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疇:中草藥種植助農增收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11月20日拍攝的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是石漠化程度較嚴重地區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少,過去農民多以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為生。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11月20日,在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一名務工人員在裝運山豆根幼苗。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是石漠化程度較嚴重地區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少,過去農民多以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為生。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11月20日,在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一名務工人員為山豆根幼苗澆水。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是石漠化程度較嚴重地區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少,過去農民多以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為生。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11月20日,在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帶頭人程敦儒介紹中藥材種植知識。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是石漠化程度較嚴重地區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少,過去農民多以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為生。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11月20日,在西疇縣山豆根規範化種植基地,一名務工人員在打理山豆根植株。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是石漠化程度較嚴重地區之一,人均耕地面積少,過去農民多以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為生。近年來,西疇縣全面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發展中草藥種植。目前,該縣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8.2萬餘畝,中草藥產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新華社發(陳欣波 攝)

相關焦點

  • 畢節市大方縣:巧用林地發展冬蓀種植助農增收
    春分時節,位於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核桃村的山林裡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忙著搶抓農時種植林下冬蓀。近年來,核桃鄉將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利用山林地、退耕還林資源,引導群眾發展特色林下冬蓀產業5000餘畝,既能留住青山,又能助農增收。(圖/羅大富 文/才淦、楊飛)
  • 雲南騰衝種植萬壽菊助群眾增收 搭建「農旅聯姻」橋梁
    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近年來,雲南騰衝市界頭鎮產業發展單一,群眾增收渠道過窄問題日益凸顯。
  • 雲南騰衝:實現「花開四季」的發展構想 農旅融合助村民脫貧增收
    眼下,雲南騰衝的5萬畝萬壽菊進入了採摘黃金期,當地依託高黎貢山優越的自然條件,春種油菜夏種菊,實現了「四季花開」的發展構想,從傳統農業到農旅融合的轉型讓村民們實現脫貧增收。騰衝市界頭鎮幾年前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業為主,鄉親們自給自足,收入微薄。2013年,當地政府引導村民轉型,種植了15萬畝油菜花,2018年開始又種植了2萬畝萬壽菊。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我們種植的彩椒是從山東壽光引進的,它不僅果型美、顏色鮮豔、肉厚甜脆,營養價值還很高,關鍵是好養活,不愁賣。現在合作社先期種植了兩個大棚的彩椒,一個棚能產15000多斤彩椒,一斤能賣1.5元左右,下一步還計劃增加四個大棚來種植彩椒。」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負責人張衛華告訴記者。
  • 滴滴啟動「橙心助農」計劃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1月7日,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發布橙心助農計劃,建立促生產、保流通、助消費的扶貧助農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目前,橙心優選小程序已上線「橙心助農」專區,實現全國貧困縣200多種助農產品的對接銷售,「從鄉野到餐桌,消費扶貧,讓每一份耕耘都有收穫。"
  • 雲南文山 開創扶貧助農新業態
    「今年,我的合同籤收和農用物資貸款全部在『香葉助農』微信小程序進行,比以往方便快捷了很多。」一邊說著,餘進文一邊打開小程序的界面。餘進文口中的「香葉助農」微信小程序,就是文山州局(公司)與雲南紅塔銀行聯合創新開發的實現菸農烤菸生產全流程系統化和網絡化管理的智能平臺。
  • 雲南祥雲:多舉措助下莊鎮群眾增收
    祥雲縣多舉措助下莊鎮群眾增收今年以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下莊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採取黨組織牽頭,「黨總支+合作社+產業大戶+種植戶」的發展模式,在努力提升烤菸種植水平上做好大文章,紮實推進晚秋豌豆產業種植,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 將樂「紅美人」橙子助農增收
    原標題:將樂「紅美人」橙子助農增收   10月20日,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村民在「紅美人」橙子園進行果業
  • 騰衝:農旅融合助農增收
    眼下,騰衝市界頭鎮的兩萬多畝萬壽菊進入盛花期,村民搶抓農時忙著採摘萬壽菊。2018年以來,界頭鎮沙壩社區民族隊村民小組曹文蒼流轉了50畝土地種植萬壽菊。界頭鎮鎮長趙慶華介紹,以「輕勞力、低成本、高產量」為特點的萬壽菊種植頗受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弱勞動力群體青睞,成為該鎮的重要扶貧產業。2019年該鎮種植20000多畝萬壽菊,產值2400萬元,9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萬壽菊421戶1316畝,實現增收230.3萬元。美麗的花海不僅提高了花農的經濟收入,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 襄陽南漳大力推進「以旅助農」促農民增收
    左相虎說,「在生態農場建成以前,這裡是一片荒地,附近的農民在上面種植食用玉米,玉米稈長到一米來高都還不結果,附近雜草叢生,農民基本上顆粒無收。」  2014年,左相虎進駐染坊灣,為響應政府號召,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目標,從改良土壤入手,引進果樹苗,從荊州、山東等地請來種植能手幫忙種植葡萄和果蔬。
  •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2021-01-12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湖畔「花海直播間」:「甜蜜」帶貨助農增收
    馬銘言 攝中新網青海海南7月26日電 題:青海湖畔「花海直播間」:「甜蜜」帶貨助農增收作者 胡貴龍 潘雨潔「盛夏青海湖畔,滿眼金花、萬蜂飛舞,這裡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空氣汙染少,強烈的光照孕育了最頑強、慷慨的蜂群,造就了青海蜂王漿高活性、高蛋白、富含營養價值、低糖低脂的特點。」
  • 我區擴大中草藥種植規模 提升中草藥加工轉化能力
    新疆新聞在線網8月6日消息(記者雷鳴、劉強):我區依託龍頭企業,擴大中草藥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提升中草藥加工轉化能力。近日,于田縣 阿熱勒鄉 託萬也臺巴什村村民古麗巴哈•麥麥提把自家剛挖出來的200公斤大芸賣給了村裡大芸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拿到了2000多元現金。
  • 愛心助農計劃走進海南昌江 副縣長王秋玲助農圈粉
    我是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副縣長王秋玲,山海黎鄉、純美昌江,今天我帶大家一起來品味昌江的熱帶水果……"5月20日,愛心助農計劃——海南行活動走進昌江黎族自治縣,昌江縣副縣長王秋玲,與愛心助農公益大使李春嬡,以及演員石蕊一起進行了愛心助農活動,助力家鄉農副產品營銷。
  • 玉溪日報社助農公益直播助力元江蘆薈拓銷路
    直播帶貨現場12月3日,玉溪日報社助農公益活動走進元江縣,攜手雲南小花通過抖音直播帶貨的方式,為特色農產品搭建推介平臺,助力農特產品走出玉溪,銷往全國。當天下午的直播預熱中,網友詢問本次直播的「主角」——元江蘆薈的相關信息,擁有700多萬粉絲的新時代脫貧攻堅青年網絡新銳主播雲南小花一一回答網友提問。晚上7點,雲南小花準時開播,6個購買連結是元江蘆薈特色產品:可自種的蘆薈苗、現割蘆薈、開袋即食的蘆薈罐頭、蘆薈凝膠、果條果丁、盒裝蘆薈等,網友紛紛詢價下單。
  • 雲南文山:州長化身主播帶貨 助力文品出山
    雲南文山:州長化身主播帶貨 助力文品出山(《國際商報》訊 記者 張春濱 梁睿星)6月22日,雲南文山州委副書記、州長張秀蘭走進文品出山電商助農在線直播營銷活動拼多多直播間,化身「主播達人」,向廣大網友推介文山州豐富的農特產品,藉助「文品出山」
  • 撒拉溪鎮:多元布局產業發展 調整結構助農增收
    村民正在覆膜,準備種植辣椒產業興,群眾富。近年來,七星關區撒拉溪鎮不斷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帶動,建立利益聯結,全力推動該鎮特色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格局。2018年,龍鳳村以黨支部領辦的「村社一體」合作社為主體,引進畢節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技術指導,帶領農戶種植了5500畝「貴農5號」刺梨。公司出資按照每年每畝400元進行固定分紅,目前,基地吸納了575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
  • 龍陵淘金河村:樹頭菜規模種植助農增收
    村裡的種植戶每天清晨將夜裡採摘好的樹頭菜用摩託車拉到鎮安街上,將這些受人喜愛的山間美味銷往各地實現增收。樹頭菜又名刺龍芽、刺嫩芽、刺苞頭、五龍頭等,早在唐朝即藥食兩用,擁有「山菜之王」美譽。樹頭菜系五加科植物,春初萌發的嫩芽或芽苞,具有清火健胃,安神降壓,壯腎利尿、解熱驅蟲等功效,可作為鮮藥使用。
  • 南充「體彩+公益」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
    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莊林致辭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網際網路聯合會、南充市運動協會和南充市戶外公益協會攜手開展了南充「體彩+公益」 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以購代捐助農活動。
  • 新明鄉:「一茶一果」助農增收
    新明鄉:「一茶一果」助農增收 2020-05-13 09:41:52   來源:黃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