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商業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小生意?舉個小紙巾的例子。
紙巾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生活用品了,但很多人可能對它賣得有多熱沒有什麼感覺。
這裡我們分享一組數據。早在2018年的時候,有人在拼多多上看到過50萬件的銷售數據。
令人驚訝的是,銷量排名前20位的5款產品都是紙巾,銷量超過200萬件,排在第一位的竟是某不知名品牌的紙巾,銷量高達508萬。
其餘的分別是第五名343萬,第六名321萬,第十一名268萬,第十四名236萬。且總營業額排名第一的也是紙巾,賣了5億。
紙巾為啥賣得這麼好?從商業角度考慮,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剛需
紙巾抽紙和捲紙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在吃住行上都會用到。而且,它不僅出現在我們家裡,還有出去吃飯、住宿、遊玩的商家也會提供。
二、高頻
從早上到晚上,使用紙巾的場景太多,說明紙巾用得比較頻繁。比如吃飯、洗手、擦桌子、擦汗等。一包100抽的紙巾也就用幾天,家裡有孩子的話會用得更快。
三、品牌弱
說到紙巾,第一反應就是司空見慣的東西,沒什麼特別的。但仔細想想,除了常見的維達、清風、潔柔、心相印,你還能想到什麼品牌?幾乎說不出什麼別的品牌的名字了。
市場需求巨大,卻沒有特別固定的品牌佔據消費者的頭腦,這也意味著機會。核心是普通人,對紙巾的要求沒那麼多,不會那麼在意紙巾有沒有香氣,多層的,包裝好不好看等等。
紙巾是用了馬上就丟棄的東西,其他的也不會在意。因此即使沒有什麼品牌,也有機會脫穎而出。當你去品多多搜索紙巾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沒聽說過的紙巾品牌,但並不影響它每月10萬的銷量。況且你下單的時候,也基本不會去注意是什麼牌子的。
四、量大價低
人們在使用紙巾時,更注重的是功能性:是否能立即解決擦東西的需求。而且,人們買紙巾的時候,你發現超市量越大,紙巾越便宜,很受歡迎。消費者決定購買的決策門檻很低。
五、可以囤貨
紙巾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大量囤貨的高頻產品之一。主要使用頻率高,不用擔心過期。所以只要價格便宜,可以一次性買很多紙巾。即使是我們常用的米、油、鹽、醬、醋、茶,也很少看到真正意義上的囤貨。
六、受眾廣
應該說,不僅生活中的人,家裡的寵物也需要紙巾。人的吃穿是有區別的,但即使有人追求高檔和安全,也不表示不會用普通的紙巾。
七、薄利多銷
還有就是紙巾不是銷量取勝,一包紙巾可能賺不到1元。但由於價格低,需求頻率高,是一款很適合走量的產品。能全部滿足以上優點的產品很少。
那麼,有人會想,這麼好的商業模式,我有機會在本地加工銷售紙巾嗎?紙巾雖然是很好的產品,但如果開店的話,就不是特別建議了。除非你在商品和物流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否則一開始會有些困難。最大的恐懼是賠錢。這裡有一個穩點的思考方向:在市/縣做線下紙巾生意。在當地開一家紙巾加工廠,然後主要在當地的市、縣、鄉的小賣部、KTV、餐廳、工廠等等開店。
那麼,一個線下的紙巾加工廠要多少錢呢?
A、場地:根據最基本的配置,一般需要80平方米左右的廠房。
B、機器:紙巾機其實簡單,主要就三個設備。首先是復卷機,把半成品捲成小卷。其次是切割機,將小捲紙切割成小包裝,用於日常銷售。最後是封口機,將切好的衛生紙裝入包裝袋密封,這樣就完成上述加工流程了。
C、人工:從復卷到切割,都是自動的,主要在分包裝和封口上。一般日產量2、3噸的小型個體作坊,4-5人就夠了。
D、成本:主要由設備、場地、人工、電費、包裝、原紙運費組成。
如果場地在一個城市或縣。價格比較便宜,可以在靠近高速公路的郊區附近。其次是設備費用,基本的一般在5-7萬元左右。原紙成本也是很大的一部分。一般一噸原紙的價格在5000-7000元不等,因為可以分為本色、白色原漿、竹漿。其他的都是小費用了,像生產一噸紙,電費50元左右。
本地的紙巾生意能賺錢嗎?
一噸紙巾的利潤在600-800元。主要看是抽紙還是捲紙。反正利潤在10%左右,不算高,主要看量。另一組數據是中國人均家庭用紙2019年為6.8公斤,2020年預計為7.2公斤,2025年將是9.2公斤。假如算一個城市常住人口150萬,市場佔有率3%,年利潤近20萬,實際各地會有差異。能否賺錢取決於渠道,任何業務都講究渠道,本質上就是流量。
因此紙巾生產出來之後,人們還是需要負責經營銷售,建立渠道。由於生產線的原因,只要機器本身沒有問題,生產就不會受到什麼影響。因此渠道的建立至關重要,一旦有了幾個可靠穩定的渠道,就有可能保證生產銷售的順利進行。
最後,在各地市縣區做當地的紙巾生意,然後列舉幾個方面:
1、辦證方便
這種半成品紙巾加工不會涉及廢水排放。由於是直接對成品紙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因此申請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一般就可以了,具體看當地要求。
2、技術門檻低
這個項目的核心在於渠道建設,從生產來說,就是把精力放在設備和生產運營上。原紙是現成的,只要加工兩次,分開包裝就行。
3、競爭小
超市裡的紙巾好像有幾十種,但是和餐館、服裝店、小吃店等相比。紙巾加工在認知和業務發展方面的競爭力較低。
4、切記思維固化
當然,模型只是從商業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中看似無足輕重的小生意進行假設和驗證,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重要的是思維方式,雖然有危機意識是對的,但往往我們的思維是固化的,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很多人肯定會爭論利潤有多低,競爭有多激烈。但聰明的人更看重機會。
5、渠道為王
對於任何一個項目,若你自己解決不了銷售問題,說明你不適合這個項目。無論是尋找銷售渠道還是自己外面跑業務。總之,渠道終端為王是常識。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品類在市場上有巨大的消費需求,卻鮮有品牌和市場機會?
我再舉幾個例子。同樣的品類有:首先是老人鞋。老人想要一雙鞋。你能想到什麼牌子?耐克,阿迪達斯?但這些都是年輕人穿的。老年人的腳不合適。市場有需求,但品牌少。
其次是女士絲襪。沒錯,就是女人穿的絲襪,你能想到什麼牌子?浪莎,還有什麼?女性需求巨大,對差異化消費有較高的需求,但品牌很少。
生活中商機無處不在。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