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南漳大力推進「以旅助農」促農民增收

2020-12-20 荊楚網

農場內的池塘,立體養殖了甲魚和鯰魚。 記者 李秋晨 攝

  湖北日報網消息(記者 李秋晨)木製的牌坊下吊掛著7個大簸箕,上面用漆寫著「染坊灣生態農場」幾個大字,5月的生態農場陽光明媚,清澈的池水、長著嫩芽的綠化植物和精緻的木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這就是左相虎的生態農場,農場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九集鎮染坊灣一組,土地流轉面積600畝,烈日當頭仍能不時看到葡萄藤下辛勤勞作的農民僱工。

  左相虎說,「在生態農場建成以前,這裡是一片荒地,附近的農民在上面種植食用玉米,玉米稈長到一米來高都還不結果,附近雜草叢生,農民基本上顆粒無收。」

  2014年,左相虎進駐染坊灣,為響應政府號召,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目標,從改良土壤入手,引進果樹苗,從荊州、山東等地請來種植能手幫忙種植葡萄和果蔬。

  「目前,我們擁有林果採摘園200畝,有葡萄、甜柿、枇杷、羊木奶、桑葚、草莓等16種水果,去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45萬元。」左相虎的農場目前有60餘名農民僱工,部分是土地流轉前的土地擁有者,2016年,左相虎帶動當地農民增收68萬元,為33貧困戶增加工資性收入38萬元,人均收入1.5萬元。

  為了把這塊土地經營好,培育擁有自己風格的生態農業和綠色鄉村旅遊,左相虎將養殖的野豬產生的糞便送進沼氣池,產生的沼氣、沼渣、沼液全部綠色循環利用,「現在葡萄正需要『大料』,我們就把沼渣灑在葡萄藤下,滿足葡萄的生長需求。」

農場裡特種養殖的鴕鳥。 記者 李秋晨 攝

  站在農場的生態餐廳外,極目四望,層層山巒被染綠,偶爾還能聽見幾聲類似孩童啼哭的聲音,走進一看竟然是悠閒散步的孔雀,「我們這是特種養殖,除了孔雀還有梅花鹿、鴕鳥,養殖這些特殊動物我們都在縣林業局辦齊了證件。」 左相虎表示,希望能通過生態農場這一平臺,帶動一系列附加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在農場裡,各種不知名的植物茁壯成長,2014年至今,左相虎在園裡種植了將近3萬餘株綠化植物,左相虎形容說,再過幾年站在園裡恐怕抬頭只有樹蔭,看不著太陽了。

  眼前的這些綠化植物、經濟作物、特種養殖加起來,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帶動農民增收的,其實是生態理念,想把這裡做成一個產業,帶動農民的經濟,最終達到『以旅助農』的長效機制。」

染坊灣生態農場。 見習記者 祁靜詒 攝

  以促進農業增收和農民增收為核心,染坊灣生態農場實現了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三年來共投入1000餘萬元,基本完成農場水、電、路、園、舍、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旅助農」已初見成效,前來農場採摘、遊玩的市民日突破百人。

  「生態農場的發展最主要的是引領了當地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汪光友說,將特色效益農林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緊密結合,方能達到生態保護、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南漳:「三新」發力興文旅
    4月24日,南漳縣首屆鄉村旅遊節暨第三屆櫻桃採摘節舉辦,通過網絡直播熱情邀請廣大遊客來南漳採摘、旅遊。「南漳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推進『旅遊活縣』戰略,謀劃『新』布局,打造『新』特色,推行『新』融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努力實現從旅遊大縣向旅遊強縣轉變、從高速增長向優質發展轉變、從旅遊過境地向旅遊目的地轉變。」
  • 泰寧推進「農旅+電商+扶貧」新模式 促進農戶增收
    泰寧推進「農旅+電商+扶貧」新模式 促進農戶增收 2019-09-24 15:55: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福州
  • 滴滴啟動「橙心助農」計劃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1月7日,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發布橙心助農計劃,建立促生產、保流通、助消費的扶貧助農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目前,橙心優選小程序已上線「橙心助農」專區,實現全國貧困縣200多種助農產品的對接銷售,「從鄉野到餐桌,消費扶貧,讓每一份耕耘都有收穫。"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今年以來,同安區繼續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聚焦「五大振興」工作,壓緊壓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突出首批「領頭雁」的示範帶動,加快產業振興推進步伐,夯實基層黨建機制,全面動員推進鄉村振興,奮力開創富美同安鄉村振興新局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描繪著同安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已然展開。
  • 廈門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原標題: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創新 調優產業布侷促進產業融合 「種菜、發電兩不誤。」坐落於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的國家電投美埔農、光、旅三產融合項目與一般設施農業不同。
  • 以農助旅 依旅興農——我省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助農增收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堅持「以農助旅、依旅興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形成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農村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提升農業、美化鄉村、富裕農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襄陽·臥龍出山》南漳取景
    人民網湖北南漳8月13日電 昨日,電影《襄陽·臥龍出山》導演高希希等劇組人員在結束對襄陽古城、古隆中參觀考察後,赴南漳考察外景地,此行他們將考察南漳縣水鏡莊、香樟園、七裡山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高希希是我國著名導演,創作過包括新《三國》、新《上海灘》、《血戰長空》、《歷史的天空》等熱播劇目的大量影視作品,獲得過國內影視華表獎、百合獎等眾多獎項。
  • 徐聞特色農產品「觸網」 拓寬銷路助農增收
    近年來,徐聞縣搶抓「網際網路+」的市場發展機遇,立足縣情實際與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著力培育農村電商市場主體,狠抓人才培養,強化基礎保障,不斷拓展電商在農村的應用,打通優質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引領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秋糧收購助農增收 中糧兜住「米袋子」
    能否做好秋糧收購工作,直接關係到糧食安全大局和農民切身利益。在今年戰「疫」抗災的特殊背景下,國內最大的糧食流通市場化經營主體——中糧集團克服新冠疫情、颱風災害等困難,積極創新秋糧收購模式,有效保障農民利益,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破解難題,助農增收颱風、多雨等自然災害成了今年秋糧收購的新「對頭」。
  • 緊抓生態消費需求 浙江開化啟用「錢江源」助農增收
    開化縣副縣長方銘表示,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資源收益轉化為品牌經濟收益,相信「錢江源」品牌在提高區域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美麗開化 周禹龍 攝為此,當地專設錢江源品牌發展有限公司。
  • 雲南騰衝種植萬壽菊助群眾增收 搭建「農旅聯姻」橋梁
    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侯開曠 攝)雲南騰衝界頭鎮萬壽菊產業助力群眾增收2018年,界頭鎮黨委政府引進萬壽菊調整種植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搭上「大健康」的發展「動車」,加快「農旅結合、四季花香」的特色生態小鎮建設。萬壽菊以「輕勞力、低成本、高產量」的特點頗受建檔立卡戶和弱勞動力群體青睞,成為繼烤菸之後當地又一強勢扶貧產業。同年,界頭鎮23000萬畝萬壽菊試種成功,實現總產2.1萬噸,帶動增收2100萬元。
  • 撒拉溪鎮:多元布局產業發展 調整結構助農增收
    2018年,龍鳳村以黨支部領辦的「村社一體」合作社為主體,引進畢節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技術指導,帶領農戶種植了5500畝「貴農5號」刺梨。公司出資按照每年每畝400元進行固定分紅,目前,基地吸納了575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
  • 三亞北山村:「保底地租+效益分紅」助農增收
    在流轉方式上,通過海南(三亞)農村產權服務中心平臺掛牌交易,實現集體用地效益最大化,輻射帶動周邊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海棠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霍東華表示,下一步,將整合北山田洋、文針田洋3000餘畝土地建設海棠區北山熱帶農業產業示範園,以產業園帶動農村土地流轉,帶動產業轉型,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 新疆洛浦: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
    原標題:新疆洛浦: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因此,紅棗種植成為該鄉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鄉85%的農民依託紅棗種植增收。買吐送·麥提託合提就是其中之一,他自2005年開始種植紅棗,現種有150畝灰棗,年產量達60噸左右,年利潤達10萬元。
  • 我市農業產業扶貧促農增收
    本報訊 記者萬明報導:日前,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6年以來,上饒市農業農村局切實履行部門工作職責,紮實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和各項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實現高質量、確保可持續」工作原則,圍繞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強化產業扶貧提質增效,持續推進產業扶貧精準到戶,為全市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2021-01-12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新安正村鎮:農旅融合帶來好「錢景」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該鎮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和農業發展基礎,在持續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推動鄉村旅遊和農業融合發展,在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同時,構建起「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 騰衝界頭:萬壽菊種植助農增收農旅結合促鄉村振興
    2018年以來,騰衝市界頭鎮緊緊圍繞市委政府大健康發展戰略,不斷加大農業產業調整力度,引進萬壽菊種植,通過幾年的發展,"輕勞力、低成本、高產量"的萬壽菊產業不僅為界頭在夏秋之際增添了2萬多畝的花海,也成為界頭群眾增收的又一項強勢扶貧產業。
  • 消費扶貧生活館:「線上+線下」助農增收
    紅網吉首站12月10日訊(記者 石豔)12月8日,吉首消費扶貧生活館正式啟動,聚齊全市優質農特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擴大銷售範圍和渠道,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吉首市領導谷綱要、黃承業參加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