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花千樹
——南充市統籌農旅結合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春回大地氣象新,正是出遊好時節。連日來,南充各鄉村旅遊景點鮮花盛開、春光宜人,吸引各地遊客紛紛走進景區感受春天、感受自然。3月31日,2020「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遊季活動在四川博物院啟動。作為該活動的重頭戲,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和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辦,儀隴縣人民政府、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南充市農業農村局承辦的四川省第十一屆(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於4月2日在儀隴縣朱德故裡景區開幕,將重點展示儀隴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客家文化和「三鄉」文化,體現儀隴地域文化特色,展示景區帶村、安溪潮美麗新村、橘源農業主題公園等扶貧成果。
南充是全省農業大市,也是旅遊資源大市。近年來,南充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目前,全市共打造鄉村旅遊景區28個(其中鄉村A級旅遊景區18個)、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3個。2019年,南充市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546萬人次,旅遊收入199.68億元。
鄉村旅遊線路串起美景美食「明珠」
3月29日,南充市文廣旅局通過微信公眾號,率先推出第一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即G212鄉村旅遊線路。該線路包括10個景點,除了介紹美景,還對沿線美食、特色商品、住宿都進行了推介。
「這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主要包含順慶、閬中、南部、西充等鄉村旅遊資源,有10個景點,保證能讓遊客玩得盡興。」南充市文廣旅局宣傳推廣科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推介景點,沿線美食也集中展示:順慶米粉、西充銅火鍋、南部米豆腐、閬中蒸籠宴、南部臥龍 等美食讓人垂涎欲滴。
3月30日,南充市文廣旅局又推出G318鄉村旅遊線路,推介景點為10個,主要涉及高坪區、嘉陵區、蓬安縣、儀隴縣、營山縣等地。接下來,市文廣旅局將以九縣(市、區)為單位,再發布9條鄉村旅遊線路。
強化基礎建設助力鄉村旅遊蓬勃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儀隴縣新政鎮三條溝村看到,川北民居風格的遊客中心、觀景平臺等旅遊基礎設施完善。站在觀景平臺上,產業園、草莓採摘園盡收眼底。三條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家喜告訴記者,為了發展鄉村旅遊,該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目前交通便利,村裡還修起了停車場、遊客中心、公用衛生間。記者在儀隴縣另一個鄉村旅遊景點安溪潮村看到,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多彩。「我們走產業旅遊相結合的路子,騎行、垂釣、水果採摘、吃農家菜等,可以讓遊客玩得盡興。」安溪潮村黨支部書記彭傑告訴記者,村裡發展了300多畝柑橘、300多畝李子、150多畝垂釣水域。同時,為了更好發展旅遊業,村裡正修建廣場,增添休閒娛樂設備,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內涵。
近年來,南充市以推進「雙百億工程」為抓手,加快實施旅遊板塊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重點推進順慶西河生態鄉村旅遊開發、高坪中法農業科技園、閬中嘉陵江流域生態農業旅遊綜合保護開發(閬中水城)、南部升鍾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蓬安相如湖旅遊度假區等22個重大項目。在重大品牌創建方面,對閬中古城、朱德故裡2個5A級旅遊景區,以及西山風景區、高坪凌雲山、升鍾湖等4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完善功能、提檔升級,不斷提升景區內涵、豐富旅遊業態。
為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步伐,促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南充市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遊客住宿接待體系,推進旅遊飯店轉型升級,實施智慧旅遊工程,進一步優化南充旅遊政務網板塊結構,建立旅遊信息網站和氣象交通等多種信息發布系統,支持旅遊集聚區(景區)建設以自動化導覽講解、信息聯播、客流實時採集監控、電子售票、電子商務、旅遊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管理系統,向遊客提供「一站式」旅遊信息網絡服務。
五大形態託起南充鄉村旅遊夢
據南充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充市的鄉村旅遊大致分為五種類型:一是城市依託型。西河鄉村旅遊帶依託毗鄰順慶主城區、環繞西河畔的獨特優勢,其鄉村旅遊新業態農家樂民宿產業發展迅速,從吃、遊、娛等方面滿足了城市居民休閒度假需求。二是景區依託型。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與朱德故裡景區實施「景村一體」發展,未搬遷一戶農戶,保持原著村落、原生「鄉愁」環境,創建以「紅色熱土、寧靜鄉村」為主題的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品牌,形成「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的鄉村旅遊模式,把景區建設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三是農業公園型。中法農業科技園突出新農業、新旅遊、新生活、新交流「四大重點」,以嘉陵江生態保護與沿江開發和農業、旅遊有機結合,走產區景區化、田園公園化、產品高端化路徑,打造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鄉村旅遊綜合體,開啟了南充市「農業公園」新篇章。四是農業產業型。以「看花海美景」「品有機食品」為一體的中國有機生活公園,突出有機文化、農耕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主題,通過主題雕塑、主景布局、實物體驗等多種方式,策劃設計了四季花海、有機果蔬採摘園、農具總動員、充國方言社會等景點,介紹栽培技術、烹調方法等有機文化,還原捉魚摸蝦、插秧挖藕的生活場景,展示犁頭、碓窩等傳統農耕用品,體驗滾鐵圈、打地牛等童趣生活,確保了景區的獨特個性和競爭力,打造出中國西部第一個集農業產業化發展、有機科普展示、有機生活體驗、鄉村度假休閒、戶外健身養生為一體的有機生活公園。五是民俗風情型。閬中市天林鄉五龍村以民俗文化為主題,按照國家3A級旅遊景區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塑造五龍驛站、古觀星臺等文化景觀,豐富鄉村騎遊、農事體驗等旅遊產品,提升水產、沃柑等產業園區,打造出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鄉村旅遊景區。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南充實現了農業、農村和遊客的多贏。
規劃引領形成農旅融合「一張圖」
圍繞「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戰略目標,瞄準「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打造全省文化旅遊副中心」戰略定位,南充高標準編制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全力打造「有山有水、有田有家、有園有景」的西部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突出「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發展布局,編制完成《南充鄉村休閒旅遊示範帶發展戰略規劃》,以田園綜合體為點,以212國道為線,以嘉陵江流域為面,引導旅遊要素向優勢農業產業帶集聚。同時,大力助推蜀道申遺工作,加大沿線傳統村落保護和建設力度,按照旅遊功能搞好道路、廁所、休閒設施建設,打造「嘉陵江百裡畫廊」主題品牌。按照「1主題公園+N農業莊園」的思路,南充市在9個縣(市、區)分別規劃打造一個高標準的農業主題公園,配套建設一大批農業莊園,構建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項目實施形成農旅融合「一體化」。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有機農業等優勢資源,著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全力打造「田園綜合體」。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依託旅遊景區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此外,保障機制形成農旅融合「一盤棋」。按照「規劃引領、立項統籌,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司其職、各計其功」的原則,統籌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開發、文化、體育等多方面專項資金,通過招大引強、招強引優,充分吸納社會資本參與農旅融合項目建設。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協會組織、群眾參與的聯動機制,建立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農旅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問題,協同發力抓好服務保障。與此同時,將重大農旅項目建設、品牌創建等重點工作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及市級相關部門目標考核體系,對重點項目實行掛圖作戰、掛帥出徵、掛責問效。
今年,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提出了「統籌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提升文化和旅遊領域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新的貢獻」的新要求,強調要「加強鄉村文化旅遊發展規劃指導,扶持打造文化旅遊示範項目」。對標這一會議精神,下一步,南充將對鄉村旅遊推出包括「進一步修訂完善規劃、強化要素保障、加速開發建設、激發發展活力和加快轉型升級」等舉措,統籌農旅結合,助推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到2023年,全市將規劃建設50個產業特色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的特色鄉村,逐步探索出一條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以旅活農、以旅富農的發展路徑。
(羅琴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張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