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助旅 依旅興農——我省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助農增收

2020-12-17 瀟湘晨報

我省農村優美的田園風光集聚了全省70%的旅遊資源,為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便利條件,也為鄉村振興和富裕農民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我省已創建了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11個、示範點16個;全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27個、示範點232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32個;2019年全省休閒農業企業及各經營主體達5900多個,年接待人數5500多萬人次,年營業收入82.1億元,帶動農戶25萬戶。

政策支持有力 休閒農業有為

5月10日一大早,家住太原市親鳳苑小區的張欣一家便開車出了門。他們的目的地是清徐縣徐溝鎮西懷遠村。

「早就聽別人說『印象西懷遠、夢中的田園』,我們準備去明清古院落看看,嘗嘗徐溝灌腸,再採摘點西紅柿和黃瓜。聽說村裡的牆上有許多美院學生畫的畫,像北京的798 一樣。」顯然,張欣對此次出遊充滿期待,兩個孩子聽說還可以採摘更是高興壞了。對於今年疫情防控之下的人們來說,這普通的一次出行真可以說得上是「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了。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東晉詩人陶淵明筆下勾勒了一幅餘韻悠長的鄉居生活圖景,對於城市人來說是永遠的田園夢想,而這樣的田園夢想現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堅持「以農助旅、依旅興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形成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農村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提升農業、美化鄉村、富裕農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政策上,先後下發《關於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於進一步促進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的意見》等文件,對於投資額在8000萬元以上、年接待遊客3萬人次的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按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對待,享受貼息支持。同時,將現有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美麗宜居示範村、「菜籃子」工程等惠農項目資金向休閒農業傾斜;將休閒農業項目貸款列入農業產業化項目貼息範圍,通過獎補和貼息,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等各類主體投資休閒農業……

在政策的強力扶持下,我省的休閒農業如日方升,鄉村旅遊欣欣向榮。

資金項目支撐 產業融合加快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城市居民打開了一扇寄情田園的門,也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升級蹚開了一條全新道路。

2018年,我省在晉城市和太原市晉源區、大同市雲岡區、右玉縣、定襄縣等1市10縣區開展農村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建設,補助資金6000萬元,補助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特點的特色旅遊村鎮和鄉村旅遊示範村;支持打造一批田園觀光、採摘、垂釣等城郊休閒農業園區,引導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支持發展一批中醫保健、功能食品、康復療養、避暑養生、森林康養等休閒旅遊、康體健身產業示範基地;支持農村傳統文化保護,支持開發農業文化遺產等。

從2015年起,省農業農村廳連續每年拿出500萬元-1000萬元資金,對休閒農業示範縣、示範點、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進行補助,用於區域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基礎設施提升改造、農家樂提升改造住宿、衛浴等。

經過持續的資金和項目扶持,我省湧現出一大批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村莊。目前,全省已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11個、示範點16個;創建山西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27個、示範點232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32個。

和順縣松煙鎮許村只有1370口人,卻有來自國內外的多名藝術家駐村創作,讓許村這個有著歷史印跡、文化內涵的傳統古村落,散發出藝術的絢爛色彩。許村還培育了一批高效農業項目,如發展櫻桃採摘園50餘畝、玉露香梨示範園100畝等,可全程接待國內外高等院校學生研學實踐、寫生繪畫、採風等,每年來許村的遊客有五六萬人。51歲的村民喬彥珍看準許村文化旅遊發展勢頭,經營起了農家樂,乾淨衛生的家裡除了吃飯,還能接待7至8人的住宿。他告訴記者:「全村有30多戶人家在做農家樂,最好的時候,一年能收入七八萬元,差點兒的也能收入兩三萬元。」

許村的文旅農旅發展之路是我省休閒農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我省的休閒農業正在脫離散兵遊勇、小打小鬧狀態,形成了以農民為主體、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多模式推進、多產業形態打造、多要素髮力的格局,凸顯了組團化、生態化發展的規模效應。

城鄉互動熱烈 農民收入增加

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村,在政策資金項目的持續帶動下,在另一個維度上挖掘出了潛力。

休閒娛樂、健身康養、科普教育、農事體驗,鄉村休閒遊滿足了城市居民消費的需求,也為城市反哺農村提供了合適的出口,撬動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槓桿。同時,也挖掘、保護和傳承了農村文化、增加了農民收入,就地就業創業的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

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利用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以美麗田園為韻、以村落民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開啟了以鄉村休閒、觀光採摘、農家體驗為一體,休閒觀光農業與自然生態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旅遊項目。據不完全統計,該鎮每年靠鄉村旅遊,就可帶動當地農民銷售果蔬50萬斤,農家飯套餐5萬份,促進城鄉居民在信義鎮消費600多萬元。

鄉村建設補齊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既為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帶來了機遇,也讓農民有了抓住機遇的能力。

曲沃縣史村鎮西海村的磨盤嶺,曾經是廣種薄收的荒山禿嶺,如今成為綠意蔥蘢的觀光園區,西海村蹚出的是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融合發展之路。如今的磨盤嶺,嶺上種甜柿、坡下建大棚、溫泉搞養魚、水田種蓮菜、溝裡養土雞、窯洞雙孢菇,借著曲沃縣發展全域旅遊的東風,西海村發展集休閒農業觀光採摘園、農耕文化園、民俗文化體驗項目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在觀光採摘方面已經擁有成熟市場,已發展成為少年兒童研學遊的絕佳去處,每年「二月二」,景區還舉行廟會等民俗文化體驗。村民們自發成立了秧歌隊、體育活動隊,逢年過節都要組織活動。

據統計,磨盤嶺景區年接待遊客已達到25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到100餘萬元,帶動了磨盤嶺蔬菜銷售100餘萬元、羅非魚銷售100餘萬元。同時,帶動景區住宿、餐飲等收益200餘萬元。

特色農產品變禮品,特色民俗文化變商品;農房變民宿,庭院變樂園,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空氣變人氣……一系列嬗變把成千上萬小農戶吸引到三產融合的「大棋盤」中,產業實現了華麗轉身,也讓農民富了起來。2019年全省休閒農業企業及各經營主體達5900多個,年接待人數5500多萬人次,年營業收入82.1億元,帶動農戶25萬戶,吸納農民就業33萬人,農副產品銷售收入達到35億元。(記者王秀娟)

【來源:黃河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長泰新聞網訊(朱春燕楊偉江)把農業基地打造成旅遊景點,把農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襄陽南漳大力推進「以旅助農」促農民增收
    2014年,左相虎進駐染坊灣,為響應政府號召,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目標,從改良土壤入手,引進果樹苗,從荊州、山東等地請來種植能手幫忙種植葡萄和果蔬。  「目前,我們擁有林果採摘園200畝,有葡萄、甜柿、枇杷、羊木奶、桑葚、草莓等16種水果,去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45萬元。」
  • 騰衝:農旅融合助農增收
    眼下,騰衝市界頭鎮的兩萬多畝萬壽菊進入盛花期,村民搶抓農時忙著採摘萬壽菊。2018年以來,界頭鎮沙壩社區民族隊村民小組曹文蒼流轉了50畝土地種植萬壽菊。界頭鎮位於騰衝市北部,立體氣候顯著,旅遊資源豐富,入選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創建試點,2015年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界頭每年春季有15萬畝油菜花盛開,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賞遊玩。然而僅靠油菜花,難以破解旅遊周期短、季節性明顯的困境。」
  • 長沙發布10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今天,長沙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廣電局聯合舉辦「春暖花開·鄉約長沙」主題活動宣傳推介會,發布10條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薦100個休閒農莊和鄉村景點,邀您共享長沙鄉村的詩情畫意、田園牧歌、濃濃鄉愁。
  • 靚麗如畫醉遊人——興國縣發展鄉村旅遊紀實
    連日來,在興國縣埠頭鄉楓林村嘉禾力千畝蔬菜基地農業觀光園內,20多名廣州遊客慕名前來參觀。觀光園內,西紅柿、水果黃瓜掛滿枝頭,遊客三五成群採摘、觀光,興致盎然。「鄉村旅遊讓人們親近大自然,讓城裡人有了更多休閒的好去處。」遊客林女士說。
  • 新化又有壽星生態農業、九龍大峽谷籌九家農旅公司或休閒農莊評為湖南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四星級企業!!
    探尋龍灣溼地公園 琅塘老街 伯依佛及「茶馬古道」張雪峰在衡水中學演講: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豬油和植物油,哪一種最健康,終於知道了深圳人今天上班路上的照片,全國網友轉瘋了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2018年度湖南省第七批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創建考核結果的公示
  • 陝西省十大「最美田園、鄉村、農莊、農旅線路」評選結果揭曉
    西部網訊(見習記者黃曉龍)10月28日,由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農業廳主辦的「青山綠水家鄉美」——陝西省首屆特色與休閒農業品牌推廣系列活動之一的2017年陝西省十大「最美田園」「最美鄉村」「最美農莊」「最美農旅線路」評選結果發布會在寶雞市鳳縣舉行,正式對外公布了西安市藍田縣簸箕掌村等十大最美鄉村、銅川市宜君縣哭泉鄉旱作梯田等十大最美田園、華陰市鴕鳥王生態園等十大最美農莊
  • 南豐:農旅融合帶旺鄉村遊
    近年來,南豐縣把蜜橘產業與旅遊、文化相結合,延長蜜橘產業鏈,農旅融合的新路子美了鄉村、興了產業、富了口袋。◎ 不一樣的農旅融合發展「熟了,甜了。」秋冬季的南豐,空氣裡都是甜甜的橘香。發展採摘經濟,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陸續接待一些前來採摘的遊客,很多都是衝著『南豐蜜橘』而來,蜜橘已進入豐收採摘期。」據橘園負責人介紹,位於觀必上樂園的生態採摘區佔地170多畝,依託景區好山好水好空氣,發展橘園生態採摘遊,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發展之路。
  • 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農旅融合發展,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市共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5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11個、中國美麗田園3個,總數位居全省第一。同時,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4個,市級示範鄉鎮42個、示範村140個、合格村1222個、精品風景線46條。調研中也發現,在我市農旅融合方興未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用地要素制約。
  • 雲南騰衝種植萬壽菊助群眾增收 搭建「農旅聯姻」橋梁
    2018年,界頭鎮黨委政府引進萬壽菊調整種植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搭上「大健康」的發展「動車」,加快「農旅結合、四季花香」的特色生態小鎮建設。萬壽菊以「輕勞力、低成本、高產量」的特點頗受建檔立卡戶和弱勞動力群體青睞,成為繼烤菸之後當地又一強勢扶貧產業。同年,界頭鎮23000萬畝萬壽菊試種成功,實現總產2.1萬噸,帶動增收2100萬元。
  • 寧海的這個鄉鎮奏響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曲...
    同時,還將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目標,致力於發展綠色經濟和美麗經濟,努力在一、二、三產業上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鞏固白枇杷等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推進一村一品全域旅遊開發建設,促進農業和旅遊產業的深度融合。
  • 春風送暖花千樹——南充市統籌農旅結合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南充是全省農業大市,也是旅遊資源大市。近年來,南充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目前,全市共打造鄉村旅遊景區28個(其中鄉村A級旅遊景區18個)、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3個。2019年,南充市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546萬人次,旅遊收入199.68億元。
  • 三省一市協同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12月18日,藉助安徽省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平臺,長三角一體化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聯盟專題活動成功舉辦。會上,長豐縣楊廟鎮馬郢社區、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桐城市黃甲鎮黃鋪村、南陵縣何灣鎮丫山村、涇縣月亮灣村、黟縣碧陽鎮南屏村等6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作了旅遊推介;長三角三省一市休閒農業協會會長共同籤署了《2021年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共同宣言》。
  • 孝感:農旅融合「融」出一片春光
    3月賞花,5月採莓,7月品梨,10月摘桃,伍欣甸園的休閒觀光農業日益成熟。8000畝荒山崗地,四季花果飄香。在安陸,類似伍欣甸園的農業觀光體驗園有300多個。其中,投資過億元的大型田園綜合體10個。以農興旅,以旅強農,孝感農旅融合態勢喜人。
  • 鄉村振興|農旅融合 美了鄉村富了村民
    中國湘鄉網12月7日訊(湘鄉融媒記者:吳笛 陳樹理)近年來,湘鄉大力推進「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模式,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產品加工相結合的農業產業鏈,農旅項目競相發展,有效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農場工作人員在採摘橘子。
  • 綿竹金隆村:走文旅互動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乘著全域旅遊發展的東風,該村建設了文化創意體驗園和農業創意產業園,走出了一條文旅互動、農旅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發展花卉經濟,建設農業創意產業園    該村依託「水岸花都」和銀柳基地,大力推進花卉觀光產業發展,打造農業創意產業園,園區以花卉、有機水果、綠色蔬菜為主要種植品種,重點規劃發展花卉觀光區、銀杏觀賞區、七彩銀柳製作區、農耕採摘區、婚紗攝影區和休閒娛樂區等,開設花卉交易、農事體驗、兒童樂園、水上遊樂、餐飲酒店等項目
  • 2020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冬季)推介活動在廣西馬山縣舉行
    黃瑜昭攝人民網馬山11月25日電 (嚴立政、吳明江、實習生黃瑜昭)為宣傳推介全國各地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冬季樂趣、休閒精品經典線路,更好地示範、引領和帶動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競相發展。11月23日—25日,2020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冬季)推介活動在美麗的「中國會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西馬山縣舉行。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 大安旅遊助農增收
    1月8日,自貢市大安區團結鎮朝天村村民湯桂蓉和往常一樣在恐大路給樹木澆水、除雜草。恐大路緊鄰自貢北高速出口,作為大安區的景觀大道和迎賓大道,湯桂蓉為大道的綠化建設出力,每天可以掙70元。
  • 滴滴啟動「橙心助農」計劃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1月7日,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發布橙心助農計劃,建立促生產、保流通、助消費的扶貧助農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目前,橙心優選小程序已上線「橙心助農」專區,實現全國貧困縣200多種助農產品的對接銷售,「從鄉野到餐桌,消費扶貧,讓每一份耕耘都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