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2020-12-20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讀完曹效生傾心創作的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解放軍出版社),內心不禁怦然一動。厚重宏繁的作品,飽含著作者的激情活力與執著追求,充溢著強軍的豪邁情懷與憧憬夢想,浸潤著革新創造的科學基因與人文思考。

魯迅先生講過,科幻小說是「經以科學、緯以人情」。

軍事科幻深刻影響軍事科技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熱播的電視劇《霹靂遊俠》,演示了無人駕駛汽車,這一幻想現在已經被人類親密擁抱。智能眼鏡、智能盔甲、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全息投影、手勢操控、虛擬視覺、機器警察等,這些不久前的科幻智能產品已不鮮見。20世紀50年代幻想的人工智慧不僅改變了人類現實,還將加速改變人類未來。20世紀40年代,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提出了同步衛星這一概念,被當時人們視為白日囈語,而僅僅20多年後,1965年美國的「晨鳥」衛星發射就使這一預言得以成真。

《新概念戰爭·220》中的科技幻想匯集起來有幾十種之多。像操控飛彈逆飛技術、智能印魚武器、智網破壁技術、飛行器變性技術、多級彈頭多彈頭穿透飛彈防禦系統、氣味密鑰技術、仿生物智能武器、智造飛碟技術、智能人太空作戰技術、潛艇脫殼誘導技術、太空探疑反物質動力技術、空間冷爆技術、磁力雲環技術、智雲武器長臂控制技術等,讓人眼前不斷閃亮,心靈頻發震撼。這些從科技基礎出發,穿越未來的軍事科技幻想,有些即可模擬實驗,有些啟迪創新靈感,在軍事文學的時空裡疏浚著未來科技發展的滾滾長河。

科幻作品中的許多概念已經成為一種理念、文化標識或社會元素。像時間旅行,人類文明一直對時間穿越抱有幻想;空間旅行,這已經成為人類不斷追求的時尚;人造生命,成為百年來的穿越話題,還將繼續貫穿未來;地外文明、虛擬世界、平行世界、平行宇宙等概念已經融入人類的社會生活。

《新概念戰爭·220》中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技術不時湧現,像科學家與將軍、指揮官與專家融為一體,這昭示著一種全新的構成元素。從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到打什麼仗研製什麼武器的轉變,這是一個在高度智能化時代值得深思的話題。線性革命,將使超高音速武器隨形而飛、出神入化。智網利劍、智能網鉤、智能網鏢、磁譜掌闊、磁力雲鉤、磁力雲環、磁力雲圈、磁力雲等智網、智磁新概念,或將對智能化網絡戰、頻譜戰、電磁戰有新的啟迪。自主機器人充當諜報人員、成為智能人質,這種設想自有一些智能邏輯。柔性橡膠、柔性晶體、超物質冷元素,進一步拓展了新概念材料的想像領域。這些未來概念、理念元素,燃起人們的無限遐思,讓人們展開思想的翅膀,翱翔在未來的智戰疆場。

軍事科幻深刻影響作戰形態的變革。「戰勝不復、應形無窮」這一戰爭哲理,高度概括了自古以來戰法的真諦。過去的一切戰爭不會再現,未來的新概念戰爭、智能化戰爭也不會重複。

在科幻作品中展示戰爭、作戰場景的震撼畫面,具有極大的穿透力、感染力,在外國軍事文學、影視創作中已佔有很大的比重。像美國的星球大戰系列、星際迷航系列、終結者系列、人工智慧系列,廣泛涉獵未來戰爭的壯觀畫卷,給人們留下寶貴的思索空間,對思考未來戰爭具有重要啟迪。

《新概念戰爭·220》中描繪了十多場形態的未來作戰。這些高度智能化的作戰,以新概念理念為引領,新概念技術為支點,撬動新概念武器,塑造新概念戰場。

諸如,操控對手的飛彈使之出現烏龍,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利用仿生物智能武器操控智能印魚、智能水蛇等智能魚倒海翻江;利用智能頻譜、智能磁力武器尋蹤對手磁紋、網紋數據代碼,刺破攻擊源;利用變形變性變能的空中鷹群顛覆過往的所有空戰;運用多級多彈頭多形態飛彈穿透智能防禦系統;在陸海特殊地域,運用當地生物仿製智能武器實施智能特戰驅趕佔領者;在臨近空間,運用智造UFO和無名飛行欺騙設置,實施高度智能化條件下的空中不對稱智戰;太空列陣的壯觀場景恰似人類的醒目日,警示世人保護太空人類共享的文明;在大洋深處,敵對雙方運用潛艇脫殼誘彈、海蠶潛艇、深海智能網眼,實施深海對攻;面臨冰川危機,堅毅地尋找冷爆物質元素,在特定地域實施空間冷爆,遏制住摧毀冰川的人類災難;運用磁力雲環,在對方軍事要地實施磁力覆蓋,使對方的電子、智能、磁力武器裝備陷入癱瘓、失去功能,隨之實施飛彈覆蓋;運用智能人軍團實施長臂行動,直搗對方要穴,修改出逃的海天一體機參數,在太空基地將對手擒獲,等等。

這些科幻的震撼大地、激蕩心靈的新概念戰爭,是未曾有過的戰場畫面,未曾有過的戰爭武器,未曾有過的籌劃手筆,未曾有過的戰爭夢境。這會發生在人類未來的生存空間嗎?

智戰者,以巧謀勢,以簡制勝;重劍無鋒,大巧無工;一戰一新技,一戰一變形;以簡馭繁,出奇制勝,這是現代也是未來戰爭的重要理念,是與對手智戰的妙則。戰爭形態不可能重複,以「變」為要,才能應形無窮,這也是該部作品給我們的啟示。

軍事科幻深刻影響軍事活動的未來。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和文化現象,科幻表現出創造性思維和旺盛的生命力。20世紀80年代,在歐美科幻喜劇片《驚異大奇航》中構想的納米機器人只有分子大小的個頭,如今已出現在現實世界,還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們的生活。這一現象再次清晰地揭示了科學幻想的創造性思維與科學事實成果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也深刻改變了社會活動、軍事活動的範式和規則。

科幻作品比較天馬行空、獨往獨來,但一些思維理念、怪異舉動、虛擬實境、超常行為、誇大場景,在帶給人們視覺盛宴、身心愉悅的同時,或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維和生活。

《新概念戰爭·220》中的許多構思,或對未來軍事活動予以啟迪。作品中構思的人工智慧各類軍團、各類智戰縱隊,或將影響未來軍隊編制和作戰編成;無軌智能指揮列車穿梭在茫茫大地,或將影響未來移動指揮平臺的搭建;智能太空戰士的能力訓練,包括軌道識別能力、軌道抓捕能力、軌道依附能力、軌道修復能力、逆軌運行能力、軌道清掃能力、軌道糾錯能力、軌道再入能力、太空作戰平臺操作能力等20多種,虛擬地描繪了智慧機器人執行太空任務的行動式樣,或將有一些靈感捕捉;利用特定氣味的分子結構研製的密鑰給信息傳遞帶來了安全性,對未來密碼的研製或將提供一些借鑑。

穿行在這部小說構思的場景中,會有不少的神奇體驗、謀略感悟、虛擬活動現實,好似在人們身邊發生的故事,好似自己即是小說的主人公。

中國現代軍事科幻小說的創作已經踩下急馳的油門,不斷增強影響力、輻射力、震撼力,把科學構想與未來戰爭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熱切盼望曹效生和一切熱心軍事科幻創作的有識之士,不斷推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科幻作品。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何雷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要讀科幻小說和幻想文學?
    我就成為那個公主,我打敗了那個女巫,我騎在巨龍身上,經歷著一種全然不同的生活,這就是孩子們要讀科幻小說和幻想文學的第二個原因。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有一次生命,一個頭腦,也是我們自己的頭腦。然而在我們閱讀時,我們就經歷了許多別的生命。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小時候總有很多問題想問,媽媽會讓我們去讀《十萬個為什麼》,再大一些,讀到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世界》和《魯賓遜漂流記》,會被裡面敘述的豐富的幻想和神奇的世界深深吸引,科幻的種子就這樣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扎了根。
  • 劉宇昆的遼闊科幻世界
    很多人知道科幻翻譯者劉宇昆,但對科幻寫作者劉宇昆並不熟悉,對他的科幻小說更是陌生。在大多數讀者的印象中,科幻小說裡儘是科技和幻想,因為與現實世界的陌生和疏離感,並不是那麼好接受。實際上,科幻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遼闊。是科幻翻譯者,也是科幻寫作者  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很多人都在議論,「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步走入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但正如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仍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相較之下,自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1817年創作小說《弗蘭肯斯坦》開始,西方現代科幻文學走過200年的歷程。
  • 科幻作家韓松:所有科幻小說都應該是推理小說
    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與受眾休閒娛樂形式的進化,這兩種類型文學也在相互影響,並衍生出了更多新形式的作品。日前,在上海書展「科幻推理:21世紀娛樂作品的發展方向」活動現場,科幻作家韓松與推理作家時晨、趙婧怡討論了科幻和推理兩者之間藕斷絲連的關係,以及娛樂作品的新方向——「科幻推理」。
  • 中國第一批科幻文學方向博士研究生畢業
    在這百餘年的發展歷程當中,中國科幻見證、影響甚至推動了「科學」、「幻想」、「現實」和「現代化」等觀念的演變。肖漢則是科幻文學方向2016級博士,他8歲在《兒童文學》上看到《地火行星》,9歲在《科幻世界》上看到《地球大炮》,從此「深陷」於科幻文學。2015年級博士姜振宇(後中)與2016級博士肖漢(後左)通過論文答辯。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丨詹姆斯·岡恩去世
    作為美國科幻黃金時代最後的見證人,詹姆斯·岡恩同時也是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以及這個世界給科幻所帶來的影響最為敏感的人。對於岡恩來說,科幻小說始終都是「變化的文學」,「其本身正是變化的最好例證」。正如岡恩所說,《交錯的世界》是一部科幻小說圖史,但這部書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插圖和歷史,還有一種獨特的成書方式:通過梳理科幻小說的成因以及影響其後續發展的各種因素,來對科幻小說加以闡釋。《交錯的世界》試圖給科幻小說下一個定義,指出科幻小說與其他小說類型(如奇幻小說、烏託邦小說和「主流」文學)之間的差別,並說明科幻小說是如何發展到今天,又是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的。
  • 中國科幻目前最急需和最缺少的是什麼?| 科幻問答 039
    兔子:中國科幻已經發展起來了。以世界和歷史眼光來看,除了英美一體的英語科幻仍然數量巨大和別人不在一個層次,中國科幻和日本科幻卻有可比之處。作者/讀者數量、行業平均年齡、出版物規模、世界影響,各有勝場,唯有視覺化一項,中國科幻遠不及。所以你的問題,其實是兩問:1、中國科幻的影視化要如何發展起來。
  • 【世界讀書日】2016最值得讀的科幻書單!科幻世界出品必屬精品
    推薦詞:王晉康先生讓科幻文學找到了思想力度與宇宙廣度的平衡點,在他的想像王國,智慧水銀瀉地,情懷雲蒸霞蔚。他的作品總能給人以巨大震撼、綿長啟迪及親切喚引。——《人民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評委 施戰軍在難以想像的宇宙災變中,人類的未來史展現著難以想像的宏偉和曲折、難以想像的文化和文明,走向難以想像的結局。一部難以想像的科幻史詩巨著。
  • 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7套世界經典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的一種新體裁。它的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人們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礎是有關人類或宇宙起源的某種設想,有關科技領域的某種虛構出來的新發現。為什麼給孩子推薦科幻小說呢?一來好看,孩子們愛看;二來有很多科學、幻想,甚至哲學的內容,激發孩子對科學和未知世界的興趣,把眼光投射到日常生活、學校考試之外。好的科幻小說,帶有啟蒙的意義。
  • 視界·手記丨詹姆斯·岡恩:科幻小說,始終是「變化的文學」
    回想起來,我與《交錯的世界》的作者詹姆斯·岡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2年前。那時,我還在杭州大學讀研究生,導師是國內翻譯學者兼科幻翻譯家郭建中教授。當時他正主持《科幻之路》叢書的翻譯。作為他的學生,我有幸參與其中,翻譯了第六卷中的幾則故事。這是我與科幻的初次結緣,也第一次聽說了詹姆斯·岡恩的大名。
  • 推薦星際科幻類小說
    提前預警一下:老王推薦的都是以女性為主角的科幻類小說,已完結。1.第一戰場指揮官作者:退戈(原名腿毛略粗)第一戰場指揮官的簡介首先它是一部爽文,女主性格挺直率的,而且很有實力,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個古代長勝將軍穿越到未來軍事大學指揮系,帶領眾人走向勝利的科幻類小說。
  • 軍事題材:精推10本戰爭熱血小說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10本軍事戰爭的小說,希望大家喜歡。10《狼牙》是軍旅作家劉猛的小說,以中國第一支陸軍特種部隊的創建及成長作為背景,描寫了從海灣戰爭之後至今的漫長歷史事件,揭開了特種部隊神秘的面紗,小說成功塑造了何志軍、耿輝等特種部隊指揮官的形象,塑造了張雷、林銳、劉曉飛等一批特種部隊戰士,同時也刻畫了方子君、何小雨、徐捷等一批軍中之花的風採,人物稜角分明,情節扣人心弦,是軍事文學少見的精品,被評論家譽為把軍事類小說帶入可讀性時代的經典作品
  •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及其傳播:創造一個世界
    到目前為止,《三體》被翻譯成14種外語,在德國與西班牙也分別獲得最高獎項,在德語世界和西班牙語世界成為最暢銷的中國小說。這是中國科幻前所未有的榮耀。顯現出文學想像豐富而迷人的複雜性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新科幻的浪潮已經開始形成——劉慈欣也並非孤軍奮戰的科幻作家,在過去十多年間,他與王晉康、韓松、陳楸帆、飛氘、寶樹、夏笳等其他作家一起,共同創造出科幻的新浪潮。稱之為「新浪潮」,是借鑑英美科幻文學史的概念,指打破傳統的科幻文類成規、具有先鋒文學精神的寫作。
  • 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首發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謝晨12月13日,仰望星空: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致青春·中國青少年成長書系」科幻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辦。他說:「這些作者以多元化的風格、開闊的視野、突破年齡來進行關於科幻文學的厚重的寫作嘗試,為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他們在想像力、實驗性、思想性上進行突破,已經在努力嘗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世界上很多科學大家,在中小學時期都是科幻迷。我很高興看到這組少年科幻小說,孩子們對生態危機、技術濫用、生命倫理的嚴肅思考讓人驚喜。我們在這些小作者的作品中,更看到了對於『人文關懷』的強調與實踐。」
  • 《科幻世界》雜誌簡介
    《科幻世界》成功舉辦了』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以及07年成都國際科幻奇幻大會暨銀河獎頒獎筆會,在國際科幻世界享有盛譽。《科幻世界》入選「全國百種重點社科刊」,是中國期刊界一個響亮的品牌。在科幻小說之外,《科幻世界》亦設立有「科學」、「驚奇檔案」、「躍遷層——揭示幻想如何向現實躍遷」、「幻聞」等欄目,皆由資深編輯執筆主持,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選擇科學,與幻想同在。」
  • 讀科幻的孩子註定不同
    科幻文學的最大價值就是為讀者提供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看待時空的獨特視角。從小讀科幻長大的孩子,註定不同。著名青年作家、暢銷軟科幻小說《阿多拉基》的作者郭妮,對科幻文學的這一特點有著深入體會。本周六20:00點,她將通過直播,帶領小讀者領略她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宇宙觀,送給孩子通往未來世界的鑰匙。
  • 薦書|科幻與科學交相輝映——《交錯的世界》
    研究者認為,美國人當時「智力和情感上的不成熟」、「大蕭條」帶來的不安全感、對歐洲戰爭爆發的恐慌心理都是他們把這部科幻小說廣播劇當真的原因。這段軼事,也契合了《交錯的世界》中引用的英國作家布賴恩·W·奧爾迪斯對科幻小說的定義:「科幻小說是對人的定義以及人在宇宙間的角色的一種探求,這個宇宙存在於人類先進而混亂的知識(或科學)之中……」《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美]詹姆斯·岡恩著,姜倩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高分科幻小說,讓你腦洞大開
    作者: (英)大衛.米切爾 著▼推薦理由本書將科幻小說、驚悚小說和古典文學中的藝術感完美糅合起來,並輔以音樂般的韻味與生機勃勃的語言。▼內容簡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本經典中短篇科幻小說合集,由美國科幻作家協會300餘位作家精選,從中挑選出的11位世界頂級科幻大師成名傑作結集而成,十餘篇作品每一篇都被認為是科幻小說重要獎項——星雲獎的前身。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簡稱SFWA),1965年由著名科幻作家達蒙?
  • 科幻小說進入高考全國卷!最值得看的10部科幻小說,推薦給孩子!
    一位考生考完後興奮地說道:「我們班好多人都是科幻小說愛好者,讀過劉慈欣的小說,沒想到成了考試範圍!」不止如此,今年全國I卷作文題目 「時光瓶」,也直接照搬了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的決賽題——給2035年的自己寫信。去年的北京卷作文題是「暢想2049年的中國」,科幻文《帶上她的眼睛》也入選了人教版初一(下)語文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