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乳酸菌飲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89.3億元。從品牌力指數看,去年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一的乳酸菌飲料品牌是蒙牛旗下的優益C,娃哈哈、養樂多分列第二、三名。
其中,養樂多(Yakult)常被誤認為是中國品牌,但其實是日本品牌,歷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經過85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知名的活菌型乳酸菌飲品製造商,產品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官網了解到,其日銷量高達4000萬瓶,說它是日本的飲料巨頭也不為過。
故事要從1930年開始說起,日本京都大學的一名醫學博士代田稔培育出了乾酪乳桿菌代田株。經過數年時間的研究,他進行了乳酸菌的強化培養,並以此製造了一款飲料,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養樂多。
養樂多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健康飲品,這也符合代田稔的「益生菌健康法」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健腸長壽」。這樣的產品定位,使得養樂多一經面世,就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銷量逐步攀升。
縱觀養樂多的發展過程,它之所以取得成功,產品本身的定位自然重要,但也少不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根據了解,60年代是養樂多發展的一道分水嶺。在這之後,公司開始塑造品牌,且打造了獨特的銷售渠道。
品牌方面,在競爭對手忙著提升銷量的時候,養樂多直接從品牌入手,塑造了「養樂多」健康的品牌形象。此外,在品牌塑造過程中,其始終定位在乳酸菌飲料,並沒有進行產品多元化。這種專業化的打法,使得「養樂多」等於「乳酸菌飲料」的形象深入人心。
銷售方面,養樂多採取了獨特的家庭配送服務模式,也就是「養樂多小姐」。這些女性員工穿著統一的制服,每天走街串巷推銷產品,或給熟客送去產品。該模式為公司撐起了銷售的半邊天,很大程度上推動公司快速發展。當然,養樂多自然也有鋪設零售商店、便利店等傳統渠道。
在中國市場上,養樂多開始展開經營活動的時間點略晚,2002年才開始進入廣州推廣事業。當時,國內市場上有伊利、蒙牛、光明等強勢企業,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儘管如此,養樂多還是迅速打開了我國市場。
養樂多還是採取在日本市場上的打法,即大單品定位和「養樂多小姐」銷售策略。再加上當時的養樂多,已經是在乳酸菌飲料的巨頭,所以在我國市場取得快速增長並不奇怪。官網數據顯示,目前養樂多在中國大陸日均銷量達750萬瓶,佔比全球份額近20%。在上海乳酸菌飲料市場,已經連續十餘年高居市佔率榜首。
雖然養樂多在中國仍然暢銷,但競爭對手優益C、娃哈哈等也有著不弱的實力,這兩個品牌甚至在品牌力上超過了養樂多。這也就意味著,往後養樂多將面臨來自對手更多的壓力。
筆者認為,雖然大單品策略在過去很長時間內對養樂多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時代在進步,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養樂多也應該嘗試推出一些緊緊圍繞核心產品的新品類,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