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繼續給我們提問題~
Q:中國科幻要發展起來,目前最急需和最缺少的是什麼?
兔子:中國科幻已經發展起來了。以世界和歷史眼光來看,除了英美一體的英語科幻仍然數量巨大和別人不在一個層次,中國科幻和日本科幻卻有可比之處。作者/讀者數量、行業平均年齡、出版物規模、世界影響,各有勝場,唯有視覺化一項,中國科幻遠不及。所以你的問題,其實是兩問:1、中國科幻的影視化要如何發展起來。2、如何能全方位趕上英語科幻。
前者已經幾乎是個顯學,人人都有一番言論,我只說三個要點:
一是敬畏行業規律,尊重專業人士,不要動輒顛覆科幻史和好萊塢;
二是科幻考究的是綜合素質,對世界的理解力是核心能力;
三是擁抱未來和變化,切忌沉迷於自我表達。
至於後一個問題,可做的事情太多,但其實關鍵並不在科幻,而在中文文化何時能夠成為世界流行,否則,科幻又如何能脫穎而出呢?
-
Q:科幻與奇幻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Mahat:有些評論家認為科幻首次出現是在古代,比如《吉爾伽美什史詩》(約公元前2000年)描寫到飛行機器,或是希臘學者琉善(約公元140-180年)所著《真實的故事》,涉及了月球旅行和太空戰爭。但這類所謂「前科幻時代的科幻(proto-SF)」,其中神話和魔法起到的作用與科技不相上下。科幻和奇幻從古早之前就有聯繫。
現代小說(包括科幻小說)脫胎於中世紀騎士傳奇小說(對奇幻類型文學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1516)描述了完美的社會;而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利佛遊記》(1726),用不完美的社會作隱喻。這兩者分別是烏託邦小說和反烏託邦小說的起源。科幻和奇幻仍然藕斷絲連。
19世紀早期風靡過一種藝術形式——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是針對理性主義的一種反應,鼓勵人們享受由科學帶來的新興的知識自由,但它堅持必須有「崇高感」和「奇觀感」。浪漫主義在詩歌和音樂領域的影響更深,但也影響到了小說,尤其是哥特小說(可以理解為題材黑暗的奇幻)。哥特小說所攜的浪漫主義崇尚的「崇高感」和「奇觀感」,在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公認的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科幻)出現之前便為科幻小說積蓄了力量。
以上便是科幻和奇幻的歷史淵源。而兩者的區別比較明顯,是以科技還是魔法推動故事劇情(並不絕對,常常你中有我)決定了其類型,故不加贅述。因此,國際上常見的看法是「科幻奇幻不分家」。
-
Q:可以介紹一下星球大戰的時間脈絡嗎?
UU:星戰宇宙的紀年方式中,最普遍的是以雅汶戰役為元年,之前的年份記為Before the Battle of Yavin,縮寫為BBY;之後的年份記為After the Battle of Yavin,縮寫為ABY。這裡採用這個紀年方式來簡要介紹。
25053 BBY:銀河系共和國成立,俗稱「舊共和國」。
1000 BBY:新西斯戰爭結束,絕地大獲全勝。以1032BBY的「魯桑改革」為節點,共和國開啟繁榮穩定的黃金時代,此時的共和國就是電影前傳中的共和國。
32 BBY:前傳1《幽靈的威脅》。
22 BBY~19 BBY:前傳2《複製人戰爭》和同名動畫。
19 BBY:前傳3《西斯的復仇》:帕爾帕廷稱帝,銀河第一帝國成立,共和國覆滅。從此時起,不再以魯桑改革作為共和國的劃分節點,一概統稱為舊共和國。
不久義軍同盟成立,動畫《義軍崛起》的故事發生在前傳3和正傳4之間。
1 BBY:外傳《俠盜一號》。
0 BBY/ABY:正傳4《新希望》:盧克在雅汶戰役中摧毀死星。
3 ABY:正傳5《帝國反擊戰》:盧克製造自己的第一把光劍,以及著名的「我是你爸爸」。
4 ABY:正傳6《絕地歸來》:恩多戰役中主角們和恩多衛星的泰迪熊土著伊沃克人一起摧毀死星Ⅱ,維達殺死帕爾帕廷皇帝。新共和國名義上成立,但實際只是鬆散組織。
約 5 ABY:賈庫戰役:帝國殘餘勢力慘敗,與新共和國籤署和平條約。此後不久,帝國殘餘勢力的殘餘勢力成立了軍事組織第一秩序。
此後盧克重建了絕地武士團(關於這期間的故事,可以看系列小說《新絕地武士團》),後來被凱洛·倫毀滅,即電影新三部曲中回憶部分的劇情。
新共成立到第一秩序出現之間,是《曼達洛人》第一季劇情。
24 ABY:萊雅成立抵抗組織,專打擊第一秩序。
34~35ABY:正傳7~9,《原力覺醒》《最後的絕地武士》《天行者崛起》劇情。
《星球大戰》的宇宙觀極為遼闊,由電影、遊戲、小說、動畫、漫畫等等形式組合而成,因此以上時間表只覆蓋影視中涉及的部分。至於遇戰瘋人戰爭、帕爾帕廷皇帝復活等劇情,不妨去看一看衍生小說。
你也有問題想問嗎?
戳 閱讀原文,向未來局特工提問,收穫專業回答~
戳這裡看我們的所有問答合集
添加接待員微信(FAA-110),備註「問答」,可以進入問答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