄉還是留在服役地,回到家鄉的政府不安排安置,而如果留在服役地還想繼續當兵的,則由當地政府安排人員安置問題。

即便是這樣,也有大批的士兵返回了家鄉。而那些沒有被裁的士兵則留在服役地直接加入了所在國家的國籍。

蘇聯的15個加盟國

因為士兵分配問題存在混亂,所以因為後來埋下了很多隱患。

因為蘇聯解體,各加盟國養不了那麼多的士兵,所以很多士兵就相當於被拋棄了,因為各加盟國經濟都不景氣,所以這些退伍士兵長期沒有經濟來源,於是就鋌而走險,開始倒騰蘇聯留下的軍火。

在蘇聯解體之後,光是俄羅斯就有上百萬支槍流入市場,其中中東地區成了俄羅斯走私軍火的重要銷售地,許多前蘇聯軍官因此而發家成為軍火大亨。

蘇聯的著名武器「盤子ji'q

除此之外,當初選擇國籍的士兵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如果當初一個俄羅斯士兵因為愛上了一個烏克蘭姑娘而選擇留在烏克蘭,那麼以如今俄羅斯和烏克蘭劍拔弩張的態度,雙方一旦開戰他應該怎麼辦呢?是為俄羅斯軍隊那喊助威?還是為了烏克蘭挺身而出?這確實是一個很艱難的抉擇。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被分為15個國家,500多萬現役士兵是怎麼分配國籍的
    然而這種短時間內的爆炸式崛起,註定埋下了太多隱患,最終,美國拖垮了蘇聯的經濟,1991年,蘇聯閃電解體,15個國家重新分開。根據資料顯示,蘇聯解體時,共擁有200餘萬陸軍,50萬海軍,50萬空軍,70萬防空軍以及30萬火箭軍,加上其他後勤人員、在外駐防人員,總兵力超過500萬,是一支相當龐大的隊伍,那麼解體以後的蘇聯,又該如何分配他們的國籍呢?
  • 此國是蘇聯最小加盟國,蘇聯解體後淪為歐洲最窮國,女人更可憐!
    蘇聯解體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在這場重大變故中,只有極少數的陰謀家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而更多的平民百姓則成為了蘇聯毀滅的陪葬者。然而,在陰謀家的蠱惑之下,很多蘇聯的人民卻成為了這場分裂國家行動的參與者。然而當他們的願望真的實現後,他們卻發現,自己除了擁有一獨立民族國家的國籍,失去的是更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對於這一點,摩爾多瓦人感同身受。
  • 蘇聯解體前夕,15個加盟國為什麼只有俄羅斯沒獨立,和此國有關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其實關於蘇聯解體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略知一二,導火索就是八一九事變。八一九事變發生後,戈巴契夫被軟禁起來,這時候蘇聯境內的各加盟國紛紛獨立。之後戈巴契夫雖然在葉爾欽的努力下回來了,但是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只能接受現在,最後籤署了蘇聯解體的文件。其實,我們自信看一下蘇聯解體的狀況能夠發現一件事。
  • 遺老遺少們的後蘇聯
    ,不料12月蘇聯解體,不得已俄羅斯、烏克蘭等12個前蘇聯加盟國組成獨立國協足球隊,才勉強應賽。也或許是為了與人們所說的「後蘇聯」形成區分而有意為之。但不論怎樣,後蘇聯在實力和影響力上,都無法與前蘇聯相提並論,它只是蘇聯瓦解後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在區域一體化上探索與努力的體現。
  •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的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好不容易熬到了戰爭結束,以為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但是這國際形勢卻沒有變得特別好,反而換了一種形式的對戰,各國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正是要休養生息的時候,然而有兩個超級大國卻不消停了。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輝煌一時的蘇聯到底有多少個加盟國?
    曾經輝煌一時,如今早已沒入塵埃的蘇聯,一共有16個加盟國,包括15國正式加盟國和1個非正式加盟國。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的崛起和滅亡,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1924年,原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土庫曼升格為蘇聯加盟國;同年,原屬於俄羅斯聯邦的烏茲別克共和國併入蘇聯;1929年,原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塔吉克共和國併入蘇聯;1936年,原沙俄領土上的哈薩克、吉爾吉斯成立共和國後併入蘇聯。
  • 蘇聯解體後,被劃分為15個國家,百萬大軍最終何去何從
    蘇聯解體後,出現了大規模的利益分配談判,立陶宛、亞塞拜然、喬治亞、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愛沙尼亞、塔吉克斯坦、拉脫維亞、亞美尼亞、烏克蘭的領導人,他們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開始爭得面紅耳赤。一個國家除了經濟,最關鍵的還有著武裝力量,於是軍隊的分配權便成了當時15個國家爭論不休的話題,畢竟這個能夠站在世界之林的強國,軍事力量絕對是不可小覷,而根據當時的統計,在1988年蘇聯還沒有解體前夕,便擁有513萬的兵力,而這些士兵究竟何去何從呢?
  • 蘇聯解體,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但俄羅斯卻永遠不可能讓車臣獨立
    20世紀90年代,蘇聯因為種種問題公開宣布解體,分裂成了15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俄羅斯的地盤最大,實力最強,但是它的內部環境,並不是特別穩定,經常有一些地區想要分裂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律層面來講,當年獨立出去的十幾個國家,都有權利獨立建國,因為他們本身只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國。按照蘇聯的憲法,這些國家本身就有著隨時退出聯盟的權利,而車臣共和國卻不一樣,它本身只是俄羅斯境內,一個擁有點兒自治權力的區域,根本沒有獨立出去的權利。
  • 蘇聯加盟國中地位最高的兩國,如今一個局勢混亂,一個毫無自主權
    ▲戈巴契夫及葉爾欽舊照原因說來也很簡單——在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在聯合國均佔有主權國席位。也就是說,蘇聯一國就握有三票。要知道,俄羅斯都沒有單獨的聯合國席位,可見烏克蘭、白俄羅斯在各加盟國中的地位之高。在子淵看來,兩國之所以能夠壓過其他加盟國而擁有聯合國席位,主要有著兩點原因。首先,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均與俄羅斯同源,大家都是斯拉夫人,因此蘇聯中央認為兩國同宗同源,「屬我族類,其心不異」,才會放心地把聯合國席位交給兩國。
  •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蘇聯是由很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國家,即使現在俄羅斯聯邦,也由很多自治共和國組成,這也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蘇聯建立後,曾經有一個叫「」,但此國組成不久,卻在蘇德戰爭期間突然消失了。那這些有由德國人組成的加盟國為何消失,這些德國人去哪裡呢?
  • 前蘇聯加盟國中最聰明的國家,不投靠美國和俄羅斯,卻擁抱我們!
    這時候,門外王員外正慌慌張張的從外面跑了進來,一進門便把外面的們給關了上來。雖然一臉緊張的問道「兄弟,你剛剛所說我家是不是少了東西,你怎麼知道?」看到對方的表情,王大拿心中也是一喜雖然不知道對方的到底少了多少錢,但看到對方的表情就知道,肯定不少。心中也是暗自竊喜,這種事情不正是自己立功之時嗎。於是便說道「敢問是不是丟錢了?」王員外此時也不敢在隱瞞於是連連點頭。
  • 最不願蘇聯解體的國家:5年內戰倒退40年,曾歸屬中國千年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蘇聯,對這個貧瘠又毫無資源的內陸高山國都十分重視,塔吉克超過一半國土的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被蘇聯當成壓制中亞國家的戰略高地。也因此對其大量撥款予以扶助,甚至高峰期的塔吉克一半GDP都來自蘇聯中央政府的援助,民眾過半生活物資也都來自蘇聯各個盟國。在蘇聯解體前,塔吉克人均收入將近1000美元,屬於中等收入國家。
  • 極力維持蘇聯體制,白俄羅斯的「蘇聯情結」,為何這樣濃厚?
    1991年蘇聯解體之時,15個加盟國迎來「民族之春」,但由於社會水平不同、歷史進程各異,而走上了迥異的發展道路。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早在1990年就進行了脫離獨立的實踐,並因此受到戈巴契夫的軍事幹預,立國之路坎坷。烏克蘭在獨立後,則陷入到同俄羅斯的糾紛之中,地緣環境趨於惡化。中亞和高加索國家的獨立,則伴隨著複雜的民族、宗教與國土紛爭,國家建設遭受負面影響。
  • 和中國有淵源的前蘇聯加盟國,對蘇聯沒啥感情,現在發展要靠中國
    前蘇聯現在分為15個主權國家,這15個國家可以大概可以分為4大部分,即俄白烏摩四國、波羅的海三國、高加索三國、中亞五國。其中,俄白烏摩四國歷史上的重心在歐洲、波羅的海三國和高加索三國遠離中國。因此,與中國最有緣分的人應該數中亞五國。
  • 解體的蘇聯有多窮?摩託和兩個熱水瓶等價,飛機10噸豬肉就能換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了其最大的繼承國家!也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世界上出現了一超多強的戰爭局面,美國坐上了最強位,而俄羅斯也成了美國所忌憚的存在。蘇聯的解體,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樂壞了美國,愁壞了加盟國。既然蘇聯解體有很大原因是因為經濟,那解體的蘇聯到底有多窮呢?2個熱水瓶換摩託,10噸豬肉就能換飛機。
  • 蘇聯註定難以復活?為何雷厲風行的普京不去重建超級大國蘇聯?
    蘇聯建立的基礎,是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在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後,為鞏固新生的蘇俄政權,列寧在蘇俄推行「民族自決」政策,允許各大中民族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並以加盟國的形式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波蘭國家轉型,擁抱歐盟更擁抱美國
    蘇聯此時雖然沒有解體,但此時的蘇聯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衛星國的大哥,而是內部處於多事之秋,依然要對外發動戰爭的霸權國家。其實受到的內外壓力前所未有,而被迫進行了政治改革。這種巨大的權力真空使東歐地區出現了重大變化。曾經加入蘇聯的加盟國紛紛選擇獨立。波蘭一系列的外交安全也被提上了轉變日程。
  • 波蘭專家預言5年後俄羅斯將會解體?分裂成13個國家,成三流小國
    20世紀90年代,龐然大物蘇聯轟然集體分裂,成了十幾個國家。在前蘇聯的所有加盟國中,實力最強的就是俄羅斯,它不僅繼承了大量的核武器,而且還得到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直到現在還經常在國際會議上跟美國叫板。
  • 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已經20年。20年後再來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觀點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認識,還有哪些觀點至今存在尖銳分歧。20年後的事實(世界金融危機、人們重新學習《資本論》……證明(包括福山本人),也認為這個論斷不能成立;2、認為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也將步蘇聯後塵解體或者崩潰;事實是中國的日益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越來越大的影響;3、認為世界消除了蘇美爭霸的「冷戰」因素,將變得更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