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如何抱寶寶成了很多家長首先學習的內容,這時很多家長就有疑問了:我能豎著抱寶寶嗎?多大就可以豎抱了?怎麼豎抱?豎抱又會不會影響寶寶的脊柱發育?
今天黃大夫就通過寶寶每個階段的脊柱發育特點,來為大家梳理下關於豎抱寶寶的那些事兒。
新生寶寶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
剛剛初生沒有幾天的嬰兒要儘量避免豎著抱。
因為初生的嬰兒其實都是頭比較重,脊柱的發育特點也不足以支撐頭部,並且嬰兒全身的肌肉並不是很發達,成長到1個月的嬰兒其實也只是可以抬頭一小會,所以豎著抱很容易讓嬰兒會受到傷害。
如果拍嗝的時候需要豎抱,也需要讓寶寶整個上半身完全趴在大人的身上,並用手支撐住他的頭部。
寶寶滿月後,在寶寶兩餐中間,清醒、精力比較充沛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練習趴,多趴可以促進寶寶腰背部、頭頸部及四肢肌肉的發育,有利於寶寶抬頭更穩和全身肌肉協調性的發展。
3月齡前,寶寶骨骼過於柔軟,脊柱生理彎曲還未出現,同時頸部肌肉力量也不足以支撐頭部的重量,因此除拍嗝、偶爾哄寶寶之外,平時應減少豎抱。
3個多月的寶寶
到了3-4月齡,寶寶頸部肌肉力量增強,開始有抬頭等動作後,使頸部及背部肌肉得到強化,脊柱的第一個生理彎曲頸椎前凸就出現了。
一般情況建議寶寶三個月以後才可以豎著抱,這時候的寶寶脊椎對頭有了一定的支撐能力,可以短暫地把寶寶豎起來抱。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豎抱,為了避免他們頭頸部突然發生劇烈搖晃而受傷 ,也應保證寶寶的頭、頸椎、脊椎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手扶住嬰兒的頭部,避免頭部的過度後仰。
3個月的寶寶可以做俯臥抬頭訓練鍛鍊胎頭能力,可以用玩具誘導小兒翻身,幫助小兒翻身時可一手握住小兒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輕輕地向對側翻身,每日至少練習7~8次。
6個月的寶寶
6個月的寶寶大多都可以不用任何支撐就能單獨坐一會兒,這時脊柱就會形成第2個彎曲--胸椎後凸。
6個月的寶寶豎抱時,可以讓寶寶貼於胸前,眼睛高於肩膀,適當的護住頭頸部,此時豎抱寶寶的視野更加開闊,對寶寶的認知發育也有促進作用。
此時也應結合著翻身遊戲一起做,多讓寶寶側面躺著玩,練習仰臥到側臥位,或者側臥到仰臥位。
1歲前後的寶寶
等寶寶到1歲前後時,就始蹣跚學步了,這時脊柱才會形成第3個彎曲——腰椎前凸,表現為腰部的脊柱向前凸。
這時的寶寶能扶站或站立,但寶寶下肢肌肉的力量以及脊柱、下肢骨骼的強度還不能完全支撐身體,長時間的站立會影響下肢和脊柱骨骼的發育,也是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漸延長站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