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這麼奇怪的話題,我自己都不知道。只能說,大概是被這周新學的一道菜「鹹蛋黃雞肉卷」饞到了,然後就想起了更多以前吃過的,打著滾、扭著身子、捲成捲兒的菜品。
老公館鹹蛋黃雞肉卷
說到「卷」,周圍天津人的第一反應,大概是「大餅卷一切」。這種略帶調侃的概括,說的是北方常見的飲食方式:拿張餅,喜歡的話抹點醬,再把任何你想吃的東西放進去,捲起來,開吃。醬嘛看自己喜好,豆瓣醬、大醬、黃醬、甜麵醬、蒜蓉辣醬、腐乳都成,當然用臭豆腐也沒人攔著你——真沒人?那你家裡人挺能忍噢。
卷在餅子裡的東西就更是隨心所欲。經典款是早餐的油條(餜子)、素卷圈,還有午餐的醬牛肉和炒蛋;八零後和九零後除了這些,還有炸雞排、雞柳、牛排、烤腸之類;至於零零後……聽說辣條也可以?
但是如果只說這些,北京那邊且不管,山東、東北的小夥伴要抗議了。不過,這裡我不能亂講,因為山東的煎餅裡肯定不是只能卷大蔥,東北烤冷麵裡最常放的究竟是雞蛋還是火腿腸、放不放素菜,咱也不敢胡說。只能等著有人站出來,為自己家鄉的卷卷代言兩句。
想像中好吃上天,但又怕「相見爭如不見」所以沒吃過的烤冷麵(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要問我的喜好?抱歉了。對特別接地氣的「大餅卷一切」真心愛不起來,非說印象深刻的,倒是之前有幾次吃過的,用墨西哥薄餅(tortilla)做的、(偽)墨西哥卷餅(Taco)。
也是前兩年的事情了,三刻的研發團隊開發融合菜,就用雜糧粉代替玉米粉,做成墨西哥薄餅的樣子,然後煙燻雞肉配紫蘇蘑菇一組,滑蛋(Scrambled Egg,我也不知道算英式還是美式)配烤彩椒一組,放在餅子裡,捏成Taco那樣的半月形。這種吃法倒是蠻合我意,因為餅子很少,主要是吃裡面夾的東西。而我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中國胃,不喜歡大餅,卻喜歡麥香。
滑蛋彩椒Taco,現在還很懷念它的味道(圖片來源:321cooking)
可惜Taco雖然好吃,吃起來卻有個麻煩,就是內容物「隨機世界掉落」(WOWER知道我在說什麼)。早餐卷餅還好些,後來三刻又出了一款墨西哥羊肉卷餅,羊肉三肥七瘦,烤得滋滋流油。一口咬下去,羊油和肉塊嘰裡咕嚕地往外跑。邊吃邊救場的感覺太敗興了,從此放棄對Taco的愛情。
翻出當年羊肉卷餅的作品照,稍微後期處理一下,就是一條好漢
麵餅卷卷放棄了,肉呢?肉多實在呀。
的確也有用肉來做卷卷的。同樣還是三刻的研發團隊,試過用去骨雞腿肉捲起蒸熟後,改刀切片,仿著口水雞的做法澆川味料汁,做成了一道瑪莎拉雞腿肉卷,又搭配用墨西哥莎莎醬(Salsa Sauce……咦?怎麼又是墨西哥)調味的紅白腰豆,味道非常有趣。當時我已經不吃辣了,但那次還是吃得抬不起頭來,連「邊吃東西邊看書」的習慣,都暫時丟在一邊。
這道菜在當時也算新鮮東西了,只是雞肉卷裡啥都沒有放,遠不如師父做的鹹蛋黃雞肉卷高級。
「攤開雙手,手心中空無一物,唯有寂寞。」
與其說嫌棄它空無一物,不如說嫌棄它……太辣了!(圖片來源:321cooking)
「肉卷」是真的好吃。以前學過的八寶葫蘆鴨,雖然形狀不一樣,嚴格來說也算這個範疇。只是工藝太繁瑣,我生性疏懶,一直沒有做。「素肉卷」也有,比如腐衣黃魚卷、雙檔、還有傳說中的上海素火腿,甚至黃漿,都是用豆製品捲來捲去,是另一種滋味的鮮美。只是以前在《豆腐皮的三生三世:總不負,十裡桃花》一篇裡寫過了,今天不贅述。
菜當然也可以用來打卷。往東北一路走過去,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烤肉時都會用白菜葉、生菜葉或者紫蘇葉卷著吃。聽說滿族人有種傳統食物叫「菜包」,起初是用白菜葉包米飯,後來變成了白菜葉包肉,包炒菜,或許和前面說的「菜葉包烤肉」,有那麼點說不清道不明的親緣關係吧。
「菜包」只曾耳聞,未見其實。倒是前些年在7-11買好燉時,能買到一種菜肉卷,是取捲心菜包了豬肉餡,然後用金針菜還是金針菇來著?很仔細地系起來。這種菜肉卷煮透之後,肉餡吸足了湯汁的鮮味,菜葉也被煮得入味,挺好吃,也不知道現在7-11還有沒有。如果沒了,在其他買關東煮的地方,又能不能找得到。
7-11的找不到了,來張類似的(圖片來源:網絡)
前面不是說自己「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中國胃」嗎?真遭天譴——寫到這裡忽然覺得肚子不爭氣地餓了。想到的,還真不是前面說的菜卷肉卷豆腐卷,而是每年立春時都會吃的春餅卷合菜:大概因為春餅也是又薄又韌的,可以隨便往裡「填餡」;自己炒合菜的話,又盡可以炒得素淡,調味也自由,當然喜歡。
說到春餅又想起烤鴨。這東西完全是素淡的反義詞吧?卻一直愛得不行,愛得蠻不講理,愛得念念不忘(見《烤鴨:梁實秋「心中至愛」,張恨水「狗糧有毒」》)。以前倒也罷了,一份烤鴨放在面前,肯定是只揀了鴨肉吃,最多蘸一點醬,對春餅總是沒什麼興趣。所以才會在和喜歡的人一起吃飯時,因為他細心包好後遞過來的「一卷」,一下子愣在當場。
這樣的事情,平時都是我為別人做。因此被這樣的照顧弄得措手不及。有些慌張地去接,卻連筷子都不知道該放在哪裡好。
始終忘不了恍恍惚惚咬下去的第一口。覺得那天的烤鴨,一定是自己吃過的、最好吃的卷卷了。
2020年11月15日
【寫在後面的話】
此起彼伏,此消彼長。文章裡的情緒和更新發布時的情緒總是有反差,這讓所謂的「作者有話說」,常常無話可說╮(╯▽╰)╭
成文時間是11月15日。有個小彩蛋在這一篇裡,你們和我,都會是最後一次見到它。
同樣是日期在吸引注意力。落款的時候,還習慣性地敲著「2020」呢……錯愕了一下,刪去0,改成1。
聽說都會好。啪嗒著尾巴等著看。
2021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