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以下表現,看似不懂事實則很聰明,都是父母教育得好

2020-11-19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大家是否聽說過,薩提亞女士的「冰山理論」?

薩提亞女士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首席治療大師,她所提出來的「冰山理論」,也非常有名。什麼是「冰山理論」呢?很簡單,大家都知道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吧。我們肉眼看到的,漂浮在海面上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些藏在海裡面的,才是重頭戲。


同理,薩提亞女士將一個人比作一座「冰山」。個體的行為和表現,就是漂浮在海面上,肉眼可見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則是,藏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這些東西,才組成孩子真實的自己。說白了,通過外表的一些行為,並不能判斷一個人。只有真正了解他的內在,才算是真正的了解。

有句話說得非常好:你看到的樣子,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樣子。認真品品這句話,是不是就是這個樣子?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其實都可以這樣理解。

這就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只看表面,就去定義一個孩子。像有以下表現的孩子,看似不懂事,讓人很討厭,其實是聰明的表現,父母教育得很好。


話多、外向的孩子

前段時間,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在沒開始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在班上,嘰嘰喳喳地說話。前面一個小女孩,很開心,從頭說到尾。我覺得蠻好的,挺開朗的。但我旁邊一個家長就說:「話那麼多,真不懂事,沒家教!」我看到她旁邊沉默,跟外界環境涇渭分明的孩子,突然很無奈。

性格有內向和外向,這沒什麼好壞之分。但誰都不能否認,外向的孩子會更快樂,並且更聰明。為啥會這樣說呢?首先,外向的孩子有什麼不開心的都憋不住,內向的孩子只會自己承受。誰更快樂,顯而易見。

話多,可不只是話多。語言考驗的是一個孩子的詞彙量、語言組織能力。是那些一張口,就卡殼的孩子所羨慕不來的。這樣的孩子,不聰明嗎?


「停不下來的」孩子

某個廣告特別洗腦,「停不下來」,讓人好笑又無奈。若孩子「停不下來」,那真的只有無奈了。朋友家的孩子,實力演繹「停不下來」,從而導致家裡的東西,總是找不到地方。最後找到的地方,也會讓人不可思議。

因此,在某個時間段,朋友都快「瘋掉」了,還帶娃去醫院檢查檢查,看是不是多動症。結果出來了,還真不是。孩子好動,真的蠻不懂事的,給家長帶來很大的負擔。

但其實,好動也是聰明的表現。這代表思維活躍,想法新奇。與其想著如何阻止,不如正確引導來得好。

行為只是外在表現,光解決行為是沒任何好處的。從深處解決,才是良方。#2020生機大會#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實則卻是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了
    近些年,情商這個詞越來越被人重視,家長們更加在乎孩子情商的培養,和一個情商高的人相處,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相反,和一個情商低的人相處則會讓人心情糟糕。情商這種東西並非與生俱來的,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實則卻是情商低的表現,家長可別沾沾自喜了。
  • 好的父母,都有一點笨,孩子才會聰明一點!
    其實想要教育好孩子說難也不難,只要做到3個字就可以了!而且,那天練琴都不用家長催促,整個過程都興致勃勃。故事中的媽媽不像別的媽媽一樣表現得事事都懂,反而向孩子「露怯」,沒想到由此激發了孩子求知的欲望。所以教育孩子,「萬能媽媽」不是最佳選擇。有時候還是需要表現得笨一點,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加聰明!
  • 有這三種品行的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可能反倒是沒出息
    播散智慧思想,傳遞教育理念今天要聊的主題是: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以後多半沒有出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少小時候看著很聰明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會有出息。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聰明過頭了,小時候人人都誇,爸媽也對孩子的聰明引以為傲,但他聰明沒有用在對的地方,長大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其實以下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多半沒有出息,家長發現了要及時去幫助孩子糾正。
  • 為啥說「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這些毛病別嫌棄,是聰明表現
    二:喜歡和大人說話,愛和家長頂嘴這樣的孩子通常思維比較敏捷,腦子轉得快、口才好,否則每天在和父母頂嘴的時候,又怎麼能在快速的時間裡把父母說得啞口無言,如果你的孩子愛說話,愛和你頂嘴,不要總是因為這件事訓斥孩子
  • 這幾類孩子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啥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
    導讀:這幾類孩子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啥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幾類孩子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啥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活躍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以下3種表現,一般比較聰明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聰明可愛,聰明的孩子起碼學習方面不費力,但是孩子的聰明與否和大人的教育是有關係的。平時家長可以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一些不同常人的表現,好的教育和幫助可以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 孩子越活躍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以下3種表現,一般比較聰明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聰明可愛,聰明的孩子起碼學習方面不費力,但是孩子的聰明與否和大人的教育是有關係的。平時家長可以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一些不同常人的表現,好的教育和幫助可以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 聰明的孩子常有,懂「魔法」的孩子不常有,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理性
    可是,現在的人們教育孩子則陷入了一種誤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千裡馬,於是就會千辛萬苦地去尋找所謂的「伯樂」,而這些所謂的「伯樂」有很多種荒謬的表現形式,都喜歡拋出各種吸引眼球和虛假荒誕的教育概念。培訓的作用實際上是在訓練孩子的技能,可能更容易挖掘出孩子本身的潛力,但也是因人而異,不一定就會對學習成績就有幫助。而所謂的能夠提高閱讀速度,或許能夠略微讓孩子讀東西更快點,但對於閱讀內容的理解並沒有什麼幫助,而「開發右腦」這樣的說法,更是對於科學研究上的不尊重。
  • 孩子出現以下行為,看似討厭實則高智商,父母可別傻傻阻止
    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有苦有淚也有笑。再愛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們的某些行為,也十分厭棄。可家長卻不知,有些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若是阻止,不是讓他們變乖而是耽擱他們變聰明,希望你不要踩雷。孩子是不頂嘴了,可話也少了。長大之後也是沉默寡言,不喜歡和任何人多說一句話。原本考了一個很好的大學,但卻被退學了。跟他人相處,別人都說他像個「機器人」一樣,很冷血。為讓孩子改掉一些父母很討厭的行為,就把他變成「機器人」一樣,這是為他好嗎?所以也給父母提個醒,孩子有些很討人厭的行為,實則是高智商。父母別傻傻阻止,那不是愛而是傷害。
  • 孩子有以下4種「怪行為」,父母不要急著否定,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的成績始終是父母關注的重點。孩子的成績好,父母自然會誇獎孩子「聰明」,考不好就會說是「笨」。只是因為成績而斷定孩子是否聰明,也許有點過於牽強。孩子的聰明表現,不只是在學習上,方方面面都是考慮的對象。
  • 這3類孩子小時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都會有的想法,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聰明。不聰明可以靠教育解決,因此很多父母都會主動教育孩子,讓孩子比同齡人學到更多的東西,因此這部分孩子會得到很多大人的誇獎。
  • 孩子出現以下三種表現,暗示正在變聰明,家長需要格外注意
    文/赫媽育兒當媽的人都懂,孩子到了兩歲左右,開始變得「不可理喻」。每天以挑戰父母的極限為樂,常常會出現很多異常表現。家長需要透過孩子的異常,看到現象背後的暗示,因為有些表現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正在偷偷的變聰明。
  • 孩子有以下表現,是嫌棄父母的苗頭,不糾正將來很容易不孝順
    文|秘籍君周末閨蜜帶著兒子來我家,倆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後來直接上了沙發。可能是閨蜜看兒子在沙發上蹦得太吵,呵斥兒子趕緊下來。不料閨蜜兒子也學她叉著腰點指「你給我閉嘴!」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閨蜜噗嗤一笑,「你隨便玩吧我不管了」。我在心裡搖頭,這是在放縱孩子呀。話題不覺就聊到了孩子身上。
  • 李玫瑾教授直言:「低層次」的父母愛嘮叨,聰明的父母都各有招數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孩子,這件事情做得不對,那件事情做得不好,父母總是認為孩子不長記性總是讓人操心,而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遠,等孩子長大一些之後就會表現的叛逆。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總是嘮叨孩子,孩子卻記不住呢?是孩子故意和你作對嗎?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認可,即使他們不承認,但是他們對父母的關注度還是很高的。
  • 「中國式聰明」害娃不淺,這三類孩子看似聰明,未來大多沒有出息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珍寶,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所在。無數父母都期盼,孩子能夠擁有一個聰明的頭腦,長大後從事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過上更優質的生活。然而,現實卻總是與理想相悖,雖然有不少孩子聰明伶俐,但是總改不掉一些愛耍小聰明的小毛病。
  • 孩子出現以下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高智商,父母可別傻傻阻止
    文|秘籍君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有苦有淚也有笑。再愛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們的某些行為,也十分厭棄。可家長卻不知,有些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若是阻止,不是讓他們變乖而是耽擱他們變聰明,希望你不要踩雷。
  • 清華校長:這些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難有成就,父母別引以為傲
    相信每個人都對「別人家的孩子」不陌生,不知從何時開始,「別人家的孩子」逐漸成為父母教育孩子時經常提及的人物。每位家長都希望能擁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為了鼓勵孩子再接再厲,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聰明」行為都會給予很高的讚賞。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了,不要盲目對孩子的「聰明」大加讚賞,先看清孩子有沒有以下幾個致命弱點為好。
  •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成就
    導讀: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成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成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
    前不久回老家看望母親,說起兒時的事情,母親提起對門鄰居家的孩子小軍,當初一群孩子就數他最聰明,是個「孩子王」,現在天天在家啃老,混吃混喝也不知道找個正事幹,主要是精過頭了,老婆都回娘家鬧離婚了。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小時候看似特別聰明有靈性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有出息,就像鄰居家孩子太精明,兒時都誇獎有腦子,父母也為孩子感到驕傲。可是過於精明,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了阻礙。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大多都很聰明
    導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相信許多家長都會感覺自家的孩子「難帶」。特別是在孩子2、3歲的那段時候,仿佛他們總有用不完的精力、十分頑皮。家長必須時刻緊盯著,才能不出么蛾子。為什麼這一階段的孩子會讓家長感到「難帶」,您了解嗎?俗話說,「三歲看老。」2-3歲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特定的年齡段」,家長們總是抱怨孩子「難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