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2020-12-20 廈門網

  【開欄的話】

  美麗鄉村再添新風景,現代農業朝著高質量奔跑,民生造福工程快馬揚鞭,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銀城大地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景象……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在同安開始生根開花。

  2019年,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今年以來,同安區繼續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聚焦「五大振興」工作,壓緊壓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突出首批「領頭雁」的示範帶動,加快產業振興推進步伐,夯實基層黨建機制,全面動員推進鄉村振興,奮力開創富美同安鄉村振興新局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描繪著同安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已然展開。

  今起,同安區委宣傳部聯合廈門日報社共同推出同安「工作落實年」專題報導之「鄉村振興·同安譜新篇」系列,聚焦同安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特色亮點及建設成果,講述基層農村農民激情參與鄉村振興的故事,展示同安區村莊發展新面貌、新變化。

  國家電投美埔農、光、旅三產融合項目落戶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

  智能溫室農業大棚除了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其頂部還分布著光伏發電板。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朱道衡 通訊員餘雪燕)棚內種菜、棚頂發電,兼顧生態休閒觀光。在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有這樣一片新奇的農業大棚,實現兼具農、光、旅的一二三產完美融合。作為我市鄉村振興戰略示範項目之一,該項目已於日前建成投產。

  近年來,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同時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等特色產業,就地增加勞動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確保農民轉產增收持續開展,以產業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創新

   調優產業布侷促進產業融合

  「種菜、發電兩不誤。」坐落於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的國家電投美埔農、光、旅三產融合項目與一般設施農業不同。這裡的智能溫室農業大棚除了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其頂部還錯落分布著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這裡產生的電能正源源不斷匯入電網。

  該項目負責人廈門中電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偉介紹,下一步,這個光伏農業項目的休閒觀光配套設施也將逐步完善,真正實現農、光、旅的一二三產高效融合。

  記者了解到,國家電投美埔農、光、旅三產融合項目只是同安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百利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一期)等項目已經建成投產,禾灃現代農業產業園、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二期等項目也正在加緊推進中。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載體。」同安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發揮產業融合龍頭項目引領作用的同時,同安區還引導支持3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培育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品質高、口碑好的同安「金字招牌」。

  據悉,在不斷調優農業產業布局背景下,同安區2019年新增設施大棚面積210多畝,實現都市農業產業集群總產值210億元。同時,今年同安區引入現代農業招商項目(含在談)共21個,總投資額34億元,其中,已落地5個項目投資額約14.1億元,已籤約5個項目投資額8億元,農業產業招商成果居全市前列。

  致富

   打造「一村一品」發展鄉村旅遊

  花團錦簇,嬌豔似火,花期長達200多天,這就是同安區汀溪鎮古坑村有名的「同安紅」三角梅。作為廈門鄉村振興試點村和同安區轉產專業示範村,古坑村圍繞村裡的「一村一品」,與廈門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集產、銷、研、旅為一體的三角梅產業園。

  同時,村民們在房前屋後及道路兩旁擺上各色三角梅,打造出兩三條三角梅主題街,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休閒遊玩。汀溪鎮黨委書記蔡志宏信心滿滿地說,今年古坑的村集體收入保守估計也有百萬元。

  近年來,同安區以產業振興為基礎,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連片鄉村景區,例如主打現代農業和南洋風情的竹壩五顯片區等。目前同安區有中國最美(美麗)休閒鄉村4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4個,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3個,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20個。

  依託休閒觀光農業,同安區還大力引導村民發展民宿,出臺《同安區鄉村民宿管理實施細則》,打造一批高質量的精品民宿品牌。目前,頂村村5棟鄉村民宿已通過聯合檢查,成為同安區首批掛牌民宿。

  「產業發展的成效,激勵著同安鄉村振興加快探索創新的步伐。」同安區振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發展鄉村旅遊,同安區還大膽探索不同村落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攜手國企打造鄉村樣本的竹壩五顯片區、積極探索「公司+股份合作社+農民」合作模式的頂村村、深挖紅色資源的軍營白交祠村等是典型代表。

  

相關焦點

  • 廈門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原標題: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創新 調優產業布侷促進產業融合 「種菜、發電兩不誤。」坐落於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的國家電投美埔農、光、旅三產融合項目與一般設施農業不同。
  • 廈門同安持續推進農民轉產增收 讓農民更富裕
    ­  同安區委書記黃燕添在會上強調,農村工作是同安的基礎,同安區委自換屆以來始終把農民轉產增收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農村工作要發展都市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新型農民、推進富民強村,村(居)兩委要發揮「領頭雁」的作用。文明創建工作要注意與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交通秩序整治、共同締造、惠民利民、「富美同安」建設等相結合,要想方設法提升市民素質。
  • 廈門同安區汀溪鎮:念好「山海經」 烹飪「旅遊宴」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林玉芳)古坑村三角梅綻放,春節迎客十餘萬人次;頂村村巷深酒香,常年遊客不斷;西部旅遊線山水人文風景獨好,吸引城裡的遊客流連忘返……經過持續幾年的大力推動,有「廈門生態第一鎮」之稱的廈門同安區汀溪鎮,鄉村旅遊發展的格局已經確定,特色亮點正在不斷顯現。
  • 同安農民變導遊 走上綠色致富路
    去年以來, 同安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立足「富美同安」發展定位,扣緊「三個轉型」,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藉助鄉村旅遊讓農民轉產轉業,開發綠色經濟,走上綠色致富道路。
  • 同安出臺政策扶持退養戶轉產轉業 促進農業增效
    ­  同安區牛蛙與畜禽退養拆除後場地復墾工作有序開展。圖為村民在已經完成復墾的基本農田裡勞作。­  記者昨日從同安區獲悉,同安區農林局和同安區財政局日前聯合印發了《同安區牛蛙與畜禽退養後場地開發利用方案》。
  •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創新發展:激活收入增長動力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新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激發鄉村市場、要素、主體的活力,調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各方帶領農民增收的信心。結合貧困地區生產生活實際,在維護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產業增收能力、當地資源稟賦、農民素質等因素,合理規劃中長期發展目標,淘汰低效能產業、培育新興項目,大力發展市場廣闊、畝產豐厚、經濟效益好的產業。聚焦特色產業,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加大產業、產品、經營結構的調整力度,不斷拉長產業鏈,拓寬產業面。以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導向,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全面提質增效。
  • 廈門市同安區2020年農民豐收節開幕
    9月26日上午,以「慶豐收、迎小康、享富美」為主題的廈門市同安區2020年農民豐收節,在汀溪鎮古坑村千日紅三角梅基地拉開序幕。現場優質農貨齊齊亮相,豐富節目精彩紛呈,還有有趣的直播互動,愛心拍賣,展示了豐收的喜悅,唱響農旅融合協奏曲。  據悉,同安是廈門市農村面積最大、農業佔比最重、鄉村人口最多的區。同安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同安區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
  • 同安區汀溪鎮用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帶動村強民富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林玉芳) 古坑村三角梅綻放,春節迎客十餘萬人次;頂村村巷深酒香,常年遊客不斷;西部旅遊線山水人文風景獨好,吸引城裡的遊客流連忘返……經過持續幾年的大力推動,有「廈門生態第一鎮」之稱的同安區汀溪鎮,鄉村旅遊發展的格局已經確定,特色亮點正在不斷顯現。
  • 綦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意見
    力爭用5—10年的時間,全區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綠色發展機制加快構建,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產業扶貧作用進一步凸顯,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佔區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為2.5∶1左右,蘿蔔、辣椒主導產業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慶陽: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舉報   (慶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張慶寧 西峰臺 環縣臺 )入冬以來,我市利用冬季農閒時間,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
  • ...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內容是什麼?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重要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四化同步」、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 專家: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以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村產業融合
    ,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都是農業經營制度創新。農業產業化主要指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農村產業融合是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產業聯動、體制機制創新等方式,跨界優化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配置,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利益機制,發展新型業態,打破農村一二三產業相互分割的狀態,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各類主體共生的產業生態。
  • 湘陰縣2019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方案
    、加工和銷售一體化,構建農業一產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實現產業發展升級、產品增值、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振興。在項目實施期內,通過引導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經營機制,構建「公司+合作社+示範基地+訂單農戶」等經營發展新格局,示範引領全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切實夯實農民持續增收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 七部委公布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中鶴集團兩園區入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8日訊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公布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其中河南中鶴現代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河南濬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和安徽福中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雙雙入選。
  • 廈門同安區打造臺灣人才聚集高地 寫好閩臺農業融合文章
    同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同安區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立足農業產業發展特色,不斷釋放政策紅利,以更活體制、更大誠意、更優服務持續吸引臺灣專業人才齊聚銀城,打造臺灣人才聚集高地,為富美同安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不竭的智力輸出。
  • 廣西玉林特色農業促進農村居民增收
    摘要:近年來,廣西省玉林市深入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該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連續4年穩居廣西首位。   記者從玉林市推進特色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前三季度,該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9.36億元,增長4.1%,第一產業增加值237.60億元,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1萬元,增長7.9%,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向好。
  • 隆教鄉:做大做強果蔬產業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果蔬產業是隆教鄉的特色產業。近年來,隆教鄉通過發展壯大果蔬產業,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其中,位於隆教鄉紅星村的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點擊播放 GIF 0.0M據了解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種植、保鮮、加工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毛豆、西生菜、西蘭花、黃秋葵、馬鈴薯
  • 產業興 鄉村美 農民富
    ,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全市已發展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0個、國家產業強鎮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9個。 全力抓好農業產業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成就。
  • 培育「藍領農民」注入「技能力量」——山東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
    2019年以來,山東省人社部門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把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子女、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等群體作為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圍繞山東農業「新六產」發展,把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目錄,著力培育一批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的「藍領農民」。強化「頭雁」引領 賦能人才培育「培訓班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