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釣魚式三心二意的孩子沒前途?腦神經學家:這是個謊言

2020-08-28 冉冉詩

一、小貓釣魚式三心二意的孩子

騰峰平時工作很忙,今天難得下班比較早,就想好好陪陪女兒丁丁。

他問丁丁,「今天爸爸陪你,想玩什麼呀?」丁丁毫不猶豫地回答,想要爸爸講故事!

於是,騰峰讓丁丁自己選了繪本,開始給她講故事。丁丁聽得很認真,但沒過一會兒,她就小動作不斷:

先是把紙折的小星星從瓶子裡倒出來,撫平它們的邊角,然後再一個個放回去;又把拼好的樂高小模型拆了裝,裝了拆,總之就是手沒閒著,忙活個不停。

騰峰想起,妻子經常向他抱怨女兒,「做事不專心,小動作很多,專門給她講了小貓釣魚的故事,讓她明白做事情要專心,也沒用!」

於是,他停下來,看著女兒。

「爸爸,你怎麼不講啦?」丁丁問。

「爸爸剛才講到哪啦?」騰峰開始提問,想借這個機會好好和孩子談談。

沒想到丁丁馬上就答出來了,騰峰又問,「那剛才爸爸講了哪些內容呀?」

丁丁竹筒倒豆子一樣,把剛才騰峰講的內容都說了一遍,連騰峰做了改編的一個情節都準確地進行了描述。

--------從結果來看,丁丁是認真聽了的。

這是為什麼呢?騰峰陷入了沉思。

孩子喜歡同時進行各種事情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給孩子講故事、說事情的時候,他可能正在玩玩具,或者搗鼓自己的小玩意兒,看起來完全沒有認真在聽,但是,你批評他三心二意吧,你說了什麼他又都記住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做事情的時候,不是應該專注、一心一意嗎?我們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傑出的發明家愛迪生,在遇到棘手問題時,有一個小秘訣:

他會拿著球坐在躺椅上,在身旁的地上放一個盤子,然後逐漸放鬆下來,任由大腦進入自由開闊的發散思維模式,這种放松的狀態會幫助他思考要解決的問題,或進行任何需要創造力的工作。一旦睡著,手中的球就會滑落,讓他驚醒後抓住發散思維留下的碎片,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在一些強度較低的事情上,孩子看起來三心二意,其實是大腦正處於發散思維模式。發散思維就像是一種「思維漫步」,會為大腦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創造力。

二、我們為什麼要進行發散思維?

1、什麼是發散思維?

腦神經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中,有兩種基於不同神經網絡模型的思考狀態。

一種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叫專注模式,與專注模式對應的,是一種更加放鬆的休息狀態,叫發散模式。

發散模式下的思維活動,就叫發散思維。

孩子在努力解一道題的時候,他使用的是專注思維,當他起身休息一下,吃個蘋果的時候,發散思維就悄悄現身了。

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大腦會在兩種模式之中相互切換,一種模式接受信息並進行處理,再將結果傳給另一種,大腦要理解解決任何問題,都離不開這種信息之間的往來傳遞。

2、運用發散思維有哪些好處?

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許多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專注思維,把發散思維與散漫、不專心、三心二意聯繫在一起,實際上,發散思維不但是專注思維的有益補充,更是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部分。

2.1發散思維帶來更開闊的全局視野

我們可以把思維模式想像成手電筒裡的光束。

專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緊密,穿透力更強,徑直打在一小塊區域上,而發散模式下,光柱會散開,照亮的範圍更廣,但光的強度會降低。

手電筒射出的光束,可以聚攏,也可以分散

發散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角光源」,可以讓我們的思維不局限於某個區域,有更開闊的視角。

專注思維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細節上,發散思維則會帶給孩子更為宏觀的想法。

2.2發散思維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2.2.1專注思維容易形成思維定式

《學習之道》這本書,將兩種思維模式形象地比喻為彈球機:

兩種思維模式就像不同的彈球機

左邊的是專注模式,右邊的是發散模式。

可以看出,在專注模式下,彈柱排布得更緊密,彈珠在一個小範圍內活動。

專注模式把精神集中於已在腦海中形成緊密關聯的事物上,更容易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比如,孩子已經學會了二元一次方程式,他就可以運用專注模式來解相應的應用題,。

但同時,專注模式愛走老路,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成為學習路上的絆腳石。

什麼是思維定式呢?

簡單來說,人們習慣用以往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和解決問題,就叫思維定式。

有個小故事:

一群博士,在微信群裡討論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身上,會不會把人砸死或者砸傷?大家運用了各種公式和假設,討論重力、阻力、加速度,足足討論了一小時,還沒得出最終結論。這時,一個誤入微信群的年輕人不解地問道:「你們都沒見過下雨嗎?」

這就是典型的思維定式,是束縛創造力的枷鎖。

2.2.2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

在發散模式下,彈柱排布得很鬆散,彈珠可以四處隨機碰撞,活動範圍大得多。

發散模式探索的是新想法,新思路,開闢出原來沒有走過的新路,深入更廣闊的疆域以尋求潛在的解決方案,而那裡,可能才是答案所在。

發散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跳出固化的套路,打破思維定式,形成有創造性的思維。

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悟出,利用浮力來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其實就是發散思維帶給他的靈感。

2.3發散思維讓大腦的運轉更有效率

在專注模式下,大腦需要運用意志力,集中注意進行思考,但是,意志力資源是有限的。

《意志力:關於自控、專注和效率的心理學》一書提出,

(1)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使用就會消耗(2)你從同一帳戶提取意志力,用於各種不同任務

當我們一直處於專注模式下,就會不停消耗意志力能量儲備,適時切換到發散模式,會讓大腦得到休息和能量的補充。

就像體育鍛鍊一樣,長時間的負重練習並不能達到增肌效果,給肌肉放鬆休息和恢復的時間,才能長出更強壯的肌肉。

在專注思維中穿插發散思維,能讓我們的大腦肌肉更加強壯,提高運轉效率。

三、怎樣幫助孩子鍛鍊發散思維?

1、讓孩子適度休息

創造力專家霍華德.格魯伯提到過一種3B方法,更有助於發散思維的產生

睡覺(bed)、洗澡(bath )、bus(坐公交),三者任一即可。

3B方法,有效促進發散思維的產生

家長可以在孩子被學習上的某個問題卡住時,鼓勵他「換換腦子」:

小睡會,洗個澡,或者坐公交車出去走走。

如果時間確實不允許,可以試試讓孩子多眨眨眼睛,近期的研究表明,閉眼可以在一瞬間放鬆我們緊繃的注意力,提供片刻的休息,斷開我們與專注模式視角的連接。

2、給孩子主動思考的空間

要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就不能束縛孩子的思想,要給孩子主動思考的空間。

家長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要只是自己講,要讓孩子也主動參與進來。

在講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多提啟發性問題:

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故事的前因後果、下一步可能會出現的情節、人物以及轉折。

也可以鼓勵孩子進行故事新編。問問他,如果是你,希望怎麼來給這個故事結尾呢?

讓孩子參與講故事的過程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在讀宮西達也的《你看起來很好吃》這個故事時,聽到霸王龍離開了小甲龍的情節,傷心得紅了眼眶,他告訴媽媽,他不喜歡霸王龍離開這個結局,他要把結局改成,小甲龍跑呀跑呀,跑到了自己真正的爸爸媽媽身邊。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就是開闊的,有創造性的。

3、活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風靡全球的圖形思維工具,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也是用來鍛鍊孩子發散思維的有效工具。

思維導圖繪製時,在確定中心主題後,需要確認分支、擴展分支、再繼續擴展下一級分支,這個不斷擴展分枝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發散思維的過程。

繪製思維導圖的分支,可以鍛鍊發散思維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鼓勵孩子用思維導圖制定旅行計劃、進行學習總結以及整理讀書筆記等。

著名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創造性思維是個體創造性的具體表現,其核心是發散思維。

家長有時候批評孩子「偷懶、不專心」,其實是對發散思維有誤解。發散思維不但讓大腦的思考更有效率,還能提升孩子的創造力,是一種應該從小培養的思維能力。


相關焦點

  • 提高孩子的理解、想像和邏輯思維!三心二意的小貓
    三心二意的小貓一天早上,貓媽媽帶著小貓到小河邊去釣魚。>蝴蝶飛走了,小貓又沒捉著,空著手回到河邊,一看貓媽媽又釣了一條大魚。貓媽媽看了看小貓說:「釣魚就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怎麼能釣著魚呢?」
  • 告訴孩子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的繪本故事《小貓釣魚》
    繪本故事《小貓釣魚一天早晨,貓媽媽帶著小貓去小河邊釣魚。他們剛剛坐下,一隻蜻蜓飛來了,小貓丟下魚竿,就去追蜻蜓。蜻蜓飛走了,小貓沒捉著,空著手回到河邊,一看,貓媽媽釣了一條大魚。貓弟弟拿起釣魚竿開始釣魚,一隻蝴蝶飛來了,蝴蝶真美麗,小貓放下魚竿,又去捉蝴蝶。但又沒捉著,回來一看,貓媽媽又釣了一條大魚。
  • 貓媽媽和小貓釣魚,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那畫面好美!
    兒時,小學語文課有一篇課文寫的是小貓釣魚三心二意,跑去捉蝴蝶了,到最後貓媽媽釣了好多魚,而小貓一條都沒釣到,貓媽媽說,釣魚要一心一意,不能東張西望,三心二意。那時,我就想,等放學了,也讓爸爸給我弄個魚竿去釣魚,覺得那畫面真的好美!現在回憶兒時,童年真的好美!記得,我上小學2年級時,也就是1999年時吧!
  • 做事不能像「鼯鼠」,博而不專,三心二意
    這是鼯鼠的悲哀,「多才多藝」,什麼都會,但樣樣「稀鬆平常」,博而不專,雜而不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專注於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則,如果博而不專,必會制約人生發展的高度。小貓釣魚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故事講的是老貓和小貓一塊兒在河邊釣魚。一隻蜻蜓飛來了,小貓看見了,放下釣魚竿,就去捉蜻蜓。
  • 兩個版本的小貓釣魚,兩個貓媽的教育真經
    小貓說:「真氣人!我怎麼一條小魚也釣不著?」  貓媽媽看了看小貓說:「釣魚就釣魚,不要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三心二意,怎麼能釣到魚呢?」於是,小貓看是一心一意地釣魚。蜻蜓飛來了,蝴蝶也飛來了,小貓就像沒看見一樣,一步也沒走開。不一會兒,小貓釣到了一條大魚,高興地喊了起來:「我釣到大魚啦!」
  • 為人母后,再聽《小貓釣魚》,發現貓媽媽是個硬核育兒高手
    貓媽媽看了看小花貓,說:「釣魚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怎麼能釣到魚呢?」 小花貓聽了貓媽媽的話很難為情,從此就一心一意地釣魚了。 蜻蜓又飛來了,蝴蝶也飛來了,小花貓就像沒看見一樣,一步也沒走開。不一會兒, 小花貓就釣到一條大魚。
  • 孩子出生時幾斤最聰明?哈佛腦神經學家:越接近這個數值越聰明
    當然,家人們也都沒有閒著,開始想著怎麼給孩子進行食補。於是各種食療配方又開始一個接一個地進入孕婦的餐桌,尤其是老人照顧的家庭,孕婦自己不吃還不行,都是拿著孩子的名義在說話。這樣進補過量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重,真正達到了父母要求的「大胖小子」的標準,甚至有的老人還說,孩子越重就越聰明。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故事閱讀《小貓釣魚》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小貓釣魚》  1、中文繪本《小貓釣魚》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  小貓釣魚主要講述了一個三心二意的小貓咪,在釣魚中明白了做事要認真才能成功的故事。  小貓妙妙和咪咪是一對性情相反的姐弟,一個勤勞聽話,一個貪玩懶散。  太陽出來了,媽媽要它們起床,妙妙一骨碌爬了起來,咪咪卻要賴會床。  洗臉的時候,咪咪更是玩起了吹肥皂泡的遊戲。
  • 繪本背後的童年噩夢:《小貓釣魚》
    這則故事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就是貓媽媽帶著貓姐姐和貓弟弟一起去釣魚。貓姐姐一心一意釣到了很多魚,而貓弟弟三心二意,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結果貓弟弟什麼也沒釣到。他受到了姐姐和媽媽的批評,內心很懊悔,獨自來到河邊釣魚,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魚。似乎是完美的故事。可是,我在反覆給孩子們讀這個故事以後,感覺有什麼不對。貓弟弟捉完蜻蜓,去捉蝴蝶。
  • 高考分數專科,怕沒前途又想當兵,一個建議:上學當兵前途都兼顧
    孩子怕上專科不好找工作沒有前途,就想著去當兵考軍校,但部隊情況不了解,又怕當兵考不上軍校轉不了士官,白白耽誤了兩年時間,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這幾天為上專科還是去當兵愁壞了全家。因為我在部隊呆過20多年,今年女兒也參加了高考,她就帶孩子來家,想找我了解一下部隊情況,並讓給出個主意,想個辦法。
  • DIY一隻的小貓咪,讓你的孩子明白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小迪,你釣魚的時候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又打瞌睡,這樣三心二意,怎麼能釣到小魚呢?小迪聽了媽媽的話,開始專心的釣魚。不一會,它也釣上來一條魚。只要專心的做一件事,就會有收穫的!今天呢,小編教大家如何在家動手製作一隻的小貓咪吧~準備材料(如圖):動手剪出小貓的耳朵、鼻子和嘴巴之後我們把紙條做成小貓的頭和身體一隻可愛的小貓就誕生啦!
  • 腦神經學家:帶娃的我們需要休息,除了睡眠還有這4個方法
    「充電」,除了「睡眠」,充電的形式還有很多,例如花兩小時看一本讓自己精神世界富足的書,或是去和很聊得來的朋友喝杯咖啡興致盎然地談上兩小時,又或者是去做一件自己興趣範圍內的事例如插個花、畫個畫之類的,這些與帶娃完全不相關的事反而可以讓我們感到放鬆。
  • 關閉海外釣魚式攻擊網站難 時差語言是障礙
    作者: 張婕   【eNet矽谷動力消息】加文·裡德(一家「財富500」技術公司安全事故響應小組的領導)正在試圖關閉一家釣魚式攻擊網站,然而,他發現一項給他做這項工作帶來了更大難度的因素,那就是這種攻擊來自印度。
  • 家長眼中的「謊言」,也許是孩子在求助(1)
    對於這4個動機,家長要引起重視,這是一個可教時機,我們做家長要找到原因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過:孩子撒謊是因為他們需要撒謊。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選擇撒謊,背後肯定是會有他們不得已的原因的。我準備分3個部分來幫助家長們分析,由於篇幅原因,今天只談第一部分。
  • 孩子做事總是三心二意
    剛拿起第一本,讀第一頁,嘟嘟就舉起了另一本讓媽媽講,媽媽剛講了個開頭,嘟嘟又開始擺弄小汽車了。到最後,每個玩具嘟嘟都沒有玩超過一分鐘。  關鍵點分析  注意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對於孩子來說,由於缺乏自我控制力,所以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分散。同時,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跟他本身的興趣有很大關係。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比較容易引起他的長時間注意。
  • 腦神經學家發現有錢人孩子更聰明,哈佛寒門學霸怎樣突破命運底色
    4500字長文,詳細為您分析為什麼有錢人家孩子更聰明,窮人家父母和孩子的逆襲之路在哪裡,如何達成,仔細讀完會有收穫。前兩天看了一個TED視頻,美國腦神經學家在介紹他們團隊的研究結果,他們對1000個兒童和青少年的家庭情況及大腦皮層的面積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家庭收入和大腦皮層的面積成正相關。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專注力不夠?可以這樣做
    經常有家長反應孩子做事有些三心二意,明明才看了一會兒書卻因為外面的一點響聲跑了出去,那就在室外玩遊戲吧,沒多久又被旁邊的貓貓狗狗吸引了,究竟問題出在哪兒?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謂的「沒有定性」,也就是專注力不夠。
  • 傳銷人眼中的「白色謊言」
    今天就讓小雞帶我們一起走進傳銷人的世界,看看在他們的世界裡對謊言是個 怎樣的認知。正戲開場:狐「這個小同志怎麼沒見過呀,來幾天了?雞 昨天剛到的。雞 (指了指小貓):「這傢伙叫我來的,他說這裡在這裡開了大型超市做邊貿生意,我在家剛好沒事做,所以就過來看看。 狐 那你朋友有沒有帶你去看它的門店,或者換句話來說,你感覺你朋友的超市到底有呢?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養成專注的品質?
    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不專心,似乎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身邊有許多東西在誘惑著他們離開書本,離開書桌,讓他們不能專心地做該做的事情。當然,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缺乏必要的自制力,這也是正常的現象,每個孩子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但是父母應該及時地給予引導,培養他們的專心致志的習慣,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種專心的習慣,專心致志的學習,才可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才有可能在日後對自己的事業全心的投入,不易被其他事情幹擾。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品質呢?一、幫孩子克服三心二意的毛病。
  • 「這孩子真沒教養」,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時,該反省了!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萬象打卡,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為人父母的最不希望的就是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沒教養,這不僅僅是外人對孩子的否定,也是對父母教育的抨擊與嘲諷。其實,生活中這種「熊孩子」十分多見,有教養的孩子卻很少見。可就是這種鳳毛麟角的「有教養之舉」,才更讓人為之感動。「這孩子真沒教養」,當家長聽到這句話時,該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