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為何向美前國務卿祝壽,蘇聯解體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

2020-12-24 騰訊網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12月13日,年近90的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向100歲的喬治·舒爾茨的生日發去賀辭,並指出他們多年的共同努力是結束冷戰的轉折點,而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想法仍有待未來。

戈巴契夫說:「我們與您共同努力的歲月已成為結束冷戰和核軍備競賽、建立兩國之間信任關係的轉折點。彼時所做的大量工作在今天看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我認為我們可以為此感到自豪。」

舒爾茨曾在裡根政府內當了六年國務卿,他與戈巴契夫多次打交道,為戈氏和裡根籤署《美蘇中導條約》立下汗馬功勞,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削減核武器的條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戈巴契夫對此回憶道,他和舒爾茨多次會面,多次交談,進行爭辯,尋找解決非常困難的問題的方案。 「我們找到了共同語言。」戈巴契夫補充道。

戈巴契夫和舒爾茨都是蘇聯解體親歷者與參與者,尤其戈巴契夫,提到他就無法迴避蘇聯解體這個問題。

從戈巴契夫能給舒爾茨祝壽,並從賀辭中的語氣來看,他對於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自己手上解體的態度是正面的,這自然容易引發不少爭議。

那就來聊聊這個事——蘇聯解體是幸事還是不幸。這是個很宏大的話題,細節一本書也講不完,小院也沒那個能力,只能大概說一下。

一直以來有個說法:當年76%的人投票贊成保留蘇聯,可見蘇聯解體是反民主的。

這其實是個斷章取義的曲解,實際情況是,當年的公投內容是決定是否贊成新聯盟條約,這個條約的主要內容如下:

這樣的聯盟也就是保留個蘇聯的名義,讓吃相看上去好看點,各加盟共和國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原來概念上的蘇聯不復存在了。

即使這樣的聯盟成立,隨著各國各自的發展也早晚被廢除,後來搞出來的獨立國協現在還存在,不也是名存實亡,根本沒什麼作用。

而當時投票者的選擇是76.4%投下贊成票,這不是贊成蘇聯解體是什麼。

看清條約內容,投反對票的才是贊成保留真正蘇聯的保守派,按照計劃新條約將在8月20日籤訂,他們搶在前一天就發動了政變,把戈巴契夫一家軟禁在了克裡米亞的別墅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8.19政變」。

這個政變3天就失敗了,因為沒人支持他們,相反政變反而更快速促進了蘇聯解體,既然不想過了大家就乾脆點,別搞什麼名義上的聯盟了,葉爾欽在莫斯科站在坦克上演講的那個畫面成為了經典。

蘇聯的經濟

俄羅斯為什麼要贊成分家呢,因為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在蘇聯解體的前幾年,經濟問題已十分嚴重,根據蘇聯1990年的年度計劃,全年應當要增加600億盧布的消費品生產,但在當年上半年,實際只增加了140億盧布,還不到全年計劃的四分之一。

消費品生產不足,就會導致供需矛盾,所有加盟共和國的肉食、蔬菜供應量都相應減少,其他消費品也不能滿足需求。

除了民生行業,其他各經濟部門利潤也全部下降,如蘇聯引以為豪的工業,各企業利潤是630億盧布,比去年上半年減少38億。

當然這不是一兩年裡才有的問題,蘇聯的國家財政自80年代初就開始出現赤字,到1989年赤字大幅上升,已經達到910億盧布,為了彌補赤字,蘇聯開始超計劃發行貨幣,1991年一到9月已發行了193億,而當年的全年發行計劃才100億盧布,帶來的結果大家都清楚,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自戈巴契夫上臺前,蘇聯的經濟形勢就是經濟負增長,效益上不來。帶來財政赤字降不下來,物價上漲明顯,比如1990年一到九月,土豆上漲16%,蔬菜上漲27%,水果上漲22%,所以戈巴契夫才要搞改革,因為不改不行。

戈氏的改革是失敗的,原因太多這裡講不完。失敗的改革帶來了更多問題,要命的是大家不是沒錢,超發盧布讓居民的貨幣收入迅速增長,遠遠超出了消費品的生產,衝垮了消費市場。

有個數據,70年代蘇聯人民收入增長了80-100億盧布,而僅在1988一年,就一下猛增了400億盧布。手裡有大把的錢,卻買不到東西,尤其是食品這樣的生存底線問題受到挑戰,大家就也顧不上什麼底線了,自然把不滿歸結到蘇聯本身。

為了解決主要城市和困難地區的食品供應問題,戈巴契夫不斷向西方求援,並得到回應,德法英西意都提供了貸款,歐共體提供了24億美元援助。

1991年美國總統老布希來到莫斯科,與戈巴契夫籤訂《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兩國核武器數量,老布希即刻允諾讓國會通過蘇聯的貿易最惠國地位,以及向蘇聯提供經濟援助。

看上去有點不可思議,但這事實上是戈巴契夫在一年多時間裡與老布希第三次會晤,每次他都請求美國提供經濟援助,可見蘇聯經濟情況之緊迫。

俄羅斯的立場

那麼這和俄羅斯又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去了。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裡,佔全蘇聯面積的76%,人口近1.5億,佔全蘇聯人口52%,並且集中了蘇聯固定生產基金的近三分之二。

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經濟實力差距很大,蘇聯一直以來的做法是從俄羅斯向貧困共和國輸血,俄羅斯的資源打折與其他共和國進行貿易,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

以1988年的數據為例,俄羅斯如果按國際價格與其他共和國貿易,可以多收250億盧布,大約等於300億美元。

並且,俄羅斯這個打骨折的收入還有61%要被蘇聯中央收繳,用於其他共和國的發展。

站在蘇聯角度來看,小兄弟大兄弟都是兄弟,大家要搭夥過日子,老大做點犧牲照顧下小弟也是應該的。

道理上沒錯,要是老大家裡有餘糧,分點給小兄弟問題也不大。

但在蘇聯經濟一路下滑的情況下,這個做法就越來越行不通了,因為老大自己也餓著肚子,哪裡還肯資助小弟。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民眾越來越不滿,他們覺得自己過不上好日子就是因為一直被當做了一頭奶牛。

葉爾欽在1990年5月16日的俄聯邦人民代表大會上發言,他說:就生產勞動率而言,俄羅斯在蘇聯各共和國中居第三位,就用於社會需求費用的比重而言,俄羅斯是最後一位。他強調保障俄羅斯的實際主權,按世界價格同其他共和國進行貿易以擺脫危機。

這實際就是不想跟蘇聯過了。

葉爾欽是個政治家,不會不打無準備之仗,他敢說出這番話,正因為他是受到大部分俄羅斯民眾支持的。

當時,俄羅斯的情況和其他共和國差不多,物資供應不足,排隊搶購現象越來越嚴重,居民們的不滿情緒也不斷增長,相應出現了民主激進派,他們是俄羅斯民族主義的代表,曾任莫斯科第一書記、時任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的葉爾欽正是俄羅斯民主激進派的老大,俄羅斯的變革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中國的角度

再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下。

或許有人覺得,蘇聯解體讓美國得以獨大,對中國不是好事,因此覺得惋惜。

說這話的人是不了解蘇聯存在的時候對中國有多大威脅。

蘇聯的對外政策是大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為什麼中蘇關係會破裂,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它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內政外交政策都必須受它的指揮,服從它的戰略需要。

中國豈是那些受制於人的小國,自然不甘受蘇聯控制。

鄧公曾總結:「我們(中蘇)關係之所以搞壞,為什麼搞壞,就是因為蘇聯要控制我們。」(會見希臘總理卡拉曼利斯時的談話記錄,1979年11月14日。)

1958年,中國本來已把軍隊裁撤到了237萬,但到了1965年,反而增兵到了500萬,原因正是中蘇交惡。這個數字到1974年又增加到670萬左右。

增兵不光是讓數百萬青壯年無法投身建設祖國,更需要投入大量財政,對於國民經濟而言,這是個沉重的負擔。

這些軍隊一半以上部署在三北地區,從新疆到東北,都在應對來自蘇聯的巨大威脅。如果算上民兵及配套的工事工廠等等設施,那麼全中國有上億人耗在國防上。

想想那時候的中國有多難,冷戰時期的兩大霸權裹挾著全球互相傾軋。如果不是有老一輩戰略家的眼光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稍有不慎,搖籃中的中國就可能灰飛煙滅。

並且,無論是否承認,不管有沒有蘇聯,美國都是個超級大國,中國處於兩個超級大國夾縫中,我們又不甘受制於人,生存環境能好到哪去。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和話語權降低,更無暇顧及遠東,中國外部威脅大大減輕,才有了97年、03年兩次大裁軍,節省下大筆國防開支,並有了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來發展經濟。

另外,它還間接促進了中國的崛起。

經濟上,中國出口了大量商品到俄羅斯,主要是輕工業品,俄羅斯則出口石油到中國,這是中國工業發展所需要的。

還有軍事上,中國得以購買到一些蘇聯的先進武器,促進軍工發展。

瓦良格號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蘇聯解體,中國是買不到的,那麼航母夢就可能還會推遲。

所以蘇聯存在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南有印度,北有蘇聯,再來個美國,別說卡脖子,手腳都給你捆住了,中國該怎麼發展?

全球的角度

就算不從中國的角度看,站在全球角度,蘇聯解體也是件幸事,因為它使得冷戰得以結束。

冷戰時期,核戰爭就是懸在全人類頭上的一把達摩克裡斯之劍。最危險的古巴飛彈危機時,1962年10月24日上午,就是人類世界最接近核戰的時刻,也是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

當時的核力量對比,美國對於蘇聯佔據著壓倒性優勢,這是更具說服力的威懾。

自此以後,蘇聯拼命發展核武庫,到70年代已趕超美國,在1991年它擁有戰略和戰術核彈頭2.7萬餘枚,其中戰略核彈頭1.1萬枚。

這些核武器能不能毀滅地球不清楚,反正核戰爭打起來,足夠把人類打回石器時代好幾次。

蘇聯解體後,全球核武器數量處於下降趨勢,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2019年的全球核彈頭總數約為13000枚左右,比最高峰時期減少34000多枚。

想像一下,村裡兩個村霸整天扛著槍炮在你家門口互相瞪著眼,路上到處是他們的人。他們丟一顆炸彈就能毀掉整個村子,你要出門上班、下地幹活還能有多少安全感,就算呆在家裡睡覺也不安心。

核武器是大家都比較敏感的問題,它的表現比較直觀,事實上除了核戰這個大家最擔心的問題,蘇聯解體給周邊國家都帶來了一個有利的地緣政治安全環境,世界相對進入了和平發展的一個時期。

經濟全球化也是這麼來的,蘇聯組織的經互會崩潰,世界範圍內經濟體系的對立也消失了,不同國家能在同一個市場做生意,經濟開始全球化。

如果要挑刺,從蘇聯角度來看,戈巴契夫算是個失敗者,當初選他上臺顯然不是為了讓蘇聯解體,他反而加速了這一進程,不然蘇聯應該還能苟一段時間。但從全球角度看,戈氏客觀上對世界有功,雖然這未必出於他初心。

當然,蘇聯這麼個超級大國,解體不可避免會帶來副作用,主要表現在當初的加盟共和國。

但不管事後如何,當時蘇聯的解體是各共和國的人心所向,並不是有人拿槍逼著他們幹的,相反如果戈氏不宣布辭職,繼續試圖維持蘇聯的話,反倒有發生內戰的可能。

2016年,時值蘇聯解體25周年之際,戈巴契夫接受了採訪,談及當時,他回憶說:

我們當時完全在走向一場內戰,我辭職是為了避免那種結局。

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裡發生一場社會分裂和一場鬥爭難以想像,蘇聯各地都有各種武器,包括核武器,一旦開戰會導致眾多人死亡和造成巨大破壞。我不能為了自己的權力就讓那種情況發生。選擇下臺我就成功達到了(和平的)目標。

因此,從整體上看,蘇聯解體對世界利大於弊,戈巴契夫向舒爾茨祝壽也在情理之中。

俄羅斯現在混得不算太好,但也遠強於蘇聯解體前後那段日子。確實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懷念蘇聯時期的人或許不少,但他們懷念的是強盛時的蘇聯,而不是衰弱的蘇聯,這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迴光返照。不信你問問他們哪個想回到吃不上蔬菜,吃不上肉,盧布如同草紙的年代。

就算俄羅斯不甘接受自己現在的段位,想要重溫蘇聯強大時期雄霸天下的王者感覺,卻也不會想回到蘇聯沒落時期的悽風苦雨。

還是普京一句話說得好,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誰對於蘇聯的解體不感到後悔是沒良心,誰想要回到蘇聯時代是沒腦子。

相關焦點

  •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的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好不容易熬到了戰爭結束,以為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但是這國際形勢卻沒有變得特別好,反而換了一種形式的對戰,各國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正是要休養生息的時候,然而有兩個超級大國卻不消停了。
  • 戈巴契夫稱不為蘇聯解體擔責 要歸咎於葉爾欽
    據俄新社4月1日消息,蘇聯首位總統,同時也是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巴契夫3月30日在題為「人類改變歷史還是歷史改變人類」的公開講座中,回憶了自己從政的歷程。而對於外界一部分人將蘇聯解體歸咎於他的看法,戈巴契夫大呼冤枉。戈巴契夫在講座中說道,1989年蘇聯的國家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首次舉行了自由的、競爭性的選舉。
  • 戈巴契夫透露,誰才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罪人
    2019年11月9日,為慶祝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德國《明鏡》周刊付費採訪了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面對德國媒體,今年88歲的戈巴契夫再次談起他的「新思維」,追憶往事,戈老希望媒體將他的話轉告各國民眾——他想讓大家知道,究竟誰該為蘇聯的解體承擔責任。這位蘇聯最後的領導人強調,「戈巴契夫革新」距今已有30多年時間。改變蘇聯之前,他已明白將來可能會面臨的風險,但當時蘇聯的整個領導層,都知道一場徹底的革新勢在必行。
  • 川普發了一張蘇聯圖標,戈巴契夫預言或成真
    近日,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對美國國會騷亂做出了預測,暗示美國很快要陷入解體困境。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呼籲川普不要對伊朗發動戰爭,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則希望川普不要啟動核按鈕。為此,佩洛西還專門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通了電話,要求他確保川普不會下達核攻擊的命令。 那麼,川普真的會在最後時刻胡來嗎?
  • 蘇聯解體已成定局,戈巴契夫提了個特殊請求,葉爾欽聽後震驚不已
    按照之前的計劃,作為蘇聯總統,他還應該出席最後一次外事活動,是去會見一個日本代表團。上午9點鐘前,戈巴契夫的汽車便緩緩來到克裡姆林宮。還未等走出車門,他便接到秘書的電話,說葉爾欽等三人此時正在他的總統辦公室裡喝酒,所以希望戈巴契夫最好還是不要到克裡姆林宮來。戈巴契夫對此並沒有理會,只是讓秘書另行安排一個房間,在如約會見了日本客人後,才永遠地離開了克裡姆林宮。
  • 戈巴契夫為何在德國要比俄羅斯受歡迎?德國人說:感謝發自內心
    戈巴契夫為何在德國要比俄羅斯受歡迎?德國人說:感謝發自內心戈巴契夫作為蘇聯解體的「主角」,蘇聯解體28年了,俄羅斯如何看待戈巴契夫呢?咱們通過俄羅斯機構三個階段的民意調查,便可知道戈巴契夫在俄羅斯人心中的地位。
  • 蘇聯解體前葉爾欽有多狂?手指頂頭上司,命令道:照著我寫的稿子念!
    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是蘇聯解體後的產物,更是蘇聯的繼承者,那蘇聯為何會解體呢?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一個是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另一位就是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
  • 美國混亂再度升級,戈巴契夫:美國或將解體
    文丨瀾山審丨瑾函1991年12月25日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個曾經可以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蘇聯成為歷史。說起當時蘇聯解體那就必須提到當時的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在外界看來,戈巴契夫是帶領蘇聯走向滅亡的「罪魁禍首」,而在美國國會大廈事件發生之後,戈巴契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戈巴契夫聲稱知道這場衝突的組織者是誰以及事件背後的原因。
  • 郭欣根:蘇聯解體內部原因的再探索
    十多年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少學者從多方面探討蘇聯解體的原因,形成十種以上觀點。( 註:《新華文摘》2002年第4期曾歸納為12種觀點。「社會主義研究」2003年第2期也曾 發表《蘇聯解體原因的幾種觀點述評》。)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 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顯然,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內部。因此,本 文僅就蘇聯解體的內部原因進行再探索。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元帥自殺,為何留下了5封遺書?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蘇聯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蘇聯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91年8月22日,在八一九事件失敗以後,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元帥,穿著元帥禮服,在辦公室自殺。自殺之前,寫下了5封遺書,遺書的內容見證了老元帥的信仰和絕望。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吳恩遠:二十年後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果的總體評價蘇聯解體對從法理上承繼了蘇聯遺產的俄羅斯來說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是我們評價這個問題的邏輯起點:它決定後人應當吸取其正面經驗還是負面教訓。1、認為俄羅斯等國將從劇變中受益,步入西方文明世界的殿堂;事實恰恰相反。
  • 教科書中依然健在歷史人物:基辛格、卡特、戈巴契夫的今天
    川普的祖籍還是德國呢!基辛格成為美國人,那是因為納粹德國排猶。猶太人海因茨·阿爾弗雷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不得不在他15歲那年,背井離鄉隨著父母遷徙到了美國。那一年是1938年,赴美後,他的名字改為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我們都知道猶太人非常聰明,而基辛格更是一枚學霸考神。
  • 戈氏上臺之日國家走向災難 蘇聯解體從1985年開始
    自1991年以來,俄羅斯人對導致蘇聯解體的核心人物、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歷來爭論不休。喜歡他的人認為戈巴契夫將國家帶入了正確軌道,而痛恨他的人批評其他來總是言辭尖銳,句句切中要害。蘇聯解體後,曾經負責戈氏安保工作的前克格勃第九總局副局長瓦切斯拉夫傑諾拉洛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蘇聯時期許多的內幕。
  • 李橋銘:軍隊「非黨化」加速蘇聯解體
    20多年前,蘇聯一夜之間土崩瓦解震驚世界。誠然,蘇聯解體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但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期,蘇共自己締造的軍隊非但不履行自己的使命責任,反而在陣前反戈一擊,加速了蘇共的崩潰和國家瓦解。蘇軍的變質乃至叛黨,關鍵原因在於蘇軍的「非黨化」,其教訓極其深刻。
  • 蘇聯解體17年:鐮刀斧頭讓位於三色旗[組圖]
    當日18時32分,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69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在克裡姆林宮頂上飄揚的蘇聯鐮刀和錘子國旗徐徐下降; 19時45分,一面俄羅斯的紅、藍、白三色族升上克裡姆林宮。從此,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歷史宣告終結。「8-19事件」後,所謂「新奧加廖沃進程」實際上已難以繼續,蘇聯加速走向解體。10月初,除波羅的海三國外,蘇聯的1 2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阿拉木圖共商經濟協議。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蘇聯解體的罪人?還是歷史發展的推手?
    是年2月,安德羅波夫因患腎炎住院,戈巴契夫便代行管理一些外交和人事方面的工作,並且在重要的會議上發表講話。他的名字開始在蘇聯各大報刊上露面了。 1990年3月3日,他又主持召開了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決定實行總統制,他自己擔任蘇聯首屆總統。此後,全蘇15個加盟共和國相繼選出15個總統。這些總統上任後,立即宣布本共和國為「主權國家」,並要求蘇聯總統承認其獨立。
  • 總統淪落跑龍套,戈巴契夫沒有興旺蘇聯,卻成了演員還拿大獎
    1985年,蘇聯民眾盼星星、盼月亮,終於迎來了蘇聯歷史上最年輕的領導人戈巴契夫。蘇聯人民都覺得,戈巴契夫的當選,會讓蘇聯打上一支強心針,帶著蘇聯走向新的輝煌。可惜,戈巴契夫到底辜負了選民們的期待。1991年,戈巴契夫改革失敗,黯然下野。從此後,這位曾經呼聲最高的領導人,生活境遇幾經沉浮起落,留給世人無數愛恨交織的傳奇故事。
  • 葉爾欽顧問談蘇聯解體:葉爾欽只是「開死亡證明」,頭號罪人是他
    【南方+12月9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8日,正值關於成立獨立國協取代蘇聯,並使蘇聯解體的《別洛韋日協議》籤訂29周年之際,創建獨立國協計劃的發起人、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的顧問謝爾蓋·沙赫萊接受了採訪,並就蘇聯解體相關事件作出了回應。沙赫萊表示,戈巴契夫是蘇聯解體的頭號罪人。
  • ...美國_歷史|齊奧塞斯庫|戈巴契夫|布蘭德什塔黛|羅馬尼亞_歷史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發生的事情。在這場地緣政治變化中,最慘的當屬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他到死都不清楚,他到底因為什麼而死。可悲可嘆。從齊奧塞斯庫死亡的時間看,1989年齊奧塞斯庫被槍決。但此時蘇聯並未解體,為何戈巴契夫不出手相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