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大浪淘沙 11支球隊解散退出的背後 我們學到了什麼?
5月23日,中國足協正式官方宣布了新賽季取消相關足球俱樂部資格的通知。我們熟悉的廣東華南虎、遼寧足球隊、上海申鑫、大連千兆等球隊因為存在欠薪的問題,導致取消這些俱樂部的註冊資格。這11支球隊也就正式告別了中國足球的舞臺,退出歷史視線。很多球迷們唏噓不已,畢竟這些球隊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回憶和歡樂,如今退出不復存在,是中國足球退步了嗎?這雖然是一個正常的自然淘汰的現象,但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11支球隊退出是一個開始嗎?
這一次從中超到中乙聯賽中共計退出11支球隊,也算是創了中國足球歷史的一個紀錄。這一次的退出不僅僅是個例,可能其他俱樂部也徘徊在無力經營俱樂部的困境中,只是目前暫時還沒有退出。目前中超聯賽的直播版權被賣出,但是中甲聯賽和中乙聯賽的直播,球迷們幾乎在網絡和電視上找不到,這一方面的轉播版權各家中甲和中乙的俱樂部目前還暫時沒有良好的經營模式,導致了俱樂部的經營完全依靠投資人的輸血。
依靠股東和贊助商的現金支持僅僅能夠存活幾年,但是想要長時間的良性經營,那就必須通過開發相關體育的衍生收入來提升俱樂部正向現金流。如果沒有學習西方成熟的運作模式,依舊沿用過去的思路,那麼11支球隊解散退出中國足球可能就是一個開端,可能後續還會有大批量的俱樂部退出。
第二:大量球員的失業誰來負責?
我們知道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較為短暫,所以在18-30歲的年齡,黃金的十年需要去積累財富為退役後做準備。本次退出的11支俱樂部大部分是中甲和中乙的隊伍,這些球隊的球員本身的收入水平不高,在收入不高的前提下,如今因為俱樂部欠薪等問題解散,導致了這11支俱樂部的球員和工作人員失業,他們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繼續職業生涯,另一條是轉行。如果繼續職業生涯,那麼在2020賽季中國足協限制薪水,俱樂部減少投入的大背景下,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是容易的事。如果轉行的話,需要到社會中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步步艱難。
大量球員的失業誰來負責呢?沒有人來負責,這些從業者只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尋找下一個人生的方向吧!
第三:如今的中超真的健康嗎?
其實從中超聯賽的數據來看,射手榜和助攻幫上的前20名幾乎全部都是外援,本土球員較少。從薪資結構來看,外援的收入要遠遠高於本土球員的收入,而中超俱樂部引進的外援大部分是攻擊型球員,導致了目前本土前鋒沒有機會得到登場機會,也沒有場上的開火權。
這樣的聯賽運作如果長此以往,可能會直接影響中國男足國家隊的實力水平。目前中超的球隊中,只有大連人足球俱樂部是中性名字,而剩下的球隊全部是贊助商和投資人的名稱,而且大部分都是房地產企業,這樣的高比例是否能給我們反思呢?其實11支球隊退出是一個現象,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畢竟總是依靠投資人輸血,總有投資人撤出的一天,而如果俱樂部通過良好運營,實現正常的經營收入和正向的現金流,那是不是更加有利於中國足球聯賽的市場呢?
寫在後面的話
大江東去浪淘盡,類似遼足和上海申鑫的退出確實讓人心痛,但是心痛畢竟是暫時的。只有中國足球環境更好,聯賽更加健康,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的高興和支持。希望中國足球能夠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