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3日,中國足協公布了三級聯賽準入名單,深圳佳兆業的球迷無疑是最幸福的,他們的球隊上賽季不幸降級,此次遞補重返中超。有人歡喜有人憂愁,下面這些俱樂部則不幸告別中國足壇:天津天海、深圳鵬城、杭州吳越、菏澤市曹州、南京巴蘭塔,5家俱樂部主動申報退出;廣東華南虎、遼寧宏運、上海申鑫、四川FC、銀川賀蘭山、大連千兆、福建天信、延邊北國、吉林百嘉、南京沙葉、保定容大,這11家俱樂部由於經營問題,被取消註冊資格。
中國職業聯賽的球隊,每隊可以報名25名本土球員和5名外援,合計30名球員,如果按照每隊20名球員計算,上述16家俱樂部面臨解散的局面,就有大概300名職業球員無球可踢。中甲中乙球隊中大部分以年輕球員為主,發揮出色的球員有機會前往中超。被解散的俱樂部中,多少優秀的球員將被埋沒,俱樂部球迷對足球的熱情將大大降低,同時撼動了中國原本孱弱的青訓,造成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除了天津天海的特殊事件,15家球隊主動或被動退出,主要原因是球隊的運營問題。此前深圳鵬城俱樂部工作人員介紹,每年至少投入3000萬,才能保證在中乙生存,而如果想衝甲升級,要投入7000萬。中甲中乙的關注度不如中超,門票的收入很低,又沒有電視臺轉播費的分成,企業投資球隊無異於燒錢行為。加上中國足協要求球隊名字中性化,連打廣告的機會都沒了,談何賺錢。
曾經的中國足壇霸主、上世紀80年代中國頂級聯賽「十連冠」、首支獲得亞洲俱樂部冠軍的遼寧足球,成立於1953年,歷史停留在2020年。過去一年在中乙賽場取得不敗戰績的四川FC,衝上中甲也無法避免解散的命運。多少球迷在茶餘飯後討論的地方代表足球隊,從此只剩下空蕩蕩的體育場館,受疫情的影響,這個地方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將沒有職業俱樂部,是一個悲哀又無奈的事實。
德甲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如張揚的英超和華麗的西甲,可是它可以一直理性地發展,離不開健康的環境和公平的機制。不同於英超和西甲受商業的過分影響,德甲不允許俱樂部隨意擴大,而且在轉播收入方面堅持公平原則,保證了小俱樂部的利益。德甲對各家俱樂部的管理,不進行過多幹預,俱樂部遇到問題難以解決,聯盟會提供強力支援,這樣的行為在歐洲獨此一家。
俱樂部能夠生存,才能去談之後的球隊發展,以及未來的青訓計劃。16家面臨解散的俱樂部,除非出現新的投資人,不然他們的命運都在2020年結束。一個天津天海事件,讓中國足協加強了俱樂部入賽的資格審核;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浮現出許多俱樂部的不健康發展,還有多少沒有被曝光的事實,或許永遠不會公諸於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球迷期盼的健康足球環境,中國俱樂部的穩定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中國足協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