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產品經理應具備的三種思維

2020-12-2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好的產品經理在解決問題時,總是要想不斷找更好地方法和路徑。

有這樣一個笑話。面對一個裝了半瓶水的瓶子,市場推廣經理說,瓶子已經半滿了;運營經理說,唉,瓶子還有一半是空的….然後有一個產品經理說:嗯,這個瓶子其實沒有必要做這麼大,只要一半大就夠了。

產品經理有個思維慣性叫「優化思維」。優化就是怎麼才能多快好省的實現一個功能。用戶想要一個什麼功能,產品經理就看看可不可行,怎麼能用最節省的方法把功能實現。

有些產品經理總是希望能找到一個更完美,更智能,更有差異化的辦法。也許要學會下面三個思維:

1. 灰度思維

一口吃一個胖子的結果可能是零,大的目標要分解成簡單的。非黑即白感覺就像二維碼一樣,是一個簡單的思維,沒辦法對複雜的事情做一個更好的描述和處理。灰度思維是一種融合思維,是成熟產品經理必備思維。

1.1 灰度發布

在BAT公司裡工作的時候,很多產品的發布都採用灰度發布。灰度發布是指在海量用戶之間,通過逐步放量的方式,找到平滑過渡的一種發布方式。

灰度發布能夠及早獲得用戶的意見反饋,完善產品功能,提升產品質量;能夠讓用戶參與產品測試,加強與用戶互動,降低產品升級所影響的用戶範圍。

網際網路產品本身就具備不確定性,沒有哪個產品經理能夠百分之百的判斷未來,所以在測試的時候經常採用A/Btest,在發布的時候採用灰度發布的策略。

1.2 灰度需求滿足

在產品規劃的過程中,也應該要有灰度的思維。開玩笑的講,前一段會變顏色的手機殼就屬於沒有灰度思維的事情。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一定不能把用戶的需求奉為「聖旨」一樣,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並且要能夠給出更合理的產品規劃和設計。

騰訊創始人張志東很早以前在內部培訓講過這樣的一個例子:小明夏天打完球,回家非常熱,對媽媽說想吃冰鎮西瓜,媽媽正在做飯,不可能馬上出去買西瓜,請問怎麼辦?

作為產品經理一定要知道,用戶想吃冰鎮西瓜,不代表你就要馬上滿足的。可以通過冰鎮飲料,冰鎮礦泉水,甚至是先去衝涼洗澡,把汗散一散再來喝水更好。

這就是產品經理要具備的灰度思維,絕對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邏輯。

2. 簡化思維

一個複雜的問題如果能拆解成簡單的問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如果讓你像埃隆馬斯克那樣,思考如何火星移民,如何自己製造火箭,你該怎麼辦。

2.1 第一性原理

在這裡我們就不再贅述了,第一性原理已經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傳遍了。第一性原來就是一種簡化思維,是一種回歸本源的思維,把複雜的問題拆解成簡單的問題的思維。

在簡化思維裡,需要注意的是對核心的驅動的確定,千萬不能為了簡化而簡化,讓整個產品斷了線,或者讓用戶無法理解,讓用戶產生更高的認知成本。

2.2 複雜到簡單

當世界上任何東西越做越複雜的時候,就是開始從複雜往簡單轉變的時候了。

QQ郵箱為什麼能成功逆襲,在郵箱產品發展成熟的情況下,所有郵箱都跟著Gmail做超大附件,做網絡硬碟,做RSS訂閱,做新聞等等功能。甚至還做了很多界面的定製,皮膚的定製,表情,籤名等特性。然而QQ郵箱團隊,抓住安全、便捷、迅速、體驗順暢等核心。做出全網都罕見的簡潔版本,讓電子郵件回歸本源,從複雜到簡單。

從QQ聊天到微信聊天,再到子彈簡訊的挑戰。如果你有幸都用過這些產品,你就能體會到從複雜到簡單的道理。QQ做了很多功能,很多徽章,很多彈窗,很多表情包,到微信的隨時在線,語音簡訊,朋友圈。現在又出現一些高效率的用戶,希望能夠把聊天做的更簡單,這也是子彈簡訊的挑戰的理由。

用戶的思維很簡單,用戶的需求也很簡單,很多需求可能都是產品經理坐在辦公室自己把它變得複雜了。

3. 差異化思維

工業化生產的時代,標準化、模塊化是大家追求的極致;而到了今天,個性化和差異化又重新被人們追求,年輕人不想和別人撞衫,很多人都用Twitter,就會有人想用Snapchat(閱後即焚)。這就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差異化和標準化到底怎麼權衡。如何做出差異化?

其實標準化和差異化並不矛盾,差異化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這一點和標準化是一致的。我們之所以要把東西按照一定標準,一定的模塊搭建,一來是為了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二來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今天很多人理解差異化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不同就行了。很多人搞差異化,不去理解為什麼大家這麼做,而一定要標新立異,找一個不同。很多人在做產品時搞差異化,把按鈕從圓的改成方的,從左邊改到右邊,毫無意義,甚至更糟糕。

舉一個例子:你觀察過麥當勞肯德基的排隊方向與星巴克排隊的方向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一個是縱向排隊,一個是橫向排隊。是因為他們就想做差異化麼?

  • 星巴克橫向排隊可以緩解焦慮感,避免製造擁擠感,也順便可以社交;
  • 麥當勞縱向排隊可以營造快節奏環境心理,提醒顧客儘早作出決策,減少服務員移動。

所以好的產品經理在解決問題時,總是要想不斷找更好地方法和路徑。如果我們的心中想的是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出來的自然就不一樣,不用刻意強調差異化。

產品經理可能需要很多智慧,掌握了灰度思維、簡化思維、差異化思維,會幫助你做產品時有種高屋建瓴的感覺,能夠幫助你更好的回歸本源,找到產品的核心價值。

 

本文由 @ Eric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及應具備的能力
    項目產品類崗位通常是每個公司不可或缺的崗位,這些崗位是有計劃開發數據工作的基本前提,通常決定了一個產品或項目未來的方向和具體實施的概念定義。而項目產品類泛指數據項目工作的前端職位,含項目經理、產品經理、UI、UE等。本文將主要介紹項目經理和產品經理的崗位工作職責及應具備的能力。
  • 出色的產品經理應具備的四點特質
    和色情打擦邊球的產品往往能在短時間引爆,但這樣的產品確實也不是好產品。一、什麼是一款好產品1. 好的產品能夠解決用戶的問題作為產品的owner,產品經理只有設計的產品解決用戶的一類問題,滿足用戶需求,才算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產品需求分為三種,分別是用戶痛點、用戶癢點以及偽需求。
  • 產品經理面試問題: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編輯導語: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隨著不斷地提升,你的能力也要跟上你的步伐;本文是作者的面試經歷的實例,在面試中被問到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哪些能力時應該如何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16年我要從阿里巴巴集團轉崗去菜鳥,那時候對菜鳥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同時也想有更多的新業務體驗,希望自己能有一些0-1建設新產品的經驗和能力。雖然是內部轉崗,但也需要嚴格的面試流程,在1面和3面的時候,都被問到一個問題:你覺得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
  • 馬勇:景區職業經理人應具備九大素質、八大能力
    馬勇講述《景區職業經理人的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列舉出景區職業經理人的「985(九大素質、八大能力、五大焦點)」,為景區管理者的升級之路指明方向。馬勇說道,景區職業經理人應具備九大素質:一是理念素質。景區職業經理人最重要樹立正確價值觀念,遵守職業道德。作為景區管理人員,只有實現他人願景,才能達到自己的願望。
  • 產品經理所需要的三種能力
    「無我」精神產品經理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場中,洞察市場中的各種因素。如「道法自然」所說,產品之道是順應社會自然發展之道。產品經理在看待整個產品的發展和需求的時候,需要本著「無我」的精神態度去審視所處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市場的動向。
  • AI產品經理必備思維方法——費米推論
    如果用二八定律來解釋產品經理的工作,那就是產品經理80%的時間都在思考,20%的時間在執行,因此思維的素質一定程度決定了產品經理的高度。但是AI產品經理必須必備一些AI的思維方式,必須具備極高的「機器商」,才能做好AI產品。那麼什麼是「機器商」?
  • 不是產品經理,需要鍛鍊產品思維嗎?
    導語:提到產品思維,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認為這是產品經理必備的思維方式。那麼,不是產品經理,需要鍛鍊產品思維嗎?答案是肯定的,產品思維並不是產品經理所獨有的思維,而是對於用戶和產品需求的思考。產品是核心,不論是技術、設計還是運營,工作內容的本質都是如何將產品更好地帶給用戶。
  • 醫療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越來越多醫療企業設立醫療產品經理(HPM)這個崗位,但是對於醫療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以及能力模型還是模糊不清的。今天我們聊一聊什麼是醫療產品經理,它的工作內容具體是怎麼樣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勝任?
  • 記者也得做產品經理?詳述新聞業為何需要產品思維
    他表示產品思維已經成為當今內容機構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尤其是對於新聞業而言,產品思維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能夠長期吸引用戶、維持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方式。這其中,產品經理負責協調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同時還要使產品的總體「路線圖」與客戶需求和業務戰略保持一致,這個角色顯然非常重要。但其實不僅產品經理需要擁有產品思維,其他人也是。例如,帶有「產品」頭銜的新聞工作者正在逐漸增多。根據Linkedln搜索,截至目前,《紐約時報》已經有175人的職位帶有「產品」,《華盛頓郵報》有76名。
  • 產品經理常用3個思維模型+10個技能+3類工具
    二、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思維方式MVP即最小可行性產品,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一起以用戶為中心,在這個背景下要求我們能夠快速且低成本的識別哪些客戶的需求能夠大範圍推廣並獲得用戶認可。最後我們要討論下系統思維,系統思維要求我們在考慮產品設計是需要從結構性、一致性和可擴展性等角度考慮功能的設計,優秀的系統一定是要能夠具備演化能力的。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人體的結構大概可分為如下幾個部分: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 基礎之上,產品經理還應具備4個能力
    產品經理是產品的核心管理者,因此需要產品經理了解用戶、發現需求、策劃產品、推動上線、優化產品、產生最大化用戶價值。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經理貫穿始終,需要具備各個環節的能力。文章梳理總結了產品經理需要重點提升的4個能力:邏輯能力、溝通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與大家分享。大家從《產品經理!
  • AI產品經理的必修課:系統化思維
    2、產品經理一定要具備的能力:將一件事精確定義到可以復現的地步知道和學會是有區別的。產品經理要養成一個習慣,精確定義身邊的所有問題,一些現象到底是什麼?哪怕友情,溝通,都可以定義。定義的標準就是可以在任何一個場景可以復現。
  • 結構化思維在產品經理中應用
    結構化思維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很重要的應用,在產品經理的崗位中,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處理問題,如何需求分析,如何機構化思維的組織、表達工作都成為一種很重要的習慣。結構化思維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法,處理問題,處理事情的一種手段。結構化思維概念: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維對象,對事物結構的積極構建為思維過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觀規律的一種思維方法,同時也是工作中面對問題和工作任務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問題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高效解決工作目標的一種思維方法。
  • 產品經理之熵減思維
    筆者讀完之後受益匪淺,回首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感悟,筆者覺得產品經理更需要熵減思維。那麼熵減思維是什麼?一句話簡單描述就是將事物由無序轉化為有序的過程,即抵抗熵增的思維方式。就像筆者在之前分享的《產品經理之「種子」挑選和栽培》、《破局: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開啟產品設計思路》中都有提到,產品經理需要有將具象的事物進行抽象再具化的能力,這其實就是熵減思維。為更好地闡述該思維,筆者先簡單闡述一下熵增原理。
  • 經驗總結 | 產品經理高質量產物的五步思維法
    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抽象出5種思維模式,帶你探尋一項高質量產物的背後,完成者具備了怎樣的思維素質。對於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初級產品經理來說,可能已經一頭霧水了,貌似領導陳述的場景我都見過,也熟悉,可是這麼多場景放在一起,整個邏輯鏈條是混亂的,第一步必須要梳理清楚。
  • 那些優秀的產品經理,都具備這3項能力
    劉飛資深產品人,「產品經理」話題知乎大V,滴滴出行司機方向前產品負責人,錘子科技產品經理,《產品思維》作者。 現在我來說一下這個能力模型,它的核心邏輯是:從左往右涵蓋的是從初階到高階我認為應該具備的能力。
  • 如何用產品思維入門產品經理?
    在校大學生怎樣規劃產品崗求職?在思考這類問題時,我想到了:把招聘產品經理的公司看做用戶,把自己看做一個待開發的產品,用產品思維做一份規劃並落地執行。數據分析:產品上線後,產品經理要收集用戶的反饋、產品運營數據、用戶行為數據等,並在分析的基礎上指導後續的產品迭代。然後,我們可以參考這4個主要工作內容,給自己寫一份產品經理求職規劃。
  • 我的三年產品路(一):高階產品經理必備的5種思維
    作者基於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思考總結,梳理了「通過商業產品思維搞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撰寫了「我的三年產品路」系列文章。本文是第一篇,主要講述作者寫該系列文章的背景以及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5種思維。本文長達一萬七千字,豐富且精彩,推薦各位仔細閱讀、收藏。
  • 做一名智慧型「懶」教師
    在這裡,筆者就如何做一個智慧型「懶」教師,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做法。敬業,是智慧型「懶」教師必須做到的。教師在課堂上「懶」,其背後應是「勤」的。為了課堂上10 分鐘的講習,教師需要足足準備兩個小時;為了給學生做個漂亮的示範動作,查資料,看視頻,忙上一周尚覺得不夠完美。 沒有課前的多學習、多研究、多思考,哪來課堂上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智慧型「懶」教師還必須遵循教育教學原則、方針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產品經理的結構化思維該如何訓練?
    之前看到過一篇非常火的文章,《結構化思考能力-產品經理的必備技能》,閱讀量非常高,達到了一百多萬。當然,我覺得除了產品必備這項技能之外,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種思維方式。產品經理必備結構化思維刻意培養結構化思考能力但我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還是重點講了產品經理必備結構化思維比較多一點,對於該怎樣刻意培養或者訓練這種思維並沒有具體的寫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