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之前近兩千年,中國都是實行封建制,國家的權力由王(後)和諸侯共同掌握。因為技術落後,國王一個人無力直接管理很大的領土。這是全世界歷史的普遍發展規律,是現代民主的雛形。諸侯也是國家的所有者,所以擁有高度的責任心,中國才能抵禦蠻族的入侵,並持續擴張,思想文化繁榮,科技經濟迅速發展,後來居上,趕上了世界先進文明。
戰國的很多國家實行變法,重點是實行中央集權制,即國王要把諸侯的權力搶到自己手中。這當然會引起諸侯的強烈反抗,所以大部分都失敗了,中世紀的歐洲也類似。但是,偏偏秦國成功了。因為別國忽然同時變得很腐敗無能,使得秦國對外戰爭不斷地勝利,秦王用巨大的戰利品補充諸侯,消除他們的反抗,同時也增大了自己實力和威信。秦國變成了一個擁有遼闊領土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國的好運,是整個中國的厄運。
因為違背歷史規律,官員們都是為皇帝的打工者,缺乏責任心,秦朝很快滅亡。項羽和劉邦都遵從歷史規律,恢復了封建制。 出人意料的是,呂后不僅有強烈的權力欲望,而且十分狠辣,殺掉了4個諸侯,使得後來的漢朝皇帝對諸侯佔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漢景帝、漢武帝成功削藩,諸侯名存實亡。漢朝又變為中央集權制。
還是因為歷史規律,皇帝委任的官員很快形成「士族」,就是世代做官的家族,壟斷了國家的官位,類似於諸侯,在偏遠地區的影響力甚至超過皇帝。這叫半封建制。大部分皇帝甚至連士族都想消滅,但無能為力。 晉武帝總結了歷史教訓,又恢復了封建制,甚至故意選擇一個白痴兒子來繼位,防止後來的皇帝奪取諸侯的權。 可惜,他的兒媳婦賈南風比呂后還歹毒,挑起八王之亂,引來五胡亂華,中國的大災難。這一次的恢復封建制,又失敗了。東晉和隋朝,類似漢朝。
隋文帝想了一個狠招來打破士族對官位的壟斷,科舉。就是皇帝用考試來選拔官員。他和兒子都十分迫切地消滅士族,結果士族的反抗把隋朝滅亡。唐太宗、武則天也大力消滅士族。 安史之亂大大削弱了唐皇帝的權力。唐後期、五代,又恢復了封建制,類似於春秋戰國。 但是,五代末期又發生了戰國的情形。和秦一樣,宋統一了中國大部分。而且,宋太祖利用完善的科舉,成功地抑制了士族的產生,宋朝維持了比較長期的中央集權制。 和秦不同的是,宋朝沒有暴政,所以中央集權制的危害沒有體現在內部,而是體現在外部。在喪失責任心的官員管理下,宋朝無力抵抗蠻族,被滅亡。
明太祖再次總結歷史教訓,恢復封建制,並寫入祖訓,嚴令子孫不得更改。 可是,意外又發生了。明太祖親自選中的、斯文溫順的孫子,一繼位就馬上違背了他的命令,要搞中央集權,奪叔叔們的權力(可見權力的誘惑有多麼大)。搞笑的是,他的罪惡理想不是被自己實現,而是被他的終結者朱棣實現。此後,明朝走上了宋朝的老路,直到被蠻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