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融合,竟能給農業農村帶來這麼大變化?

2020-12-19 南報網

開篇語: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3月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開啟新一年「三農」工作的新篇章。南京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聚焦一系列硬任務:鞏固「兩個100%脫貧」的攻堅成果、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狠抓生豬生產恢復……

即日起,本報推出《聚焦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看2020年南京如何用「硬措施」決勝「硬任務」。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發展,而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

近日,我市印發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的文件,到 2022 年南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爭當鄉村產業振興排頭兵。近年來,我市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興起,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興之路」。

新產業:農旅融合融出一片「春光」

陽光下,連片的油菜花搖曳生姿,百畝杜鵑花海湧起紅色的波浪,春風不時飄來青草和花香的味道。「這才是春天的樣子嘛!」在位於八卦洲的紅杜鵑農業生態園內,陳女士帶著家人享受周末。

陳女士正是搭乘著「金陵鄉村踏春行」鄉村遊的車輛來的,作為我市「六請」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請「寧」郊遊活動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紅杜鵑生態園也重新迎來了遊客。紅杜鵑農業科技集團負責人王冬寶心裡高興,在農旅融合的道路上,人氣就是財氣。

「農業企業的第一產業肯定要興旺,否則無從談起。」王冬寶介紹,園區佔地2000餘畝,作為省級「菜籃子」基地,每年葡萄產量超過百萬斤、蔬菜產量超過200萬斤,還有1000畝水面養殖螃蟹。同時,作為中國休閒農業AAA級景區,創建葡萄文化產業園、玫瑰風情園、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等多個景點,市民來到園區可以看花、採野菜、抓魚抓蝦,享受田園樂趣。

「我們還花了兩年時間創建了杜鵑花文化園,種植了200畝杜鵑花,準備打造『杜鵑文化藝術節』,製作比如口紅、服裝、絲巾等杜鵑花文創產品,把我們的品牌打響。」王冬寶說道。

王冬寶發現,一方面將規模農業、高效農業的景觀資源與旅遊融合,極大提升農業價值鏈;同時,藉助旅遊傳播力,又可以提高農業品牌的影響力。

休閒農業這塊蛋糕已經越做越大。截止2019年底,全市休閒農業接待遊客達到28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過85億元。根據《實施意見》,南京將要做精鄉村休閒旅遊業,到 2022 年,休閒農業綜合收入達 120 億元,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新業態:加工產業鏈延長傳「酒香」

看著貨架上不同包裝的鹽水鴨、醬鴨、燒雞等產品,小張吃完鴨血粉絲付了錢,想了想又買走了兩袋鹽水鴨。「都說南京是『鴨都』,我自己吃完鴨血粉絲,再帶點特產回家給家人嘗嘗。」

這是櫻桃鴨門店裡常見的一幕,這類熟食銷售、餐飲一體化的門店目前在南京已經有20多家。

「我們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禽肉深加工企業,這兩年來開始延伸探索餐飲服務。我們是專業做鴨子食品的,一方面我們有很多配料和老滷,可以做鴨血粉絲、鴨腿飯等,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比較信賴我們的品牌,他們願意消費那麼就延伸了我們的產業鏈。」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晏南飛介紹,拓展餐飲服務兩年以來,受到市場的歡迎,目前餐飲的銷售份額已經佔據了全公司產品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更關鍵的是,這種輕餐飲的服務增加了門店的流量並吸引新一代的年輕消費者,帶動了門店熟食產品銷售量的節節攀升。」櫻桃鴨的餐飲服務也趕上了外賣行業興起的紅利,本地化餐飲消費中線上消費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這又反過來拉動了餐飲消費。

「為什麼有的傳統的農業企業難以再做大,就是因為他們只有生產加工。哪怕產品在行業內做得很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離消費者越遠,就越是難以形成人人熟知的品牌。」晏南飛告訴記者,把農產品加工的第二產業延伸到銷售、餐飲的第三產業的同時,品牌效益越發凸顯。

「做強鄉村新型服務業,推動農產品批發零售提檔升級,也就大大拓寬了農業增值增效空間。」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道,提高新型經營主體增強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能力,更好地滿足農產品和涉農服務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等趨勢,從而帶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升級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新模式:技術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在江寧湖熟街道,「一產強品牌、二產增效益、三產聚人氣」的融合發展思路,正推動著農業產值不斷攀升。

「以前種植雙孢菇那是靠天吃飯,對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要求很高。但現在我們通過技術手段以及解決,全年可以不間斷供貨。」南京金時川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沙建軍告訴記者。

這家企業位於湖熟街道河北社區,是一家主要從事食用菌種植與銷售為一體的南京市江寧區龍頭企業。該公司利用現有綠色食用菌種植基礎,建設現代化工廠,保持恆溫恆溼的環境,不僅將雞糞、秸稈等變廢為寶,投入低、產品品質高,打破了傳統農業的季節性生產局限,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2019年,該公司年產量達到1500噸,佔據了南京市雙孢菇市場50%以上,形成了較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農業一產強品牌至關重要,我們著力打造特色品牌,6萬畝省級綠色優質水稻基地讓『湖熟大米』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湖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還將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融合關鍵,已創成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1個,三星級鄉村旅遊點3個。2019年,街道接待遊客人數突破99萬人次,其中鄉村旅遊接待遊客89.6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6%和85.4%,鄉村旅遊已成為推動湖熟農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的新途徑。

「產業融合要將一產與二、三產業之間深度融合,而不是機械性地建立聯繫,是要真正實現從產品特色到利益分配的深度融合。下一步,南京還要加快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華/文

相關焦點

  • 29秒丨濱州探索形成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濱州模式」 農業競爭力明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2日訊 1月12日上午,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發布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十三五」期間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成效相關內容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人氣...
    2020-04-02 08:3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南京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人氣聚「財氣」 風景變「錢景」  鄉村振興近日,南京印發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到2022年南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爭當鄉村產業振興排頭兵。近年來,南京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興起,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興之路」。
  • 發展休閒農業,促進三產融合:長清區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農業旅遊新產業
    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長清區農業農村局強化政策傾斜、項目整合、資金扶持、科技服務和設施配套,加快特色產業向規模化、區域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長清茶發展迎來新天地。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振興十大農業特色產業的實施意見》,長清區農業農村局編制完善了長清壽茶產業振興規劃,繼續強化基地建設,重點發展綠色茶葉原料生產和名優茶加工,著力打造北馬套綠色茶種植、三產融合齊魯8號風情路、坡裡莊標準化生產、萬南良種科技示範、界首旅遊休閒等旅遊觀光茶區;發展了馬山王嶺、雙泉郝莊等一批新建茶園,擴大靈巖御菊、五峰蒲公英、馬山丹參等花草茶種植和產品研發,將茶文化緊密融入「
  • "鄉村振興"融合發展!2019嘉興秀洲區與長三角毗鄰地區農業農村合作...
    本次活動通過主會場籤約、授牌和分會場奠基儀式相結合的形式,全面宣傳秀洲農業經濟開發區和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成效,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秀洲農業經濟開發區規劃範圍涉及16個行政村,總面積約50平方公裡,形成「一心三區」的整體布局。一心是以高端健康產業為特色的大眾創業創新孵化中心;「三區」是指:高質量農業項目集聚區、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生態高效農業示範區三個區塊。其中農業經濟開發核心區規劃範圍為百花莊村、古竇涇村、錢家橋村、麥家村4個行政村,總面積約23000畝。
  • 「三產融合」激發雪城現代農業發展新活力
    東北網12月15日訊龍頭企業引領、電子商務助推、品牌之力推動……今年,我市堅持把加速三產融合互動作為打造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在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優勢農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有了新突破,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 海爾卡奧斯與泰祥皇朝馬漢合作,共建農業三產融合發展服務平臺
    6月17日,海爾卡奧斯與泰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為智慧農業新生態打造了新案例。雙方將通過各自在工業網際網路、農業信息技術等方面優勢,共建「智慧農業+健康定製」三產融合發展服務平臺。通過共建平臺,賦能中小企業轉型,打造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新生態。
  • 遼寧大連推動漁業三產融合發展
    遼寧大連推動漁業三產融合發展2018-12-13 18: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食品報新聞        瀏覽量: 2688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今年以來,遼寧省大連市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為動力,紮實推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 平輿縣圍繞三產融合推進白芝麻產業高質量發展
    小芝麻 大產業平輿縣圍繞三產融合推進白芝麻產業高質量發展
  • 農業規模經營與三產融合發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如何打破?
    昨天我寫了一篇關於農業規模經營與三產融合發展的小文,文中把農業規模經營和三產融合發展比喻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有網友對此提出疑問。對此,我再做些分析說明。從大的方向來說,銷售只能是兩個方向,一是通過第三方經銷商把初級農產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就算你用網絡直播你也需要一個銷售平臺或者說是在網上開個店。這種銷售方式看似直接,但往往銷售費用也不低,而且附加值低。二是銷售給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加工後再銷售到消費者手中。這種方式延長了產業鏈條,使原始農產品得到增值。這第二種方式就是比較典型的三產聯動或者說是三產融合發展。
  • 澄城縣以文化旅遊業引領三產融合發展
    2017年,澄城縣堅持品牌引領,以堯頭窯為龍頭,興旅遊,活商貿,強電商,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提質增效。一是文化旅遊吸引力顯著增強。依託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健全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推動實體店轉型升級。積極推廣華元電商模式,「青衣故事」「澄城老哥」等品牌發展壯大,電商交易額突破3億元,榮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京東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示範縣」榮譽稱號。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56億元,同比增長11.51%。
  • 上饒雲谷田園:宜居宜業,助推三產融合
    隨著國家振興鄉村戰略的提出,我國農村農業經濟有了質的飛躍。目前,2800多萬農民從事著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各地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共享農業、農商直供、個人定製等大量新業態層出不窮,讓農民就業有了多樣選擇,農業農村發展也在逐步走向現代化。
  • 農業農村現代化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公塘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紅土村整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以後,村裡因地制宜把荒地進行規劃改造,農村旱廁升級,同步推進雨汙分流。村裡的水泥路延伸到每家每戶,雨天滿腳泥成了過去時;門口的綠地搭起了健身設施,成了聚集休閒的場所;屋後的新廁所解決了如廁尷尬,臭氣燻天的旱廁被貼上歷史的「封條」……紅土村的變化不是孤例,3年來人居環境優化提升是全市村莊的共同變化。
  • 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今起,同安區委宣傳部聯合廈門日報社共同推出同安「工作落實年」專題報導之「鄉村振興·同安譜新篇」系列,聚焦同安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特色亮點及建設成果,講述基層農村農民激情參與鄉村振興的故事,展示同安區村莊發展新面貌、新變化。
  • 高州市被定為「廣東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
    茂名網訊 近日,筆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高州市被定為全省23個「廣東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之一,也是茂名地區唯一入選的縣級市。高州市農業基礎紮實,自然條件優越,有著燦爛的農耕文化,是廣東省農業大市、全國水果第一市、中國荔鄉。
  • 高州市成為全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
    原標題:高州市成為全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   近日,茂名晚報記者從高州市有關部門獲悉,高州市被定為全省23個「廣東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之一
  • 三產融合撬動現代畜牧業新動能
    三產融合撬動現代畜牧業新動能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9.12 星期三     初秋,沿著即墨區段泊嵐鎮興牧路前行,道路兩側古銅色的雕塑向路人傳達著青島畜牧科技示範園「
  • 我委赴諸暨開展重點水利建設項目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三服務」調研
    為深入推進我市重大水利項目建設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近日,我委柳建軍調研員帶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處赴諸暨市開展調研,諸暨市相關部門領導陪同調研。調研組還走訪了諸暨米果果小鎮,該小鎮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總面積3152畝,是集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休閒旅遊、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園區。
  • 湖南是農業大省,如何確保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專家學者這麼說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湖南是農業大省,如何確保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湖南日報》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 茂名唯一,高州市成為全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
    近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我市被定為全省23個「廣東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之一,也是茂名地區唯一的一個。 我市農業基礎紮實,自然條件優越,有著燦爛的農耕文化,是廣東省農業大市、全國水果第一市、中國荔鄉。
  • 廈門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原標題:同安區大力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持續開展農民轉產增收 創新 調優產業布侷促進產業融合 「種菜、發電兩不誤。」坐落於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的國家電投美埔農、光、旅三產融合項目與一般設施農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