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混淆視聽!港醫學會長:十個醫生八個想移民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1月3日,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對媒體說,由於香港的政治氣氛轉變(指實施了《香港國安法》),近年移民外國的港人越來越多,並指身邊認識的十位醫生裡,有高達八位都有移民打算。

蔡堅說雖然自己具備在加拿大及英國的執業資格,但目前暫時沒有離港移民的想法;不過,隨著香港情況「每況愈下」,不禁讓更多港人對前景「感到憂心」,他稱當香港的政治環境至「無法承受時」,不排除會離開這個地方。

他又「無中生有」了一個不願具名的年輕醫生,稱朋友圈子約有30至40名專科醫生,正考慮或已考取其他國家的執業資格,以便取得「移民入場券」,特別是有家室及子女的醫生。

這些忍受不了國安法實施後的醫生,最多人會選擇移民到英國,並在當地繼續執業;主要是因為當地醫療制度跟香港相若,而且領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時間較短。

看到這個香港醫學界「大佬級」「黃絲」出來吹風,暗示香港醫學界要用「移民」來抵制《香港國安法》,有理哥就想起之前一位友人給我發的一個吐槽。

一位香港網友在藍絲港人的話題裡發帖,稱他有一個「黃絲」同事,說香港已經有好多醫生及護士準備移民去外國,之後政府肯定會請內地醫生來香港,而內地醫生又不會英文,覺得好危險。這位「黃絲」叫他們以後看醫生要小心。

這位網友聽完沒有反駁,只是感嘆:「黃絲」思維已荼毒香港多年及井底之蛙何其多!

所謂內地醫生不懂英文早已經不是事實。內地醫生英文分分鐘好過香港醫生多多了。就算是不懂英文又如何?醫生只要懂醫人就得啦,也不見內地好多人看醫生有生命危險。全世界有好多醫生都英文不好啦,一樣可以做醫生醫人。井蛙之見真是膚淺無腦。

上圖是一名香港網友的回覆:大陸學生英文水平比香港學生不知高出幾萬倍,人家不會英文,神經病。電視,Utube(油管)都有得聽有得看啦。

現實中,內地三甲醫院的醫生大多具備非常好的英語水準,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英語已經佔到了面試五成的能力考核(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閱讀一下內地頂級醫院招聘的面試要求),沒有幾把刷子是不可能過的。

而老一輩的醫學專家,也多是英語了得。2020年3月3日至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全程英語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與分享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

鍾南山院士是1936年出生的,已經84歲了,這英語水平,棒棒的。

對於內地醫生不懂英語這個槽點,內地網民也熱烈討論:

「好歹內地的醫生哪個不是一路深造,你說英文不行?

不懂英文醫學都畢不了業(確實,內地英文不過怎麼拿學位)。

我都笑死,內地醫生不懂英文?內地大部分醫科大學專業課都是全英文授課的,臨床牙科等熱門專業一年分比一年高。我所在城市醫科大的5+3本碩連讀的專業分超2個著名985、211名校。」

也有內地醫科畢業生現身說法:我醫科大學畢業已經16年了,那時都已經要修專門的醫學英語,大學英語六級要必過,N多同學去歐美的醫院進修,香油人(對「黃絲」的謬稱)都不知道內地的醫科大學要求多高。

內地醫生要晉升職稱需要有科研文章,文章規定要刊載到國際專業刊物,不用英文寫,用中文寫?比如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醫生大多是博士,少數碩士,護士基本是本專科。試想,小學一年級就學英文,讀了二十幾年書,有的還出國搞科研,不會英文?開什麼國際玩笑呢?

在香港「黃絲」群體裡,會形成一種內地醫護不懂英語,又很想湧入香港的偏見,其實也是源自亂港頭目們多年的抹黑。

2020年7月份,香港暴發第三波疫情的時候,香港社會在討論向中央請求支援時,蔡堅就稱「香港醫生用英文寫病歷,用電腦開藥,內地醫護只會普通話不適合在港開展支援工作」,被網民指充滿傲漫與偏見。

後來國家核酸支援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蔡堅打臉:支援隊大部分都會粵語,都可以看英文報告。

而香港醫生群體中,最接受亂港理念的,就是年輕醫生,特別是剛工作幾年的。年初鬧罷工、要求對內地全面封關的黃醫護,大都是這個年齡段。

為什麼會是他們呢?

眾所周知,香港的醫科學生也是香港學生中的佼佼者。

2019年有香港高考之稱的中學文憑試(DSE)結果於7月10日揭曉:12名學生考獲7科5**狀元(5**是最高評分, 7科5**狀元即是指一次考試中有7科全取得最高分的高材生)。這12名狀元竟有10人想讀醫科!

再看回往年數據:

2014年,12名狀元有5人升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就讀;

2015年,11名狀元有超過2/3表示有意報讀醫科;

2016年,4名狀元有3名表示立志行醫;

2017年,6名狀元一致表示希望學醫;

2018年,9名狀元4個想學醫。

可以說成為醫生,是香港絕大多數學子的夢想。而經過高強度高淘汰的競爭後,成功成為醫科生甚至以後走上醫生崗位的,也一個個都是「天之驕子」,所以非常珍惜這份工作。

亂港團體這時候就找到機會了。他們多年通過在香港控制的各種大學組織、社會團體、醫學資源,有意引導醫科生形成錯誤認知:內地大量醫護很想進入香港,他們來了你們的工作就要被搶走,收入會大幅下降,整個學生生涯的努力,就白費了。

一張白紙的學生,很容易就被這些「權威」或者師長洗腦了。

為了讓自私披上道德的外衣,亂港者再編出這麼一套理論:內地醫護不懂英文,不會用電腦,如果讓他們來香港會降低香港醫療水平,導致市民健康水平下降。之前說的香港醫學會蔡堅,其實只是在重複他們說了幾萬遍的謊言。

謊話多說幾遍就會被人相信,醫科生在學校裡就被這種謊言洗腦,加上自身利益所在,久而久之就會極度排斥內地。

為了讓自己的「壟斷」行為合理化,這些被洗腦的醫生會將這種理論傳導給護士、病人,並妖魔化內地的一切,從而讓病人中的「黃絲」群體,也接受他們的理念。

其實和蔡堅一樣,整天把移民掛在嘴邊的「黃醫護」是最沒有本事的,他們知道自己在國外沒前途,又害怕在香港被炒,於是散布這些信息,就是為了綁架市民威脅政府,讓他們可以繼續搞事,又不會被炒。

其實,就怕這種幹啥啥不行的「黃絲」潛伏下來,繼續成為破壞香港社會的毒瘤。如果真如他們自己所說能投向歐美、移民外國,或許才是香港普通人之幸吧!

來源 有理兒有面微信公眾號

編輯:高珊珊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香港「黃屍」群體竟認為內地醫生不懂英語?這段採訪,很打臉!
    1月3日,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對媒體說,由於香港的政治氣氛轉變(指實施了《香港國安法》),近年移民外國的港人越來越多,並指身邊認識的十位醫生裡,有高達八位都有移民打算。看到這個香港醫學界「大佬級」「黃絲」出來吹風,暗示香港醫學界要用「移民」來抵制《香港國安法》,有理哥就想起之前一位友人給我發的一個吐槽。一位香港網友在藍絲港人的話題裡發帖,稱他有一個「黃絲」同事,說香港已經有好多醫生及護士準備移民去外國,之後政府肯定會請內地醫生來香港,而內地醫生又不會英文,覺得好危險。這位「黃絲」叫他們以後看醫生要小心。
  • 十個媽媽八個長?男人也會長「妊娠紋」?抱歉,這波科普來晚了…
    本文專家:周曉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博士 女性朋友的一生,總歸還是要經歷為人母的階段。 但作為孕期的媽媽,很多人最先收到的禮物就是妊娠紋了。 妊娠紋,下腹部會出現紫色或紅色的條紋,交替分布就好像西瓜的表面。
  • 十個媽媽八個長?男人也會長「妊娠紋」?抱歉,這波科普來晚了……
    網上還有一種說法,「十個媽媽八個都會長妊娠紋」。經歷過的人都懂,孕媽媽長也就算了,但未婚青年女性甚至男性身上出現「妊娠紋」是怎麼回事?今天,來說說人身體上的那些紋兒……男人為什麼也會長「妊娠紋」?   關於妊娠紋,你以為只和孕產婦有關?妊娠紋,其實是膨脹紋的一種(後文統稱膨脹紋),由於在一定時間內皮膚拉伸變化趕不上體型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真皮損傷。
  • 加拿大專科醫生移民申請指南
    醫療專家在加拿大需求量很大,作為一名高技能的國際專科醫生你需要了解移民到加拿大的所有信息。我們對申請流程、工作匹配、許可和移民加拿大都有深入的了解。NOC 3113專科醫師,加拿大國家職業分類代碼是從移民的角度來描述加拿大目前需求的職業的選擇。
  • 深度:反移民要脫歐的英國,8名死於新冠感染的醫生全是移民
    八名英國醫生死於冠狀病毒。都是移民。 在一個反移民情緒引發了英國退歐運動的國家,英國的醫療體系卻嚴重依賴外國醫生,他們現在站在抗擊新冠大流行的前線。 這八個人從前大英帝國的各個角落來到英國,他們都是醫生或準醫生,在二戰後成為努力建立免費全民醫療服務的一線人員。
  • 關於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十個認識
    在國家政策導向較好、醫院成果儲備相當、醫生等轉化主體的熱情高漲的時代背景下,政府、產業和資本對醫學創新項目需求巨大,醫械產業升級轉型,國產替代和產業資本迫切需要國內創新成果的轉化,醫療衛生機構也迫切需要一套實操指引來指導成果轉化工作。
  • 國臺辦回應蔡英文指責港府:不要顛倒黑白 混淆視聽
    有記者問道,有香港警員11日向一名搶奪警察佩槍的暴徒開槍,蔡英文藉此指責港府不該對手無寸鐵的人民開槍。還稱,期盼臺灣能夠成為香港的坐標。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馬曉光表示,實際上,民進黨當局從一開始就在拿香港局勢進行政治操弄,我勸他們好好讀一讀香港特區政府和警方的完整說明,睜大眼睛好好看一看暴徒當街淋燒普通市民的畫面,不要繼續為了政治私利而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他們應該做的是,立即縮回伸向香港的黑手。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想當醫生考生注意,這4個醫學專業,不能考醫師資格證,謹慎選擇
    想當醫生考生注意,這4個醫學專業,不能考醫師資格證,謹慎選擇醫學專業一直是比較熱門的,每年都有很多考生想學醫,其中的一部分是為了畢業能有好工作,而另一部分是單純喜歡醫生這個職業,不僅是考生們,就連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可以學醫,以後有好的發展,因為醫生這個職業確實很有前途
  • 十個門及爾灣周邊醫生簡介
    即使當了正式醫生還要每年參加40個小時以上的學習,renew執照。系統規範的培訓下來,醫生的水平差距有限。只有高水平的醫生,積累了有足夠多病人信任,才會獨立出來自開診所。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美福美寶十個門館及爾灣館附近醫生信息。十個門館附近醫生簡介
  • 移民英國還是美國好?來看看這八個方面大對比
    如果是以移民為目的,那麼目前這兩個國家的移民都不太容易,不過相比較美國會比英國移民容易一點。在留學方面,則是美國的學費遠高於英國,且更為嚴格。今天為大家從各方面比較,看看到底是移民英國還是美國好?1、教育質量 眾所周知,英美兩國都是教育大國,有著強大的資源,在QS,USNEWS,泰晤士等榜單的排名中,向來前十的位置都是英美名校分庭抗禮
  • 蔡英文指責港警開槍擊倒奪槍暴徒,國臺辦: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環球網報導】國臺辦例行記者會11月13日舉行,有記者提問稱,有香港警員11日向一名搶奪警察佩槍的暴徒開槍,蔡英文藉此指責港府不該對手無寸鐵的人民開槍。還稱,期盼臺灣能夠成為香港的坐標。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
  • 68%的澳洲移民難找工作!高薪白領做保潔,醫生跑出租
    對此,一位名叫的王慶林(音譯,Qinglin Wang)的醫生深有體會。王醫生是2001年從中國移民到澳洲的。在國內時,他曾是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的主任醫師,從醫超過15年,經驗非常豐富。來了澳洲之後,王醫生想繼續從醫。但是澳洲並不承認他在國內的工作經驗。
  • 上了醫學院校就能當醫生嗎?想報考醫學專業必看
    各省的高考成績已經陸陸續續出來,有多家庭想讓孩子學醫,未來當醫生,那麼上了醫學院校出來就一定能當醫生嗎?我們今天主要討論5年制醫學專業。醫院裡面的醫生大部分都是此專業出身,本科學習階段並不分科,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等等,幾乎醫院裡面有的科室,他們都學,5年畢業之後考研或者規培,考研就可以選擇亞專業,譬如內科中的呼吸內科或者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等,也可以選擇普通外科,神經外科等,所以想當臨床大夫
  • 金域醫學與有來醫生攜手建立醫檢領域首個權威科普知識庫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精準檢測在精準診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迅猛發展的當下,大眾對醫學檢驗知識科普的需求愈發強勁。為讓大眾能夠更便捷、更經濟地獲取到權威、優質的醫學檢驗知識,近日,第三方醫檢行業領導者金域醫學和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精準健康科普平臺有來醫生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攜手共建中國首個醫學檢驗領域權威科普知識庫。
  • 大學畢業想當醫生,這幾個偽醫學專業千萬別報,很多學生都被坑了
    對於大學生來說,畢業後當醫生是很不錯的選擇,醫生的社會地位較高,收入也不低,有一定的發展前景,也容易受到周圍人的認可。想要當醫生,報考時就得報考醫學專業,但是每年都有一些考生走偏了路,誤入歧途。大學畢業想當醫生,這幾個偽醫學專業千萬別報,很多學生都被坑了。
  • 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新一屆董事會會長、監事會會長選舉產生
    4月30日上午,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召開第三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林自弟當選新一屆董事會會長,柳金裕當選監事會會長。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俞建忠;區黨工委書記林修嵐;莆田市文廣局副局長林新釗;莆田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元真;區黨工委委員、宣傳部長王義勇等各級領導應邀出席大會。
  • 就業前景好,可移民澳洲的寶藏專業 –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tist醫學檢驗師
    ,醫學檢驗技師,這個職業不是醫生,而是指專門負責醫學檢驗的專業醫事人員。醫學檢驗技師相比其他醫學專業課程時長短本科三至四年或碩士兩年,且畢業後可以直接移民。2018-19財年,該職業共有1600個名額,但僅用了135個。評估該職業的機構是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tists,簡稱AIMS。評估的基本要求:1.
  • 十個寶寶八個黃,對於退黃神藥「茵梔黃」,新手爸媽需要了解這些
    兒子滿月後,帶他去打疫苗,醫生拿了一個類似額溫槍的儀器在他臉上不同部位的地方挨個測量了一下,告訴我們黃疸有點偏高,不能打疫苗,回家吃一個星期的茵梔黃再來測,通過了才能打疫苗。因為懷孕時,我關注了很多有兒科醫生背景的知名育兒號,比如:丁香媽媽、鮑秀蘭診室、等等,他們都明確表示過不建議給寶寶服用茵梔黃。因此在面對醫生讓回家給孩子吃茵梔黃的建議時,我問了一句「吃茵梔黃不是對寶寶不好嗎?還要給他吃嗎?」醫生說:「是不好,但是黃疸偏高不是對寶寶更不好嗎?」
  • 澳政府放寬技術移民籤證 八個職業被列入名單
    技術移民現在可以獲得四年工作籤證,只要他們留在指定地區並從事農業工作,例如如牛肉產業,乳製品產業,綿羊產業和農作物產業。在談到這些變化時,移民部長科爾曼(David Coleman)說:「我們希望澳大利亞人填補澳大利亞的工作崗位,但如果不可行,就需要採取行動確保農民不會無法填補重要的職缺。」
  • 回頭是岸——給港大學生會葉芷琳會長的公開信
    我持之以恆地寫公開信,只有一個原因,我也曾是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不忍見到小師弟妹們明顯滑去觸犯法律的深淵而不說話,雖然我猜你極有可能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早在1911年港大創校時,當時港督盧押便清楚表明「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立」,港大生從來都是以報效國家為榮的。我們引以為傲的校友孫中山矢志為中國的獨立自主而奮鬥一生。1980年代香港前途問題被提上中英兩國議事日程,香港大學學生會1983年底以「全民大會」這個學生會最高權力機構來表示「香港主權屬於中國」。在投票通過決議前,負責主持全民大會的評議會主席清楚告訴與會同學「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