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農民:事實如此,土地牽絆啊

2020-12-13 三個老農民

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農民:事實如此,土地牽絆啊!

俗語在農民口中可以信手拈來,可見它在人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看似言簡意賅,實則意義深遠,確實能夠發人深省。所以俗語一直深受農民喜愛,常被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利用它可以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所在,而且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因為俗語畢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之談啊!之所以才有強大的說服力,讓人們心服口服。

比如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說的就非常有道理。因為一個人想多賺錢,就要去鬧市區生活,那裡人多就有消費,只要肯幹就有錢賺,很多機會都在鬧市區。如果想賺錢去偏僻的地方,那就很難了,這個原因所有人都會明白,因為偏安一偶只適合養老,或者是修心養性安身立命之處。任何時代富裕的地方都是人潮湧動,貧窮的地方卻人煙稀少,這是一個經濟規律。所以說我們的老祖宗就是智慧無窮,留下這個俗語「鬧市有錢,靜外安身」,告訴後人想賺錢去鬧市,想安身立命去鬧市外農村安靜。

雖然我們懂得了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這個道理,可是農民卻說:事實如此,土地牽絆啊!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想去鬧市區生活賺錢的,土地沒有人管理,撂荒又是實在可惜了。便宜流轉給其他村民,但都是一年一次承包,非常麻煩鬧心,牽掛土地也不能夠在城裡安心打拼。又擔心田地被別人擠佔去那就永遠失地去了,而想要在農村安身立命的人卻得不到成片的土地,耕種起來麻煩。所以就造成想走的走不了,想留的留不下,老祖宗留下的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就成了一句空話。

怎樣打破這個僵局呢?有個老年農民就提出了這個想法:畢竟有些地區農村的土地管理非常混亂,私墾亂佔情況特別嚴重,如果按現在的畝數來確權,勢必因為不公平引起憤怒。不如利用身份證的優勢,把這些土地管理混亂的村子,無論耕地和荒山,全部歸集體收回重新開始發包。只要是有本村身份證的村民,都可以去承包土地,按成塊田地的土壤肥力來制定價格,把承包費用於退出土地的農民分紅。這樣村裡想種地的一部分人能賺錢了,一些想離開的農民也安心地走了,公平公正會讓所有安分守己的農民擁護。

但是我認為這個老年農民提出的意見,只適合像我們這個地區,土地平坦肥沃,而且畝產量非常高,種地也特別賺錢。對於那些山地以及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種地又不賺錢,實行起來就會很難,因為那些地區的農村問題非常難以解決。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對於我們農村靠種地就能比較富裕的地區,土地零散既然阻礙了發展,就需要改變。而對那些一直喊種地不賺錢,又不願意接受改變的地區,就要採取接受本地農民的意見。

這樣一來,我們老祖宗留下的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終於實現了。農民就會改變了說辭:事實如此,土地再也不是我們的牽絆了!種植者有成塊兒的田地,可以安心生活在農村,退出者可以開心地離開去賺錢,美好幸福的生活,終於可以開始實現了啊!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什麼意思?
    今天所講的俗語「鬧裡有錢。靜外安身」就十分有道理。一個人如果想賺錢就要去鬧市裡打拼,那裡人來人往有消費也有錢賺。如果去偏僻的地方就很難有賺錢的機會了,因為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偏僻安靜的地方只適合養老以及修身養性。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陰地,無錢別居陽穀」,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有錢不買陰地,無錢別居陽穀」。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有錢不買陰地所謂的「陰地」是指少見陽光的土地。比如,有樹林遮擋陽光或高山、建築物遮擋陽光的土地都屬於「陰地」。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看起來很難理解,河邊地怎麼了?活漢妻又有什麼不對? 在農村裡,很多的俗語都是一代代人傳下來的,更多的時候側面的反應的是農村裡的樸素哲理。而這句「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流傳甚廣,那麼它究竟要表達的是個什麼意思呢?
  • 農村土地8年後就到期了,農民到時還有土地所有權嗎?
    關於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的問題,看來大家還存在不少的誤解啊,今天就為大家解答一下相關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接下來,我會逐個回答你的這兩個問題,其他的朋友可以好好看一看,對你們以後會有所幫助。第一,農村重新分地至少要8年以後。
  • 農村俗語「有錢難買五月旱,有福難求正月雪」,是什麼意思?
    農村種田是靠天吃飯的行業。風調雨順是農民祈求的心願;風不調雨不順的年份,是農民的災年。農民迎來了豐年,糧食豐收瓜果飄香,五穀豐登,豐衣足食;如果遇上了災難,水打沙壓,病蟲危害,減收減產,饑荒難耐。因此農民到了什麼時候,什麼季節,就需要老天爺的關照,必須風調雨順,雨露滋潤,莊稼茁壯成長,才能有個好收成,取得糧食的豐收。這就是農民的心願。「有錢難買五月旱」,意思是說農民有錢也很難買到5月份大旱天。農曆5月份為什麼農民希望是旱天呢?為什麼有錢的人都希望得到大旱天呢?
  • 給農民土地永佃權可不可行?——于建嶸、陳志武對話中國農村土地制度
    首先是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不明確。依據我國憲法、民法、土地管理法和農業法的相關規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體現為三級制的「農民集體所有」——即「村農民集體所有」、「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和「村內兩個以上的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農民集體所有」。也就是說,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法定主體是三個層級的「農民集體」。
  • 面對農村土地糾紛,作為農民的你應該如何妥善解決
    農民骨子裡面對於土地一直都有一種很深的執念,在農村一般的事情都可以商量協調,但往往在面對土地分歧的時候大都是寸土必爭寸土不讓,土地不管是個人住地還是生產用地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命根子一樣的存在,是講究源遠流長和傳承下去的,因此在農村很多紛爭流血流淚的事件,大都是土地所導致的,因為土地事件出現人員打鬥受傷死亡的事件屢見不鮮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說的啥意思?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住在農村,對農民而言很重要的東西,一個是房子,一個是土地。房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見證了一個農民家庭的一代又一代的延續。
  • 農村俗語:「有錢三十為宰相,無錢八十做長工」,究竟啥意思?
    在我們農村長期都會有很多人們耳熟能詳地俗語,在小時候爺爺奶奶經常跟自己講很多故事以及俗語。而一些俗語當中同時也蘊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我們在一生當中都在努力地為生活奮鬥和拼搏,然而農村老人卻發現一個重要的奇怪現象,並且用俗語記錄下來。它就是俗語:「有錢三十為宰相,無錢八十做長工」,那麼具體如何理解呢?
  • 農村徵地拆遷,土地徵收,農民上樓,對農民來說到底是喜還是悲?
    想了解三農政策,解讀三農新規,聽一聽農村故事,獲悉農民最新福利?趕緊動動手點擊上方關注吧! 編者按:現如今提到農村徵地拆遷,很多農民都有著一定的法律基礎,在協商賠償款和換購房屋的時候,也多了很多話語權。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啥意思?五九尾打春不好嗎
    來源:文玩班農村有句俗語「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是啥意思呢?五九尾打春不好嗎?自古以來人們就很重視節氣,並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實踐中,總結了許多關於節氣對莊稼收成的影響,比如說:瑞雪兆豐年啊等等,它都是以一些天氣變化的前兆來推測出將來田地裡的莊稼收成怎麼樣啊?面臨豐收或者減產等等,由此可見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才智!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是啥意思?
    有很多俗語,已經融入到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成為中國人的特質。對於民俗諺語我們應該辯證對待,努力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起來。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兩句話說得都是農村現實中經常發生的生活現象,當然「活漢妻」在現在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而「河邊地」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變化而變得可操控了。
  • 農村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山間有遠親」,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從我國農村地區流傳出來許多俗語,我們的父輩們常常說向上數三代,都是農民,雖然現在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了,生活條件也變好了,很多農村人逐漸走出農村,到城市裡立足並安家落戶,不過最近這兩年又興起了一股新的潮流「返鄉潮」,讓小編不免想起那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山間有遠親」,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土地為什麼不能打亂重分?無地農民怎麼辦?國家這樣說!
    畢竟,現在是市場經濟,我們的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農民和公民手裡的錢越來越多,手裡有錢,還擔心買糧食嗎? 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各地的人們都被要求呆在家裡。在這種情況下,在農村,一些家庭通常在外工作,家裡的土地也讓別人種植或承包出去,現在一大家人已經回來了,家裡連一點面都沒有,更不用說菜地裡的蔬菜了。
  • 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是農民們的無奈
    農村俗語有很多,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農村俗語:「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農村俗語只有短短的6個字,背後卻有無數農民們的辛酸與無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寒門難出貴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民俗語:「陰陽路上雖相見,有難幫不上忙」農民:故事感人肺腑
    本文由《三農領域耕耘者》原創朋友們好,謝謝你點開《三農領域耕耘者》的文章,這裡致力於分享關於農村俗語的一些知識。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民俗語:「陰陽路上雖相見,有難幫不上忙」農民:故事感人肺腑這個農村俗語大家聽過嗎?它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傳說故事,看後很多人流淚。所以這個俗語在某些地區流傳很廣,幾乎家喻戶曉,大人小孩人盡皆知。
  • 老農民告訴你,農村俗語就能證明
    因為我們的祖先都是通過長期觀察,經歷了無數次生活中的實踐,才得出了一個個結論,特別是這些農村俗語,都是來源於生活,而用之於生活,不僅僅體現了古人的大智慧,也反應出了科學應該立足於生活實踐這個真理。很多人經常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古語今說」依舊還適用呢?老農民告訴你,農村俗語就能證明這一點。
  • 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本文由百家號《三農風採》原創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風採,帶你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有錢莫進2地,沒錢莫近2人」,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傳下的經驗教訓,這裡告訴人們,有錢不燒敞口鍋 ,有女不嫁無公婆,這裡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過去的時候農民燒柴 ,都是到山上砍的柴火 ,用砍柴刀到山上,砍樹枝子拿回來燒火做飯,做飯的時候必須注意 ,要把大鐵鍋都扣的嚴嚴的,在灶坑裡燒火才能願意開鍋,如果把鍋蓋都敞開燒
  • 農村俗語借錢娶親親還在,借錢買田田還要賣,是啥意思
    借錢娶親親還在,借錢買田田還要賣,這句農村俗語應該指的是在解放前,那時農村的土地還是私有化的,有錢就可以自由買賣了。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聘禮當時不一定全是金錢,也會油米柴鹽這類的食品或衣物被子等,而農村一些貧困的家庭,他們收入低,也就拿不出錢去備置聘禮了。這時候只能通過去借錢的方式,給女方下聘禮,待自己日後有錢了,再歸還人家。這也就是所謂的借錢娶親了,按現在的話來說應該算是一筆借錢投資,但這個投資是沒有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