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故事:半屏山,告誡人們不要貪心

2020-12-23 天天讀行記

臺灣高雄附近,有一座半屏山,在左營、楠梓兩區交界的地方。山的南面有一個蓮池潭,山光水色很美麗,傍晚時望去,山頂奇巖峻疊,茂林蒼鬱,和殘陽交輝,成為高雄名勝之一的「翠峰夕照」。

半屏山海拔二百四十多米,山巒綿亙長達一裡左右。西面山頭,看來好像是一堵被刀劈過的大牆,把整個的一座山,用非常的力量,劈去了一半。那一面的石頭、樹木、花草全都不見了,遠遠望去,又像半座大屏風,所以叫它半屏山。

據說古時候,這座半屏山並不是這樣奇形怪狀的,原來也是很完整的一座山,和中央山脈的玉山面對面地站著。在雲層低的時候,這座山高聳入雲,因此它覺得自己地位很高,看不起別的山頭。

其實它的高度比玉山低多了,不過它要表示自己的威風,不肯向玉山示弱。有一天,它竟高聲地向玉山挑戰說:「我們來比一比,看你高呢,還是我高?」

玉山當然也不肯示弱,就立刻回答說:「好!」

它心裡很輕視玉山,又說:「恐怕你不是我的對手!」

玉山聽了,也不客氣地回說:「哼!不要說大話了,我們請天神來評判,看到底誰高誰低。」

半屏山忍不住說:「我當然比你髙。嘿!你還不知道我是多麼高呢。如果在我的頭頂上放上三塊豆腐乾,就會把天都頂破了。」

玉山不響了,因為覺得對它沒有話好說了。可是這個時候,正巧天神打這兒路過,聽見半屏山的那些狂言狂語,非常生氣;尤其是什麼「加三塊豆腐乾就會頂破天」這句話,更叫天神忍受不了。於是他就密令雷公來懲罰這座狂妄的山。

雷公奉命,只輕輕地敲了一下他的錘子,立刻轟隆一聲,那狂妄的山頭就塌下一半來,石子、泥土、樹木、花草全滾下去了,只剩下了一半站在那兒。這樣,就變成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半屏山了。

關於半屏山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是說仙人下凡來,要試試人心是不是知足。

有一位天上的仙人,本來他有一個徒弟,能文能武,心地光明,所以很受仙人的疼愛。可惜這孩子不幸得了怪病,死了。他在惋惜之餘,很想下凡去,再物色一個知足的徒弟。

仙人下到凡間,到了高雄附近,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大村莊,就想在這兒先來試試人心,想找到一個不貪心而知足的人,做他的徒弟。於是,仙人右手拿著扇子,朝著那座山一扇,一股強風吹向山的西南方,頓時山的一半就崩下來了。他又扇了一下,那塌下來的山石泥土,就立刻變成了麥粉,不一會兒又變成一個個的大餅了。這些大餅堆在一起,足有半個山那麼高,在這堆餅的前面豎著一個大牌子,上面寫著:「一文錢,買一枚。兩文錢,任意拿。」

這個消息,馬上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大家都知道那座山頭崩下來了,掉下來的不是泥土、石子,全是大餅。於是奔走相告:「走啊!走啊丨快去看啊!」

「大家都去吃大餅啊!」

路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大家都來到大餅堆前,一看到那餅前的牌子寫著:一文錢,買一枚。每個人都往口袋裡摸,想摸出一個銅錢來,買一枚大餅吃。但是再看下去,看到「兩文錢,任意拿」,大家又紛紛往口袋裡摸,一個個都摸出了兩枚銅錢,高聲地叫:「我買兩文錢的!」

「我也買兩文錢的!」

沒有一個人不是買兩文錢的。他們把錢一放,就先拿一個大餅來吃。吃飽了,有袋子的就用袋子,有帽子的就用帽子,來裝大餅;沒有袋子跟帽子的,就用衣服的大襟把餅兜起來,儘量多拿,不怕費力地帶回家去。仙人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心裡納悶兒:為什麼沒有一個知足的人?

那些堆積如山的大餅,數目也多得驚人,儘管大家隨便拿,愛拿多少拿多少,搬走的還不到一半。

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人們絡繹不絕,擁擠在大餅堆前,要買兩文錢的大餅。直到第七天,忽然在人群裡出現了一個眉目清秀的少年,仙人一看,知道他是第一次來買餅的。又看他先望望大餅,再仔細地看看旁邊的牌子,然後才伸手去摸自己的口袋兒,一摸摸出了五枚銅錢,捏在左手裡;再用右手拿出一枚放在仙人的貯錢缽子裡,同時恭敬地跟仙人說:「先生,我買一文錢的大餅。」

說著,在餅堆裡拿起一枚餅來。這時候,旁邊起了一陣戲笑聲,不少人都在譏笑這個少年,還有許多人在批評他:「世界上哪有這種傻子!兩文錢隨便拿,他偏要買一文錢一個的大餅。」

「哈哈!來看傻子買餅!」

「哈!真是天字第一號的傻瓜!」

那位少年,好像聽不見他們的譏笑和批評似的,在飢餓中把這一個大餅吃完了,然後又拿出一文錢來,跟仙人誠懇地說:「先生,我還要買一個大餅。」

接著,他把一文錢放進仙人的錢缽裡,伸手去拿餅。

仙人笑嘻嘻地把這一枚銅錢還給他,然後用他的扇子一扇,頃刻間,堆在面前的大餅只留下了一枚,其餘的全都化為灰燼飛散了。那擁擠的人們也都在驚奇中散去了。仙人和藹地朝著少年招手,把他那枚僅有的大餅送給少年,並且殷切地向他說:「孩子,我很喜歡你,想收你做我的徒弟,一同到仙境去吧。」

少年聽了,一時竟說不出話來,好久才問:「先生是哪裡人?仙境在哪裡?」

仙人很詳盡地回答,說自己是八仙之一,特到人間,用試心的方法求徒。現在已經找到他這個知足常樂的人,所以決心要收他做徒弟。

少年雖然願意跟他去,但心裡又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只好既恭敬又委婉地說:「謝謝仙人的好意!不過我家有父母,是不是能隨你到仙境去,也得先徵求他們的同意才行。請給我三天的時間,等我跟父母親請示以後,再來答覆您。」

仙人點點頭,兩人就告別了。

原來這個少年就住在山的附近。回到家裡,把當天遇到仙人的一切情形跟父母說了。兩位老人聽了,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丟了可惜,就答應兒子去拜仙人為師,跟著仙人走了。

那座被仙人扇得剩下一半的山,兀立在高雄附近,永遠提醒人們應該知足,不要貪心。

採錄者:婁子匡

相關焦點

  • 兩座半屏山的傳說
    兩座半屏山的傳說2010年03月15日 17:16:18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編者按:民謠「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家喻戶曉,座落在洞頭島南側的大陸半屏山,是一座呈長槌形的島嶼,西南至東北走向
  • 洞頭半屏山的兩岸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浙江溫州洞頭半屏山。資料圖片「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傳唱於海峽兩岸之間,也讓兩岸半屏山的所在地——浙江洞頭和臺灣高雄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果有幸能坐船從海上仰望半屏山,那種雄偉壯闊的感受會更強烈:斷崖峭巖一字排開,延綿數千米,奇險之處甚多。泥牛入海、八仙過海、映霞屏、孔雀屏、蝦將巖、海鴛鴦……幾乎每一塊巖石,都因造型各異有著獨特的傳說故事,不得不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神州海上第一屏」的名不虛傳。半屏山為什麼山成兩爿,隔海相望?
  • ——洞頭半屏山小記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雨霧天氣中遙望著茫茫海際線,耳邊如隱約傳來孟庭葦的歌聲:「半屏山吶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心裡一動,便問陪同的洞頭文聯舒主席:「這半屏山是否是一首臺灣歌曲裡唱到的半屏山?」「是的呀!」她迅速作答,又稱洞頭版的歌詞是「半屏山吶半屏山,一半在洞頭,一半在臺灣」,並講起當地流傳的一則民間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半屏山是一座完整的島嶼。那時,島上有條毒蛇精經常出洞殘害生靈。
  • 臺灣嘉賓聚焦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  商報訊(記者 夏曉臘)「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一曲民謠,唱出了兩岸一衣帶水血脈相連。昨日,作為2017浙江·臺灣合作周——溫州分會場系列活動之一的「兩岸半屏山旅遊經貿文化交流暨兩岸媒體聚焦半屏山活動」在洞頭拉開序幕,100多位臺灣嘉賓應邀參加。
  • 半屏山.mp3
    >  歌詞:  半屏山哎,半屏山哎,半屏山囉哎,半屏山囉哎,人說你一半在洞頭,還有一半哪裡,一半在臺灣哎,一半在臺灣,半屏山囉哎,半屏山囉哎,人說你一半在洞頭,還有一半在哪裡,一半在臺灣哎,一半在臺灣。
  • 半屏山,一半在福建……
    就為相距近,沿海各地都流傳一些閩臺兩地親近的口語,如惠安崇武一帶民間傳有「雞寵打狗,自家門口」,形象而生動。如前已述,雞籠是基隆的舊名稱,在臺島北部,而打狗也叫打鼓,是高雄的舊名,在臺島西南部。不論在臺灣的北部還是臺灣的西南部:在福建沿海人民看來,就像在自家的門口,何等的近!閩臺兩地親近的神話傳說頗為離奇,但也耐人回味。
  • 兩岸媒體聚焦半屏山在溫州洞頭隆重舉辦
    兩岸青年歌手演唱的《鹿港小鎮》、《山丘》、《天地自容》、《大海》等風靡兩岸、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和別具臺灣代表性的舞蹈《阿里山的姑娘》等節目也贏得了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還有一個節目讓我們念念不忘、心生感動,那就是歌曲《半屏山》。「半屏山囉哎,半屏山囉哎,人說你一半哎在洞頭,還有一半在哪裡,我說一半在臺灣吶哎,一半在臺灣。」
  • 溫州·高雄兩岸半屏山旅遊文化交流活動今開幕
    溫州·高雄兩岸半屏山旅遊文化交流活動今開幕 2010年03月11日 10:46:00來源:溫州日報   溫州日報訊 (記者 陳裡雅 王舒) 今天,溫州·高雄兩岸半屏山旅遊文化交流活動拉開序幕。
  • 2017浙江·臺灣合作周: 兩岸聚焦半屏山 一衣帶水情相連
    一首由洞頭和臺灣兩地民眾共同完成的作品《半屏山,我在這裡等你》,在濃濃鄉情、鄉音中跨越空間而來,揭開了活動序幕。 她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洞頭已連續舉辦多屆兩岸半屏山文化節、媽祖文化節,兩地經貿文化交流互動密切,合作領域越來越廣。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帶動更多的臺灣朋友認識洞頭、走進洞頭、推介洞頭,多多體驗洞頭的風俗之情、休閒之樂、生態之美和發展之勢。
  • 隔斷的半屏山 割不斷的兩岸情
  • 半屏山景區--洞頭新聞網
    半屏山景區2012年08月10日 09:44:10來源:核心提示:半屏山離縣城4公裡,交通便利。乘船環山觀賞,約30-45分鐘,景觀獨特。民謠曰「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大陸半屏山即為此。
  • 洞頭區融媒體中心:2020半屏山系列交流活動暨「雙屏論壇」在溫州市...
    新黨主席吳成典,臺灣大學教授、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等,通過網際網路以「雲參會」的方式參與活動,表達對浙江、溫州洞頭的嚮往,呼籲兩岸青年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洞頭,一半在臺灣」,溫州洞頭與寶島臺灣一衣帶水,隔海相望,不但鄉途近,鄉音熟,鄉味通,而且知同根,文同宗。
  • 被譽為「神州海上第一屏」的東雁半屏山在這裡
    和我一樣想登登山出出汗,又想看看海吹吹海風,那麼我推薦您來下圖溫州洞頭半屏山景區。我目前寫的旅遊文章,有些是補寫近幾年走過的地方,比如本文和上篇的南雁,都是疫情之前2019年去過的。圖片皆出自原創,文章內容上有錯誤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東雁蕩山,指的是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半屏山。
  • 半屏山和望夫石的傳說
    半屏山和望夫石的傳說 時間:2001-04-13 22:21   來源:   在臺灣島西南海邊左營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這座山面向臺灣海峽,而對面的大陸上也有一座狀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遙遙相對,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
  • 再行半屏山!東面是海上屏風,西面是七彩碼頭
    作者|甌江帆影 半屏山,多年前曾坐船在海上遊賞過,那種突兀而立刀削斧劈的感覺記憶猶深,而給人最直觀的印象便是一道天然海上屏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
  • 洞頭半屏山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百龍廣場位於半屏山景區的中心,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是半屏山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高達十米的雙龍環屹立在廣場一側。海峽兩岸一衣帶水,同為龍的傳人,雙龍雕塑取名盼歸。一龍代表祖國大陸,一龍代表臺灣,雙龍對望,互訴思念之情,盼望早日統一。祥雲紋樣裝飾,亦祈求兩岸風調雨順。
  • 2019兩岸一家親·半屏山系列交流活動暨「雙屏論壇」在洞頭啟幕
    2019兩岸一家親·半屏山系列交流活動暨「雙屏論壇」在洞頭啟幕2019年06月28日 16:39:3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6月28日上午,以「兩岸同心·築夢海上花園」為主題的2019兩岸一家親·半屏山系列交流活動暨「雙屏論壇」在與臺灣隔海相望的海島洞頭正式啟幕
  • 洞頭半屏山——海上第一屏
    半屏山位於溫州甌江口外的洞頭區。洞頭半屏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島嶼,南北長約4公裡,東西寬平均0.58公裡,總面積約2.3平方公裡,曾經坐船遊過半屏山,那是遊船在洞頭海域沿著半屏山,慢慢地開,讓我們在船上看半屏山的峻險和壯麗。今年,半屏山景區經過開發後,可以登島遊覽了。
  • 洞頭半屏山獲批浙江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稱號
    溫州網訊 (記者 溫婉 通訊員 羅麗麗)日前,記者從洞頭區臺辦獲悉,浙江省臺辦已批覆洞頭半屏山「浙江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稱號,因此半屏山成為了全省首批、全市首個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民間故事:貪心男子救魚精,一味索取不願停,終究是自食惡果
    人的貪心就像是個無底洞一般,一旦看到了蠅頭小利,便不能控制住欲望,從而百般加以利用。今天要為大家講述的故事,就是「因貪心被懲罰」的故事。在靈水村,李公子喜好釣魚是出了名的,但是李公子摳搜也是出了名的。李公子無論釣到多少魚,都不會分給人家一條。有時候家中的魚吃不完了,寧可放著壞掉,也不願意便宜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