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老遺少們的後蘇聯

2020-10-18 地緣谷
GEO.1,一條人文主義狗/文
1991年11月,蘇聯足球隊取得歐洲杯決賽周參賽資格,不料12月蘇聯解體,不得已俄羅斯、烏克蘭等12個前蘇聯加盟國組成獨立國協足球隊,才勉強應賽。由於事先毫無準備,貝多芬的第9交響曲被採納為臨時隊歌 


校/捕風者  畫/臉殼  圖/地緣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蘇聯」這一稱謂在人們口中悄然變成了「前蘇聯」,或許是受到英語「The former soviet union」中「former」(從前的)的影響。也或許是為了與人們所說的「後蘇聯」形成區分而有意為之。但不論怎樣,後蘇聯在實力和影響力上,都無法與前蘇聯相提並論,它只是蘇聯瓦解後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在區域一體化上探索與努力的體現。



後蘇聯的區域一體化



蘇聯不一定非得解體,起碼戈巴契夫是這麼認為的。1991年,他將「聯邦制」寫進《新聯盟條約》,試圖用寬鬆的聯邦制來取代蘇聯長久以來集權的加盟國制度,給即將分崩離析的蘇聯開了一劑良藥。但戈巴契夫或許低估了國內情況的嚴重性,就在他漫步黑海海濱的時候,坦克早已開進了莫斯科,蘇聯全國被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但很快,葉爾欽的出現讓時態發生了反轉。8月19日,他突出重圍,跳上白宮前的坦克,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挑起的政變非法。之後,該委員會成員被逮捕,這場旨在保留蘇聯的運動宣告失敗。三天後,戈巴契夫提前結束度假,返回莫斯科。

葉爾欽在向他的支持者招手

這件後來被稱為「八一九事件」的突發事件成為蘇聯解體的催化劑。1991年12月8日,葉爾欽與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適科維奇在白俄羅斯別洛韋日會晤,三國領導人籤署了《別洛韋日協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並提議建立「獨立國家國協」,簡稱「獨立國協」。

籤署《別洛韋日協議》的葉爾欽(右二)、
克拉夫丘克(右三)和舒適科維奇(右三)

各加盟國脫離蘇聯的時間
(除俄羅斯和立陶宛,其餘都是1991年)

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為蘇聯正式解體劃上了句號。

蘇聯老百姓正在收看戈巴契夫的「告別講話」,
他在講話中說:「主張國家肢解、國家分離的路線
佔了上風,這是我無法同意的。」

獨立國協成立之初僅有三個國家,隨後陸續有國家加入,鼎盛時成員國領土面積堪比前蘇聯,除了波羅的海三國始終沒有加入,其它12個原蘇聯加盟國都是獨立國協成員。

獨立國協各成員國及存在時間

在蘇聯剛解體後的幾年,前蘇聯各加盟國常常以獨立國協身份參加國際事務,給人以蘇聯並未解體的錯覺。1991年11月,蘇聯足球隊取得歐洲杯決賽周參賽資格,不料12月蘇聯解體,不得已俄羅斯、烏克蘭等12個前蘇聯加盟國組成獨立國協足球隊,才勉強應賽。由於事先毫無準備,貝多芬的第9交響曲被採納為臨時隊歌。此外,前蘇聯各加盟國還曾以獨立國協名義集體參加過1992年巴薩羅那奧運會,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或許聯盟的瓦解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些突然,他們顯得有些不適應,相較於獨立國協這個陌生的名字,他們更願意稱其為「後蘇聯」。

巴塞隆納奧運會開幕式運動員入場

獨立國協雖然「脫胎」於「新聯盟」,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但實際上與前兩者在本質上有天壤之別。從《新聯盟條約》的內容來看,戈巴契夫曾試圖保持蘇聯的完整,如果條約被籤署,「蘇維埃主權國家聯盟」將取代「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仍舊是蘇聯。而且條約還規定:「在聯盟職權範圍內,聯盟法律至高無上;在共和國職權範圍內,共和國法律在本共和國境內至高無上。」更加說明新蘇聯將是一個完整的聯邦制國家。


而《別洛韋日協議》和《阿拉木圖宣言》則旨在建立一個「不是國家,也不擁有凌駕於成員國之上的權力」(《獨立國協章程》)的「主權國家聯盟」,換言之就是建立一個名為獨立國協的國際組織而已。據說,有人在籤署獨立國協協議前曾提議保留「聯盟」名號,但遭到了葉爾欽的斷然拒絕。為了避免外界對獨立國協有「新蘇聯」的誤解,協議還「別出心裁『』地將獨立國協總部設在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而非前蘇聯首都莫斯科。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來自各個加盟國的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蘇聯解體之後,關於士兵們的國籍問題,是通過各個加盟國領導人的統一協商,決定讓軍人們自主選擇國籍,可以選擇服役地的國籍也可以選擇退伍回到家鄉。但是因為蘇聯解體涉及到諸多問題,在解體之後關於財產分配以及人員流動上存在很多的問題。
  • 暴民們的遊戲:蘇聯的農業集體化
    蘇聯解體至今已有三十年,縱觀其歷史,蘇聯既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失敗的教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蘇聯歷史是當代知識分子不能不讀的必修課。蘇聯的歷史輪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隨即捲入戰爭。1917年10月(俄歷),列寧黨人處死沙皇一家,建立蘇維埃政權。1924年,列寧去世,史達林成為繼任者。
  • 進攻蘇聯是命中注定?為何納粹德國在橫掃西歐後要離開進攻蘇聯?
    很多人說如果德國在橫掃西歐,消滅法國、打殘英國後及時收手,打消閃擊蘇聯的想法,那麼納粹德國一定能夠徹底消化「革命果實」,實現其稱霸歐洲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勵精圖治,假以時日後,一定可以徹底將蘇聯送入地獄,實現元首的偉大志向。真的是這樣嗎?
  • 蘇聯解體後,中國幫助了俄羅斯多少?
    中俄恰恰就有很多這種情況,除去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大致分為幾個階段:一、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倒爺」熱筆者很小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拿出俄羅斯望遠鏡等等物件來炫耀,引來一片羨慕。這背後恰恰是蘇聯剛解體時,中俄兩國加強貿易合作的側面寫照。
  • 《蘇聯真相》:揭開蘇聯老大哥興衰沉浮的真相
    《蘇聯真相》:揭開蘇聯老大哥興衰沉浮的真相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蘇聯老大哥離開我們就要滿20年了。有關蘇聯的歷史,尤其是關於蘇聯解體問題的研究很多。《蘇聯真相》(新華出版社2010年10月版)一書集結了國內蘇聯問題專家,對蘇聯方方面面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全景式的闡述和分析。其中的大多數專家都是搞了一輩子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研究的權威。全書洋洋灑灑三大冊,將近200萬字,不僅是專家學者們一生研究成果的結晶,也是對蘇聯老大哥「生平」的一份厚重總結。
  • 蘇聯生產了600萬支波波衝鋒鎗,為什麼二戰後就被蘇聯淘汰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二戰時期有一個武器可以說名聞天下,就是蘇聯的波波衝鋒鎗,他在作戰的時候非常的方便,可以輕易的制服對手。在蘇聯打芬蘭的時候,衝鋒鎗的優勢越來越突出,隨後蘇聯就研製了波波沙衝鋒鎗。蘇聯前後生產出了六百多萬支波波沙衝鋒鎗。到了後期,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使用這個武器,可以說波波沙在衝鋒鎗中是一個無敵的存在。但是蘇德戰爭結束後,這個武器也結束了他的使命。因為這個武器有很多的缺點,威力不足,射程距離短,射擊的精準度也不行,而且這把槍重量沉,攜帶不方便。
  • 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已經20年。20年後再來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觀點經受了歷史的檢驗,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認識,還有哪些觀點至今存在尖銳分歧。20年後的事實(世界金融危機、人們重新學習《資本論》……證明(包括福山本人),也認為這個論斷不能成立;2、認為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也將步蘇聯後塵解體或者崩潰;事實是中國的日益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越來越大的影響;3、認為世界消除了蘇美爭霸的「冷戰」因素,將變得更加和平。
  •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蘇聯是由很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國家,即使現在俄羅斯聯邦,也由很多自治共和國組成,這也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蘇聯建立後,曾經有一個叫「」,但此國組成不久,卻在蘇德戰爭期間突然消失了。那這些有由德國人組成的加盟國為何消失,這些德國人去哪裡呢?
  • 芬蘭在二戰結束後是如何避免被蘇聯吞併?
    二戰結束後,芬蘭是怎樣避免被自己的強鄰吞併的呢? 為了了解這方面的情況,筆者瀏覽並精選了幾條答主的回答。 1 這位答主表示,德國和蘇聯在二戰前已經籤署了同意分割歐洲的條約。
  • 蘇聯擊落U2偵察機,讓美國顏面掃地,飛行員被俘後遭遇了什麼?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70,閱讀約2分鐘1960年5月1日,一個看似普通的日子,蘇聯塔斯社的一條消息讓美國蒙羞。消息如下:蘇聯防空部隊在蘇聯中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擊落一架綽號「黑寡婦」的美軍U-2高空偵察機。美國感到震驚,因為按照蘇聯空軍的實力和他們擁有的飛彈,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擊落在3.3萬米高空飛行的U-2。但蘇聯向媒體展示的U-2殘骸卻讓他們不得不相信。蘇聯的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冷戰的烈度。
  • 1941年佔領伊朗的蘇聯,為何在5年後,全面撤離伊朗?
    沙皇俄國,包括後來的蘇聯都對土地有種莫名的執著,可以說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如何擴張自己的領土。即便是在二戰時期,作為正義者的蘇聯依舊自顧自地佔領波羅的海三國,在二戰結束後又強行佔領了波蘭數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據統計,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土面積都增加了60萬平方公裡。
  • 此國是蘇聯最小加盟國,蘇聯解體後淪為歐洲最窮國,女人更可憐!
    蘇聯解體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之一,在這場重大變故中,只有極少數的陰謀家成為了既得利益者,而更多的平民百姓則成為了蘇聯毀滅的陪葬者。然而,在陰謀家的蠱惑之下,很多蘇聯的人民卻成為了這場分裂國家行動的參與者。然而當他們的願望真的實現後,他們卻發現,自己除了擁有一獨立民族國家的國籍,失去的是更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對於這一點,摩爾多瓦人感同身受。
  • 哲學給蘇聯共產黨幫倒忙
    這也許是尤金們在自然科學領域犯了一系列錯誤的根源。  《簡明哲學辭典》說:「蘇聯自然科學的發展表明:自然科學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指導下,才能獲得重大的成就。」這也不符合蘇聯科學的實際情況。哲學被萬能化後,反而成了人們思維的束縛和框框。科學技術的創新是不可能受現行思維限制的。從萬能的哲學理論預測第三次科技革命應該發源於蘇聯才對。
  • 當年蘇聯對中國幫助了什麼?
    回顧七、十多年來中國迅速崛起的歷史,除了無數偉大的國人拋頭顱、灑熱血之外,還有一個已不復存在的國家的名字——蘇聯。今天,可能沒有幾個中國人知道當年的蘇聯究竟對中國有多少幫助?蘇聯在中國的幫助下,在建國初期,砸錢近百億,核心技術白送!1949年,飽受百年戰爭摧殘的中國迎來了新的一年,偉人們看到的,除了歡慶的場面,還有百廢待興的艱難局面。
  • 蘇聯人的「巴黎綜合症」:蘇聯人真的熱愛西方文化嗎?
    儘管蘇聯對資本主義不屑一顧,但對西方文化遺產的深深尊重已融入了蘇聯體系。唯一的問題在於,蘇聯的邊界是封閉的,史達林對西方文化的高度欣賞只能等同於對退化的藝術「形式主義」 ——也就是現代主義——的排外式恐懼。但在後史達林時期,在赫魯雪夫的解凍時期,「與西方和平共處」——正如埃利奧諾裡·吉爾伯德所說——與人類文化的「普遍性」和「世界文明」的價值一同成為了新的正統觀念。
  • 二戰時,美國租借給蘇聯的109億美元物資,蘇聯還了嗎?
    美國總統羅斯福1940年,隨著法西斯三國的侵略一步步加劇,頗有眼光的羅斯福深知美國必須對盟軍進行支持,否則盟國們一旦失敗,美國必難獨善其身。有借當然要有還,如此巨額的欠款,二戰的盟國們都還了嗎?還多少呢?借的最多的,自然是和美國關係好到穿一條褲子的英國,但是親兄弟明算帳,英國也付出了極為高昂的代價:英國的殖民地幾乎全部獨立,大量具有戰略地位的海島成為了美國的軍事基地。而欠美國的錢,英美雙方達成的數字為6.5億美元,英國人花了50年的時間才還清。
  • 蘇聯為什麼能成為世界大國
    而這次戰爭結束後,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個超級強國一一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它們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它們的國土面積都特別大,而且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在「二戰」期間,這兩個國家是盟友,是同盟國。但戰爭結束之後,它們成了競爭對手,都希望成為世界第一,他們之間的競爭也給世界帶來了很多麻煩。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蘇聯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吧!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在史達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因為蘇聯實行集體領導,貝利亞雖然實力最強,但不足以對抗赫魯雪夫等人的合力。正因為貝利亞的基本盤最大最牢,所以政變成功後迅速將其處決,以絕後患。這同樣成為了貝利亞倒臺後的罪狀之一,即亂放犯人,蓄意破壞國家的政權穩定。貝利亞主張根據各個地區的生產生活習慣實行不同的農業生產制度,不在全國統一實行集體農莊制度。他倒臺後被批為陰謀破壞蘇聯集體農莊制度。擴大少數民族權力。他主張在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當地少數民族幹部當一把手,不再由中央調派俄羅斯人。
  • 一位在蘇聯當翻譯的老先生
    原標題:新中國成立後南開大學俄語系首屆學生吳兆光講述大學時的不平凡經歷 我給蘇聯專家當翻譯(圖)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南開大學俄語系的第一屆學生,1950年,他曾經為來中國培訓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部隊的蘇聯專家做過俄語翻譯。回憶起那段在部隊的日子,見證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部隊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發展,吳兆光覺得,那是他一生中最為榮耀的歲月。吳兆光老先生初中時學了法語,高中時學了英語,大學時則選了俄語專業。
  • 一部曾被蘇聯判定「兩百年後也不能出版」的文學巨著
    在尋求出版的過程中,1961年2月,蘇聯當局派克格勃闖入格羅斯曼的家中,搜走了小說書稿。格羅斯曼寫信給赫魯雪夫申訴也無果。據說,當時主管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判定這部小說「比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更加危險」,「兩百年後也不可能出版」。帶著遺憾,1964年,瓦西裡·格羅斯曼因癌症病逝於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