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兵借道,是民間流傳的一種靈異事件,指的是一群死去的兵將在夜晚的森林或者田野中押解冤魂,而顯出原形被人所看到在行走。
民間流傳的陰兵借道,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指古代或者近代的軍隊敗亡後,因此得怨氣不散,再加上天時以及地理環境所造成的;第二種說法,說陰兵是指地府來拘魂的鬼差,鬼將;第三種說法,說是鬼界戰爭。
在歷史上,關於陰兵借道的記載雖然不多,但是也是有跡可循的,晚唐文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在唐玄宗時期,東都洛陽,當時正值盛夏,天空晴朗無雲,半空中卻突然出現了一群陰兵,多達數萬之眾,其中戰馬喧譁,士兵陰影重疊,場景十分嚇人,洛陽城內的百姓都親眼目睹了這一詭異現象,引起了很大騷動,甚至發生了人群踐踏事件。
老百姓對此非常恐慌,在古人看來這是一個很不吉利的現象,所以消息傳到了唐玄宗耳中,為了平息此事,唐玄宗特意請人去做法事,最終這個陰兵影像消失了。
至今流傳較廣的陰兵借道事件,發生在故宮,在明清兩代,故宮是帝王及嬪妃們的住所,看過宮鬥劇的都知道,後宮裡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比戰場都可怕,而故宮作為兩朝皇宮,曾經發生在這裡的詭異離奇故事更是不敢想像。
所以傳言,故宮裡有諸多屈死的冤魂,到了夜晚故宮陰氣最盛,尤其是碰到雷雨天氣,就會出現奇怪的影像,比如看到很多打著燈籠,穿著清朝服飾的宮女太監,或者在太和殿經常看到一堆穿著清朝官服,戴著花翎帽子,面朝殿內不停跪拜的清朝官員,還有傳言說,故宮之所以五點關門清客,就是因為故宮在五點後陰氣逐漸加重,所以才不得不清場。
相傳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而且科學又無法解釋的陰兵借道事件,據說只要到了那兒,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人們就會碰到詭異的陰兵借道。
這處地點在雲南陸良縣沙林風景區盡頭,有一道陰森森的山溝,當地人稱之為驚馬槽,這是一處很邪門的地方,山民的馬只要到了驚馬槽,就會受到某種莫名的阻隔,怎麼趕都不肯再走,即使你用鞭子打,它也不肯從這裡過去,而陰兵借道的神秘事件就發生在這裡。
山民們口中稱作過陰兵,倒不是說像故宮裡傳的那樣有什麼影像,而是在這個山溝裡,每回遇到電閃雷鳴天氣,就會傳出一些戰馬嘶鳴,刀鐵相交的叮叮噹噹聲,聽了讓人毛骨悚然。
據當地人說,這個現象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被當地人傳的沸沸揚揚,且越說越邪乎,據村民們講,這一切都和一千八百年前的一場戰爭有關。
根據當地傳說,三國末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率軍南下至陸良,蜀軍於叛軍在戰馬坡交戰,南蠻王為了獲勝,請來了精通法術的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前來相助。
木鹿大王就在這個地方挖了兩條長不到四十米,寬不足一米的山路,將蜀軍引到這個地方,趁蜀軍不備之時,嗚嗚地吹起了號角,隨後大批虎豹豺狼,飛禽走獸傾巢而出,對蜀軍進行攻擊,蜀軍被迫退入了「驚馬槽」山谷,結果進入「驚馬槽」後,蜀軍突然馬驚人墜,叛軍趁勢追殺蜀軍,導致蜀軍死傷慘重,從此,這裡總是陰雲不散,才會發生陰兵借道的詭異事件。
而雲南驚馬槽事件,也引起了國內專家的注意,連雲南電視臺也專門做了節目報導,而專家認為,驚馬槽出現的怪聲其實是一個物理現象,在力學上叫共振,在聲學上叫共鳴,可是驚馬槽的聲音中,有馬嘶聲,有鑼鼓聲、還有人的吶喊聲以及兵刃相交聲,風聲怎麼可能這樣繁複,所以有人很篤定不是風聲。
最後經過對驚馬槽地質進行鑑定發現,驚馬槽的巖石具有錄音的功能,在天時地利都達到了錄音的條件時,記錄下了1800年前那場戰爭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