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佔中」裡表現搶眼的「學生領袖」,今天等來了法律宣判。
21日,前「學民思潮」召集人、現任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主席羅冠聰及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3人,因涉去年「佔中」前夕煽動及率眾衝進政府總部廣場,分獲「參與非法集會」和「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會」等罪。
「學生運動」是個自帶光環的名詞。人們對這個詞有莫名的敬畏,可能跟1919年的5月4日有關,那時中國正處於黑暗的深淵,學生們是救亡圖存的先知和先鋒。
但是,最近幾年發生在香港和臺灣的學生運動,卻讓這個詞迅速褪掉了光彩。
現場畫面
吃肉
我們來看一看黃之鋒的故事。
參與「佔中」之後,黃之鋒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的封面。之後,《時代》又給發了他一個「年度最有影響力青少年」獎,與諾貝爾和平獎新科得主馬拉拉,以及歐巴馬的一雙女兒等比肩。
時代周刊封面
美國對黃之鋒的關愛溢於言表。今年3月香港法院提審包括黃之鋒等「佔中」學生,庭審之前,美國行政當局的中國委員會發表聲明稱,黃之鋒等人是「香港未來的最佳希望」,質疑這次審訊「不過是展示政治肌肉」,威脅「將密切關注」。
不到20歲就上《時代》封面,聽起來是不是很風光?實際上,黃之鋒得到的可能不只是面子,還有裡子。香港《東周刊》就爆料,黃已經獲得美國數所名牌大學入學資格。香港《文匯報》報導也說,美國還通過「民主基金會」向黃承諾,如他因「佔中」被警方檢控,將被安排全額資助赴美英留學。
簡直是人生贏家?且慢,我們不要只看賊吃肉,也要看賊挨打。
挨打
此次黃之鋒等人被判有罪,就是挨打的例證之一。他們會被關多久,目前尚不得而知,法官要等「感化及社會服務令報告」出來後才判刑,預計結果會在8月15日出爐。
去年6月,黃之鋒在香港街頭還挨了結結實實的真打,慘遭一名年輕男子打耳光,對方並撂下話說「打你不需要理由」。更早些時候,黃之鋒在搭乘港鐵時,被一名男子要求解釋為何「佔中」,黃回答說,不想在地鐵中影響大家,不需在這裡回答,被男子反問:「你之前的』佔中』行為,影響到好多香港人生計,我想知道你有什麼解釋?」去年,黃之鋒還被拍到在港鐵旁若無人地吃麵包玩手機,被網友斥責「大話精」、「講一套做一套」、「專做犯法事」。
總之,黃之鋒在香港的真實處境,絕沒有在英美媒體上那麼光鮮亮麗。
有人在香港媒體上發表以《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漢奸》為題的署名文章說,黃之鋒當街被掌摑,黃之鋒被人擲雞蛋,類似事件時有所聞,較為特別的是,黃之鋒每次被打,都會引來社會關注,「不過,那並非對他表示同情,而是齊聲叫好」,「就以這次被打為例,新聞報導之下一面倒的叫好」。
網絡截圖
黃之鋒在fb上傳被打圖片,配文寫道:「從去年被公布電話地址並被扔雞蛋水彈,到現在在街上拍拖無端端被拳打腳踢……」
而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也有一段被痛罵的視屏流傳在網上,一位阿姨用粵語大罵他「你以為站在臺上說話很威風,其實你不知所謂」、「你老媽生錯了你」、「你害我們上班的人多苦知不知道」……
不難看出,「佔中」之後,香港社會同情學生的聲音已大為減弱,而責怪學生不懂裝懂、受人利用、禍亂香港的聲音越來越多。
黃之鋒等人可能獲得了美英一時青睞,但卻遭到香港民意唾棄和法律制裁。而在他們的利用價值被榨乾後,美英難道會對他們一直關照下去嗎?學生領袖們早早地品嘗了政治海洛因,年輕的人生快速衝到了虛幻的高潮,未來等待他們的,真的是一片光明嗎?
臺灣「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的故事,也許可以為香港政治學生們提供一點借鑑。
襲胸的領袖
反服貿學運中,陳為廷登高一呼,佔領「立法院」,衝擊「行政院」,民進黨「立委」為其開道護航,警察不敢動其一根寒毛,一時也是風頭無二。2014年底,他順利投入苗慄縣「立委」補選,躍升速度之快,似乎已證明這條終南捷徑是走對了。
視頻截圖
但是,人生的大起大落來得很快。在被某周刊抓住把柄後,陳為廷不得不出面自曝,自己曾兩度性騷擾女性,一次是2011年搭乘客車時,胸襲鄰座女性被送警辦,一次是在夜店不當碰觸女子身體,遭送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他自曝醜事的同時,還一度宣布不會退選,但很快被輿論罵得體無完膚,黯然退出選舉。
微博截圖
和陳為廷堪稱難兄難妹的,還有在反服貿學運中爆紅、被封為「太陽花女王」的劉喬安,已被證實從事「援助交際」性交易,聲名全毀。
陳為廷的例子算比較極端,但自有其內在規律。一個品學不良的痞子學生,經由一場被人暗中操縱的糊塗學運,短短時間內一步登天,如此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勝利果實,當然不可能穩固,最終證明的,還是那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和「爬得越高,跌得越慘」的格言。
這個道理,對黃之鋒之流也一樣適用。美國人一再把他高高捧起,甚至把他比成馬丁路德金,這種荒唐的吹捧,對一個2014年才17歲的少年來說,島叔唯一能想到的效果就是「捧殺」二字。
黃之鋒日前在臉譜發文稱,「香港的二次前途問題,必須正式擺在國際談判桌上討論」,他還稱,發帖時他身在紐約,「準備開展美加之行」,包括到紐約、多倫多等幾個院校「巡迴演說」,「希望此行是推動港人自決晉身國際政治議程第一步,香港人能在我城前途問題上佔一席位,最終享有國際法下的自決權利」。自我陶醉式的「港獨」夢囈,已可反映出此人之不知天高地厚。
現場畫面
政治遊戲
香港已對違法學生定罪,臺灣則因為有新當局的上臺,宣布對「太陽花學運」衝擊「行政院」撤告。臺灣當局為了獎勵「反課綱微調」有功的學生們,還賦予了他們審查課綱的權力,把「日據」還是「日治」、「慰安婦」前要不要加「被迫」、「去中國化」要不要繼續推行等歷史問題,一股腦兒都推給了懵懂的學生。
港臺的學生運動有一個共同特點:學運因其天然的「正當性」和勢不可擋而受到政治勢力青睞,學生們衝鋒在前,政治勢力得利在後,政治勢力再給一些學生領袖以利益反哺,遂形成了一條看似完整的利益鏈條。
但是,學生們真的是得利者嗎?陳為廷已經尷尬出局,黃之鋒、周永康等人雖可能還在英美蔭庇之中,但至少已經受到了香港輿論和法律的懲罰。而那些跟著學運領袖們起鬨的普通學生,除了踐行了炮灰精神,落下違法記錄之外,又得到了什麼好處呢?得到審課綱的權利,對人對己有任何好處嗎?
說到底,「五四」運動時的學生,是為了國家的危亡而戰,現在的港臺學生,卻在社會繁榮穩定時作無病呻吟,受人驅策而不自知;1919年的學生,代表的是社會最進步、最新銳的思想,現在參加學運的港臺學生,卻是不學無術、只看「懶人包」的少爺小姐,對歷史、對社會、對政治知之甚少。
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離開法院
「太陽花」反對兩岸服貿協議,其實對協議內容一問三不知,民進黨上臺後就宣布「當然要推動服貿」,就是對其最好的打臉;「佔中」學生天真地以為,「公民提名」是全世界最好的提名方式,卻不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一敢用這個提名方法。英國剛剛用「脫歐」證明了「公投」甚至在一個民主老牌國家都有其絕對的賭博、盲目性質,讓民主素質遠遜的香港社會每個人都來提名自己的「特首」,難道會是好主意?
民進黨推「去中國化」教育,洗腦年輕一代,深耕校園培養代理人,所做一切當然不是為了學生的福利,而是為了自己的選票。英美在香港早早布樁,用法律賦予學聯巨大權力,用各種基金會給學生輸送金錢,當然不是為了香港學生的成長,而是為了讓香港變色,再度回到自己控制之下。學生青春熱血,最崇尚自由、自主、反抗威權的精神,卻被政治利用而不自知,思之豈不可悲?
拋開大部分天真浪漫的普通學生不談,臺灣的職業政治學生想在民進黨口中分一杯羹,香港的職業政治學生想借外國勢力壯大羽翼,卻在這個過程中,不約而同地成了政治鬥爭的馬前卒和阻礙社會前進的絆腳石。
也許他們中真的有人懷揣理想,但島叔更傾向於認為他們只是為個人稻粱謀而不顧天下死活。即便如此,即便這些職業政治學生並不以良心為負擔,他們也該想一想,會不會有一天落到被人賣了做人肉包子還在替人數錢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