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中國的秘密》竟專訪非法「佔中」領袖周永康

2020-12-19 觀察者網

操心完了中英教育,BBC又推出了新紀錄片《中國的秘密》,號稱帶你看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前文說到,「王校長」用地道的倫敦腔,首次鬆口大談中國體制,隨後,這個探尋「中國秘密」的攝像頭輕輕一轉,鎖定了最後的目標,香港。這回BBC又看到了什麼?或許,你已經猜到了幾分。

這回的地圖倒是標出了阿克賽欽,可藏南、臺灣和南海諸島依舊不見

伴著女主播回顧英國歸還香港的歷史,畫面由平靜的港灣轉到了「佔中」的騷亂。

隨後,男主角登場,周永康,去年煽動非法「佔中」的香港學聯領袖,目前正被香港警方起訴。女主持人畫外音說,「在運動期間,他被逮捕了好幾次,並被禁止出入中國大陸。」

打完招呼,女主持人首先參觀了活動室,期間,她隨手拿起了一個畫著卡通圖案的頭盔,困惑地問,這有什麼用?

不知道,女主持人看到下面一幕會不會也驚呼這句「不是吧?」

2014年10月16日,三名警察「單挑」300名「佔中」人士


同年10月21日,英國倫敦,原計劃9天的「佔領民主」運動,第三天,警方就清場抓人

各自落座後,女主持人問,你得到過任何勝利嗎?抗議帶來了什麼改變嗎?

周永康稱,如果說具體成果,很多人都會失望,因為政府並未妥協,不過,人們被喚醒了,更關心社會、政治時事。

女主持人又嚴肅地問,對「北京政府施壓香港」的最大擔心是什麼。

周永康稱,擔心香港會「大陸化」,失去言論、出版等自由。談到出版,據香港《文匯報》披露,在周永康負責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時,該刊曾在2014年2月號發表「香港民族命運自決」,文章拋出「香港應公投變成獨立政治實體」,甚至杜撰出所謂的「香港民族論」。

當被問到在大陸抗議會怎麼樣?周永康稱,結果很可怕,就算是活動分子也會害怕公開發表意見,他們得想清楚是不是在拿生命、拿家人和朋友的未來冒險。

遺憾的是,儘管在「佔中」期間我們不斷看到各方媒體的報導,BBC的最後的結論卻是這樣的。

隨著這句話的結束,周永康的部分宣告終結。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片子最後,仍播出了幾位認同中國現行制度的年輕人的觀點,例如,香港本地人和政府之間存在誤會,對大陸、政府、政治體系心存恐懼;在中國,人們並不像國外的人想像的那樣,對制度有這麼多不滿;政府讓經濟踏上正確的軌道,該了該幹的事兒 (詳細內容在這裡)。

不過,主持人對他們的興趣顯然不及周永康,沒有提出更多問題,也沒有再配專門的畫面。最後,她的感受是,「我開始慢慢理解,這種文化信仰安穩有序的社會,在這裡,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秩序」。

(觀察者網 文/隆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黃之鋒周永康等3名香港「佔中」領袖被判有罪(圖)
    在香港「佔中」裡表現搶眼的「學生領袖」,今天等來了法律宣判。21日,前「學民思潮」召集人、現任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主席羅冠聰及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3人,因涉去年「佔中」前夕煽動及率眾衝進政府總部廣場,分獲「參與非法集會」和「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會」等罪。「學生運動」是個自帶光環的名詞。
  • 周永康背鍋記
    這名「港獨」分子周永康已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2019年8月17日,他現身美國紐約曼哈頓的街頭,參加所謂「紐約集氣,支援香港」的集會時依舊「不修邊幅」。 周永康亦「跑路」美國。當天,他躲在幾名「港獨」大佬身後,沒了昔日叱吒風雲的學生領袖之氣,更像一名中學生。
  • 200部BBC紀錄片(中英字幕),免費領取!
    第一步:關注公眾號 「最英語」可以長按下面二維碼快速關注👇第二步:「最英語」公眾號後臺回復「bbc」即可獲得>9、BBC紀錄片|南美失落王國㈠雲之子民查查波亞文化10、BBC紀錄片|南美失落王國㈡世界石心蒂瓦納庫王國11、BBC紀錄片|南美失落王國㈢金礦穆伊斯卡和泰榮納12、BBC紀錄片
  • 周永康何以若且唯若無期?
    、濫用職權、故意洩露國家秘密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周永康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財產;犯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三罪並罰,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財產。
  • BBC紀錄片《中國的秘密》 王思聰出鏡談體制
    在BBC拍攝表現中英教學差異的紀錄片《中國學校》引發熱議之後,這個老道的英國媒體再推出一部新的紀錄片名叫《中國的秘密》,意圖關注中國青年的壓力、中國家庭的困擾,當然也毫不例外的把話題引向了「中國的體制問題」。
  • 周永康禍港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名「港獨」分子周永康已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2019年8月17日,他現身美國紐約曼哈頓的街頭,參加所謂「紐約集氣,支援香港」的集會時依舊「不修邊幅」。周永康亦「跑路」美國。當天,他躲在幾名「港獨」大佬身後,沒了昔日叱吒風雲的學生領袖之氣,更像一名中學生。
  • 人民日報政文部:周永康所作所為與叛徒無異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並通過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周永康嚴重違紀案的審查報告》,決定給予周永康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在中央公布的周永康違法亂紀行為中,「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保密紀律」「洩露黨和國家機密」引人注目。作為曾經的常委,正國級領導幹部,周永康向誰洩露了黨和國家哪些機密?
  • BBC最新紀錄片《中國新年》第一集(中字)
    鄉親們,朋友們,得空就愛嗶嗶China的BBC帶著上邊這部《中國新年》,來了~來了! 相信很多看到這句話的小夥伴們已在心中開啟自動防衛系統,帶著警惕之心默念著「這次要看丫是怎麼來黑我大中國」。畢竟,《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國學校》和《中國的秘密》兩部紀錄片,以及2014年的《中國如何愚弄了世界》,讓不少人摸透了BBC的套路。
  • 周永康的「厚積薄發」一語成讖 偶然與必然
    周永康案公布翌日,香港《文匯報》記者來到位於京郊昌平的周永康母校中國石油大學探訪。去年10月1日,周永康現身母校60周年校慶,成為其落馬前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報導稱,如今校園風物依舊,而同學們則為這位曾令學校引以為傲的「傑出校友」惋惜、唏噓;周永康在校內的題詞「厚積薄發」似乎也一語成讖,題詞人和被題中的徐才厚、薄熙來竟先後落馬。(8月2日新華社電)  去年10月周永康曾現身中國石油大學的校慶,很多同學稱其為和藹親切的老頭。當時他還應邀為母校題寫了「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的校訓。校方隨後還特意將周永康題寫的校訓刻在大柱上。
  • 周永康中國石油大學題詞「厚積薄發」署名被遮擋
    周永康被查,其母校中國石油大學也有為妙「動作」。據《環球人物雜誌》報導,周永康案公布第二天,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位於北京昌平的中國石油大學。該校大學生活動中心一樓的校訓「厚積薄發,開物成務」一角被模型巧妙遮擋——繞開模型才能發現「周永康」的署名。
  • 王思聰出鏡BBC紀錄片大秀流利英文:網友膜拜
    近日,一段紀錄片《中國的秘密》節選視頻在網絡上曝光,王思聰罕見出境,在其所在豪宅接受BBC記者Billie專訪,同時大秀了一口標準流利的英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視頻曝光之後,立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在視頻中,王思聰暢談了對中國環境下網路遊戲風靡的看法,分析深刻。
  • 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
    紀錄片不只為西方觀眾提供了了解杜甫詩歌的機會,還引發了對以杜甫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討論。紀錄片還請來莎劇著名演員伊恩·麥克萊恩,朗誦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英文版杜詩。近日,我們專訪了這部紀錄片的撰稿人和主持人、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聽他談談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故事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 媒體揭秘:收到周永康國家絕密文件的曹永正是誰
    資料圖:曹永正  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周永康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周永康犯受賄罪、濫用職權罪、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三罪並罰,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新華社發布的通告中提到,周永康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在其辦公室將5份絕密級文件、1份機密級文件交給不應知悉上述文件內容的曹永正。那麼這位周永康信任的曹永正到底是什麼人呢?  據南方周末報導,「從外表上看,曹永正是一個嚴肅的中年人。身材中等,體型略胖,衣著並不講究,就像在小區內隨隨便便會碰到的一個普通人。」
  • 周永康之子被罰3.5億,被判18年,庭審現場視頻曝光
    法院認定,被告人周濱和其父周永康共同利用周永康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9804.66萬元,數額特別巨大,系周永康受賄共犯,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周濱夥同他人,利用其父周永康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託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24億餘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被告人周濱身為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 媒體解讀周永康案形成的原因與對策(1)
    資料圖     原標題:官場人際關係與政治生態    周永康被查辦,標誌著現任領導人反腐敗政治決心又通過了一個重大檢驗。有媒體評論認為,周永康案折射出當前我國政治生態中的一些嚴重問題。這是個非常值得重視的議題。    不健康的、異化的人際關係在黨內、政府內蔓延,導致政治生態在局部上的惡化    單從字面上看,「政治生態」是一個宏觀、總體概念,討論的是「生態」、「環境」、「氣候」類問題,含義一定會很寬泛。
  • 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麥可·伍德
    紀錄片不只為西方觀眾提供了了解杜甫詩歌的機會,還引發了對以杜甫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討論。紀錄片還請來莎劇著名演員伊恩·麥克萊恩,朗誦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英文版杜詩。 近日,我們專訪了這部紀錄片的撰稿人和主持人、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聽他談談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故事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 BBC網站除了精彩絕妙的紀錄片 還可以用來學英語!
    對於中國學生而言,提到BBC最多想到的是它精彩絕妙的紀錄片,其實,它還有另一個神奇的存在——BBC Learning English!網址:http://www.bbc.co.uk/learningenglish/BBC Learning English中國學生的福音,這上面的所有聽力材料都有稿子!
  • BBC紀錄片熱播後續:中國老師勝出就代表中國教育贏了嗎?
    記者專訪杭州老師鄒海連——  中國老師贏了,中國教育贏了嗎  5名中國老師赴英國「支教」一個月,用傳統的中式教學給50位英國中學生上課。今年夏天,英國廣播公司(BBC)憑藉這部名為《中國學校》的紀錄片,佔據了暑期檔,風頭蓋過不少時下熱播劇。  在三集播完以後,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再訪任教的中國老師、來自杭州外國語學校的鄒海連。
  • 港媒:周永康曾為母校題詞」厚積薄發「 一語成讖
    ,香港文匯報記者來到位於京郊昌平的周永康母校中國石油大學探訪。去年10月1日,周永康現身母校60周年校慶,成為其落馬前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如今校園風物依舊,而同學們則為這位曾令學校引以為傲的「傑出校友」惋惜、唏噓;而周永康在校內的題詞「厚積薄發」似乎也一語成讖,題詞人和被題中的徐才厚、薄熙來竟先後落馬。
  • 周永康的三基石:石油、四川、政法(長篇內幕連載大暴料2/5)
    在兩位中國地質學家黃汲清和李四光的主持下,勘探隊員在松嫩平原上打出了第一口高產油井。這個世界級的特大砂巖油田成為新中國自力更生的奮鬥象徵,也激發起一個江南水鄉農家少年「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的抱負。石油對周永康意義非凡,他不僅在日後與黃汲清的小兒子成為兒女親家,正是31年的石油生涯,給了周永康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奠定了他走向中國權力頂峰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