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_歷史|齊奧塞斯庫|戈巴契夫|布蘭德什塔黛|羅馬尼亞_歷史

2020-12-13 騰訊網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發生的事情。在這場地緣政治變化中,最慘的當屬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他到死都不清楚,他到底因為什麼而死。可悲可嘆。從齊奧塞斯庫死亡的時間看,1989年齊奧塞斯庫被槍決。但此時蘇聯並未解體,為何戈巴契夫不出手相幫呢?

背後陰謀

對於齊奧塞斯庫被槍決,很多人認為齊奧塞斯庫執政不受本國支持,而且貪汙腐化,最後被本國民眾所拋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通過一則揭秘的史料,來還原羅馬尼亞當時的情況。

前幾年,德國電視臺曾經播放了一部紀錄片,該片由布蘭德什塔黛導演,第一次披露是美國中情局策劃了羅馬尼亞事變,精心導演推翻齊奧塞斯庫的整個過程。為拍攝此片塔黛導演採訪了當時參與推翻齊奧塞斯庫的當事人,既有各國總統,也有總理、部長甚至情報局長。以及美國策劃此事件的情報委員會主席哈奇遜。

據這些人回憶,齊奧塞斯庫之所以被推翻,並非因為其本人執政被本國民眾所拋棄,完全是美國中情局直接參與一次情報合作行動。而直接指揮「倒齊」的是美國中情局情報站站長博爾登。

當時在蘇聯戈巴契夫「新思維」的推動下,東歐很多社會主義國家都發生政權更迭。齊奧塞斯庫領導的羅馬尼亞也非鐵板一塊,但齊奧塞斯庫卻加強了對國家的全面控制。因此中情局決定剷除齊奧塞斯庫。為了剷除齊奧塞斯庫,中情局還給羅巴尼亞物色了新領導人,此人就是戈巴契夫當年大學同學伊利埃斯庫。

這部紀錄片還披露,美國人為剷除齊奧塞斯庫,他們偷偷徵詢過戈巴契夫的意見。據博爾登本人在紀錄片中證實,此項「倒齊」計劃是美國政府親自批准的名為「剷除喀爾巴阡山天才的行動計劃」。

據參與行動的人披露,剷除齊奧塞斯庫的墳墓分為三個階段:

1.惡意誹謗。

就是誹謗齊奧塞斯庫領導的羅馬尼亞政權,抹黑他們的形象。第一階段的情報人員只有幾十人,他們通過不同渠道,向各國媒體傳播小道消息,揭露「齊奧塞斯庫政權的腐敗和邪惡」,把齊奧塞斯庫政權描述成一個「累累罪行」及「醜惡嘴臉」。

2.不斷炒作。

俗話說謊言說了一百遍就成了真事。在不斷抹黑齊奧塞斯庫等人後,參與計劃的美國情報人員,再次炒作接替齊奧塞斯庫的人選,甚至不斷擴大這個人選的形象,讓他們認為齊奧塞斯庫是獨載者,只有此人才是羅馬尼亞最佳領導人,才能給羅馬尼亞帶來幸福。

3.全面展開。

當前兩個階段起到效應後,美國就進行第三步,通過媒體不斷歪曲發生在羅馬尼亞基米紹爾事件是「鎮壓血腥慘案」。據當時西方媒體宣傳,羅馬尼亞民眾與秘密警察發生衝突,而且齊奧塞斯庫濫殺無辜,百姓死傷無數。

為了造成逼真效果,美國在其宣傳的新聞片中,滾動播出無辜平民「屍橫遍野,血肉橫飛」的鏡頭。據導演蘭德什塔黛介紹,這些鏡頭出現的屍體,大都是從停屍房收集來的,根本不是所謂的衝突中死亡的無辜平民。

但正是基米紹爾邊境地區發生「血腥事件」,成了推翻齊奧塞斯庫的導火索。人們通過新聞直觀看到「慘象」後,羅馬尼亞全國爆發了動亂,他們向齊奧塞斯庫政權「討還血債」。最終導致齊奧塞斯庫夫婦倉皇出逃,最後被槍決。

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齊奧塞斯庫是罪惡的,但通過蘭德什塔黛導演拍攝的這部紀錄片,人們應該再次以另一種角度看待齊奧塞斯庫。

而對於美國參與剷除齊奧塞斯庫的行動,美國事前已經徵求了戈巴契夫的意見,在當時全面靠向西方,買好西方的戈巴契夫來說,他不可能阻止美國人採取的行動。只是聽之任之。

討好西方

從美國剷除齊奧塞斯庫的過程來看,戈巴契夫是知情的。但即使戈巴契夫不知情,在戈巴契夫推行新思維,甚至倡導公開性、民主化、多元論的口號中,放鬆對華約國家的控制,讓他們自主決定未來,戈巴契夫也不會幫助齊奧塞斯庫。

因為從解密的資料看,戈巴契夫對東歐國家那些反對他「新思維」的國家領導人採取的是打壓態度,而齊奧塞斯庫對戈巴契夫的「新思維」並不感冒,齊奧塞斯庫倡導的是南斯拉夫政策,既不靠向蘇聯,也不反對西方,但對於蘇聯新思維,他已經意識到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

戈巴契夫在東歐國家態度上,表面上讓各國自行選擇自己的體制,實際上這是迎合西方國家的對策,配合西方國家搞「和平演變」,戈巴契夫已經全面倒向西方,他怎麼可能再次幫助戈巴契夫呢?如果出手相幫,那就必然得罪西方。

落井下石

戈巴契夫的大秘博爾金曾經透露了一個秘密,他說戈巴契夫與齊奧塞斯庫經常秘密會面,而且會面時兩人的夫人也在場。兩人已經就各自國家發展定下了基調,可以改變政治方針,但先從本各自國家施行。按理說,如此好的關係,戈巴契夫應該在關鍵時候幫助齊奧塞斯庫。

戈巴契夫不僅沒有幫助齊奧塞斯庫,甚至背後施壞。因為齊奧塞斯庫並不支持戈巴契夫搞的「新思維」,因此戈巴契夫對齊奧塞斯庫也列為反對他的領導人之一,就如昂納克結局一樣,戈巴契夫盼著齊奧塞斯庫下臺。

美國在「倒齊」行動中,中央情報局曾聯手多國情報部門一起進行。其中就有蘇聯克格勃。也就是說戈巴契夫在「倒齊」行動中也派克格勃參與了。而且戈巴契夫派去的克格勃支持羅馬尼亞軍隊的反對派,直接參與並搞垮了奧塞斯庫。對於戈巴契夫的作為,著實令人不解。

相關焦點

  • 齊奧塞斯庫核武夢碎
    俄羅斯《論據周刊》3月24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名叫羅曼的前蘇軍情報官稱,戈巴契夫當年曾親自下令,然後由蘇聯、美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四國情報部門聯手參與推翻羅馬尼亞的獨裁者齊奧塞斯庫,因為美蘇都不想讓齊奧塞斯庫擁有核武器。
  • 戈巴契夫訪華,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是羅馬尼亞前總統齊奧塞斯庫上世紀自從中蘇關係出現問題後,一直到蘇聯快要解體前,戈巴契夫才訪華,標誌中蘇關係正常化,隨後中蘇關係得到改善,也為後來中俄關係奠定了基礎。而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並不是偶然實現,也是在諸多事務中找到了機會,據史料記載,裡面還有一些故事。
  • 齊奧塞斯庫御用詩人去世 羅馬尼亞萬人送行
    另據羅馬尼亞日報《九點鐘》報導,珀烏內斯庫入土於城南的貝魯公墓作家廊9號墓穴,為鄰者中,有19世紀的羅馬尼亞大詩人和大作家米哈伊·埃米內斯庫。  10月31日,在醫院的病床上,珀烏內斯庫寫下了人生最後一首詩。  火焰運動  現實遠比詩歌複雜,人生亦然。
  • 1989年羅馬尼亞劇變:齊奧塞斯庫之死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颳起一場政治風暴,幾天後齊奧塞斯庫及其夫人埃列娜竟倒在本國人的槍口下。我們是新華社駐羅馬尼亞記者,親歷了這場政治風暴,見證了齊奧塞斯庫之死。山雨欲來齊奧塞斯庫在執政後期實行個人專制,壓制民主,不顧百姓生活,引起社會上的不滿。
  • 命運的悲劇,體操皇后科馬內奇為何叛逃祖國羅馬尼亞
    科馬內奇是羅馬尼亞體壇的標誌性人物,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上,年僅14歲的科馬內奇在規定動作上榮獲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十分滿分。在那屆奧運會,她一共拿到了7個10分,獲個人全能、高低槓和平衡木等3項冠軍。
  • 東歐劇變;羅馬尼亞的總書記齊奧塞斯庫同夫人一起被亂槍處決
    在發生劇變的這些國家中,除前南斯拉夫外,羅馬尼亞是東歐劇變中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權更替的國家,是東歐劇變中的流血篇。圖為羅馬尼亞政變中的示威人群。圖為1989年12月,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街頭的槍戰。圖為1989年12月,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街頭的槍戰。
  • 羅馬尼亞的今昔
    羅馬尼亞的「89革命」已過去12年了,在當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人民起義和軍隊倒戈中,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戲劇性地推翻,齊奧塞斯庫夫婦被處死,羅馬尼亞共產黨被解散,在羅馬尼亞大地上存在了42年的社會主義政權,似乎是一夜間就煙消雲散了。
  • 齊奧塞斯庫的覆滅之路:從巔峰到被槍決只用了六天
    其中,羅馬尼亞的政治鬥爭最為血腥,領導人齊奧塞斯庫及其夫人出逃未果,最終被軍事法庭處死。 作為東歐國家唯一被處死的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的一生飽受爭議。支持者認為他在執政期間做出了許多貢獻,使羅馬尼亞的經濟進入了「黃金時代」,但反對他的人則批判他的專制。確實,齊奧塞斯庫本人執政長達25年,在其統治期間羅馬尼亞的民主政治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倒退現象。
  • 羅馬尼亞總書記授予愛犬上校軍銜
    這樣一本人物隨筆的章節它也很有意思,他分成六個部分,也就作者把它評論的人物分成六個部分,分別是情懷、境界、史記、精神、人文以及現實,那麼我想我們不可能介紹全部的人物,挑出幾位人物來看一看作者的特點是在什麼地方,比方說美國的傑斐遜,託馬斯·傑斐遜,作者寫到傑斐遜為什麼在他的墓志銘裡面完全不提他是美國的開國元勳,而只是強調他自己是獨立宣言和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的執筆人,以及維吉尼亞大學之父
  • 齊奧塞斯庫的狗和人民
    齊奧塞斯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至少在齊奧塞斯庫被執行槍決以前,中國領導人一直將齊同志引為知己,並給予高度讚譽。 齊奧塞斯庫有一條狗,暱稱考布,知名度極高,連英國大使都認識,在羅馬尼亞幾乎家喻戶曉,在公開場合人們一般稱其為考布同志,以示尊敬。
  • 齊奧塞斯庫幸福至死的生活
    1978年,英國自由黨領袖戴維·斯蒂爾為了感謝他訪問羅馬尼亞時受到的盛情招待,送給齊奧塞斯庫一隻黑色的拉布拉多幼犬。齊奧塞斯庫很喜歡這條狗,給它取名字叫「考布」(Corbu,羅馬尼亞語意為「渡鴉」)。他與這條狗形影不離,很快羅馬尼亞人在提到這條狗時就稱之為「考布同志」。  人們經常看到「考布」坐著小汽車,在警察車隊的嚴密護送下穿過布加勒斯特的場面。
  • 教科書中依然健在歷史人物:基辛格、卡特、戈巴契夫的今天
    基辛格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至今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還提到了這位猶太裔的美國博士。《中國歷史第四冊》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中國歷史第四冊的91頁,明確記載了基辛格秘密訪華,並促使尼克森訪華,籤訂《中美聯合公報》的重大歷史事件。在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至今已有41年了。
  • 蔣本良 :齊奧塞斯庫之死
    齊奧塞斯庫:「我不承認這個法庭!」 …… 審判長:「……請檢察院代表發言,進行起訴。」 起訴人:「我們面前的齊奧塞斯庫・尼古拉和齊奧塞斯庫・埃列娜兩名罪犯,對羅馬尼亞人民犯下了嚴重的罪行……他們專斷地、罪惡地摧殘了羅馬尼亞人民。
  • 羅馬尼亞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的原因及教訓——訪中國前駐羅馬尼亞...
    記者:您認為羅馬尼亞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社會主義在羅馬尼亞失敗,是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一定要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結論失去了科學性?陳德來:我不是搞理論研究的,很難從理論上說清楚這一問題。
  • 齊奧塞斯庫之死
    齊奧塞斯庫未講完話,便退進室內。與會的人們很快匯成幾支隊伍在布加勒斯特的大街上開始了遊行示威,他們高呼反對齊奧塞斯庫專政的口號。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軍警同遊行示威者對峙。12月22日上午10時,即在布加勒斯特爆發示威遊行的第19個小時,支持齊奧塞斯庫的羅馬尼亞軍隊開始倒戈,羅馬尼亞軍人從布加勒斯特市中心撤走。羅馬尼亞防暴警察再也擋不住遊行隊伍的衝擊。
  • 羅共總書記被斃17年:齊奧塞斯庫功過難評
    處決前的齊奧塞斯庫夫婦環球在線消息: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羅馬尼亞前總統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名字並不陌生。齊奧塞斯庫在這個東歐國家曾經執政長達20多年,17年前被處死。究竟怎樣評價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最近,新華社駐布加勒斯特記者陳進林惠芬對此進行了採訪。 10月17日,羅馬尼亞前總統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胞弟弗洛雷亞·齊奧塞斯庫,在位於布加勒斯特西南郊的根恰公墓下葬。儘管羅馬尼亞「12月事件」已經過去了17年,但每年齊奧塞斯庫的生辰忌日、齊奧塞斯庫家族成員的紅白喜事,仍然深受當地媒體的關注。
  • 如何評價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
    個人及其腐敗,老婆是國家副總理,兒是地方的的書記,國家經濟一團糟,社會動蕩加劇,加上齊奧塞斯庫的盲目自信,導致國家發生政變,其本人及其妻子則被槍決。羅馬尼亞政府在處決了齊奧塞斯庫夫婦後宣布永久廢除死刑。齊奧塞斯庫的統治,已經終結了快要40年;出於懷舊感覺。也就是所謂的東德情節」。
  • 齊奧塞斯庫時代的「月經警察」統治(圖)
    節育墮胎違法為了提高人口數量,增強國力,1966年羅馬尼亞共產黨前總書記齊奧塞斯庫廢除了以前關於個人可以自由流產的法律,實施了禁止墮胎的政策。為保證政令暢通,依據齊奧塞斯庫的指令,執法者紛紛進駐機關、工廠、農村、學校以及各個單位,對婦女進行嚴格的監控,督促她們每月必須做婦科檢查,以確保沒有使用避孕工具;對那些避孕的婦女和默許墮胎的醫生一經查出,嚴厲打擊、處罰監禁。羅馬尼亞的老百姓把這些執法者鄙夷地稱作「月經警察」。
  • 羅馬尼亞的前世今生:在吸血鬼國度的一次時空旅行
    羅馬尼亞這個國家誕生只有一百多年,但羅馬尼亞人卻把自己的歷史開始於公元101年。他們自認為是一個拉丁種族,說的是一種近似拉丁語的語言,被拋棄在一個兇險的斯拉夫人的海洋之中,而被拉丁世界的其餘部分所遺忘。公元101年,羅馬帝國的圖拉真皇帝率領的軍團徵服了歐洲東南的一個叫達西亞的地方。
  • 「人民的選擇」與人民的懊悔:回來吧 齊奧塞斯庫同志
    1999年11月25日《蘇維埃俄羅斯報》刊登了《回來吧,齊奧塞斯庫同志》一文,其中披露:1989年12月首先向當時的羅馬尼亞工人黨總書記、總統齊奧塞斯庫發難的蒂米什瓦拉市「舉行了群眾性遊行,3000多名工人打著標語走上街頭,抗議『改革家』搞的反人民的資本主義。同時他們還打出這樣的標語:『我們熱愛您,齊奧塞斯庫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