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聲: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退市規則即將落地不允許...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資本市場的IPO入口和退市出口,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今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均有回應。

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同時,證監會在退市規則方面進行了六方面的改革,目前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布並徵求意見。

這回應了近期市場對IPO放緩節奏的猜測,也表明了資本市場關鍵領域改革並未停步。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基於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考量,近期一些企業IPO暫緩,和此前部分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只一味追求速度,忽略質量有關,監管層反覆強調要把好入口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註冊制的大背景下,質量過關才是硬道理。

IPO放緩?證監會: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

近期市場反映,IPO所需用時要比以前更長。一方面,上市節奏放緩,以創業板企業為例,整個四季度,企業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59天,相比之下,三季度平均耗時不足19天。科創板企業成功註冊花費的時間則更長,四季度企業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66天,三季度平均耗時42天,今年上半年則平均47天。另一方面,批文下發速度放緩,數據顯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報科創板的企業通過證監會註冊拿到批文,而整個三季度則有56家企業取得在科創板的IPO批文。創業板四季度同樣有21家企業拿到批文,三季度則有45家。

這引發了市場對IPO變奏的猜測。

高莉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使命,IPO是融資的入口,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各IPO企業應遵守制度,提高擬上市公司水平和質量,構建高質量上市公司群體。

這表明了IPO放緩和部分擬上市企業質量不達標相關,註冊制下,IPO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在嚴格審核IPO申報要求的同時,監管層在IPO驗收、審核、註冊等環節加強了對公司質量的把控。近期創業板註冊制企業多份問詢函出現了深交所的重點提醒,要求發行人及中介機構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披質量。

不僅科創板、創業板撤回企業頻頻出現,出現了一天5家企業撤回申請的情形,還有的企業出現了四輪問詢的現象,而不再是此前的兩、三輪問詢後就上會。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創業板共有192家企業處於問詢狀態,其中有6家企業處於四輪問詢狀態,佔比約3.12%,分別是中聯數據、百洋醫藥、前進科技、金張科技、海泰科和達嘉維康。

王驥躍表示,科創板及創業板實施註冊制以來,存在一些企業本身並不完全符合板塊上市條件,或未做足上市充分準備「搶跑」的情況,在審核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也有一些項目是投行沒做好,投行項目組的執業水平不夠或者執業效果不好,但因為註冊制到來就加速了上報節奏。

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動員部署會,要求把好「入口關」,為市場引入源頭活水。目前來看,《意見》開始發揮作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開始「既見聲勢、更見實效」。交易所在上市審核環節勇敢地承擔起了監管責任。目前部分企業IPO暫緩,就是向市場傳遞監管信號,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將從源頭真正抓起,質量較好的上市公司將在註冊制下更快上市,質量一般或較差的公司可能在多個環節受到更多關注,撤單、被否和長時間不能註冊,將會有更多案例。

交易所近日將下發退市規則

退市規則很快就要落地了,高莉表示,在全市場開展退市機制改革,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布並徵求意見。

高莉表示,證監會落實黨中央部署,從推進註冊制全局出發,梳理退市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退市制度經驗的基礎上,在六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包括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標準,健全退市多元渠道,強化交易所退市責任,強化交易所監管力度,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等。

在2019年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和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中,證監會對對退市制度作出了兩大重點安排:

一是完善退市標準。包括多維度刻畫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主業「空心化」企業的基本特徵,引入「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的退市指標,取代以往單一的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增加市值退市指標、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退市指標;保留了非標審計意見、交易類退市指標等。

二是優化退市程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程序,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終止上市,避免重大違法類、主業「空心化」的企業長期滯留市場,擾亂市場預期和定價機制;壓縮退市時間,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第一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仍然觸及將直接退市。較現行「三連虧暫停、四連虧退市」標準相比,時間大幅縮短。

此前,監管層多次表示要修訂退市規則。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優化退市標準,把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改為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總體思路是不再簡單考察企業盈利性,而是同時注重持續經營能力,退市的指向性也將更符合註冊制要求。

11月28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也公開講話稱,要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得下」、「退得穩」。提高我國退市機制的適應性,也要通過重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時,對於嚴重財務造假的「害群之馬」、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

近兩年來,A股退市的力度在逐漸加強。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觸及退市指標。近兩年強制退市共25家,超過了2006年以來強制退市數量的總和。在全面推行註冊制下,退市制度的「更新升級」,則意味著「殭屍企業」和「空殼企業」將得到及時出清。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退市要求需要簡單明了、程序簡化,有利於促進退市,促進市場優勝劣汰,以及促進資本市場的規範化,對A股市場有著深遠意義。一方面可以讓指數成份股更加優質,促進指數上漲;另一方面,可以矯正估值體系,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目前A股共有217隻*ST股和ST股,其中年內跌幅超過50%的股票共有32隻,分別是*ST環球、*ST天夏、*ST實達、*ST華訊、*ST當代、*ST拉夏、ST八菱等。

(文章來源:e公司官微)

相關焦點

  • IPO節奏放緩?剛剛,證監會重磅發聲,不存在刻意收緊!注意,退市規則...
    資本市場的IPO入口和退市出口,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今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均有回應。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證監會: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近期市場反映,IPO所需用時要比以前更長。一方面,上市節奏放緩,以創業板企業為例,整個四季度,企業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59天,相比之下,三季度平均耗時不足19天。科創板企業成功註冊花費的時間則更長,四季度企業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66天,三季度平均耗時42天,今年上半年則平均47天。
  • IPO節奏放緩?證監會重磅發聲,不存在刻意收緊!注意,退市規則正在趕來
    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作者:程丹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同時,證監會在退市規則方面進行了六方面的改革,目前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布並徵求意見。
  • 證監會回應近期IPO暫緩:並不存在刻意收緊的情況
    「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據我們了解,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並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同時,擬上市企業應遵守資本市場的各項規定製度,努力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和信息披露的質量。」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證監會回應IPO節奏放緩:並不存在刻意收緊的情況(附最新IPO排隊列表)
    來源:全景財經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IPO節奏放緩?證監會回應:並不存在刻意收緊的情況12月11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回應了近期市場的熱點話題,她表示,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同時,證監會在退市規則方面進行了六方面的改革,目前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布並徵求意見。
  • 關乎IPO、退市規則等…...
    關乎IPO、退市規則等…...近期部分IPO企業被暫緩證監會回應: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2月1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使命,IPO是融資的入口,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各IPO企業應遵守制度,提高擬上市公司水平和質量,構建高質量上市公司群體
  • 中概股風聲鶴唳,納斯達克限制小型中企IPO,科創板能否護航?
    其中,最可靠的消息是納斯達克修改上市規則,限制中國小型企業ipo,具體方式包括收緊限制和放慢對這些公司的IPO申請的審批速度。限制的理由堪稱官冕堂皇。因為一些小型中國公司ipo,融資規模並不大,IPO募資大部分來自中國投資者,甚至是高管的熟人,而不是美國投資者。這些公司在美國上市後,只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很少一部分股票,大多數股票掌握在少數內部人手中。
  • 剛剛宣布:交易所退市規則將大變動
    來源:數據寶剛剛宣布,交易所退市規則將大變動!A股驚現兩融「爆倉」,人氣股暴跌76%,投資者稱:11天虧超800萬,呼吸都是痛的原創 梁謙剛還有比仁東控股更慘的?在今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的相關規則,將儘快公開徵求意見。針對退市中存在的問題,證監會將完善退市標準和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強化交易所實施退市的主體責任,強化退市的監管力度等。
  • 和信投顧:退市制度落地 A股遊戲規則迎巨變! 年度方向性選擇將啟動
    摘要 【和信投顧:退市制度落地 A股遊戲規則迎巨變!年度方向性選擇將啟動】今日兩市相對平開各大指數出現明顯分化,滬指短暫探底後沿平盤線反覆震蕩,深成指與創業板則表現強勢。
  • 納斯達克或收緊IPO規則 對中國企業有哪些影響?
    原標題:納斯達克或收緊IPO規則,特別要求上市公司報表「符合國際會計準則」!對中國企業有哪些影響?近幾年,隨著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存在許多違規行為,美國交易所開始考慮提高IPO門檻。今年,瑞幸財務造假事件更是讓美國證券監管層對中概股加倍謹慎。
  • 剛剛宣布,交易所退市規則將大變動!A股驚現兩融「爆倉」,人氣股...
    在今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的相關規則,將儘快公開徵求意見。針對退市中存在的問題,證監會將完善退市標準和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強化交易所實施退市的主體責任,強化退市的監管力度等。
  • 上交所:新增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規則
    原標題:上交所:新增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規則   上交所14日表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配套規則的內容修訂主要包括以下3項:一是明確風險警示板每日
  • 退市新規箭在弦上,市場生態會發生何種變化?
    12月11日,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與此同時,也通報了另一個對市場影響較大的政策,即高莉表示,在全市場開展退市機制改革,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布並徵求意見。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重磅出爐!退市指標全面完善,主業空心化、報表...
    一方面新股大量發行,掛牌公司數量暴增,市場流動性面臨考驗,另一方面,市場存在部分保殼企業,僵而不退,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且時常引發A股炒小超差之不良風氣。餘凌曲認為,經過修改的上市公司規則速度變快了,刪除了暫停上市之類拖延時間的做法,很多企業達到退市標準就搞暫停交易,一停好幾年,搞資產注入、變相賣殼。
  • 退市規則ABC(一)
    為幫助投資者充分了解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相關規則,深交所投教中心特別推出創業板改革系列解讀文章。本文為您介紹創業板上市公司退市規則相關要求,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  1. 創業板公司風險警示標識包括哪些?  創業板公司風險警示分為提示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的風險警示(以下簡稱退市風險警示)和提示存在其他異常風險和狀況的其他風險警示。
  •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12月14日晚間,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出重磅消息,針對退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簡化退市程序,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
  • 市說新語丨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優化市場生態
    相比此前公布的徵求意見稿,正式實施的退市新規作出多方面調整,主要包括從嚴設置重大財務造假退市量化指標,調整優化組合類財務指標,以及完善重大違法類退市的限制減持情形。其中,正式規則將財務造假考察年限從3年減少為2年,造假金額合計數由10億元降至5億元,造假比例從100%降至50%,並新增營業收入造假指標,進一步從嚴收緊量化指標。
  • A股的退市規則有哪些?股票新退市規則一覽
    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向市場發布了退市新規的徵求意見稿。借鑑了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經驗,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  來看此次退市新規的主要修訂點:  1、新增多個退市指標,包括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市值低於3億元、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半數以上董事無法對年報或半年報保證真實準確完整、重大違法財務造假、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等。  2、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
  • 重磅!A股退市新規近了: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億元退市
    隨著註冊制改革深入推進,市場估值逐漸趨於合理,面值退市的情況有所增多,這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是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市場生態不斷修復的重要體現。從實踐情況來看,前期面值退市的公司都屬於市場公認的經營不善、治理不規範或者嚴重違法違規的績差公司、問題公司,也存在部分公司股本盲目擴張,經營基本面跟不上等情況,缺乏投資價值。
  • ...對「害群之馬」「空殼殭屍」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
    一是突出規則監管。強化治理規則的確定性、可操作性,避免治理要求過於原則和抽象,通過清晰、明確並得到嚴格執行的規則,為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提供引導和遵循。二是突出分類推動。對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重點是「轉機制」,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激勵約束相容機制,提升企業內在價值。
  •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_證券要聞...
    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12月14日晚間,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出重磅消息,針對退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簡化退市程序,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