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縣2019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方案

2020-12-18 嶽陽市人民政府



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薦農業「百千萬」工程促進產業興旺的意見》(湘政〔2018〕3號)和省農業委、省財政廳《關於創建省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和農業產業強鎮工作(2018-2020年)》的通知(湘農聯〔2018〕109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創建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以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主體為引領,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發展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模式、網際網路+農業、訂單生產等新業態,延伸產業鏈條,探索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高度融合發展的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和產業融合模式,推動我縣優質稻、特色水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構建農業一產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實現產業發展升級、產品增值、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振興。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因地制宜、協調發展原則

立足縣內農業資源優勢和特色主導產業的產業優勢,突出農民的核心主導地位,嚴格依據「農民願、農民建、農民管、農民富、農民樂」的原則,充分發揮代表農民集體意識的農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的主體作用,堅持以農為本、堅持開放思維、堅持科技創新、堅持模式探索、堅持機制創新、堅持三產融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市場導向,全力發展現代農業種養產業、初級加工、冷鏈物流、休閒旅遊等產業形態,促進產業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2、堅持項目區「平臺化」原則

加快推進農業基礎設施、生產配套服務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農業多功能發展以及產業融合創造良好的條件,實現「政府搭平臺、主體舞龍頭、唱響好品牌」的目的。

3、堅持高標準推進原則

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進行規模開發、連片推進,高標準建設。同時要結合實際,分步實施,穩定推進,實現軟硬條件同步提升,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4、堅持與上位規劃協調、對接的原則

積極對接國家區域戰略和湖南省「一帶一部」發展定位,積極對接長株潭兩型社會、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嶽陽市發展戰略。堅持與「一縣一特」發展規劃、《湘陰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湘陰縣「十三五」糧食生產及種植業發展規劃》、《湘陰縣水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湘陰縣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湘陰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一體設計、多規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功能布局

根據我縣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資源稟賦、環境條件和發展基礎,規劃構建「一心、四區」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空間區域功能格局。

1、建設「一心」

即產業綜合服務中心,整合我縣農技推廣中心、農廣校、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水科所、科技孵化中心、糧油產品檢測中心等功能,開展技術研發、推廣、培訓、成果轉化、安全檢測、品牌創建、示範推廣等綜合服務。

2、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示範區

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示範區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核心區建設在鶴龍湖鎮,在鞏固和發展當地20個新型種集養主體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已引進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嶽陽新宏飼料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湘陰縣聯星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農民專業合作社、30個種養大戶開發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蝦、蟹)綜合種養產業連片面積47000畝,其中稻蝦綜合種養41000畝,稻蟹混養5000畝,蝦、蟹種苗培育面積1000畝;輻射區主要布局在我縣平湖地區的嶺北鎮、湘濱鎮、楊林寨鄉、南湖洲鎮、新泉鎮、東塘鎮、靜河鎮,集中發展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連片面積43000畝,每個鄉鎮重點扶持1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設1個1000畝左右示範片。

3、農產品加工區

主要布局在洋沙湖產業園,包括鶴龍湖鎮和三塘鎮吳公村,重點扶持湖南省長康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綠色食品醋、湖南義豐祥實業有限公司蝦米醋等優質稻精深加工項目;湖南金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湖南湘科米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海峰米業有限公司蝦田米加工項目;湖南橫嶺湖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龍蝦等特色水產品加工項目。

4、美食休閒旅遊區

主要布局在鶴龍湖大湖及周邊精養水域、新河村、農場社區、保合社區及保合垸村部分區域,區域面積18000畝,建立休閒漁都核心發展區域。將根據「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思路,鼓勵和引導經營主體投入開發建設具有水鄉特色的農業休閒旅遊項目,支持建設標準化生態休閒農莊和休閒美食餐飲星店10家,新打造蝦蟹美食城,建成一個集吃、住、行、娛、遊於一體的水鄉美食休閒旅遊區,進一步打造鶴龍湖美食和休閒農業品牌。

5、電子商務和物流園區

主要布局在鶴龍湖鎮農場社區,以湘陰縣鶴龍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打造水產品交易市場,建立水產品物流、電子商務園區。建設特色水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推進「鶴龍湖蝦蟹」的線上銷售。引進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和大型快遞企業布點示範園,推動供銷、郵政等實體企業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服務。示範園共建立4個農村淘寶店、15個鶴龍湖特色產品電子交易網店。項目建成後,示範園以「鶴龍湖蝦蟹」、生態優質大米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實現線上線下交易8000萬元以上。

四、目標任務

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以品牌開發為突破口,扶持潛力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培育市場潛力大、產業關聯度高和帶動力強的新型加工龍頭企業,鞏固完善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鏈條。圍繞主導特色產業發展和培育,壯大一批農業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標準化水平。引導和鼓勵具有生產規模、資金實力和專業特長的農村專業大戶,發展成為家庭農場,實現「自然人農業」向「法人農業」的過渡。按照「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農民參與」的思路,突出觀光帶、打造精品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通過加工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休閒農業的高效發展,探索建立實體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沾、互惠互利的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培育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實現農產品生產、儲藏、加工、銷售、旅遊等一體化融合發展新模式,切實拓寬農民增收鏈。

在項目實施期內,通過引導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經營機制,構建「公司+合作社+示範基地+訂單農戶」等經營發展新格局,示範引領全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切實夯實農民持續增收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通過項目建設,新增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面積4.4萬畝,達到9萬畝;打造農業公共區域品牌2個,新增綠色食品認證6個,培育各類農村創業創新主體40家,40家龍頭企業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對員工和農民開展技術培訓,培訓人數1000人,實現綜合產值214072萬元,利潤53000萬元,分別新增148072萬元、39980萬元。通過創建,全縣農民人均增加收入1800元。

1、多途徑開展農村產業融合

(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綠色化引領、標準化生產、集約化流轉、產業化經營、效益化提升,加快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強化優質農產品品質、品種、品牌建設,將高檔優質稻米、蝦田米、蝦蟹產品等具有地域特色鮮明的綠色農產品打造成「鶴龍湖」等農業公共區域品牌2個,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大力發展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產業,引導返鄉農民創新創業和當地勞動力就近距務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戶更多分享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

(2)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產業支撐,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一二三產業集中連片。加強規劃引領和市場開發,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加快建立城鄉統一資本市場、人力資源市場和土地要素市場,促進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3)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圍繞優質大米、蝦田米、龍蝦製品的精深加工和甲殼素等副產品系列開發,大力招商引資,培植壯大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市場帶動力強、規模大、基礎好的長康、義豐祥、金惠、橫嶺湖等龍頭企業,支持企業通過外引內聯、兼併重組、股份合作等形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加快龍頭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實現種養業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扶持有實力的企業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模式,與基地、蝦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從而推進優質農產品加工現代化、產品流通信息化、產品經營品牌化。強化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加快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鼓勵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開展代耕代種代收、良種供應、農機作業、統防統治、質量監測、烘乾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促進農產品深加工向優勢產區集中。培育發展、扶持壯大一批農產品物流企業,加快開發農產品直銷、連鎖、配送等流通業態。

(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從生產向生態生活、從物質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加強統籌規劃,把休閒農業與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產業及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融為一體。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加強鎮村旅遊品牌培育,創建特色小鎮、旅遊示範村。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盤活農村閒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5)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發展信息化農業、創意農業,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和「快遞下鄉」工程建設,積極發展農超對接、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搭建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提升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水平。鼓勵網際網路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到2020年,全縣貧困村電商服務網點覆蓋率達到85%,實現寬帶網絡、物流運輸全覆蓋。

(6)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布局,大力發展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特色優勢產業,支持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推動農村產業融合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有效銜接,完善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農村閒置宅基地整理、「空心房整治」、土地整治等新增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強現代農業示園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放大輻射帶動效應,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扶持發展一鎮一品,推進「公司+品牌」、企業+基地」產業化經營模式,構建以「鶴龍湖」公共品牌為龍頭、企業知名品牌為主體的農產品品牌體系。

2、培育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1)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實施現代農業建設工程,加快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開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農業社會化等服務,採取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等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揮產業融合主體作用。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創辦農業企業、領辦農民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深入推進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活動,加強農民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參與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帶動技術、物資、資本、人才向農業全產業鏈聚集。

(2)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建設、生態修復和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閒度假旅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

3、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1)構建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返鄉農民和當地農民就地就近創業創新,完善產業發展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發展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業的積極性,構建稻蝦綜合種養、鶴龍湖大閘蟹生態養殖,蝦田米加工、綠色食醋、蝦米醋加工、水產品精深加工、休閒農業、冷鏈物流和技術培訓服務一二三產業聯結緊密、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將財政補助資金以股份形式量化到農民合作社成員或農戶,合理分享農村產業發展政策紅利,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2)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籤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係。建立健全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與農戶、家庭農場的利益聯結機制,開展訂單化生產。引導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提供貸款擔保,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農產品產銷合作,建立技術開發、生產標準和質量追溯體系,設立共同營銷基金,打造聯合品牌,實現利益共享。

(3)鼓勵發展股份合作。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全面完成全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試點工作。探索制訂發布農用地基準地價,為農戶土地入股或流轉提供依據。積極開展以土地、養殖水域為基礎的多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均應成為股東方,並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探索建立以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切實保障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收益。

(4)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鼓勵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確保相關扶持政策與利益聯結機制相掛鈎,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5)建立健全風險防範機制。穩定土地流轉關係,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建立健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制度,對租地條件、經營範圍和違規處罰等作出規定。

4、完善農村產業融合服務體系

(1)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農產品供銷、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土地流轉、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農村創業孵化平臺,建立在線技術支持系統。建成縣鄉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其健康發展。採取政府購買、資助、獎勵等形式,引導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提供公共服務。

(2)強化金融惠農服務。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機構到鄉鎮布網設點,延伸服務半徑,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發揮財政資金作用,通過貼息、政策性擔保、風險補償、保險補貼等方式,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創新。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信貸支持。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貸款試點。

(3)加強人才和科技支撐。以縣農廣校為主體,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到農村創業,實施農村返鄉人員三年創業行動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計劃,開展鄉村旅遊創客行動。鼓勵科研人員到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任職兼職,完善智慧財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支持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開發農產品加工貯藏、分級包裝等新技術。

(4)加快貧困村產業融合發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推進行動計劃,鞏固提升貧困村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產業適宜區成果,引導實體經濟、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能人大戶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集中使用精準扶貧財政專項貸款、「雙助貸」工程貸款,加快貧困村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扶持貧困村立足資源稟賦,培育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二三產業,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深入推進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積極聯繫銜接發達地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參與我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5、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與示範

建立和完善農業科研、農業科技推廣、農業科技培訓和農業科技服務四大體系,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加強鎮村兩級農業推廣網絡建設,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科技示範帶動作用,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與示範。

(1)加快湖南省高校、科研院所農業成果的轉移轉化。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與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等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組建產業發展導師顧問團隊,聘請省內知名農業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鼓勵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共建特色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圍繞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生產、加工的重大關鍵技術,組織科技、生產、經營等多方面的力量開展聯合創新攻關,熟化核心技術,組裝集成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延伸產業鏈條,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項目實施期間研發和轉移轉化新技術10項以上,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產值30000萬元以上。

(2)加強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推廣應用。根據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重點推廣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技術、病蟲綠色防控、節水灌溉、土壤治理與改良、蝦蟹生態養殖等農業新技術15個;鼓勵發展電子、現代物流、農旅結合等新的營銷模式;支持加工龍頭企業開展優質稻米、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開發與示範;建立由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範推動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推廣應用模式。採取科技下鄉、科技進村、科技入戶、遠程教育等方式,提高農業科技普及率。加強農業品牌創建,積極開展綠色食品申報和認證,推進全國著名商標和知名品牌創建工作。

(3)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完善農技推廣機構,明確農技推廣公益性職能和定位,推進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功能「三位一體」的公共服務機構建設。

(4)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培養大量聚集在農業企業生產、工程開發等環節的創新型人才,強化主戰場。通過優惠的項目資助、成果轉化、創業服務等措施引進高端農業科研人才,發揮農業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人才資源優勢和主渠道作用,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團隊。

(5)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把塑造有思想、有文化、懂技術的現代新型農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工作,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全民科技水平和應用能力。深入實施「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圍繞「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要求,以實施農村百千萬、新型職業農民科技培訓、實用技術培訓、鄉村振興科技興縣工程建設為平臺,以「五業」(特色產業、農村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轉移就業、自主創業)培訓為重點,大力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6、大力發展旅遊+生態農業

以鶴龍湖蟹城為核心,按旅遊+生態種養模式,實現農旅結合,打造一條湖上蝦蟹美食街、一個「橫行世界」水上樂園,依託蝦蟹美食餐飲,形成四季有美景,有休閒的「鶴龍湖蝦蟹鎮」。

五、實施內容

(一)實施範圍與時間

1、實施產業: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

2、實施區域:整縣推進。核心區為鶴龍湖鎮,輻射區為新泉鎮、南湖洲鎮、嶺北鎮、湘濱鎮、楊林寨鄉、靜河鎮、三塘鎮,加工區主要設在湘陰縣洋沙湖產業園。

3、實施時間:2019年1月-2019年6月。

(二)重點建設內容

圍繞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產業生產、加工、銷售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推進湘陰優質稻、小龍蝦、大閘蟹品牌建設,延長產業鏈、價值鏈、增收鏈,形成產業融合共同體。

湘陰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主體計劃建設項目明細表

序號

承擔單位

法人代表

聯繫電話

基地地址

投資建設內容

1

湖南省長康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譚迪高

18907308933

洋沙湖產業園

1、食醋發酵車間改擴建;2、食醋發酵池;3、湘醋池;4、加熱系統、鍋爐;5、醋儲存罐;6、食醋釀造設備一套

2

湖南義豐祥實業有限公司

楊勇波

13807315988

洋沙湖產業園

購置食醋液態生產設備、製冷設備、瓶裝灌裝線、蒸汽鍋爐等配套設備設施

3

湖南金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鍾定國

13807408315

洋沙湖產業園

新建優質蝦田米加工廠房及倉庫

4

湖南橫嶺湖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錢偉才

18670736888

三塘鎮吳公村

水產車間建設面積3888㎡,購置速凍冷庫、液氮速動線、真空機、清洗機、高壓旋渦風機、速凍線壓縮機等配套設施設備

5

嶽陽市新宏飼料有限公司

張明發

13973061789

鶴龍湖鎮新河村等6個村

10000畝稻蝦、稻蟹基地建設,包括田間工程、設備購置等

6

湖南湘科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易衛國

13337304688

鶴龍湖鎮東閘村

1、綠色食品認證、基地建設;2、綠色食品生產線設備更新、安裝

7

湖南海峰米業有限公司

彭正泉

13789059363

鶴龍湖鎮東風村

優質稻加工設備更新改造,建立優質基地300畝

8

湘陰縣鶴龍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胡  勇

13077152558

鶴龍湖農場社區

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9

湖南省一葉知秋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湘陰分公司

凌  偉

13307311089

鶴龍湖鎮大湖

1、池塘改造;2、購置船隻、增氧設備、電機、水泵等;3、採購8000m圍網;4、購置防逃網等輔助設施;5、堤壩加寬、加高,外圍3800m,內徑4200m;6、稻蝦基地建設900畝。

10

湖南鶴龍湖農莊有限公司

秦武裝

15200262273

鶴龍湖鎮農場社區

建設美食休閒農莊

11

湘陰縣鶴龍漁場東閘分場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周鐵良

15074075198

鶴龍湖鎮農場社區

建設螃蟹養殖基地500畝、冷庫建設、地坪等

12

湘陰偉光稻田綜合種養有限公司

肖偉光

13974027770

鶴龍湖鎮保合村

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1000畝,小龍蝦繁育基地400畝

13

湘陰縣毅豪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陳兆浪

18761228712

鶴龍湖鎮農場社區

美食休閒設施建設

14

湘陰縣碧豐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戴碧業

13973038352

鶴龍湖鎮龍江社區

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800畝

15

湘陰縣蝦稻蝦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施嶽軍

13560035888

洋沙湖社區沿江村

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600畝

16

湘陰縣聯星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易友良

18873100278

鶴龍湖鎮聯星村

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1100畝

17

湘陰縣創新現代農業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蔣國強

13974028281

靜河鎮愛民村

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500畝

18

湘陰縣豐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粟  凱

15197006661

鶴龍湖鎮普和村

1、開挖池塘建設;2、水利渠道建設;3、物流設施建設;4、基地建設800畝

19

湘陰凱豐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塗  凱

13507409478

嶺北鎮大友村

1、挖溝、圍網;2、水利建設、電力設施建設;3、場地圍欄及捕撈工具;4、辦公場地建設;5、面積承包;6、基地建設400畝

20

湘陰縣黃家湖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汪大年

18692702280

南湖洲鎮百福村

1、挖田埂;2、供、排水設施;3、購置蝦種;4、購船隻;5、搭棚、篩選分類;6、購地籠王;7、基地建設520畝

21

湘陰縣興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鄧志國

15673056568

湘濱鎮甘口村

1、挖機開發;2、防逃網安裝;3、排灌設施;4、電力設施;5、基地建設530畝

22

湘陰縣皓軒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吳賽軍

15200233336

新泉鎮雙嶺村

1、新建一個倉庫;2、裝修一個辦公樓;3、開發龍蝦養殖基地400畝;4、架設天網;5、購買種苗、巨形稻種子;6、基地建設760畝

23

湘陰縣興隆源原生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李  俊

17752828666

東塘鎮李公塘村

建設稻蝦基地600畝,主要包括基地建設、電力設施、設備採購

24

湘陰縣嶽輝家庭農場

姚嶽輝

13789022516

鶴龍湖鎮新河村

建設稻蝦綜合種養基地800畝

25

湘陰縣強山家庭農場

張貽強

13341309828

楊林寨鄉蔣家渡村

1、挖池、池子圍網;2、水利建設、排灌設施建設;3、冷藏保鮮庫建設;4、道路建設;5、購設備、割草機等;6、購地籠王;7、基地建設1000畝

26

周攀等30個大戶

周攀等

18974081626

鶴龍湖鎮

3000畝稻蝦、稻蟹基地建設,包括田間工程及設備採購等

27

湘陰縣新城大酒店

熊立輝

13575056815

鶴龍湖鎮新河村

美食休閒設施建設

合計

六、資金安排

項目總投資5600萬元,申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財政扶持資金100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籌資金投入原則上按1︰4.6的比例執行。其中一產業投入資金2835萬元,二產業投入資金2456萬元,三產業投入資金300萬元;一產業扶持資金595萬元,佔比59.5%;二產業扶持資金325萬元,佔比32.5%;三產業扶持資金80萬元,佔比8%。

七、組織保障

(一)組織領導

1、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湘陰縣創建省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領導小組」。在縣農業局設立專門辦公室,縣農業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安排和具體任務的落實。發改、水務、畜牧、水產、經管、農機、商務糧食、交通、電力、環保等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共同配合做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的相關工作和任務落實。

2、縣政府編制《湘陰縣2019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方案》,並建立工作激勵、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機制,明確實施目標,落實工作職責,加強工作考核,確保建設目標和任務全面完成。

(二)機制創新

1、機制創新

推行工程項目競爭立項機制,促進財政資金公開、公平、公眾分配。一是建立項目競爭立項機制。按照公開、公正和公平的原則,建立項目實施、項目驗收、和項目評價等管理規範和評價體系。健全項目招投標平臺,認真執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備案制度、實施專家論證制度、社會公示制度、績效管理和獎罰兌現制度。對參與並取得項目資金的單位進行公示和公開後,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完善考核體系。根據湖南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的要求,建立統籌考核機制和可行的考核指標體系。三是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的發展。充分爭取國家和省各類項目計劃和資金,整合投入到創建工作。四是加強銀企對接。鼓勵金融機構為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將經濟效益比較好的項目特別是加工生產性項目向金融機構推介,完善金融服務功能,加大對優質大米、特色水產加工產業、水產加工的原料收購貸款發放力度,深化合作,建立互信平臺。五是加大招商引資。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招商,運用產業招商、會展招商等多種手段,做好招商工作。對有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實施項目,依法創造條件,推向市場。以項目招商、融資,加強國家和省級重大專項項目包裝申報,積極安排評價、省市有關專項資金,帶動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產業發展。

2、模式創新

根據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重點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運營機制。主要採取以下五種模式:龍頭企業引領型融合發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戶)示範型融合發展模式、休閒農莊(餐飲龍頭企業)帶動型融合發展模式、電商物流等新業態嵌入型融合發展模式、招商引資型融合發展模式。

(三)強化政策扶持

建立政策引導機制,湘陰縣委、縣政府專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落實和完善支持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按照湖南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的要求,對政策體系進行細化、補充和完善,重點支持有組織性的成片、成規模土地流轉,稻田綜合種養、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四)強化資金投入

1、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在爭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財政扶持資金投入的同時,整合現代農業示範園、中國好糧油、特色小鎮建設等其它專項資金,不斷加大地方財政支持的力度。優化財政資金支持結構,著力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設施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農村人才培育、新型農民培育、農業風險防範等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有所突破,形成引導效應。

2、整合項目資金。對中央、省、市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和信貸資金、社會資金進行有效整合,統籌安排,優先向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傾斜,發揮項目資金的集聚優勢,形成引導效應。積極對接國家和省市發展戰略,在特色農業產業拓展、新型農業產業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生態治理、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百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創建等工程方面,規劃論證和組織申報一批項目,爭取上級財政資金、項目支持高檔優質稻+特色水產綜合種養產業,落戶鶴龍湖鎮。

3、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爭取以政府項目投資帶動社會投資,營造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資機制,形成政府引導、企業投入、吸納民資等多元化投資格局。發揮財政、金融等槓桿作用,採取貸款貼息、投資補助、以獎代補等方式,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的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投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合作,繼續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謀劃新的金融扶持措施,不斷拓展金融服務渠道。加強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增加農業保險品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

(五)監督管理

完善項目庫和資金管理制度,嚴格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方案下達的計劃組織實施,不得擅自變更項目建設地點、建設規模、標準和主要建設內容,工程建設按照項目招投標有關規定執行,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加強施工組織管理,強化工程安全質量監督,落實項目法人質量責任終身制,明確建設、監督、勘察、設計、施工各方面責任。項目資金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和工程進度使用,農業局設立項目財政資金專帳,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擠佔和挪用。將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列入項目財政監督檢查重點,開展項目資金自查自糾和績效考評。

相關焦點

  •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來到六安這個山清水秀,如詩如畫的地方,看到這裡奮力崛起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也看到這裡綠色發展紮實推進,一步一個腳印,我初步感受到六安推進綠色發展的成果。」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姜長雲說,「看到這裡有比較顯著的資源優勢,有良好的地緣優勢,還有區位、文化和景觀優勢,我感受到了六安綠色發展的潛力。
  • ...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內容是什麼?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重要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四化同步」、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 29秒丨濱州探索形成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濱州模式」 農業競爭力明顯...
    「十三五」以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按照濱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形成了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發展新格局,探索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濱州模式」,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 固原市2019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補助企業(合作社)名單公示
    根據固原市財政局《關於提前下達2019年自治區本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預算的通知》(固財(農)發〔2018〕857號)精神>,經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推薦,市級業務主管部門實地考察、綜合評比,擬對以下三十個種養殖業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給予一定獎補,現將
  • 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農旅融合發展,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市共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5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11個、中國美麗田園3個,總數位居全省第一。同時,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4個,市級示範鄉鎮42個、示範村140個、合格村1222個、精品風景線46條。調研中也發現,在我市農旅融合方興未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用地要素制約。
  • 新泰良心谷:打造一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中國經濟導報訊 張娜 公雪 記者高楊報導 良心谷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位於山東省新泰市,2019年6月入圍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2020年9月被正式認定為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力爭通過4年建設成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顯著的全國知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園區
  • 關於印發《湘陰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
    關於印發《湘陰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來源:湘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0-12-18 02:44 湘陰政辦發〔2020〕48號各鄉鎮人民政府、文星街道辦事處,縣直及駐縣各單位:《湘陰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 第五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創建工作總結會在澄邁...
    會議現場 陳家專攝12月9日上午,第五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創建工作總結會在海南省澄邁縣開幕。來自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林草局等有關司局,59個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代表參會,共同交流分享職成教育經驗,探討研究職成教育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 好日子在好路上——河南汝南全力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近年來,汝南縣始終把交通扶貧放在重要位置,2016年以來累計投資4500萬元,對全縣1527公裡農村公路進行全面養護和保通,養護合格率100%。2019年5月,汝南縣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汝南縣以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為抓手,新改建、擴建130公裡農村公路,全縣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100%。
  • 關於2020年湖南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和家庭農場示範縣創建名單公示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湘農聯〔2020〕47號)和《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組織實施2020年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和家庭農場示範縣創建工作的通知》(湘農辦函〔2020〕150號)精神,通過鄉鎮推薦申報、縣市區審查核實、市州審核審查、省組織綜合評審,
  • 三水成功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
    佛山日報訊 記者馬永釗通訊員林偲航報導:憑藉堅實的水產養殖基礎,以及進一步明晰漁業發展規劃、提升生態健康養殖及漁業管理水平等一系列舉措,三水區日前順利通過省農業部門專家組驗收,成功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
  • 江西九江市湖口縣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和思考
    &nbsp&nbsp&nbsp&nbsp四、水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思考&nbsp&nbsp&nbsp&nbsp湖口縣水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雖然發展較快,但由於起步晚,發展時間短,目前從總體上看覆蓋領域較小,融合深度不足,先進技術要素擴散,滲透性不強,還存在一些產業融合不緊密,一產優良品種不集中,二產品牌不突出
  • 綠維文旅: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七大要素
    綠維文旅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包括七大基本要素:第一,特色農產品。特色農產品是產業融合的重要基礎。產業融合應貫穿農產品育種、生產、管理、營銷的全過程,依託農產品原產地、品種、生態環境、生產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形成產品附加價值。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人氣...
    ,關鍵在產業發展,而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近日,南京印發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到2022年南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爭當鄉村產業振興排頭兵。近年來,南京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興起,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興之路」。
  • 湖南2020年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和家庭農場示範縣創建名單來了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湘農聯〔2020〕47號)和《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組織實施2020年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和家庭農場示範縣創建工作的通知》(湘農辦函〔2020〕150
  • 【產業發展】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越拓越寬
    眼下,一條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在西寧越拓越寬。……「產業融合激發農業和二三產的『乘數效應』,提升了農業精細度、農村美麗度和農民富裕度。」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吃透每一個環節,我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以訂單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帶動農民達29萬餘人。」
  • 「十三五」以來西安市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 建設改造農村路4128公裡
    近日,陝西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現場會在長安區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西安市累計建設改造農村路4128公裡。目前,西安市共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1個、省級示範縣5個。
  • 永政辦〔2020〕15號 關於印發永城市創建河南省家庭農場示範縣實施...
    各鄉鎮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永城市創建河南省家庭農場示範縣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     2020年11月18日 永城市創建河南省家庭農場示範縣實施方案   按照《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創建河南省家庭農場示範縣的通知》(豫農文〔2020〕358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河南省家庭農場示範縣創建目標
  • 三產融合,竟能給農業農村帶來這麼大變化?
    南京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聚焦一系列硬任務:鞏固「兩個100%脫貧」的攻堅成果、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狠抓生豬生產恢復……即日起,本報推出《聚焦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看2020年南京如何用「硬措施」決勝「硬任務」。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發展,而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
  • 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暨2020年工作思路
    在縣級遴選了20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農技骨幹與20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結對開展定點對口技術服務,集成與示範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5項以上。制訂了《湘陰縣2019年基層農技人員定向培養工作方案》,招收基層農技定向培養特崗人員13人,其中湖南農業大學本科生1人,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專科生6人。舉辦各類農機化新技術專題培訓班2次,培訓實用農機技術人才500人次,64人拿到農用車駕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