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家鄉非遺,鄭財學子在行動
為握牢民族精神命脈,弘揚家鄉非遺文化,鄭州財經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我的家鄉有非遺」項目實踐團於2020年7月30日—8月8日在王涵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對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活動。
-
鄭州學子三下鄉:走進家鄉文化,感受非遺魅力
為讓同學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非遺文化,讓新時代的大學生走進傳統文化,感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都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的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2020年7月30日,鄭州財經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豫承堅守,探尋非遺」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在河南省內開展了為期10天的非遺文化調研活動,記錄非遺故事,感悟非遺魅力。
-
弘揚抗疫精神,踐行青春使命——浙財東方學子在行動
近期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學生黨員服務中心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了以「弘揚抗疫精神,踐行青春使命」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鑑於疫情期間的特殊形勢,團隊成員以個人所在地為坐標點,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深入村、鎮、街道、社區開展採訪調研等活動。 前期,團隊成員們通過網絡資源搜索的方式收集了所在地疫情防控措施以及當地的確診人數情況。
-
精彩表演弘揚非遺,南海九江《少年說非遺》決賽名次出爐
8月27日晚,南海九江鎮《少年說非遺》決賽舉行,《九江燈謎代代相傳》在21個表演節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九江煎堆的前世今生》和《「數」說周家拳》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九江鎮歷史悠久,素有「儒林之鄉」的美譽,九江鎮文化發展中心主辦《少年說非遺》大賽,面向全鎮小學生弘揚九江傳統文化,旨在加強九江非物質物文化遺產的推廣和傳承,引導廣大學生對家鄉本土文化有更多了解和進行更深一步探索。
-
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2日,浣紗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學做薴麻手工。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施傳說」的教學性傳承基地。
-
傳承振興「非遺」 弘揚創新「非遺」文化
「2005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在這之後,省、市、縣級也相繼發布了『非遺』名錄。寶興縣的『非遺』普查、挖掘和申報,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的。」寶興縣文化館館長周彭錦將「打撈」寶興「非遺」的故事娓娓道來。 「在2005年之前,『非遺』還是一個陌生而拗口的概念。
-
蘇州科技大學學子攜非遺撕紙藝術築夢井岡山
原標題:用藝術形式銘記革命歷史 蘇州科技大學學子攜非遺撕紙藝術築夢井岡山吉安新聞網訊(木淼、季海君)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近日,蘇州科技大學「非遺撕紙藝術工作室實踐團隊」舉辦別開生面的「實踐歸來話感受」總結活動。
-
河陽薛氏:弘揚優良家風,激勵優秀學子
近日,孟州市河陽街道緱村薛氏祠堂舉辦走進先祠、感受家傳第四屆倡學活動,來自孟州市及周邊地區的薛氏代表和35名薛氏優秀學子,通過活動感受到了家傳的獨特文化魅力。活動中,緱村弘揚傳統文化的志願者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
-
線下+線上同步相約,河南省非遺進校園巡展活動正式啟動
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著力文化幫扶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強學子們對家鄉的熱愛,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情感,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力,讓廣大青少年在感知、體驗中了解非遺,在他們心中播撒非遺的種子,樹立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弘揚尊師風尚 營造重教氛圍
弘揚尊師風尚 營造重教氛圍 2020-09-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陝財職院舉辦「品味農耕文化•承襲華夏之美」之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6月5日下午,陝財職院舉行了「品味農耕文化•承襲華夏之美」之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學院黨委書記張志華、副書記朱華斌參加活動。首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國工匠賀興文向同學們講述了非遺文化和非遺傳承人的概念,介紹了非遺文化的發展歷史,以及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
湘益茯茶與國館寶藏首次合作 大力弘揚非遺文化
國館寶藏與益陽茶廠此次合作,強強聯合,致力於推廣中國黑茶,傳承國家非遺文化,將茯茶韻美傳遞給更多人。六十年來,湖南省益陽茶廠以茯磚茶傳統生產工藝為依託,著力弘揚茯磚茶歷史、文化內涵,開創了「湘益」茯磚茶品牌,並受到認可。
-
第五批50個浙江省非遺旅遊景區公布 有你家鄉嗎?
12月24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發文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名單,共50個,其中非遺主題小鎮
-
浙江諸暨「西施文化節」傳承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原標題:浙江諸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近年來,浣紗小學開設《走近西施》《青青薴麻》等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建設「西施傳說」教育實踐基地,並每年舉辦「西施文化節」,通過系列傳承與創新教學活動弘揚非遺文化。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
臨沂市第八季「帶著家鄉的歷史上大學」暑期主題活動啟幕
臨沂市「帶著家鄉的歷史上大學」暑期主題活動,以準大學生為切入點,在全市各級、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全面展開。各大公共文化場館都結合主題,精心組織公益講解、傳統文化講座、文化志願服務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用靈活、有效的方式讓歷史說話,讓文物「活」起來,引導青少年深入了解家鄉歷史文化,豐富知識和閱歷,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爭做家鄉文化的宣傳使者。活動已連續舉辦七屆,取得了豐碩成果,眾多準大學生從博物館起航,帶著家鄉的文化走進了全國的各大高校。
-
感受雅紙技藝 弘揚非遺文化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薈文/圖)近日,洪雅縣實驗小學二六中隊的13名同學,在家長的帶領下,到柳江古鎮的雅紙體驗館開展了一次以「感受雅紙技藝,弘揚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德育活動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傳承非遺文化的責任感。同時,看到紙張的來之不易,也懂得了要節約紙張、關注環保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內的「非遺課堂」天天爆滿,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向非遺大師學習布藝、剪紙、葫蘆畫、香包製作,感受手工製作的樂趣。 非遺課堂最受歡迎的是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專門的非遺教室,認真聆聽非遺大師講授非遺知識,並跟著大師現場學習手工製作,優秀傳統文化就這樣潤物無聲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中。
-
東石非遺公益課開班
晉江新聞網11月24日訊 21日上午,在晉江東石鎮文化中心,一場非遺公益課——木版年畫項目體驗活動有趣開展。 活動中,東石鎮民間畫家蔡建昌首先帶領參與活動的學子前往東石鎮非遺展館,了解東石特色非遺文化。隨後,木版年畫項目體驗課堂開課了。蔡建昌向同學們介紹了年畫的起源、題材和藝術特色,講解、演示了木版年畫的製作過程。
-
長安「選堂學子計劃」增強學員認識家鄉、建設家鄉的使命感責任感
現在,我對長安的未來充滿信心,也期待以後能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許佳域是今年求正夏令營的學員,他的一番話說出了很多學員的心聲。為了增強學員們對家鄉的認同感和建設家鄉的使命感,「家園意識」教育貫穿2020年長安鎮「選堂學子」培育行動計劃(下文簡稱「選堂學子計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長安 共建美好家園」的種子。
-
非遺進校園 傳承育新人
本報訊(記者 馬依釩)高校學子握上非遺傳承的「接力棒」,傳統技藝煥發嶄新生機。近日,第二屆全國民辦高等教育論壇在我市舉辦,一場由信陽非遺傳承人與高校學生聯袂參與的非遺表演讓與會嘉賓耳目一新。論壇舉辦期間,與會嘉賓來到信陽學院信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館,觀摩非遺傳承人展示和學生傳承實踐活動。 當非遺傳承人帶領高校學生表演起皮影戲,皮影人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暗影浮動,惟妙惟肖。現場嘉賓由衷感嘆:「老技藝吸收新血液,煥發新生機。這場皮影表演舞動的是鄉愁,傳承的是未來。」 高校學子與非遺傳承人共同奉獻了一場信陽非遺的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