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藍領農民」注入「技能力量」——山東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

2021-02-26 曹縣人社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鄉村振興注入「技能力量」,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這是近年來山東省人社部門尋找發展新優勢的重要探索之一。

2019年以來,山東省人社部門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把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子女、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等群體作為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圍繞山東農業「新六產」發展,把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目錄,著力培育一批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的「藍領農民」。

強化「頭雁」引領 賦能人才培育

「培訓班非常有用。授課老師中,既有水產養殖實踐、理論經驗豐富的農藝師,也有電商網絡、直播帶貨方面的專業人士。我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參訓學習,收穫了豐富實用的技術技能。」

來自東營市墾利區永安鎮的養殖能手何傳順,提起去年9月參加的墾利區鄉村振興項目--大閘蟹養殖技能提升培訓班,仍然印象深刻。

黃河口大閘蟹的發展歷程、市場環境、養殖技術……3天的培訓,讓學員們直呼「解渴」--培訓班老師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通過現場實踐操作的方式,講授了水草培育與管護、蟹池混套養品種及方法等實訓課程。

「老師們為我解疑答惑,糾正了我在日常養殖中的很多誤區。作為養殖技術帶頭人,我也要把技能教給其他人。」如今,何傳順把培訓班學來的「那一套」,主動傳授給其他養殖戶,被大家稱為「田秀才」「土專家」。

「頭雁」帶動,才能念好「人才經」。近年來,山東省緊扣鄉村人才需求,堅持應培盡培、願培則培、需培就培的原則,拓寬培養途徑,提升培養層次,不斷提高農民技能水平。

--培育鄉村「帶頭人」。實施「領頭雁」培育工程,爭取1.1億元中央資金,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等高素質農民4.2萬人,支持經營成果、致富經驗就地轉化和推廣普及。

--培育農業領軍人才。加大農業科技領軍人才選拔力度,遴選農業農村領域泰山學者12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5名、齊魯鄉村之星150名。

--培育鄉村後備人才。鼓勵技工院校開設涉農專業,33所技工院校開設農業機械使用維護、農村經濟等涉農專業,目前在校農村生源學生30.47萬人。

聚焦產業發展 做好特色培訓

金鄉縣是「大蒜之鄉」,裝卸搬運大蒜都離不開叉車,目前該縣叉車用工需求達數千人。金鄉縣人社局瞄準企業用工缺口,主動做好鄉土人才的培訓「文章」。

「2016年12月退役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我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去年,我參加了金鄉縣人社局舉辦的叉車司機培訓班,考試合格並拿到了職業培訓證書,現在我已經在凱盛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上班了。」日前,談及培訓經歷,金鄉縣司馬鎮周廟村村民戴義濱仍非常激動。

據介紹,金鄉縣人社局緊緊圍繞大蒜收儲產業發展需求,設置2500平方米的叉車訓練場,購置多輛通用類型叉車,開展叉車特色培訓,將技能培訓與產業需求有機結合。截至目前,金鄉縣已開設20期叉車司機培訓班,培訓操作工689人,就業率達到85%以上。

金鄉縣開設的叉車司機培訓班,是山東省緊盯產業需求、開展特色培訓的生動例證。

「近年來,山東省突出資源優勢,將培訓內容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同時,山東省堅持『培訓提升+產業扶持+鄉村振興』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強化品牌建設,加大產業扶持,提升特色培訓品牌影響力。」山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打造新業態培訓 提供全鏈條服務

2020年,受疫情影響,菏澤市曹縣朱洪廟鎮的桃子線下銷售渠道不暢,這讓有「萬畝桃園」之稱的朱洪廟鎮損失嚴重。

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地人社部門立即行動,通過開辦直播帶貨培訓班,幫助村民學習網絡開店、商品上架、引流銷售方法,將當地農產品進行線上分銷。

「截至目前,直播帶貨培訓已幫助村民完成網上訂貨3萬餘單,營業額突破百萬元,形成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活力增強的良好局面。」菏澤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去年以來,山東省以拓寬農業產業鏈為著眼點,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培訓。通過開展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強化電商、直播帶貨等新就業形態培訓,幫助農村勞動者實現農業種養殖、存儲、銷售一體化經營,推動農業產業鏈流程化管理。

有了一技之長,但缺乏啟動資金,這讓很多有創業意願的農民犯了難。威海市臨港區苘山鎮南申村村民張果就是其中之一。

山東省人社部門打造的「技能培訓+創業貸款」全鏈條服務模式,為張果解了燃眉之急。

張果參加完培訓後,申請了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開辦了金麥元花餑餑店。如今,張果的生意十分紅火,年收入近20萬元。

近年來,山東省在組織好農民培訓的同時,對有創業意願的農民積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2020年,該省為農村自主創業農民、返鄉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02萬筆,共計128.95億元。

「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水平,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2020年,山東累計組織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65.26萬人次,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和保障。」山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相關焦點

  • 山東將對企業職工等就業重點群體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
    為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今年1月,山東制定了《關於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今年8月,出臺了《山東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這兩個文件都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具體措施,也是貫徹落實「六穩」政策,提高就業質量的關鍵舉措,還是助力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等全省重大發展戰略的務實之舉。
  • 量身打造農民職業培訓「項目制」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2020年以來,墾利區人社局立足保就業、穩就業大局,堅持立足農民需求導向,緊跟時代潮流與鄉村振興需要步伐,自8月起率先打破培訓目錄壁壘,根據實際需求,為農民量身打造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技能提升項目」,做到了「項目培訓」引領、「線上+線下」同步,先後舉辦鄉土氣息項目培訓19期,惠及612名農民,不僅為農民帶去了最先進的知識技能,著重培養了一批生力軍,還積極發揮了農村致富「頭雁」的作用,為農村產業發展、人才培育
  • 山西長治市潞州區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農機操作手)培訓工作...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戰略部署和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關於做好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機操作手)培訓工作的通知》精神,近日,長治市潞州區農業機械服務中心積極組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開展2020年潞州區新型職業農民(農機操作手)的培訓。
  • 培訓2439人!聊城臨清12所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聊城臨清12所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2020-04-27 | 來源:齊魯網 https://www.eol.cn/ceici/
  • 慶陽: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舉報   (慶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張慶寧 西峰臺 環縣臺 )入冬以來,我市利用冬季農閒時間,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
  • 山西農谷農民職業培訓學校校外實訓重實踐提技能
    外面稀裡面密,上面稀下面密……」眼下正值農閒時節,山西農谷農民職業培訓學校校外實訓基地一派繁忙,學校副校長李衛東正在為壽陽縣玉露香梨班的學員講解果樹修剪和維護知識。「我們的培訓非常豐富,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實際上是一個綜合素質的提高,回去現學現用,就能提高質量和產量。」李衛東一邊培訓學員一邊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壽陽縣種植玉露香梨的農戶逐年增加。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農人」領跑...
    原標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去年11月底,江蘇南通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能獲此殊榮,要特別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帶著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倪忠輝說。
  • 常州武進區被徵地農民就業技能免費培訓
    2月24上午,「惠企惠民、精準就業」常州武進區被徵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班在嘉澤鎮花木服務中心開班,標誌著武進區被徵地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近年來,隨著武進區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被徵地農民與日俱增,目前已超過18萬人。
  • 「十三五」時期末我國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萬人以上
    這就需要依靠新型職業農民。  「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體,農民職業化是農業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經營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再過10到20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將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
  • 安徽職業院校全面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
    通知提出了五項主要措施,首先,要創新培訓載體。支持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和職業院校共建涉農專業群或涉農培訓基地。支持職業院校會同地方政府、產業園區和行業企業共建「一站式」就業創業實習實訓基地。支持在鎮、村設置職業院校實踐流動站、技能大師工作室。改革培訓模式。
  • 三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5000多萬人次 國辦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了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政策措施。一是對職工等重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大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對就業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加大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貧工作力度。二是激發培訓主體積極性,有效增加培訓供給。
  •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積累——新型職業農民
    2020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陸續發布,山東統考3月22日筆試將推遲進行。為了幫助考生備考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山東中公教育特整理了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積累——新型職業農民。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出成效 「新農人」領跑...
    他說,能獲此殊榮,要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積極響應國家和江蘇省委省政府號召,積極培育創新創業型高素質「新農人」,在開展新型農民培育過程中,將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融合,堅持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培養模式,近五年累計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近17萬人次,一大批農民實現了從傳統勞作者向職業農民和農業農村經營管理人才的華麗轉變。
  • 鄉野朝陽——職業農民的思考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較高的素質和一定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教育部職成司司長葛道凱給新型職業農民下了這樣的界定。他認為,新型職業農民是相對於傳統農民和兼業農民而言的,是階段性、發展中的新概念,應具有高度的穩定性、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責任觀念。
  • 2020年宣漢縣高素質農民培育畜禽養殖班走進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9月15日,宣漢縣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畜禽養殖班)走進達州職業技術學院。來自全縣正在從事畜禽養殖的業主和部分退伍軍人共計40名學員參加培訓。宣漢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青春介紹了宣漢畜禽養殖的相關情況,強調了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意義,並就此次培訓提出要求,一是要端正學習態度,珍惜機會,靜下心來學習,爭取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二是要注重個人形象,遵守培訓紀律,服從培訓機構和班級管理;三是注意交通、人身、財產安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 霍邱縣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總結
    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一、培訓任務完成情況(一)項目任務 2020年我縣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800人(實際完成802人),其中經營管理型培訓600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550人,產業扶貧帶頭人50人),專業生產型培訓50人,技能服務型培訓150人。培訓合格率100%。
  • 濟南將「金藍領」培訓、新型學徒制融入技工教育
    支持濟南市技師學院、萊蕪技師學院、山東藍翔技師學院按程序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序列。同時,增強校企聯動,滿足技工培養新需求。進一步提升技校教學培養與企業用工的需求之間的融合度,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訓基地、共同開展技術攻關等方式,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產業先進元素納入教學內容,著力培養能夠滿足企業和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堅持企業技能需求導向,實現技能提升的終身制。
  • 人大代表: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精英,教育培訓應列入基本國策
    不過,陳瑞愛認為,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並不樂觀。第一,當前,在農民職業教育實施過程中,主要由縣鄉政府、農業、教育、人社、財政、科技等部門按照上級部門培訓的要求,分部門、分層次制訂計劃,分別組織實施職業教育培訓,缺乏統一、高效的領導和組織協調。
  • 黃州區技能培訓為被徵地農民打開「就業門」
    7月6日,為期16天的黃州區被徵地農民「黃梅挑花」技能培訓班在東湖街道六福灣社區開班。來自黃州區的50多名被徵地農民參加培訓。  培訓班聘請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挑花」黃岡市代表性傳承人常海軍現場授課,課程包括黃梅挑花的歷史、工藝特點、工藝技法(針法)、技能要求以及創業指導等內容。  近年來,隨著市區招商引資工作的推進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批項目在黃州城區落戶,被徵地農民數量不斷增加,黃州城區被徵地農民達到4.8萬餘人。
  • 鄞州農民轉型記:新型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2018-04-17 06:5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慶麗 區委報導組 張繪薇 楊磊 通訊員 範丁傑核心提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人才支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必須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