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糖:重視心智教育,避免把孩子養成「巨嬰」

2020-12-12 大眾生活報

前不久,「海歸兒子不找工作啃老十多年,父親怒砸其家」的新聞引起輿論譁然,「啃老」當事人完全與「三十而立」思想中應有的成熟、責任感相悖,一副「自私、一味索取」的形象,不懂感恩,沒有羞恥心,只想坐享其成,典型的社會巨嬰。社會中患「巨嬰症」的人比想像中要多,「生活不能自理被大學勸退」、「中年男子向母親要錢不給就打」、「70多歲老母親在街上為兒子找工作」的新聞事件頻繁走進人們的視野,這些不是個例,正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如何避免孩子長大後變成巨嬰?正確的心智教育極為重要。

社會巨嬰的行為表現

社會巨嬰在生理上是成年人,而心理上卻還是幼兒狀態,行為表現大概有: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不講道理,不能控制情緒,對家人一味索取,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總的來說就是心智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是扭曲的。接連登熱搜的幾個新聞事件就是最好例證:

「91年小夥酒駕被查:我還是個孩子」事件主人公無視法律,不想承擔責任,意欲讓社會規則為「我」而變;

「畢業20年後打老師」事件主人公報復老師只為洩恨,事情雖然過去了20年的時間,他也沒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郎朗音樂世界」創始人黃錚機場打罵小孩,佔座不成發飆高呼「我是頭等艙」。其行為惡劣,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蠻橫不講理;

男子端火鍋潑妻子同學,致其全身大面積燒傷。該男子衝動不顧後果,不能控制情緒......

上述這些「巨嬰」在受到法律的公正判決後,更受到了道德上的譴責。

哪些不正確教育理念扭曲孩子成長

為什麼社會巨嬰越來越多?我們常說孩子的行為舉止映射著家長的教育,所以這個問題的產生首先應歸責於家長。不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讓「他們」的成長走偏了方向。

比如很多家長因為小時候的家庭條件不好,沒能在一個好的環境下成長,所以當自己為人父、為人母時,產生「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即使經濟條件一般,也要盡最大努力不讓自家孩子在物質條件輸給別的孩子。「不吃苦」的孩子漸漸喪失吃苦的能力,進入社會後很多會出現心理落差,愛慕虛榮,更甚會對父母胡亂發脾氣,就是因為沒能滿足自己的要求。

與父母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同小異,爺爺奶奶「隔代」溺愛的教養方式也在把孩子往扭曲成長的方向上推。「隔代」溺愛在我國很多家庭裡上演,尤其是現代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情況下,這種現象更嚴重。物質上特別對待,遇事過度保護,生活日常的小事都代辦,總是單方面給予,而放鬆對其品德的培養管教。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不能忍受挫折,脆弱的就像溫室的花朵,離開溫室就很難生存。

再比如當下很多年輕家長奉行「快樂教育」,誤以為:孩子小時候不應該被管教,應該快樂成長;要尊重孩子的一切喜好,不強迫他做不喜歡的事情......總之,一切以孩子開心為前提。但是,在成熟的三觀還未形成之前,孩子對是非、好惡的判斷並不能說是正確、明智的,甚至會讓他錯誤的認為任性就是個性。這樣一味放任的快樂教育實則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家長要做的是管教、引導,而不是由著其性子來。

愛必管教,重視心智教育

太多教育失敗的案例反面證明了「愛必管教」的道理。某位刑法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成年人犯罪主因是家庭和社會管教的缺失,不難理解家庭應承擔很大部分的責任。再反觀社會巨嬰的養成過程,很多也是主要因為家長管教的缺失和不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從孩子成長開端就重視其心智教育,依據權威教育理念不斷糾錯,可以保證孩子成長大方向不會走偏。

尤其是在3-6歲這個全世界公認的孩子成長關鍵期,恰當的心智教育更顯彌足重要。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存在一些客觀因素致使家長不能充分關注和引導孩子的心智成長,比如工作太忙,不能用很多時間來陪伴孩子;條件限制,只能把孩子留給異地的爺爺奶奶;缺乏權威育兒理念,不能及時、正確認識到孩子心理變化等。一個好的育兒幫手可以解決家長教育訴求的大量痛點。普華集團經過多年研發,投資上億元,專門為3-6歲孩子量身打造了一款學習機——智匯糖兒童心智成長 教育系統。 智匯糖的六大核心系統:

伴學助手引導

與孩子共同成長

伴學助手陪伴孩子在智匯糖中的所有行為,引導孩子完成學習、遊戲等所有任務,井與孩子共同提升和成長。

沙盤遊戲測評系統

與孩子的潛意識對話

虛擬沙盤遊戲心理測試,通過意識連線和思維連線讓虛擬形象與孩子完全同步,幫助孩子發現自身心性上的問題,提供個性化階段成長計劃。

 

智能培育系統

幫助孩子全面提升

通過測試、評估、推薦學習、成果檢測等,輔助孩子學習能力、生活常識、實踐能力、社會交流等能力提升。

提升系統

孩子的成長一目了然

孩子在產品中的各種行為可獲得各方面的能力提升,通過任務完成情況,對孩子的整體能力提升進行評估,階段性給孩子生成成長分析報告,並修訂之後的成長方案

引導系統

讓孩子擁有純淨心靈

通過Al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智匯糖將傳統沙盤心理測試遊戲的應用更加智能化、可視化。使用沙盤遊戲模式,在保留孩子原始純淨心靈的同時,引導性挖掘孩子的自身特長,修正孩子的心理缺陷。

收益系統

讓孩子自己積累成長基金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兒童成長教育系統,可以將孩子在學習、遊戲、娛樂成長過程中的良性行為轉化為智能化合約記錄的收益,從而讓智匯糖成為以收益為基礎的「按勞分配」的「致富」系統。

想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少走彎路?關注「智匯糖」公眾號,關注後可進行在線溝通,全面了解這款育兒神器。

編輯:PL

相關焦點

  • 智匯糖兒童心智培養早教機:積極探索兒童心智教育
    智匯糖兒童心智培養早教機:積極探索兒童心智教育 2019-04-08 16:40:54來源:北國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如何避免讓孩子成為「巨嬰」
    不是說我們需要刻意地讓3歲的孩子去做這些家務勞動,但聯想到現在普遍存在的一種「巨嬰」現象,還是想聊聊這方面的話題。巨嬰近年來,人們用「巨嬰」指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沒有道德約束,一旦出現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情緒失控,產生過激的非理性行為,使用嬰兒般的方式來抗議,試圖通過哭鬧、喊叫、肢體衝突等極端方法來使他人甚至周圍環境屈服或退讓,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網絡上指的就是雖已成年,但生活、經濟和人格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極不成熟的人。
  • 你的孩子是「巨嬰」嗎?是誰養成的?‖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節日感悟
    女兒說,比起孩子的智力發展,更應該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人。女兒本科學的是數學,研究生學的是金融和運籌,她不是教師出身,卻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最讓我驚訝的是,作為一個國內讀書考試的佼佼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著實動搖了我根深蒂固的一些教育理念。
  • 當今社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心智成熟?未成年人的教育,如何破解?
    如何教育孩子心智成熟,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如何引導孩子心智成熟。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家長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從小培養規則意識。孩子從降生起,家長就面臨如何培養孩子的考驗,大家普遍以為孩子小,其實從這一刻孩子就已經開始一些習慣的養成了。
  • 「高考那天我撕掉了別人的答題卡」,怎樣避免把孩子養成巨嬰?
    01有多少孩子,被養成了巨嬰!7月8號上午,河南平頂山一個高考考場內,離考試快結束時,一個女生突然起身開撕後座考生的答題卡。監考老師立刻前往制止,悲劇的是,她還是成功撕掉了2張別人的答題卡。柚媽覺得,在這個情緒失控的事件背後,我們真正要看到的,不只是要教會孩子去管理情緒;而是要警惕自己的孩子養成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問題遷怒他人的「甩鍋心理」,因為這種心理會讓孩子無法真正地「長大成人」,而是成為一個巨嬰。
  • 巨嬰的危害有多大?
    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聯合,離開意味著成為心智成熟的人
  • 考場憤然撕毀別人的答題卡,「巨嬰教育」何時是頭?父母要三思
    >最近有一件事情,考場上一名學生公然撕毀了別人的答題卡,這個舉動很讓人費解,為什麼一個心智成熟的孩子會做如此不成熟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刺激到了孩子?這名考生可能平時在家也會比較被爸爸媽媽寵著,即使自己有錯,父母也會覺得孩子沒錯,典型的「巨嬰教育」,這樣的孩子是長不大的
  • 父母的溺愛會讓孩子成為「巨嬰」,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做?
    小編最近看了一部動畫小短片《巨嬰》。很挖苦,很壓抑,但也很現實。可是現在社會廣泛存在「巨嬰」,這不只苦了孩子,還坑了父母。什麼是「巨嬰"?就是有了成年人的年齡和身體,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出現「幼態繼續」狀。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有些我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越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 淺談當今社會的「巨嬰」
    近幾年來,巨嬰逐漸演變成另外一個含義:指一群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兒階段,極不成熟。 (二)「巨嬰」的形成 這是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失敗造成的。特別是有知識沒文化的父母,所教育出來的孩子百分之九十都成了「巨嬰」。
  • 心智重要還是學歷重要?當代的大學生巨嬰現象實在令人堪憂
    最近在讀武志紅的《巨嬰國》,書中對巨嬰問題的研究頗為深刻,分析的鞭辟入裡,聯繫到當代的大學生巨嬰現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在這其中折射出一個很危險的心理學的現象:我們很多大學生,從中學畢業之後,基本的認識能力就停止了,大學的時候也只是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但是對社會的認知、對自我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卻已經終止。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 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1「巨嬰」一直在往外冒,以至於這個詞一直很火。之前最火的一位巨嬰是誰?,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巨嬰更比巨嬰強。只需要三點,就會讓一個孩子大概率成為巨嬰:父母做太多,孩子不用做;過度溺愛,情感上過度保護;不切實際的稱讚,導致孩子認知錯亂。
  • 高鐵霸座女「你去死吧」|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1「巨嬰」一直在往外冒,以至於這個詞一直很火。之前最火的一位巨嬰是誰?我以為這位高鐵男已經是巨嬰國的極品了,今天又出來一個,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巨嬰更比巨嬰強。這位佔了別人的座,不但完全沒有不好意思,還直接說:你去死吧!
  • 控制是教育大敵,不要以愛為名,將孩子養成「生活無能」的巨嬰
    不要以愛為名,將孩子養成「生活無能」的巨嬰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對於尚且年幼的他們,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但那不代表他們一輩子都需要家長的幫忙,有的時候父母的關心過多了,事事都替孩子包辦的結果,就是將他們養成了一個凡事都不會自己拿主意,自己動手做的巨嬰。
  • 談教育:如果你這樣做,孩子將會被養成巨嬰或者一個廢物!
    可見在孩子的生命中,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言傳身教,一個家庭的教育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子不教父之過,此話尤為正確,如果一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不好,那麼學校也是無法將其扭轉的。 可惜孩子的人生無法重來,在他最需要教育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他該有的教育,現在想要彌補,為時已晚。 父母從來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責任! 但現實生活中,不負責任的父母大有人在。 有人『放養』式教育,也叫做『快樂教育』,讓孩子最大程度的快樂和自由,放任自流,最後卻埋怨孩子不夠優秀。 要明白,孩子只是孩子,他哪來的什麼自控力?
  • 孩子12歲了,家長還接送他上下學,會把孩子養成「巨嬰」嗎?
    導讀:孩子12歲了,家長還接送他上下學,會把孩子養成「巨嬰」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12歲了,家長還接送他上下學,會把孩子養成「巨嬰」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要把孩子養成「巨嬰」
    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總想給他們最好的,怕他們摔跤,怕他們走彎路,怕他們受苦等等…我有個朋友在孩子剛學會走路時怕摔跤,就一直抱著孩子,不讓他走路,結果導致孩子長到兩三歲了還走不穩路孩子自己的事情,捨不得讓他做,家長幫他做好,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遇到挫折,或願望得不到滿足時,家長捨不得孩子傷心、失望,就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只想看到孩子開心快樂!
  • 巨嬰心理:成年人心智沒有成熟,有2點非常明顯的特徵
    實際上巨嬰是一個網絡詞語,意思是身體年齡是成年人,心裡卻非常不成熟,可以說心理年齡停留在未成年階段。有一點需要說明,如今不少家長,都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錯事基本上就不當一回事,居然因為太過寵溺,把孩子慣得無法無天,孩子長大後,不光不知道收斂,還熱衷於啃老,有的孩子經常向父母要錢,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何還要我這個孩子?
  • 巨嬰心理:成年人心智沒有成熟,有2點非常明顯的特徵
    有一點需要說明,如今不少家長,都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錯事基本上就不當一回事,居然因為太過寵溺,把孩子慣得無法無天,孩子長大後,不光不知道收斂,還熱衷於啃老,有的孩子經常向父母要錢,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何還要我這個孩子?既然讓我降臨在這個世上就必須管我。
  • 清華同方「智匯校園」教育行業創新方案
    作為國內知名IT廠商並在教育行業有著天然優勢的清華同方,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亦書寫了新的篇章,推出「智匯校園」教育行業創新方案。  清華同方「智匯校園」教育行業創新方案基於「互聯、互動、安全、綠色」的全新信息化建設理念,融合伺服器、桌上型電腦、一體機、筆記本電腦、交互式電子白板、投影機、液晶電視等整套教學設備,整合優秀且豐富的教學資源,形成人機互動、即時互動的網絡學習環境。
  • 「巨嬰」種種,誰惹的禍
    開學了,大家都在聚焦教育話題,今天,我們著重討論家庭教育中溺愛的弊端。去年,作家孔曦在本報夜光杯發表了《巨嬰是誰養成的》文章,在讀者中引起了反響。所謂「巨嬰」,是指身體和年齡已是成年人,但心理發展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還停滯於嬰兒時期。幾個朋友細述身邊的「巨嬰」,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巨嬰」有種種表現,但是出現「巨嬰」的原因,大家幾乎都是眾口一詞,都是「溺愛」惹的禍。高爾基說過:「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我們現在究竟該怎樣做長輩?孩子是我們的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