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並非24小時 日長變化每8.6年「輪迴」一次

2020-12-19 中國小康網

人們總是覺得,假期的日子很短,上班的每一天都很長。事實上,如果忽略心理感官的幹預,用科學手段去丈量時間,就會發現我們歷經的每一天確實並非精確的24小時,而是以極其微小的幅度變化。

日長變化有何規律?近期,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日長變化中存在約8.6年周期的顯著振幅增強信號,並首次發現該振蕩的極值時刻與地磁場快速變化的發生存在密切的對應關係。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經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分離綜合波 揪出日長變化中的「潛規則」

「科學家早已發現,每天的時長不是固定不變的。從一個較大的時間尺度上分析,日長正在逐漸變長。」近日,該研究參與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乘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侏羅紀時期一天的時長大約只有23小時10—20分鐘。由於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作用消耗了地球的能量,地球自轉越來越慢,日長因此變長,平均約每100年變長0.002秒。

黃乘利指出,除了這一長期規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日長變化在相對短期內具有周期性規律。一般認為,尺度為數十年的年代際變化和尺度約5—10年的亞十年變化很可能與地球深內部物理有關。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除了此前公認的6年周期外,日長變化每隔8.6年也「輪迴」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日長變化類似一條正弦曲線,但振幅正逐漸增大。通俗來講,隨著時間的推移,日長在平均日長時間線上有規律地上下波動,有時比24小時少幾毫秒,有時又會比24小時多幾毫秒,而極值卻越來越大,即時間的變化幅度正在變大。

研究人員如何在數十年來搜集的日長資料庫中找出這一規律?

「我們採用了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系統提供的1962—2019年的日長變化數據,結合大量數值模擬算例分析,基於標準小波時頻變換方法和我們獨立發展的『去小波邊緣效應』的策略,首次發現了8.6年信號的振幅增大現象。」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副研究員段鵬碩表示。

他進一步解釋到,標準小波時頻變換方法是該領域比較獨特的一種方法,能定量識別並提取觀測序列中的周期性諧波信號。日常生活中7種單色光可以合成白光,白光也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三稜鏡拆分出單色光,日長變化規律的探索也如此。事實上,日長與很多因素有關,如地球內部不同的物理結構或事件影響等。我們真實測量的日長數據可看成是一條綜合波,可以拆分成很多不同因素主導的分波,學界將之稱為小波。而標準小波時頻變換方法就是學者們經常用到的「三稜鏡」,可將想要分析的數據從綜合數據中拆分出來。

然而,該方法雖具有很高的頻率分辨能力,但也具有顯著的邊緣效應問題。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去小波邊緣效應」策略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使得研究人員準確分離出目標諧波信號,最終找出日長變化背後隱藏的這一規律。

扭轉阿爾芬波 或為日長周期變化的「推手」

除了8.6年周期的振幅增強信號,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巧合的是,每到極值時刻的前1—2年,地磁場都會出現快速變化,即地磁急變。」黃乘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查閱了以往很多地磁方面的記錄,都與這一現象相吻合。這或許有助於揭開日長在亞十年尺度下周期性變化的機制。」

研究團隊抓住這一線索,結合大量前人的研究數據,提出日長8.6年周期性變化可能與地球液核表面赤道附近的扭轉阿爾芬波振蕩有關。

地球內部充滿磁場,如果將磁場的磁力線想像成一根根琴弦,當磁場受到擾動時,磁力線這些琴弦就會振蕩,振蕩會沿著磁場傳播出去,便形成了阿爾芬波。當磁力線聚集成一個個稱作「磁流管」的管狀結構時,在磁流管中傳播的阿爾芬波就是扭轉阿爾芬波。

扭轉阿爾芬波向外傳播,與地幔發生耦合作用,就會導致日長中出現同樣周期的波動信號。

「目前地磁急變的預測是國際上的一個難題。此次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入口,可以通過精確分離地球自轉的亞十年變化振蕩信號,預測未來地磁急變發生的時刻。」段鵬碩表示,現階段日長8.6年的周期性變化信號正處於低谷,正逼近極小值,因此預測在最近的1—2年內,地球很可能會有一次新的地磁急變事件發生。

不難看出,通過日長精細變化特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深內部的磁流體動力學問題。「後續,我們將密切關注地磁變化的相關信息和報導,也會將這套自主研發的數據處理方法應用到天文地球動力學的其他領域。」黃乘利說。

相關焦點

  • 一天24小時是錯的?我國科學家發現,每隔8.6年日長一輪迴
    根據《科技時報》6月6日的報導,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了日長變化的規律,原來,地球的一天並不是精準的24個小時,而每一天都會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只不過這種誤差並不明顯,我們無法察覺到而已。在研究中,我國科學家發現,每個8.6年的時間,日長就會完成一次「輪迴」,當舊的周期結束、新的周期開始時,顯著的振幅信號就會出現,這與地磁快速變化和振蕩的極值時刻有關。
  • 每隔8.6年,時間就會發生改變,恐龍時代一天只有23小時
    地球一天的時間是固定的嗎?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在恐龍時代裡,地球上一天的時間大約在23小時10分-23小時20分左右,平均每隔100年,地球上的時間就會慢0.02秒,於是,演化到今天,地球上一天的時間便是大約24個小時,更加準確一點來說,是23小時56分4秒。
  • 一天為什麼是24小時?古代一天是多長?地球自轉為什麼越來越慢?
    地球人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每小時有60分鐘,每分鐘有60秒,就算以小孩子的認知水平也能接受這件事。但是,一天究竟為什麼是24小時呢?為什麼不能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呢?這就要從人類的計時方法說起了。日晷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就是一天,它的正式名稱是一個「恆星日」,目前一個恆星日的長度是23時56分4秒。
  • 地球的八大秘密,其實地球的一天沒有24小時
    4.地球一天的時間沒有24小時完整的一天包括一天一夜,也就是24小時,這是在平均太陽日的基礎上得來的。如果按地球的自轉時間算的話,一整天時間大概是23小時56分4秒。每過四年,就會多一天,所以科學家就設計了閏年和平年。
  • 他將一天過成28小時,一周縮短為6天:人類作息規律的極限挑戰
    他準備了兩個新的方案,分別將一天壓縮成 21 個小時和延長為 28 小時。這樣正好能把一周的時間劃分成 8 天和 6 天,不僅幅度變小更容易適應,也不會對實驗人員的工作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 起初實驗在芝加哥大學進行,克萊特曼每隔一段時間就測量一次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實驗人員的體溫。
  • 浦東機場大型長時停車庫啟用 每小時收費5元,停一天封頂60元
    原標題:浦東機場大型長時停車庫啟用浦東機場P4長時停車庫今天零時啟動,為2020年春運熱身。這個擁有5354個車位的上海目前最大容量立體停車庫,將承擔起長時停車功能,車輛停滿24小時封頂價為60元。P4停車庫收費標準為每小時5元,每24小時的計費上限僅12小時,換言之,停車一天封頂60元。事實上,浦東機場停車庫的價格幾經變遷,多年來始終是社會各界關心焦點。2015年之前,考慮到旅客需求,浦東機場P1、P2停車庫對小型過夜車實行50元/24小時的收費標準。
  • 一天24小時,許昌在發生什麼?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好出彩河南故事,河南省委網信辦聯合河南日報新媒體部開展「光輝歲月·河南24小時(地市篇)」網絡主題互動活動,通過製作系列微視頻、全省18地市聯動的方式,分階段、立體化、全景式展現河南各地7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今天推出第十六集,《許昌24小時》。
  • 一天有多長?難道不是24小時嗎?
    也許你會覺得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顯然都是24小時。但是正確的答案並不是這樣的。在以遠處的恆星為參照時,地球的自轉軸總是近似朝向一個固定的方向。它大概指向北極星。地球繞這個軸旋轉一周大約需要23小時56分4秒。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所有的恆星都好像繞著地球轉了一周然後又回到原處。天文學家把這個周期稱為恆星日。
  • 地球自轉加速,一天不足24小時!2021年有望成為……
    據央視新聞,研究顯示,從2020年年中以來,地球的自轉速率呈加快趨勢,自轉速度已經達到了過去50年來最快速度,這意味著,一天已經不足24個小時了!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目前,地球自轉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平均一天的時間將會比以往快0.5毫秒,2021年有望成為「史上最快一年」。
  • 為什麼一天被分為24小時,這與我們頭頂上的星空有著怎樣的聯繫?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這個問題在2003年12月就有了答案: 似乎古埃及人應該對一天24小時的劃分負責。古埃及人喜歡用12作為基數進行計算(而不是今天常用的以10作為基數)。古埃及人將時鐘分為12小時白天和12小時夜晚(或者說日出和日落之間間隔10小時,每個黃昏時段為1小時,黑夜為12小時)。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因為許多那個時期用小時作為標記的日冕被發現。有趣的是,這意味著隨著季節更替,每小時的長度開始變化(隨著日照時長與黑暗時長的變化而變化)。
  • 一天為什麼會有24小時?365天真的是一年?
    我們都知道,一天是24個小時,一年是365天或366天,但我們所知道的知道就一定是真的嗎?換句話說有多少人去真正深究一天為什麼是24小時,一年為什麼是365天或366天呢?由於地球公轉的原因,真太陽日並不等於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恆星日),而是比恆星日約長3分56秒。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是平太陽日
  • 你把一天24小時過成了多少個小時?
    2020年的開始有些不平凡,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人的生活節奏。因為全民宅在家,停止了一切對外的活動,安靜冷清的大街小巷與原本熱鬧的春節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疫情期間隔離在家,有一位媽媽神總結一家人的一天,「吃飯睡覺玩遊戲,被罵與罵人」。網友調侃:太真實了~這就是我們家!
  • 24小時便利店的一天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楊小東是羅森便利店(合肥1912店)的店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每天一早進店的頭一件事,從上報前一天的營業額變成了用酒精給全店消毒。近期,隨著合肥多個行業陸續復工復產,兄弟門店也傳來了好消息。
  • 一天並沒有24小時?地球十大驚人的事實
    3、地球一天並非24小時人們經常稱,白天時間不夠用,他們這麼說確實沒錯,因為地球一天並非24小時,我們的這個綠色家園圍繞地軸旋轉一周的實際用時是23時56分零4秒。這被稱之為一個恆星日。6、神秘月球近乎完美的軌道提及月球,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它並不是由乾酪構成的。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了解的。
  • 每150年就是一次「輪迴」?專家:不然基因重合怎麼解釋?
    每150年就是一次「輪迴」?專家:不然基因重合怎麼解釋?死亡這兩個字聽起來就讓人不寒而慄,因為在死亡之後我們不知道自己會經歷些什麼,也不知道我們要去往何處,也是由於對於死亡的這種未知性,所以才會對死亡這兩個字充滿了恐懼。
  • 氣象加密觀測半小時一次 時刻洞悉進博會「風雲變化」
    氣象加密觀測每半小時一次 時刻洞悉進博會「風雲變化」進博會現場,移動觀測車中上海氣象工作者正在加密觀測 來源/上海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一天7份24小時逐小時天氣預報,每半小時一次雲高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而3日起,氣象應急觀測車就進入現場進行氣象保障服務,每分鐘將風向風速、氣壓、溫度、溼度、雨量等氣象要素傳回上海市氣象局,將進博會期間的「風雲變化」悉數記錄,並及時變成「精細化天氣服務專報」。開幕式曾有小雨「助興」昨天上午進博會正式開幕。
  • 為什麼一天不足24小時,一年多出5小時
    為什麼一天不足24小時,一年多出5小時?小夥伴們,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天文曆法的問題。回歸年是曆法年,其時間都是曆法時提前計算出來的時間。由於每個回歸年的時間都不相等所以採用一個世紀的平均值長度為365.242199174日,即365日5時48分46秒,恆星年與回歸年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時間體系。如左圖;回歸年計時體系是提前計算出來的地球表面真太陽時。
  • 我就問你:一天只有23時56分4秒,為什麼鐘錶時間都顯示24小時?
    記憶力略好點的朋友,應該也不難回答「23小時56分4秒」。那麼問題來了:地球自轉一周不是一天嗎?那我們一天下來,到底是過了24小時,還是過了23小時56分4秒呢?這個問題還有以下兩個變形,也是平時經常被問到的,但本質與上述問題一樣:1、是不是我們一天實際只過了23小時56分4秒,但為了日常習慣方便,我們將一天近似為24小呢?2、鐘錶的刻度,一天轉兩圈的顯示時長是24小時,但實際只花了23小時56分4秒,對嗎?
  • 一天24小時,內黃在發生什麼?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共安陽市委網信辦組織策劃了「古都新風貌·安陽24小時(縣區篇)」網絡主題互動活動,通過系列微視頻展播,以縣(市、區)聯動的方式,分階段、立體化、全景式展現70年來安陽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 亞馬遜歐洲站賣家每24小時可獲得一次款項
    5月14日,雨果網獲悉,亞馬遜歐洲站發布有關「每24小時可獲得一次款項」的通知,通知原文如下: 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展及其對買家、賣家和員工的影響。 謹在此提醒您,如果您的帳戶信譽良好,您可以選擇每 24 小時獲得一次款項。「申請轉帳」按鈕位於賣家平臺中的「數據報告」>「付款」頁面上。請注意,在您提交申請後,轉帳可能需要 3-5 個工作日才能轉入您的銀行帳戶。 請轉至「帳戶狀況」控制面板的「付款政策」部分,查看您是否需要採取相應措施才能獲得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