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花千樹——南充市統籌農旅結合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0-12-18 四川經濟網

春風送暖花千樹

——南充市統籌農旅結合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春回大地氣象新,正是出遊好時節。連日來,南充各鄉村旅遊景點鮮花盛開、春光宜人,吸引各地遊客紛紛走進景區感受春天、感受自然。3月31日,2020「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遊季活動在四川博物院啟動。作為該活動的重頭戲,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和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辦,儀隴縣人民政府、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南充市農業農村局承辦的四川省第十一屆(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於4月2日在儀隴縣朱德故裡景區開幕,將重點展示儀隴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客家文化和「三鄉」文化,體現儀隴地域文化特色,展示景區帶村、安溪潮美麗新村、橘源農業主題公園等扶貧成果。

南充是全省農業大市,也是旅遊資源大市。近年來,南充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目前,全市共打造鄉村旅遊景區28個(其中鄉村A級旅遊景區18個)、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3個。2019年,南充市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546萬人次,旅遊收入199.68億元。

鄉村旅遊線路串起美景美食「明珠」

3月29日,南充市文廣旅局通過微信公眾號,率先推出第一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即G212鄉村旅遊線路。該線路包括10個景點,除了介紹美景,還對沿線美食、特色商品、住宿都進行了推介。

「這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主要包含順慶、閬中、南部、西充等鄉村旅遊資源,有10個景點,保證能讓遊客玩得盡興。」南充市文廣旅局宣傳推廣科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推介景點,沿線美食也集中展示:順慶米粉、西充銅火鍋、南部米豆腐、閬中蒸籠宴、南部臥龍 等美食讓人垂涎欲滴。

3月30日,南充市文廣旅局又推出G318鄉村旅遊線路,推介景點為10個,主要涉及高坪區、嘉陵區、蓬安縣、儀隴縣、營山縣等地。接下來,市文廣旅局將以九縣(市、區)為單位,再發布9條鄉村旅遊線路。

強化基礎建設助力鄉村旅遊蓬勃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儀隴縣新政鎮三條溝村看到,川北民居風格的遊客中心、觀景平臺等旅遊基礎設施完善。站在觀景平臺上,產業園、草莓採摘園盡收眼底。三條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家喜告訴記者,為了發展鄉村旅遊,該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目前交通便利,村裡還修起了停車場、遊客中心、公用衛生間。記者在儀隴縣另一個鄉村旅遊景點安溪潮村看到,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多彩。「我們走產業旅遊相結合的路子,騎行、垂釣、水果採摘、吃農家菜等,可以讓遊客玩得盡興。」安溪潮村黨支部書記彭傑告訴記者,村裡發展了300多畝柑橘、300多畝李子、150多畝垂釣水域。同時,為了更好發展旅遊業,村裡正修建廣場,增添休閒娛樂設備,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內涵。

近年來,南充市以推進「雙百億工程」為抓手,加快實施旅遊板塊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重點推進順慶西河生態鄉村旅遊開發、高坪中法農業科技園、閬中嘉陵江流域生態農業旅遊綜合保護開發(閬中水城)、南部升鍾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蓬安相如湖旅遊度假區等22個重大項目。在重大品牌創建方面,對閬中古城、朱德故裡2個5A級旅遊景區,以及西山風景區、高坪凌雲山、升鍾湖等4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完善功能、提檔升級,不斷提升景區內涵、豐富旅遊業態。

為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步伐,促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南充市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遊客住宿接待體系,推進旅遊飯店轉型升級,實施智慧旅遊工程,進一步優化南充旅遊政務網板塊結構,建立旅遊信息網站和氣象交通等多種信息發布系統,支持旅遊集聚區(景區)建設以自動化導覽講解、信息聯播、客流實時採集監控、電子售票、電子商務、旅遊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管理系統,向遊客提供「一站式」旅遊信息網絡服務。

五大形態託起南充鄉村旅遊夢

據南充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充市的鄉村旅遊大致分為五種類型:一是城市依託型。西河鄉村旅遊帶依託毗鄰順慶主城區、環繞西河畔的獨特優勢,其鄉村旅遊新業態農家樂民宿產業發展迅速,從吃、遊、娛等方面滿足了城市居民休閒度假需求。二是景區依託型。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與朱德故裡景區實施「景村一體」發展,未搬遷一戶農戶,保持原著村落、原生「鄉愁」環境,創建以「紅色熱土、寧靜鄉村」為主題的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品牌,形成「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遊模式,把景區建設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三是農業公園型。中法農業科技園突出新農業、新旅遊、新生活、新交流「四大重點」,以嘉陵江生態保護與沿江開發和農業、旅遊有機結合,走產區景區化、田園公園化、產品高端化路徑,打造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鄉村旅遊綜合體,開啟了南充市「農業公園」新篇章。四是農業產業型。以「看花海美景」「品有機食品」為一體的中國有機生活公園,突出有機文化、農耕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主題,通過主題雕塑、主景布局、實物體驗等多種方式,策劃設計了四季花海、有機果蔬採摘園、農具總動員、充國方言社會等景點,介紹栽培技術、烹調方法等有機文化,還原捉魚摸蝦、插秧挖藕的生活場景,展示犁頭、碓窩等傳統農耕用品,體驗滾鐵圈、打地牛等童趣生活,確保了景區的獨特個性和競爭力,打造出中國西部第一個集農業產業化發展、有機科普展示、有機生活體驗、鄉村度假休閒、戶外健身養生為一體的有機生活公園。五是民俗風情型。閬中市天林鄉五龍村以民俗文化為主題,按照國家3A級旅遊景區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塑造五龍驛站、古觀星臺等文化景觀,豐富鄉村騎遊、農事體驗等旅遊產品,提升水產、沃柑等產業園區,打造出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鄉村旅遊景區。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南充實現了農業、農村和遊客的多贏。

規劃引領形成農旅融合「一張圖」

圍繞「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戰略目標,瞄準「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打造全省文化旅遊副中心」戰略定位,南充高標準編制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全力打造「有山有水、有田有家、有園有景」的西部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突出「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發展布局,編制完成《南充鄉村休閒旅遊示範帶發展戰略規劃》,以田園綜合體為點,以212國道為線,以嘉陵江流域為面,引導旅遊要素向優勢農業產業帶集聚。同時,大力助推蜀道申遺工作,加大沿線傳統村落保護和建設力度,按照旅遊功能搞好道路、廁所、休閒設施建設,打造「嘉陵江百裡畫廊」主題品牌。按照「1主題公園+N農業莊園」的思路,南充市在9個縣(市、區)分別規劃打造一個高標準的農業主題公園,配套建設一大批農業莊園,構建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項目實施形成農旅融合「一體化」。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有機農業等優勢資源,著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全力打造「田園綜合體」。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依託旅遊景區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此外,保障機制形成農旅融合「一盤棋」。按照「規劃引領、立項統籌,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司其職、各計其功」的原則,統籌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開發、文化、體育等多方面專項資金,通過招大引強、招強引優,充分吸納社會資本參與農旅融合項目建設。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協會組織、群眾參與的聯動機制,建立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農旅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問題,協同發力抓好服務保障。與此同時,將重大農旅項目建設、品牌創建等重點工作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及市級相關部門目標考核體系,對重點項目實行掛圖作戰、掛帥出徵、掛責問效。

今年,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提出了「統籌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提升文化和旅遊領域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新的貢獻」的新要求,強調要「加強鄉村文化旅遊發展規劃指導,扶持打造文化旅遊示範項目」。對標這一會議精神,下一步,南充將對鄉村旅遊推出包括「進一步修訂完善規劃、強化要素保障、加速開發建設、激發發展活力和加快轉型升級」等舉措,統籌農旅結合,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到2023年,全市將規劃建設50個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的特色鄉村,逐步探索出一條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以旅活農、以旅富農的發展路徑。

(羅琴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張小星)

相關焦點

  • 【湖南】雙牌:「交通+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據介紹,近年來,湖南省雙牌縣積極探索「交通+旅遊」新模式,通過雙紅公路、陽明山旅遊公路、花千谷旅遊公路、打理公路、國際慢城公路等項目建設,推動以陽明山、桐子坳、瀧泊國際慢城花千谷為代表的旅遊景點快速升溫,走出了一條交通建設帶動旅遊發展的鄉鎮振興新路子。
  • 寧海的這個鄉鎮奏響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曲...
    寧海的這個鄉鎮奏響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曲......》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賞日出日落、看滄海桑田、探千年古蹟露天坪,這裡是有著寺前國家登山道的一市山上方村;「五月枇杷黃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枝。」在臥龍山莊枇杷基地,成片的枇杷樹上,一串串金燦燦、黃橙橙的「寧海白」枇杷掛滿枝頭,果香四溢。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長泰新聞網訊(朱春燕楊偉江)把農業基地打造成旅遊景點,把農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 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靈石縣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工作綜述
    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靈石縣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工作綜述 2020-11-25 15: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打造道路景觀 助推農旅發展 「醉美楓林」等你來
    楓林鎮相關負責人說,後期打通坳上皮山至沿衝金家通道後,成為通往楓林地心大峽谷的環線景區路,將打造為美麗鄉村旅遊示範片的迎賓大道、產業大道。據其介紹,這條路經過改造,路基寬8米,路面刷黑後寬6米,沿路設置防撞護欄,完善路燈、排水、綠化等基礎設施,並結合村莊整治工作增設黨群文化活動廣場、鄉村標誌性景觀、農村田園風光等文化元素配套設施,助推楓林農旅發展。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青海互助縣:農旅結合 以旅富農
    作為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互助縣已發展刺繡、青稞酩餾酒釀造、鄉村民俗旅遊等文化產業戶共532家,通過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實現土族文化保護傳承與脫貧致富「雙翼齊飛」。截至目前,土族歷史歌舞劇《彩虹部落》,在互助縣劇場及土族故土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演出達120餘場次,在北京、無錫等地巡迴演出8場次,受到觀眾歡迎。「土族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成就了《彩虹部落》。」
  • 青海互助縣 農旅結合 以旅富農
    作為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互助縣已發展刺繡、青稞酩餾酒釀造、鄉村民俗旅遊等文化產業戶共532家,通過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實現土族文化保護傳承與脫貧致富「雙翼齊飛」。  截至目前,土族歷史歌舞劇《彩虹部落》,在互助縣劇場及土族故土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演出達120餘場次,在北京、無錫等地巡迴演出8場次,受到觀眾歡迎。「土族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成就了《彩虹部落》。」
  • 【鄉村振興】菊香花濃 農旅融合富民生
    近年來,雙店鎮充分利用「華東花都」這一「金字招牌」和市級「十裡採摘觀光長廊」高效農業品牌項目以及優越便捷的交通優勢,通過採用「政府+旅遊公司+產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出「鄉村田園觀光遊」和「快樂親子採摘遊」等特色旅遊項目,開通連雲港市區至雙店鎮鮮切花種植基地「觀光採摘一日遊」專線和「東海特色鄉鎮田園生態遊」,構築致富一方的生態旅遊「熱土」和產業富民新高地。
  • 南豐:農旅融合帶旺鄉村遊
    近年來,南豐縣把蜜橘產業與旅遊、文化相結合,延長蜜橘產業鏈,農旅融合的新路子美了鄉村、興了產業、富了口袋。◎ 不一樣的農旅融合發展「熟了,甜了。」秋冬季的南豐,空氣裡都是甜甜的橘香。發展採摘經濟,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陸續接待一些前來採摘的遊客,很多都是衝著『南豐蜜橘』而來,蜜橘已進入豐收採摘期。」據橘園負責人介紹,位於觀必上樂園的生態採摘區佔地170多畝,依託景區好山好水好空氣,發展橘園生態採摘遊,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發展之路。
  • ...廣益促提升—臨夏市組織觀摩全市鄉村振興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情況
    ,進一步推動全市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曹正民指出,近年來市上在狠抓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的基礎上,統籌指導各鎮村依託各自自然資源和特色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積極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先後謀劃實施了金色草灘、慈王農莊、馮家臺向陽花海、河州小鎮田園綜合體等一大批鄉村旅遊基地,大力推動了全市文旅產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農旅融合發展,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產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比較薄弱,降低了遊客旅遊體驗質量。為此,需要精準發力,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破除用地要素制約這一難點,助推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一要儘快制定出臺農旅融合發展用地政策。
  • 園區景區化 農旅一體化 七星關區朱昌泰豐園打造生態鄉村旅遊新格局
    近年來,七星關區朱昌鎮泰豐園憑藉其離畢節城區近、交通便利、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依託畢節市農科所的科研技術力量,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有效助推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 臨夏州大力發展全季全域旅遊不斷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鑫報/大西北網訊(記者 王志儉) 近年來,臨夏州大力發展全季全域旅遊,不斷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11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臨夏州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到臨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馬軍,臨夏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李登旭,臨夏州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蓮共同介紹臨夏州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南充市南部縣鄉村旅遊人氣旺 脫貧奔康底氣足
    2011年,該村幹部帶領村民結合本地實際,引入蓮花種植項目,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產業搞起來,脫貧奔康底氣足。」黑龍觀村黨支部書記胡學軍介紹,如今,該村已建成以「蓮花」為主導的核心產業,以「蓮」為主題的核心景觀,依靠農旅融合「致富經」,邁入發展「快車道」。與黑龍觀村一樣,曾經的八爾湖鎮純陽山村,沒有一間像樣的房屋,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
  • 「農」墨重彩繪好景 ——黃山市走活鄉村振興大棋局綜述
    「農」墨重彩繪好景 ——黃山市走活鄉村振興大棋局綜述 2020-12-16 10:07:06   來源:黃山日報
  • 以農助旅 依旅興農——我省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助農增收
    我省農村優美的田園風光集聚了全省70%的旅遊資源,為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便利條件,也為鄉村振興和富裕農民打下了堅實基礎。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堅持「以農助旅、依旅興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形成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農村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提升農業、美化鄉村、富裕農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依託各地山青水秀的自然稟賦、深厚的文化與民俗底蘊、豐饒的農林水特色產品,大力發展集休閒觀光、度假康養和農俗體驗於一體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對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規劃引領,做好統籌設計。
  • 農旅融合 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近年來,雲南寧洱旅遊市場甚是火爆。那柯裡茶馬古道小鎮、麗人故裡磨黑古鎮、德化楊正元紅色革命遺址等特色旅遊景點,讓紛至沓來的遊客體驗到了鄉村休閒遊帶來的別樣滋味。 這些年,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產業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僅為寧洱農旅融合輸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鼓起了錢袋子,實現了村美民富的雙贏。
  • 安順經開區:農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以來,經開區積極推進旅遊與文化、生態、農業產業及大健康深度融合,通過挖掘經開區優勢資源、特色文化,推動旅遊資源向旅遊產品快速轉化,全域旅遊已成為促進全區經濟轉型、助力脫貧攻堅、美化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打造了以么鋪鎮蓮藕產業為產業樣板,建成「十裡荷廊」生態農業觀光園,和阿歪寨古村落、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等一批旅遊集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