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果媽媽
圖|網絡
上個月是孩子學校的期中考試,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都進行了測試,而在考試完,問孩子感覺考得怎麼樣?當時,她信心滿滿地說,題都會做,不難,應該考得不錯。
可考完試發下卷子,看到孩子數學考試成績,看了她做的卷子,還是有些生氣,因為孩子總是在考試過程中,會出現好幾分是因為審題不認真、計算馬虎造成了,本來會做的題,結果卻因為馬虎粗心,丟了不該丟的分,這樣的情況,你說生氣不生氣?
但生氣歸生氣,打罵也不合適,沒辦法,還是需要給孩子改改這個毛病,這一個月來,發現效果還是挺明顯。
孩子的主要問題,經過觀察,就發現這個孩子在平時的做題,就存在幾個問題:
做題速度快,但細節關注太差。我們家娃做題的速度,和卷子要求的時間相比,還是比較快的。但看她的草稿紙和卷子,就發現了問題,她的草稿紙上寫的做題步驟亂糟糟的,這邊一堆、那邊一堆,打眼一看找不到感覺。這就跟她毛躁的性格也有關係。
反映在卷子上,就是對於標點符號等細節不在意,有時候算算得數,從草稿紙上抄都能抄錯了。而少了單位,更是正常。 有時候還出現了漏題現象,問她為什麼忘記做了,她就說題有點難,想等會做,結果就忘記了。
所以,每次發下來卷子,讓她自己說說這張卷子出錯的原因,總是說,自己在看題的時候馬虎了、沒用看仔細就寫了、當時忘了等一堆的理由。
審題不認真,題型對比課本稍微變動,發現不了。有時憑感覺做題。 這個孩子有個特點,在做課本的題時,沒發現有什麼錯誤點,可到了考試的時候,很多的題型,不是直接從課本上出題,會有所變化,但孩子看到題很面熟,就沒用仔細審題,憑感覺按照課本上做題的思路就寫上去了,最後答案時錯誤的。這就是典型的審題不認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於課本知識沒用深入去思考,只停留在表面上。
計算題喜歡心算,對於草稿紙不重視。因為在低年級的時候,出的計算題比較簡單,很多題孩子通過心算就可以搞定,導致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到了小學階段高的年級,遇到一些題型,看著比較簡單,還是想當然的用心算的方式去計算題,或者在草稿紙上算題不夠認真,導致計算結果出現問題。
針對找到的問題點,我們家庭也是採取了幾點方法:
首先,針對孩子馬虎和漏題的情況,讓孩子從日常的家庭作業中,就開始端正自己寫作業的態度。
將家庭作業當成日常測試對待,對於經常出錯的題,不僅僅是改正,記到錯題本上,還會定期進行抽查和檢查。
對於計算題,每天都出一定量的題,讓孩子進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來查看孩子做題的速度和使用草稿紙的規範,對於馬虎或者不認真而導致的進位、乘除法出現的問題,重點進行練習。
同時,跟孩子強調了馬虎所帶來的危害,特別是到了小升初的關鍵時期,後面就面臨著中考和高考,每一分數的取得都不容易,如果因為馬虎而丟失了分數,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馬虎的危害。
其次,看清楚題意的要求再做題。
到了小學的高年級,很多題型都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孩子不仔細閱讀,很容易就理解錯誤做題的要求,而這種情況下匆匆下筆去做題,就很容易出現錯誤。
對此,一方面是要求孩子在做題的時候,不能著急,先讀完整道題的要求,看清楚題需要求什麼?需要怎麼設置x,再開始做題。
與之同時,在學習課本知識之餘,也通過一些課外的輔導資料,讓孩子進行練習,練習做題的思維能力, 通過大量題型的熟悉,找到做題的」網感「,培養孩子對於各種題型熟練把控的要求。
最後,學會仔細檢查卷子。
這一點看似簡單,但是孩子還是習慣做完題,就對著卷子東看西看,就是沒法踏下心好好檢查卷子,寧可發呆也不會檢查是否卷子上有錯題。
這種情況下,就指導她,每次做完題,先檢查大題和自己把握性不高的題,再認真檢查一遍。做完之後,就將卷子擋住,一道題一道題進行檢查,這樣的速度雖然不快,但是可以將卷子上出現的錯誤點都找出來。
結論:
對待孩子的馬虎習慣,家長不能忽視這個習慣,需要引導孩子改正錯誤的習慣,養成認真審題、看清楚題意再下筆的好習慣。通過一天天的練習,讓孩子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