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是孩子的天生氣質,也有可能是爸媽過度響應或不響應而導致,所以解讀寶寶的情緒語言很重要。
遇到挫折時,能不能奮力突破,也就靠自己能不能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問題了。
愛哭鬧的孩子不一定很敏感,但如果寶寶剛出生就能與人四目交望,或很注意爸媽的行動,就可能是敏感氣質。
爸媽的回應是孩子的定心丸,只有爸媽在身邊的隨時回應,才能緩和寶寶的焦躁,也才能安心成長、安心學習。
我的寶寶個性很敏感嗎?
@
針對這些選項,你的寶寶.......
1.容易受到驚嚇。
2.抱怨衣服粗糙扎人、襪子縫線不舒服、衣領標籤磨得皮膚癢。
3.不喜歡大的意外驚喜。
4.對他用溫柔的勸說比嚴厲的處罰有效。
5.好像可以讀我的心。
6.語言能力較同齡小孩成熟,會使用超齡的詞彙。
7.會注意到最微小的不尋常味道。
8.幽默機智。
9.直覺強。
10.經過興奮的一天後,難以入睡。
11.遇到重大改變有適應困難的問題。
12.如果衣服溼了或弄髒了就想要換衣服。
13.有問不完的問題。
14.是完美主義者。
15.會注意到別人的不開心。
16.喜歡安靜的玩耍。
17.問深刻而需要思考的問題。
18.對痛苦非常敏感。
19.在吵雜的環境中會顯得焦躁不安。
20.會注意到細節(例如你動過家裡的擺設或是換了髮型)。
21.爬高之前會先考慮是否安全。
22.沒有陌生人在場的時候表現得比較好。
23.對事情有深刻的感受。
如果你勾選13個以上的項目,孩子大概就是高度敏感寶寶了。但是你不應該完全依據這個問卷結果來決定如何對待你的孩子。如果你只勾選了一兩項,但是這一兩項特質極為強烈,那麼你的孩子仍然可能是高度敏感的孩子。
愛哭鬧是高敏感寶寶的特質嗎?
目前醫學還無法鑑定哪個嬰兒長大會高度敏感。有些嬰兒一出生就很有反應,遇到強烈刺激很容易哭。有些嬰兒即使吃得好、體重一直增加、沒生病,前4個月卻一直哭,每個星期至少有4天會哭3小時以上。
嬰兒愛哭的原因很多,有時只是因為他的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況,或是在反應爸媽的焦慮或家庭壓力。小嬰兒的憤怒和恐懼尚未分化,哭泣往往只代表壓力。即使哭泣是因為天生氣質,也不一定是敏感導致,可能肇因於情緒強度、高度活動力或低適應力。
許多爸媽表示,他的高度敏感孩子在嬰兒時期並不常哭泣。這些爸媽把環境弄得很適合孩子,所以嬰兒沒有理由哭泣。例如說,愛莉絲本來好好的,某個晚上停電了、夜燈不亮了、溫柔的音樂也沒有了,爸媽才發現這個嬰兒有多麼敏感。
所以,光是看愛哭不愛哭,無法識別高度敏感嬰兒。我們要怎麼辨識呢?瑪莉亞的媽媽注意到瑪莉亞才兩周大就可以和人四目相望,眼睛會跟著母親移動。其它爸媽也提到初生嬰兒的注意力。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鑑別特質。
如果孩子高度敏感,你能做些什麼呢?在嬰兒這個年紀,你其實不需要特別做什麼。父母的回應就是對寶寶來說最好的照顧。
所有的初生嬰兒都只需要父母做一件事情──響應。這是嬰兒身心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元素。爸媽要滿足嬰兒的需要,對嬰兒的情緒做出響應。嬰兒或許需要接觸與更多的刺激,也可能需要保護與更少的刺激。
新手爸媽可能很難了解初生嬰兒的需要。嬰兒不會說話,除了不開心以外,不會表達任何訊息。爸媽必須直覺地猜到嬰兒需要什麼。有時候,即使是最敏感的爸媽也不見得知道嬰兒需要什麼。但是隨著經驗增加,爸媽就能學會響應。對於高度敏感嬰兒,爸媽需要學習得更仔細。
刺激不足或刺激過度的時候,所有的嬰兒都會哭。剛出生的頭幾周,這是他哭泣的唯一原因。如果刺激不足,他哭,吸引大人注意。如果有讓他們痛苦或不舒服的過度刺激,他也哭。例如說,太熱、太冷、太餓、太吵、尿布太溼。年紀大一點以後,寶寶對不同的刺激才會有不同的反應。
不分年紀,高度敏感的人總是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過度刺激。嬰兒可能會把臉轉到一邊,或是扭來扭去,以避免過度刺激。但是你可能誤會了這些跡象,以為嬰兒需要被抱起來、餵奶、玩耍或搖晃,結果更進一步的過度刺激他。事實上,他可能正在表示:「不要──我受夠了!」
如果寶寶經常哭,可以試試這12招~
如果嬰兒看起來很健康,但是常常哭,你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看看是否會有幫助。如果哭泣沒有減少,嬰兒可能有其它需要。
●注意不要跟孩子玩得太瘋。
●儘量減少嬰兒床裡的玩具、掛飾、圖片。
●減少嬰兒聽到的聲音。音樂關掉或關小聲。溫柔的小聲說話。新生兒最需要的刺激就是類似子宮裡的刺激──搖晃、緊緊的抱住、聽媽媽的聲音。
●建立嬰兒喜歡的生活節奏;洗澡、餵食都儘量保持固定的時間和方式。有些嬰兒一開始就很有規律,有些嬰兒需要成人幫忙建立規律的習慣。
●少帶嬰兒出門或接見訪客。
●只用最柔軟的棉質、簡單、花樣固定的嬰兒衣物。
●調整室內溫度、食物、洗澡水的溫度,儘量讓嬰兒舒服。
●睡前習慣固定,讓睡覺時間很舒服。保持房間安靜、光線暗淡。
●把嬰兒背或抱在身上。實驗顯示,如果媽媽每天用背帶背著嬰兒2小時,6周後,這些嬰兒比控制組嬰兒每天少哭1小時。在成人懷抱裡的嬰兒會感到安全。如果你必須帶著孩子去高度刺激的環境,一定要把他抱在懷裡。
●每天帶孩子去戶外小睡一會兒。人在戶外總是比較放鬆。只要天氣夠好,就讓孩子在戶外,睡在嬰兒車裡。
●1歲之前避免搬家或旅行。
●自己要保持寧靜,避免任何壓力。在嬰兒身邊時不要生氣。保護他不受其它孩子欺負。找個性溫暖的保母。
寶寶哭了,陪在身邊就對了
寶寶一哭,你就會本能的想安慰他,讓他不要哭。兒童心理學者認為,有時候,哭泣可以讓寶寶釋放情緒壓力,對於活動力高、情緒強烈的寶寶尤其重要。我們需要鼓勵嬰兒釋放情緒。
陪伴為上策
首先,不要讓寶寶一個人在那裡哭。如果寶寶沒有身體上的不適,就讓他哭,但是陪著他。坐在舒服的椅子裡抱著寶寶,看著他的臉。如果他扭著身體不讓你抱,就溫柔的觸摸他;不要搖晃他。
深深吸一口氣,放鬆,想想你對他的愛。跟他說:「我愛你。你很安全。哭一哭沒關係。」跟他說說問題可能是什麼,他可能有怎樣的感覺。如果你也想哭,就跟他一起哭。
讓寶寶獨處
對於高度敏感孩子,有時候需要讓他獨處一下。如果這一天太長了、壓力太大了,你覺得他可能受到過度刺激,可以帶他到他的房間,讓他上床休息,你只要坐在旁邊,把手放在他身上。肢體壓力特別可以撫慰高度敏感孩子,讓他知道你還在那裡。如果孩子已經受到過度刺激了,不要試圖抱他或跟他說話。
把嬰兒當做一個完整的人看待!不要把嬰兒當玩具逗弄。跟寶寶說話,告訴他你要做些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嬰兒也是人,他們理解的比你想像的多得多。
經常哭的寶寶,家長要特別學習回應
平均而言,新生兒每天哭兩小時,1個半月後,每天哭3小時,3個月後,每天哭1小時。敏感嬰兒受到過度刺激時,可能哭得更多。如果寶寶已經4個月大了,還是每周至少3天,每天哭3小時以上,或是一哭就哭上兩小時,就需要注意了。
減少刺激通常能解決問題。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就要找專業人員想辦法了。
有一項研究追蹤一出生就非常愛哭的嬰兒,發現他們到了1歲大仍然非常愛哭。這項研究發現這些媽媽對嬰兒比較沒有反應,比較不投入。母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其中有50位媽咪接受了如何安慰嬰兒、如何和嬰兒玩耍的訓練,她們的寶寶1歲大時比較有反應、比較不哭。這些嬰兒也比較喜歡與人互動、比較聰明、依附關係比較健全。
在這個階段,親職工作在體力上很累人,但是心智挑戰不大。光是靠著你的直覺以及和寶寶之間的微妙互動通常就夠了。
從兩個月起,嬰兒就會比較有反應了,會表現出快樂、好奇和憤怒。他會注意到環境中的新元素,變得非常喜歡社交互動,即使是一個人獨處也會吱喳說話。
這個時期的嬰兒仍然把父母當做「自我調節器」,幫助他調整情緒和生活、安慰或刺激他、決定一件事情是好還是壞、跟他玩、餵他……等等。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你在做,你的存在異常重要。敏感嬰兒很容易受到過度刺激,必須靠你來調節刺激的程度。
不要過度刺激你的寶寶
有時候,家長不知道自己正在過度刺激孩子。
寶寶很可愛,你可能不知不覺的就跟他玩過頭了。有一個媽咪總是在跟孩子玩遊戲,孩子受不了經常被刺激,學會了轉過頭去,或是低頭、閉上眼睛,避免正視媽咪的臉。這個嬰兒學會走路之後,乾脆離開房間。這個孩子後來儘量避免跟人有親密接觸。
另外一個年齡、狀況相似的嬰兒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學會了聽話。他就這樣呆呆的看著空中,被動的接受一切。這些都是受到過度刺激的敏感孩子可能採取的對應策略。
爸媽可能因為種種原因過度刺激嬰兒:敵意、需要控制、不敏感、過度在意嬰兒對他的排斥。不了解嬰兒的敏感特質也可能造成過度刺激。
現在你知道典型的壓力特徵了:哭泣、轉過頭去、低頭往下看、緊緊閉上眼睛、呆呆看著空中、不開心的表情。嬰兒需要在私人空間和人際親密之間達到平衡。他必須學會在滿足自我需要和滿足別人需要之間自在的轉換。
你也需要提醒自己,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讓敏感的嬰兒接觸一些壓力可以減低未來受到刺激時的反應。成人需要提供嬰兒適量的刺激和挑戰。
何謂適量呢?你需要注意孩子能接受多少刺激、哪些刺激有效。一開始需要嘗試,漸漸的,孩子應該會越來越喜歡你給他的刺激,也越來越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