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吳瓊新加坡個展開幕 展現80後卡通時代新思考

2021-01-09 藝術中國


藝術家吳瓊 

    2015年11月8日,中國藝術家吳瓊個展「在這裡」於新加坡Ode To Art畫廊開幕。展覽展示了藝術家今年來創作的架上繪畫、雕塑作品及系列藝術衍生品等,試圖從簡單平靜的繪畫圖示中激發觀者對日常的回歸,並與作品前的讀者展開對話,尋求共鳴。開幕當天,個展空間Ode To Art畫廊賓朋滿座,來自新加坡藝術界、娛樂圈等諸多嘉賓和藏家出席了開幕活動,包括Toggle、聯合早報、新明日報、海峽、The New Paper等新加坡各大媒體都紛紛對於本次畫展進行了深度報導。

 

    本次展出的作品多以一個人或是兩個人的卡通形象出現:有男孩與女孩攜手漫步於夕陽之下,也有二人飛翔於雲海之間,有端坐樹梢上的吸血鬼,也有沉浸於一片汪洋的男主角,時而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時而是二人世界的靜謐出遊......然而無論故事怎樣敘述,都離不開畫面人物「吳瓊式」的典型書寫:兒童化的卡通形象,雙目閉合,微微上仰的面龐,含蓄半張的嘴唇。


開幕現場嘉賓合影,左至右:Ben,吳瓊,李凱馨,AddyLee,權怡鳳,Vivian怡伶,郭亮,Jason,Mark Lee 


展覽現場嘉賓合影

    「天是幼時藍,」吳瓊感慨到——孩童時代是最為天真無邪和無憂無慮的,畫布上的孩童形象也是一種懷舊與寄託,在當下這樣一個物質及信息過度膨脹的時代,回歸孩童,回歸本真,也意味著釋放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讓渡了更多憧憬和可能性。   

 

    在談及對於這種典型形象的選擇,藝術家吳瓊表示,這組題材的創作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探索。從2006年開始,遠赴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留學的他總有一種背井離鄉的感受,因而從那時起就開始追憶一些童年往事並以孩童形象付諸於畫布之上。「我希望將小時候未能完成的事情和想像在畫布上實現,」正是這種簡單的初衷,吳瓊開啟了這種「兒童化」的「卡通」外貌的探索之路。起初是對比較具體的傳統故事的介入,像《三國演義》等題材的借用;後來也加入了一些時尚元素,但這就難以逃脫一些浮誇的氣質;因此,吳瓊又重新思考,並回歸原點,繼續創作單純的兒童化形象,剔除過度的敘事背景,在孩童的形象外觀下更側重注入成人的思考和判斷,「在這一過程中,我避免了一味追求可愛的卡通效果,而更加強調作品的內涵和可挖掘性,其實也隱含了我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


藝術家吳瓊(左)接受新加坡媒體採訪


展覽現場

    反觀畫面,那一對兒男孩女孩也許是兄妹,也許是夫妻,抑或是戀人;他們的背景有荒原,有海邊,有黃昏也有的深在雲端;他們統一閉上雙眼,是在冥想?是在品味體會?還是在休憩?吳瓊新作的畫面似乎並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只是營造了一份安詳與靜謐,而這平靜之中卻盡顯深遠與純粹;雖然沒有強烈的情緒和個人導向,卻更能通過閉目凝思的方式為觀者提供一個更加開闊的解讀視野。

    正如吳瓊所言,「藝術是平等的,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藝術家,他們有權利和理想去解讀並發現藝術」。吳瓊正是希望減少畫面的具體信息和敘事,讓渡更多的思維空間給觀眾,從而請觀者參與畫作其中,去延展,去想像,從而講述自己的故事,產生別樣的對話。


展廳現場


吳瓊與嘉賓合影

    在看待藝術家與收藏家的關係時,吳瓊也把持著平等溫和的對話態度。「我喜歡跟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和拓展。作品的收藏與銷售,收穫的是喜好人的『心',而不是作品的『貨幣價格'。藝術品不同於普通的買賣交易,所以更應該消除『金錢泡沫』,而著重建立一種心際之間的深入交流。」

    作為80後一代的藝術家,吳瓊雖然以卡通人物的形象進行創作,卻從不覺得他的作品造作和戲謔,相反,這些卡通形象平和溫潤,觸手可及。這正好符合藝術家對藝術及藝術作品的態度——藝術本身是應該有親和力的,它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應該成為啟發共鳴的源頭。因而,吳瓊避免了「先入為主」的發聲,「作品不要太『滿',我的創作就是希望從簡單的想法出發,對複雜的元素進行提煉與加工,並最終以一種簡單的方式輸出,將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拉近,把藝術歸還給藝術愛好者。」


展覽現場


展廳現場

    8歲時學習中國畫,大學期間選擇油畫專業,後遠渡重洋赴新加坡讀書繼續深造......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學習經歷塑造了一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80後藝術家。然而,立足諸多嘈雜信息與潮流之間,能夠如此冷靜的明確自己的判斷,始終保持樸實坦誠的藝術追求卻著實難得。本次於新加坡舉辦的吳瓊個展,不僅再次張顯了這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才華,更為國外藏家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藝術的窗口。

    據悉,該展覽將持續至12月8日。


《在這裡 No.5》 布上油畫 150x120cm


吳瓊參展作品


《夢》 布上油畫 150x120cm


《塵》 110x90cm 2014年 布上油畫 oil on canvas


《在這裡 No.4》 布上油畫 102x80cm


《在這裡·意》 布上油畫 150x110cm


《在這裡》

相關焦點

  • 藝術家張璇個展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隆重開幕
    青年藝術家張璇首次個人作品展於9月19日下午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張璇兩年內創作中遴選出的14件具有標誌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本次張璇帶來的14件作品通過夢境、孤獨等主題呈現出了今天的年輕藝術家對於當代都市生活的思考。本次展覽由策展人段少鋒擔任策展。
  • 三位藝術家個展在成都同時開幕 周末別錯過
    12月19日,麓湖·A4美術館主辦的年末三場藝術家個展開幕儀式在麓湖·水上劇場成功舉辦。三場展覽分別是:楊冕個展「二百六十萬個點和西方藝術史」,顧雄個展「顧雄-河流」,以及廖明明個展「Tangpu-入蜀」。
  • 臺灣藝術家薛保瑕個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圖)
    薛保瑕抽象藝術展開幕式現場由中國美術館主辦,臺灣美術院文化藝術基金會協辦的「流動現實——薛保瑕抽象藝術展」於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1月10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的24作為推介臺灣藝術優秀成果的重要平臺,中國美術館曾舉辦過劉國松、朱銘等老一代臺灣藝術家的展覽,薛保瑕的展覽是臺灣中年一代藝術家個展首次在中國美術館的亮相。
  • 「扦插」與「嫁接」張榕泉個展開幕
    可以剪取植物的莖、葉、根、芽等(在園藝上稱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嫁接為兩個植株,透過組織再生的過程,相互結合的繁殖方法。如何來定義一個特別的家,藝術融入當代住宅空間是一種新世紀住宅理念,是人與物之間產生溫度的一種狀態,是一種連接與沉澱。
  • 小徑-- 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2015蘇暢個展開幕
    上海2015年11月13日電 /美通社/ -- 東畫廊榮幸地推出2015年11月7日開幕的蘇暢個展 -- 小徑。此次展覽將展示蘇暢的雕塑新作。作為全球範圍內受邀參加年度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項目的全球八位藝術家中的一位,蘇暢和其他另外七名藝術家一起,於今夏在蘇格蘭達夫鎮的酒廠生活、工作了三個月。他從蘇格蘭高地的田園風光中汲取靈感,同時與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進行交流對話。這次,在駐留項目結束後的蘇暢個展中展出的作品包含了他從蘇格蘭返回後在上海工作室的創作以及駐地期間的作品。
  • 「再會歷史·蔡志松」個展在臺北當代藝術館隆重開幕
    導語:2014年2月18日16點,著名雕塑家蔡志松大型個展《再會歷史•蔡志松》在臺北當代藝術館盛大開幕。,璞永建設集團董事長楊嶽虎,新加坡星展銀行營業總裁張順吉,印尼收藏家阿里,馬來西亞拿督陳書禮、蔡智勇,日本收藏家Kaori Zage,臺灣藝術家團體悍圖社全體成員,到場嘉賓還有史金生、陸潔民、朱彤、王鎮華、劉祖貴、鄭好、包陪麗、廖敬威、蔣莉、鄧傳馨、林木和、高振銘、郭龍、汪小菲、羅麗莎、歐陽偉華、高橋真、姜竹梅、雷富國、張安樂、張秋墩、陳筱君、王定乾等。
  • 「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798第零空間開幕
    「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開幕現場11月29日下午,「三個對象——李秋實個展」在798第零空間開幕,李裕君擔任此次展覽策展人。此次個展選擇了李秋實最有代表性的2013年、2017年和2019年三個時期創作的12件版畫作品展出。針對「三個對象」展覽名稱的由來,策展人李裕君在開幕式上講到「從藝術家李秋實展覽三個系列來劃分所對應的三個對象,並且此次展覽中呈現了三個類型的藝術形式——版畫、影像、裝置。
  • 「第三種批判——藝術語言的批判性」論壇開幕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外國哲學學科專業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哲學、現象學和科學哲學       作為北京時代美術館2014年度最重要的學術展,本次展覽通過呈現22位中國當代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藝術家的作品,以美術史梳理、文獻呈現、藝術家語言探索自述構成展場的主體,讓大眾了解中國當代藝術多元性的同時,在藝術批評的層面就「藝術語言的批判性」以及與此相關問題展開跨學科
  • 感受黑水的淨化—藝術家吉麟個展《Black Water》在亞特蘭大開幕
    美國東部時間4月12日下午兩點,青年藝術家吉麟個展《Black Water》(黑水)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Besharat Museum Gallery開幕。主題「黑水」源於藝術家對自身身份認識的反思和美國文化衝突之間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 德國藝術家中國首次個展昨日亮相成都當代美術館
    (原標題:德國藝術家中國首次個展昨日亮相成都當代美術館) 昨日,來自德國的藝術家克萊門斯
  • 「無時無刻」蘇笑柏首次日本大型個展兵庫縣立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嘉賓中國藝術家蘇笑柏首次於日本舉辦大型美術館個展「無時無刻─蘇笑柏展」,10月12日在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開幕,展期至11月28日。此展首次曝光藝術家從未公開展出過的25組抽象畫作,其中近一半作品為全新創作,包括藝術家最具代表性以中國傳統材料「大漆」入畫的作品,如《飄逸》(2017)、《拂水 –夏》(2018)、《拂水 –秋》(2018)、《拂水 –冬》(2018)等,其中多件大型作品尺幅高達2米。
  • 中國藝術研究院三人油畫個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中國藝術研究院三人油畫個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探索油畫中國氣象  中新網北京8月3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青年藝術家系列展之一,「姚永、芃芃、朱春林個展」展覽3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匯聚了中國油畫院著名畫家姚永、芃芃 、朱春林三人近幾年的重要藝術作品共計120餘幅。
  • 周穎超個展《蛻變》Sea and land在京開幕
    2020年10月17日下午,由張寶華、黃舉華出品,祁志龍任學術主持,張寶華策展的蛻變Sea and land——周穎超個展在798感嘆號藝術空間隆重開幕。展覽由感嘆號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法國中西文化研究會、赤子雜誌社、北京五味之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中國收藏家協會當代藝術收藏委員會協辦,鶴巢文觀雲展支持。
  • 日本美術館舉辦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
    日本美術館舉辦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以往舉辦過近代重要藝術家的展覽「保羅克利展」「盧奧展」「畢卡索,馬蒂斯20世紀畫家展」「夏加爾展」。日本著名當代藝術家的展覽「杉本博司個展」「宮島達男個展」「草間彌生收藏展」「瑞士當代藝術展」等等的回顧展以及群展。美術館的其建築結構保留了1927年建造的日本近代的新文藝復興樣式的老建築,以包圍老建築的方式蓋的新建築。其建築被日本建設省成為公共建築百選之一。
  • 中國當代重要女性藝術家尹秀珍個展「未知」亮相知美術館
    2020-09-28 12:09:18 來源: 金投網 舉報   金秋9月,中國當代重要女性藝術家尹秀珍個展
  • 「跨界」的和豐邑藝術節,從80歲旅美畫家到80後漆藝師
    開幕現場的音樂演出開幕式現場據介紹,和豐邑藝術節由上海大豐公益基金會主辦,是由藝術家們自發連結發起的室內藝術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裡,將有來自不同領域的80餘位藝術家匯聚於大沽路上的和豐邑藝術空間,以展覽、演出、講座、公共藝術教育等方式,連續舉辦近50場藝術活動,與公眾分享東西方藝術之美。在開幕儀式上,書法家朱曉東當場執筆寫下藝術節主旨「君子和而不同」,並對其進行闡釋。在接下來的藝術節活動中,朱曉東將主持《書法三論:論名家、論筆法、論雅俗》的書法論壇等。
  • 莫蘭迪亞洲地區最大規模個展在北京木木美術館開幕
    12月6日,莫蘭迪在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個展在北京木木美術館拉開序幕,這也是藝術家在中國地區的第一個美術館個展。此次展覽集中展現了藝術家跨越50年藝術生涯,各個階段的作品。包含了其創作的各種門類。包括:油畫、蝕刻版畫和紙上作品,共80餘件。
  • 2020天府藝術季開幕:看完老藝術家戴澤的個展,再看青年藝術家們的...
    8月31日下午,首屆「2020天府藝術季」在成都西部國際博覽城隆重開幕。本屆藝術季的特點是「老+少」和「個展+群展」的共同呈現——今年98歲的老藝術家戴澤的精品系列觀摩展,以及42位青年藝術家的群展,一同為本屆藝術季帶來諸多驚喜之作。
  • 破秩序 in dis-order 方圓、黃幾雙個展
    集體只有在多個單體達成某種一致後才能成立。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理論,在相應的社會結構下,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族群全體成員心理上形成代代相傳的沉澱物,成為人格中的集體無意識。 本次雙個展的藝術家方圓、黃幾,出生於同一世代(80末90初),有著共通的成長背景和藝術文脈,對傳統文化深耕細研而又對當代藝術有著實驗衝動。
  • 日本VOCA展將開幕 留學中國藝術家首次參展
    推薦策展人有千葉市美術館策展人畑井惠,國立國際美術館策展人福元崇志,東京都美術館策展人鎮西芳美、田村麗惠,金澤21世紀美術館策展人野中佑美子,豐田市美術館策展人千葉真智子,廣島市現代美術館策展人竹口浩司,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策展人金澤韻等等34位新一代優秀策展人。今年被推薦的藝術家中,最年輕的藝術家江上越是深受關注的。她留學於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和開闊的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