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物理只錯了一個填空題」
2020年高考,王江竹以總成績706分,雲南省第71名的好成績如願地考入了北京大學
因新冠疫情,在高考衝刺的關鍵時刻,全國的高三考生不得不開啟在家複習模式。疫情備考「九九八十一難」,第一難就是效率不高。
江竹說,就是因為複習效率問題,才選擇了在掌門1對1補習物理、語文、英語和數學。
以前她的物理一般保持在八十到九十分,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掌門吳老師給她上了課以後,她在物理學習上輕鬆了許多,也學到了許多有用的解題思路。
「比如以前我總是不會做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的題型,見到這種題目就害怕。」
這一知識點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也是常考點之一,往往高考壓軸題也是這一題型。吳老師會以典型例題的講解,幫助江竹探索知識點的本質,並總結其中的物理規律,歸納相似題目的解題方法。
在吳老師的引導下,江竹開始「慢慢嘗試去做這一類的題目,漸漸的就能輕鬆解決這類問題,高考中的這一類的選擇題我也很快做出了正確答案。」
高考後,江竹核對物理答案發現只錯了一個填空題,其他的分數全都拿到手了。
數學是江竹的最強學科,高考成績達到了133分,但高三下學期她的數學成績一直是不理想的。
掌門何老師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他對梳理數學知識模塊、解析數學答題技巧很有一套。根據江竹個人習慣,為她針對性整理立體幾何知識點和例題,給了她莫大的幫助。
何老師給的「小灶題」,江竹認真地讀、做和研究,同時做好標記,歸納總結經驗,解決立體幾何就相對比較輕鬆了。
1.歸納總結,養成做錯題本的習慣;
2.回歸課本;把相似的題型整理在一起,然後歸納出每一類題型的大致解題思路,可以轉化成文字寫下來,以後看的時候一目了然。「特別是高考前,回歸課本弄清基本概念尤其重要!」
她特別提醒備考中的學弟學妹
「錯題本不一定只記錄錯的題,有的題如果只是粗心運算出錯,可以不用記。記下原來不會的難題或者說自己覺得十分巧妙的題目。經常翻看這些題,就會慢慢建立起數學思維,深諳套路就算有時候不會做也能大致猜測答案,解題時就會越做越輕鬆,越做越有靈感。」
「心態很重要」
十個高考超常發揮者九個心態好,還有一個特別好,心態是高考最大的變量之一。
王江竹告訴大家,「在高考前的幾個月裡一定要學會肯定自己。」
到了高考前一個月,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要學會肯定自己,即使沒有達到目標也不要去糾結,不能天天去想像高考的結果,否則只會加重自己的壓力,每天就只能在自我懷疑與否定裡度過了。
疫情期間,江竹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時間,和在學校作息保持一致,午覺會多睡一個小時,按照制定好的課程表,嚴格執行,絕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王江竹的各科筆記
她提醒備考中的學弟學妹「如果學累了可以適當放鬆自己,適當的放鬆而不是放縱。下課也不要總在座位上刷題,該放鬆的還是要放鬆。如果你感覺學不下去了還硬撐,那樣只會浪費時間。」
當做題遇到瓶頸的時候,江竹的方法是追劇、聽歌、吃零食和摘抄語文素材,這些都有利於大腦的放鬆,然後再以更輕鬆的心情繼續投入學習。
江竹說,掌門的老師除了幫助她夯實知識基礎,學到了很多解題方法,更多的幫助還是好心態的構建。「幫我補課的老師都能看到我的優點,時常鼓勵我,讓我增強了自信。」
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江竹早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我會從大一開始腳踏實地地學習,爭取保研,然後可能還要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