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直都有「披麻戴孝」的說法,儘管進入現代之後這一概念開始衝淡,但部分地區還是有延續傳統的,那麼重孝在身壓運三年是對誰呢?母死三年窮父死三年衰是什麼意思?今天就跟趣訊吧小編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重孝在身壓運三年 是對誰
按照古代習慣,家有老人去世,一家要戴重孝並守孝三年。
不過,現在應該是沒有問題。 一方面也不時興守孝,另一方面,老人下葬後也一般不再戴孝 。
如果要去別人家,要看人家有沒有忌諱,如果忌諱的話,最好還是別 去了。
母死三年窮父死三年衰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親人過世三年衰」,認為「母死三年窮父死三 年衰」意思就是說親人去世後,我們會三年不順,所以會有人 說老人去世壓制兒女三年的運氣,其實這種說法沒有什麼依據。
在古代有一個名詞叫「丁憂」,意味著在朝為官者,當父母亡故後,必須暫時停任官職,回鄉守孝一年到三年,在這個期間內是不允許做任何事情的,而民間也上行下效,在守孝三年的期間不會做任何大事。
通過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親人過世後的三年內,我們是不能做什麼事情的,所以這三年內我們的生活會略顯平淡,但這並不是運勢衰退,只不過是一種喪葬文化的簡約原則罷了。
而且在我國古代的喪葬文化中,當家中有親人去世,我們都是十分哀痛的,所以會守孝三年,這三年內家裡不會辦什麼大事,很多人就會覺得他們的運勢也在一點點衰敗下去,以至於會有人認為是去親人過世三年衰。
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流長,勤勞智慧善良的祖先,嚴格的遵循著父母去世之後的喪禮。
於是,代代相傳,便慢慢的有了父母去世三年內沒有好事的定論了。以至於傳著傳著,隨著喪禮的變淡,就認為是迷信了,就感覺荒唐了。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孔子說,孩子生下三年以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孩子為之服喪三年,這也是普天之下通行的喪禮。
文案記載,父母去世後,三年內沒有好事,是產生於孔孟時期的儒家,而流傳至今。但這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父母去世,作為子女難免會覺得難過,甚至哀傷過度而一蹶不振,精神恍惚,這樣子就會難免會容易出現失誤,發生意外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對於哀傷,沒有一定確定會恢復的時限,只不過先人們定了哀期,於是,人們心中就有了盡孝三年的時間觀念了,也就認為父母過世三年內會運勢不好了。
戴孝後怎麼提升運氣
1、不要直接回家。
如果附近有佛寺道觀之類的宗教修行場所,或者城隍廟,土地公廟之類的地方,可以進去上香禮拜一下再回家。如果實在沒有這樣的場所,也可以逛逛街,在外面吃個飯,看場電影之類的,總之回家之前去幹點別的。
2、不可以直接去親戚朋友家
某個朋友去參加了類似的活動,路過你家,要順便來你家裡坐坐,你要拒絕,拜託了,改日吧。如果直接回家有可能會出現如下一些不好的狀況如:發高燒,拉肚子,小孩哭鬧,做噩夢,鬼壓身,甚至有失竊或不平安的情況發生。
另外:
1、體弱多病之人,老人及嬰幼兒,背運之人,體質敏感之人,馬上要參加重大考試或要升職之人建議不要參加葬禮的人。
2、除了葬禮這一活動之外,其他類似的情況還包括:看望重病人或者一個運氣極不好的人,去一些氣場不好的場所如醫院,殯儀館,火葬場,墓地等,都可以按照這一方法處理。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