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對於編劇而言,在創作過程中,理清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本文詳細介紹從選材到定稿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來源:丟豆網
作者:西安迅傑
圖片:《蝴蝶》劇照
一、選材(新與奇)
1、首先,要衡量自己對該題材所要表現的生活範疇的熟悉程度。
2、對某個題材是否有創作激情,是決定你是否能夠寫好它的又一重要因素。
3、選擇某個題材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它將會產生什麼效果,得到怎樣的社會反應和經濟回報,這些問題都應該在選題之初考慮清楚(精神產品和物質商品)。
4、對於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和能力去駕馭某個題材所要求的特定風格樣式,在選擇之初也應該有一個客觀而清醒的預估。
5、影片的攝製成本在選材時也應予以考慮,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製片商對劇本的態度。
注意:在選材上既對個人的能力風格有自知之明,對劇本的出路有較穩妥的把握。其方法就是,隨時記下你認為有用的創作素材、人物語言、思想火花、片段構思。
二、故事構思
(情感魅力與情節魅力)
1、先要考慮並確定故事所處的時代背景,一般以作者最熟悉、寫起來最順手為重點考慮對象,這樣會有利於發揮作者在生活素材積累及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優勢,適當之時也可以將時代背景連同人物身份一起進行改動。
2、故事的構成離不開時間和情節,而時間和情節是由人物的行動構成,並且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務的。人物是電影故事的主體,人物的身份、關係、行為都決定著劇情的發展和故事的形態。
3、意在筆先,以立意為靈魂構思工作。
4、要考慮到影片的藝術類型,不同類型的影片劇本對故事形態的要求很不相同,有的素材本身就決定了它只能適應某種類型。
5、將零散的原始生活素材集聚,組織成一個故事的第一步是要抓住或者找到這個故事的內核,即構成這個故事的最主要的事件和動作線。以生活邏輯為依據的合理聯想是故事構思的命脈,好的故事構思都是經過大量的聯想,通過對無數個念頭的篩選,將其中的精華逐漸提煉和綜合而形成的。
故事內核要讓人感嘆:「這樣一個構思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其故事內核不要求複雜而要求簡練,要求用幾句很簡短的話就能夠概括出來,以高屋建瓴的氣魄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內核的唯一任務確立起故事中最基本的情節主線。這個情節主線對未來的故事面貌有著全局性的控制作用。
6、講故事雛形時需要記錄,整理出來的文字稿便是初步的故事梗概。
三、故事的發展充實與確定
(整體到局部血肉豐滿,結構嚴謹)
1、在考慮解決故事構思中所暴露出的問題的對策時,一些新的人物與情節還會時不時的湧現出來,這中間很可能有你在此之前未曾想到過的極好的主意。
2、詳細的故事梗概不是簡單的對初步的故事梗概的擴寫,而是一個對初步的故事梗概進行完善升級或者更新工作。
3、對於人物關係的調整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人物關係決定著動作和矛盾的性質,動作和矛盾決定著情節的發展趨勢,而情節的發展趨勢及結局的形態又決定著主體的體現,一個故事是否編得精彩,人物關係的設計往往是關鍵之所在。在調整人物關係時,要把劇中每個人物(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前史、動作目標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想透。
4、對眾多的人物動作和情節線索的設計,都應該緊密結合情節主線的發展去考慮,要有意識地將其與情節主線交織糾葛起來。
5、用一些常用或必用的劇作手段與技巧,比如開端、伏筆、懸念、情節點、噱頭、節奏對比、喜劇高潮、結局。理想的情況是既能夠運用這些大家都在用的套路,又不顯得落入俗套,其關鍵在於敘事內容與劇作技巧結合的緊密。
6、故事總是要以情感人,我們要善於發現、抓住故事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場面。所謂情感場面,是指劇中人物之間情感碰撞的劇烈時刻和人物心靈袒露的時刻。這是能夠扣住觀眾心弦的時刻。一部劇本中總是要寫出這樣幾個激動人心的場面,才能具有一定的分量和產生較大的藝術吸引力。(要先打動作者本人才有可能有力的撥動觀眾的心弦)
7、對生活的熟悉程度問題是在選材之初就應該予以考慮的,但有些具體問題往往是到了寫詳細的故事梗概這一步才被明顯地察覺出來。採取平日積累與臨時「補缺」相結合的做法。
8、在孤獨而艱苦的構思中,你可能會被折磨的茶飯無心,神態恍惚,如痴如醉,晝夜難安,時而為一個好主意的出現興奮不已,時而又為一個難題的困擾苦惱萬分。假如能體會到這種感覺說明就真正進入了創作狀態。
四、場景的設計與落實
1、電影編劇與一般的文學創作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除了堅實的文學功底以外,作為電影編劇,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視聽藝術感覺。這樣的話就要求編劇們除了要掌握有關電影創作的知識和大量觀摩研究優秀影片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電影美學修養。
2、一個專業素質較高的編劇,是會自覺地將造型意識深深地滲透在劇本創作的各個環節之中,使之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其中專門對其進行造型形態方面的設計,依然是電影創作過程之中很重要的一環。
3、一般來說,只在腦海中掠過的思維,總是要比落實在紙面上的東西模糊、朦朧些,它只能是一種大概的構思。在創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是把分場景梗概落實到紙面上,並經過認真推敲後再進入正式的劇本寫作為宜。
4、以實際拍攝的立場重新審視故事梗概,你會發現在你原本感覺已寫得比較具體了的故事梗概中,其實仍有許多具體問題尚未解決。這裡的不具體主要不在於情節內容上,而在於對情節內容的表現上。
5、分場景梗概的構思還可以進一步推動敘事構思。分場景梗概的構思雖然是要在考慮造型表現問題,但同時也具有深化故事構思的功能和任務。它逼迫作者的思考不得不進入故事中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從而使劇情結構的針線更加細密起來。
6、作為未來影片蒙太奇構思總譜的基礎,構思分場景梗概時要充分考慮到影片的造型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劇作結構上體現出明顯的節奏感。節奏是指構成藝術美感的韻律。劇作節奏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而把握住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藝術狀態的對比,是形成劇作節奏的一個關鍵。
7、在寫分場景梗概時要特別注意場景與場景的匹配與銜接問題,對於戲劇線索的起伏及輕重場面的匹配要有通盤的考慮,要做到銜接自然、繁簡得當、對比有致、段落鮮明,在統籌安排劇情結構時,要有導演在剪輯臺上剪片子的感覺。一些單純從敘事角度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的結構方案,從綜合的藝術效果角度去看,有時會暴露出很多問題來。
8、劇本的開端與結尾的處理,在分場景梗概中要設計出來。
9、編劇應當通過劇本的字裡行間,使讀者強烈而清晰地感受和聯想到生動的視覺畫面,通過文字的描述透露出對造型創作的原則指示。
五、劇本初稿
1、在文體形式上,正式寫劇本與前面各個階段梗概的寫法要有根本不同了。此時不再使用故事敘述體,而要使用寫電影劇本所特需的一種劇作文體。
2、具體地說,電影劇本是由三個必須的文字部分組成的:一是場景描寫;二是動作與情緒描寫;三是人物對白,包括畫外音。
3、要想把劇本寫好,作者除了需要劇本前面所提到的對生活熟悉,對電影藝術特性熟悉以及構思上的縝密成熟等條件外,還要求作者具備強大的文字表現能力。你所要表達的一切東西,在這時均需文字全面充分地表達出來。到了正式寫作劇本的階段,就是到了全面地檢驗一個編劇劇作能力強弱的時刻了。
4、文字功夫對於電影編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專業基本功。劇本是作者藝術構思的全面和最終的體現物,它不再像梗概那樣是只供給作者自己用而是要拿出去給合作者看的,如果你的構思體現能力不夠,別人對你的構思的理解就要大打折扣了。
5、在寫作劇本時,作者需要同時找到和把握多種藝術感覺,比如對人物性格的感覺,對視聽形式的感覺等等。顯然,要把諸多的藝術信息壓縮凝聚於不多的文字中去,並能使其傳神達韻,沒有比較高的文字表達能力是難以做到的。
6、劇本的可拍與不可拍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是不是緊緊地抓住了人物的動作。一個劇本只要有連綿的人物動作線,是絕不會不可拍的。
7、劇本寫作要求作者必須擅長於捕捉和刻畫人物的外部動作,有能力賦予人物以性格鮮明、口語化強的對白,能夠精煉含蓄地寫景狀物,用最貼切的文字傳達出蘊含在場景內容中的藝術能量,使之既富有文學上的感染力,又富有造型上的想像激發力。
8、我們提倡錘鍊文字功夫的目的,不在於使劇本的字面華麗,也不是要去追求小說式的美文效果,而是要使它更有力地傳達和體現出未來影片的造型形態及其內涵意蘊。
9、劇本初稿的文字水平將為它的最終面貌奠定基礎,因此在寫作時要儘量發揮出作者的文字表現能力,但要注意,在寫作過程中卻不可在文字上過於雕琢,不可為了一句動作描寫、一句對白而煞費苦心地去推敲經營。因為此時還沒有到應當對劇本進行雕琢的時候,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10、寫劇本初稿時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作者在藝術思維上具有十分可貴的新鮮感。
11、在整個寫初稿的過程中,都務必要保持住創作感覺上的連貫性。
12、在正常情況下,除了偶爾可能遇到個別部位的小問題外,到了劇本的初稿寫作階段,一般不至於出現嚴重阻礙思路,以至於寫不下去的大問題。假如在這一階段的寫作中老是感覺到文思不暢、筆頭苦澀、步履維艱,就說明在此之前的構思沒有真正搞好。此時,只有回頭去重新補充前面步驟的構思,不能硬著頭皮往下寫,硬寫下去只會勞而無功。
13、初稿所需花費的時間因人而異。寫作速度快慢取決於作者的思維敏捷程度、文字能力、創作條件、創作態度。應掌握幾個原則:
(1)要保證連續寫作的時間;
(2)要選擇精神狀態最佳的寫作時間和最適當的單元工作量;
(3)不能過分的圖快(一般一個四萬字左右的電影文學劇本初稿的寫作時間應在一個星期左右)。
14、劇本的第一遍稿子寫出後,並不意味著初稿的完成。初稿的含義是:在拿給製片商審閱並根據他們意見進行修改之前的稿子。無論你的稿子是在自己手裡改了幾遍的,送到製片商手中的都只能是算做初稿,因為製片商總是會要求你按照他的意見再做修改後,才會對劇本表示首肯的。拿給別人審閱之前應解決掉儘量多的顯而易見的毛病。
15、作者自我審視劇本的時間,最好是在第一遍稿子全部寫完並且擱置了幾天之後。
16、經過自我審視,作者可能會發現劇本中存在的某些較明顯的問題。
17、人物對白是已經隨著劇本的寫作進程寫了出來的。如果作者對劇情和人物的感覺都把握得當、成竹在胸,那麼對於對白的寫作會大致恰當的。在劇本的第一遍稿子寫完後,就有必要專門對它進行一下推敲,以力求使對白的藝術表現力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據說國外有一種做法,當劇本寫完後,專門有人將劇中所有的對白再重新寫一遍,許多精彩的語言就是在這時候產生的)
18、至於劇本中的文字描述的語言,雖然不像對白那樣要直接傳達給觀眾,但它是造型創作的依據和指示。包括導演、攝影、美術等各行當在內的二度創作人員要憑藉它來喚起創作感覺和藝術聯想,因而同樣要儘可能寫的貼切,傳神,使人讀之有栩栩如生、身臨其境之感。
19、一個好的劇本初稿的客觀標準是:當製片商和導演讀到它時,儘管還存在有某些意見和不滿足,但能夠從整體上承認,這是一個基礎不錯的劇本。
六、劇本的修改與定稿
1、製片商和導演所提的意見一般帶有如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1)他們的意見往往是很籠統的,不具體指出毛病之所在,更不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
(2)他們提意見時總是建立在所提的意見總是對立的前提上。只管去找劇本中的毛病、問題、不足,卻從不考慮自己所提的意見是否正確;
(3)他們並不設身處地的考慮編劇修改劇本時所要遇到的實際困難,常常提出一些看似不起眼,卻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意見。
2、導演的工作性質、生活範圍、知識結構、思維定勢等因素決定了他們的創作思考更多的是圍繞著造型問題去進行。
3、吸收意見的方法:正確的事通過對意見的思考,激發起你的聯想與激情,是你再度進入主動的創作狀態。創作是主動性的,你必須設法將「要你改」變成「你要改」,才可能將劇本越改越好而不是越改越壞。
4、在確定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之後,就去把你的考慮結果及修改方案同製片商和導演交流,說明你能夠改動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內容;不能改動的是哪些東西,不能改動的理由是什麼,要善於講道理,爭取以理服人,說服製片商和導演理解、同意你的觀點。對劇本的修改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明智的製片商和導演是有可能做出一些讓步的。
5、寫改劇本時,一些微小的局部範圍修改或者文字語句、對白的調整潤色,在初稿上直接劃勾改動即可。但如果需要修改的內容牽涉面比較廣,關係到了整段的結構調整、情節刪減,則最好先將需要改動的內容考慮好大致方案,以梗概的形式寫出,結合全劇統一衡量一下改動後的效果,然後再進入分場景形式的修改寫作。
6、通常情況下,劇本按製片商的修改意見修改獲得通過、送交列印後,即可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