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憑藉著新顯卡和新CPU不斷刷新PC DIY圈的話題榜,賺足了風頭的AMD新聞終於奔向了妖魔化的邊緣,這兩天基準測試PassMark平臺曝光的全球檯式機CPU份額中,AMD首次超越英特爾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那麼事實真的如此麼?
讓我們先來回放PassMark的數據,在1月4日的數據更新中,圖表中的AMD市場份額達到了50.8%,英特爾為49.2%,AMD自從2006年第一季度之後,再次實現了對英特爾的反超。
但事實並非如此。
讓我們先來聊聊PassMark,以及他們的市場份額數據來源。PassMark軟體是來自一家位於澳大利亞的私營公司,主要從事軟體、硬體測試和基準服務。換而言之,他們並非一家專業的市場渠道數據調查公司,因此所有的數據來源均出自於旗下測試軟體統計,形式類似於魯大師。
這時候作為一款軟體的統計局限就出現了,PassMark的統計數據常帶有地區局限,例如PassMark僅能統計出部分地區,參與測試的機型,因此也僅代表部分地區短時間內對某個品牌、某款產品的關注熱度。
再者PassMark的數據統計是具備重複性的。也就是說,同一款CPU測試如果跑了2次分數,那麼PassMark的數據統計就會為其添加2,測試越多,記錄越多,統計數據本身不具備廣泛性。
因此前面提到的PassMark市場份額數據可以理解成為部分地區,在最近一段時間中,測試AMD產品的數量首次超過了英特爾。而順帶一提PassMark的測試數據打分並非完全嚴謹,CPU和內存測試分數有失偏頗,一般不會作為參考的唯一選擇。
再舉個反例。魯大師同理在國內經常被消費者用來當成硬體平臺性能的測試基準,雖然不具備完全的性能參考,但是魯大師同樣出具了類似的產品熱度排行,無論是在最新的臺式機,還是筆記本電腦排行中,英特爾CPU仍然佔據了絕大多數。
(來自魯大師數據報告)
由於PassMark在國內測試中並不盛行,因此PassMark的數據統計也不會包含中國市場的數據信息。中國作為IT行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卻不包含在市場份額統計分析的數據範圍內,這個數據統計本身就很有問題。
再提另外一些有意思的數據。同樣源自於PassMark,筆記本市場份額英特爾佔據了80%以上,AMD不到20%,伺服器市場更為誇張,在英特爾和AMD的對抗中,AMD僅佔1.2%,剩下98.8%由英特爾佔據。
即便是PassMark統計橫跨消費、商務、數據中心、伺服器領域的市場分析,英特爾同樣佔有絕對的優勢。
事實上PassMark最近一次的統計數據趕上了AMD新品頻發的時間階段,短時間內對新產品的測試自然推動了AMD的曝光率,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AMD超越英特爾的假象。
那麼有沒有一個更為合理的數據統計呢?這裡我們可以參考專業的行業市場數據公司Mercury Research提供的市場數據。在Mercury Research 2020 Q3中,英特爾全球市場仍然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來自Mercury Research 2020 Q3 CPU市場報告)
同樣,AMD的2020第三季度財報也源自於Mercury Research,20%左右的市場佔比也反向證明了英特爾擁有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
(數據來自AMD)
更重要的是,由於第四季度全球範圍內晶片、功率半導體零配件缺貨,在一個季度內AMD全面反超英特爾也完全是天方夜譚,因此Mercury Research 2020Q3的統計目前為止仍然具備充分的參考價值。
如前面所言,PassMark的市場統計源自於自家部分流行該軟體的國家和地區測試數量多少而決定,同時近期數據統計也趕上了AMD新品頻發的節點。隨著英特爾新產品蓄勢待發,相信在CES2021之後,我們很快就能在PassMark上獲得一個完全相反的結論。
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中國零售消費事業部總經理 唐炯
事實上,無論臺式機CPU還是筆記本CPU市場,英特爾在PC領域的地位始終如一,無法撼動。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中國零售消費事業部總經理唐炯表示:「PC重要性日趨凸顯,相關業務不斷激增,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們期待競爭,也重視競爭。英特爾對自己很有信心,我們相信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一切都取決於自身能否驅動創新並創造更大的價值。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創新!」
千言萬語還是那句話,AMD想在短時間內翻身成市場老大,當笑話聽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