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皮海洲
在證監會例行召開的最新一期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回應了近期市場的熱點話題,她表示,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IPO節奏放緩作出上述回應,這當然是有所指的。因為近日有輿論稱,上市節奏放緩了。四季度,創業板企業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59天,而三季度平均耗時不足19天;科創板企業四季度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66天,三季度平均耗時42天,上半年平均為47天。
數據同時顯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科創板企業拿到IPO批文,而三季度有56家企業獲得科創板批文。創業板四季度有21家企業拿到批文,三季度則有45家。數據表明,批文下發速度放緩了。所以,有輿論稱,IPO節奏放緩了。
從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回應來看,有關IPO節奏放緩的說法顯然只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因為從證監會來說,並沒有刻意收緊IPO的情況。事實也是如此。雖然企業拿到批文的平均耗時以及拿到批文的家數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與IPO的節奏形成一定的正相關,但IPO節奏是否放緩有一個最直觀的數據,那就是每周安排新股發行的數量,而從近3周的情況來看,新股發行的數量並沒有明顯的減少。比如11月30日到12月4日,安排有10家新股發行;12月7日到11日,安排有12隻新股發行;12月14日到18日,同樣安排有12家新股發行,何來IPO節奏放緩之說呢?IPO節奏放緩的說法明顯是在誤導市場。
IPO節奏放緩,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真的出現IPO節奏放緩,那也是由於客觀原因造成,不會是管理層的刻意收緊。畢竟最近幾年,管理層一直都在推行新股發行常態化,新股發行節奏基本上由市場來決定,管理層並未刻意幹預新股發行節奏。特別是從去年科創板推出註冊制以來,新股發行實際上一直處於高速發行狀態,今年創業板又開始試點註冊制改革。而註冊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快新股發行,讓更多的企業以更快的速度到股市上市融資。很顯然,IPO節奏放緩的說法是與註冊制的初衷不符的。
尤其重要的是,最近高層在一些重磅會議上一直都在強調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包括「十四五」規劃直接將「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寫入其中,為此,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還寫下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文章被《〈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所收錄。因此,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政治,而IPO節奏放緩的說法顯然是與這一大背景不相符的,是不懂政治的表現。
並且從目前的市場來說,也根本不需要放緩IPO節奏。一方面是新股發行仍然還是供不應求,任何一隻新股的發行都受到市場的搶購,新股發行的數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另一方面從新股上市的表現來看,新股上市都讓中籤者有著較大的獲利,近期上市的新股,仍然延續著「新股不敗」的神話,還沒有哪只股票上市就破發,這表明市場對新股充滿了投資熱情,投資者是熱烈歡迎新股上市的。
不僅如此,從目前大盤的行情來看,不僅不低迷,甚至還很火爆。以上周五上證指數的收盤指數來看,滬指位於3347.19點的位置,相對於今年的行情來說,這是一個較高的指數位區域。也就是說,目前的大盤並沒有救市的必要。也就更加沒有必要通過放緩IPO節奏來調節股市行情的發展了。因此,放緩IPO節奏的說法完全是某些人的自以為是,遭到證監會的「打臉」也就在意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