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手父母熬成了二胎媽媽,我靠這本書輕鬆養大了兩個娃

2020-12-20 大銘小亮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我卻比以前更迷茫了。早上剛看到一篇文章推送,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中午媽媽群裡就有人抱怨寶寶喝母乳過敏;這一位專家強烈反對寶寶哭了立即就抱,另一個位專家又言之鑿鑿的列出延遲滿足的3大危害和4大誤區。

育兒的問題有多少,解決的方法就有多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站在不同的立場,講述自己問題和方法。作為新手媽媽,首先要建立起自己的育兒觀,確定育兒原則和方向,然後對蜂擁而來的信息進行甄別和篩選,由此獲得真正有用的內容。

問題是,如何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育兒觀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看書。看最專業、最權威,且經過時間和讀者雙重檢驗過的經典育兒書,比如說《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是一本系統、全面、專業的育兒書,提倡通過親密育兒法讓寶寶和父母今早建立親密關係。書中對寶寶的吃喝拉撒睡以及護理急救等方面提出許多實用有效的建議,上手快,可操作性強,能夠幫助新手媽媽在實踐中快速建立自己的育兒觀。

作者威廉·西爾斯,是一名醫學博士,也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權威。他在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總結了「親密育兒法」,提倡通過母乳餵養、背巾、睡眠共享等方式讓育兒變成一個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

這本書很厚,70萬餘字,但千言萬語只為了一個目的:幫助新手爸媽通過親密育兒法養育出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從育兒基礎、飲食和營養,到現代育兒以及嬰兒成長與行為,這本書幾乎涵蓋了從分娩到育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內容龐雜細緻,堪稱真正的育兒百科全書。

1.如何進行母乳餵養

西爾斯夫婦有8個子女,全部採用母乳餵養。母乳餵養是和寶寶建立親密關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相互給予的過程中,母乳由於其生物特殊性,能夠促進嬰幼兒健康發育,而寶寶的吮吸能夠刺激媽媽分泌更多的母性激素和乳汁,讓哺乳更輕鬆,然而母乳餵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的媽媽能堅持3年多,老話說「一滴奶十滴血」,講的就是母乳的精貴和不易。通常,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都要經歷兩道坎:餵奶和斷奶。

母乳餵養我們都知道「乳汁的產量建立在供求關係上,寶寶吸得越多,媽媽分泌出的乳汁就越多,所以每個媽媽的乳汁都是足量的。」但是剛開始母乳餵養的媽媽,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乳頭疼痛和奶水不夠,其實真正的原因大多都是餵奶的姿勢不正確。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通過插圖的形式介紹了正確餵奶的姿勢,媽媽可以通過對比進行矯正,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銜乳姿勢,避免乳頭疼痛。

正確的姿勢還能幫助寶寶找到奶水的開關,從而刺激媽媽體內分泌出更多的母性激素,快速產奶,成為寶寶最愛的「大奶牛」。

如何斷奶說到怎樣斷奶,辦法可謂五花八門。比如,有的特意把寶寶送去外婆家住一周;有的買了各種各樣花哨的安撫奶嘴作為替代品;有的甚至在乳頭上塗抹刺激性的醬汁。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媽媽和寶寶更自然的渡過斷奶期呢?

西爾斯提供了兩個原則:停奶和代替。

用「停」而不是「斷」,即表明採取「不主動給,也不拒絕」的漸進式停奶過程。當寶寶想吃奶時,你可以說「好的,我先喝點水。」拖延時間,轉移注意,引導寶寶忘記吃奶。

「代替」意在拓寬寶寶的世界。通過可以給他講故事、玩遊戲、進行戶外活動,讓他不停接受新鮮的信息,對外部世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從而避免寶寶因為無聊而要吃奶,或者乾脆把吃奶當成了消遣。

2.夜間育兒法

通常,寶寶在6個月之前夜醒兩三次,6-12個月夜醒一兩次,因此媽媽們幾乎每天都處在睡眠不足、疲倦困頓的狀態,面臨快速衰老、心理抑鬱等問題,因此夜間育兒幾乎成為阻撓媽媽們享受育兒的最大因素。

西爾斯夫婦養育了8個孩子,至少在長達10年的時間中每天都要面臨夜間育兒的難題,為此西爾斯提出了「睡眠共享」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幫助寶寶養成健康的睡眠態度,將夜間育兒也變成建立親密關係的一部分:

首先,父母應該建立夜間育兒心態,用開放的思維嘗試各種方法,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種。

其次,寶寶應該和父母睡在一起,即「睡眠共享」。寶寶和父母不僅要共享一張床,還要共享睡眠周期、夜間情緒以及持續的親密關係。

另外,懂一些夜間育兒小技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採用按需餵養的方式給寶寶餵奶,並且在白天多抱寶寶,因為白天頻繁的餵奶和擁抱,能夠減少寶寶的焦慮和不安,讓寶寶在夜間睡得更安心。

父母可以創造一種獨特的睡前儀式,比如在睡前給寶寶洗一個熱水澡,唱搖籃曲,幫助寶寶逐漸進入睡眠狀態,並且形成固定的模式,養成習慣。

3.把寶寶貼在身上的背巾育兒法

新手媽媽在育兒期間通常會陷入這樣一種矛盾的心理:寶寶在大聲哭鬧時,要忍住,等他不哭了再抱;但這樣做,又會讓媽媽心中充滿了愧疚,感覺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這種矛盾心理背後,是一種頗為流行的觀點,認為一哭就抱是溺愛,寶寶會因此變得驕縱依賴,影響獨立人格的發展。

事實上,大量研究發現,抱得越多的孩子,其行為表現和發展也越好。因此西爾提出了「背巾育兒法」,目的就是要把寶寶時刻「貼」在身上。在養育8個孩子的過程中,他和妻子身體力行的採用了背巾育兒法,輪流將寶寶貼在身上,用事實證明背巾育兒法確實好處多多:

背著的寶寶哭得比平常更少了。當寶寶從舒適的子宮突然來到陌生的環境,會產生一系列不規律和缺乏條理的生理反應,而背巾能夠模擬子宮,讓寶寶繼續享受子宮裡的模式和狀態,從而有效的減少哭鬧。

背著的寶寶長得更好。背著的寶寶時刻貼近親人的身邊,能夠建立牢固的安全感,一旦分配在哭鬧上的時間和精力減少了,就能更專注於自我發展和成長。

背著的寶寶語言能力更強。寶寶在背巾裡時,離大人的嘴巴和眼睛更靠近,因此能夠直接觀察和傾聽大人之間的交流,在記憶中存儲發音和詞義,時刻浸潤在母語環境中的寶寶對語言的敏感性更強。

《西爾斯親密育兒法》是一本覆蓋面極廣的育兒類百科全書,有這樣一本書放在家裡,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針,至少能讓父母面對小小的新生命不再慌張。做父母不需要考證,我們憑著一充滿愛的心把孩子帶到人間,更要本著負責任的心讓孩子健康長大。

相關焦點

  • 「我後悔生二胎了,大家一定別學我!」寶媽表示養兩個娃太累了
    文|西紅柿媽媽要不要生二胎,一直是很多家庭猶豫的問題,因為「生」與「養」實際有著不小的差別,一個孩子尚且不容易,何況是兩個。雖然電視上那些明星寶媽生養二胎,看起來輕鬆愜意,可等真到自己時,才知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 35歲的我選擇生了二胎,現在有多後悔,只有過來人才知道
    二胎起初只是為了緩解社會壓力勞動能力倡導的一項政策,起初一些人表示打死也不生二胎,當然年過30歲的我也是其中一員,後來發現身邊的人生的越來越多,自己在婆婆的慫恿下,也是成功的加入了這個生娃大隊伍中,想著一個娃兩個娃都是養,早點生早完成任務,可能兩個孩子年紀相仿更容易帶。
  • 生二胎=做公益?80、90父母有話說:我養的不是娃,是碎鈔機
    「催生事宜」,這讓不少年輕父母們倍感頭大!,在有過一次「養娃煎熬」後,就會被養娃的支出帳單壓得喘不過氣,這種趨勢下,他們如何敢生二胎?「我養的不是娃,是臺碎鈔機」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我特意找了自己的表姐——「當代二胎媽媽」,要來了她的日常記帳本,做出了一份「二胎花銷統計表」!我滴個乖乖,看到最後的數字,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 47歲媽媽背著我生二胎,比我小20歲的妹妹,憑什麼讓我養?
    女孩氣憤說到:我都22了,需要什麼吃奶小孩作伴? 畢竟生孩子是你的權利,但是我對這個孩子有我的看法也是我的權利,既然生都不告訴我,那麼就是把我沒當家裡人,至少沒把我當這小丫頭的姐姐,以後她有任何事你們別找我。
  • 從新手媽媽到「能出本書」,林心如都經歷了什麼?讓每個媽媽感慨
    林心如最近又被抓拍到了隆起的小腹,很多人猜測:怕是二胎降臨。當然,目前林心如和霍建華方面,沒有給出明確回應,或許是不希望影響工作,或是在等待更好的公布時機。想起對林心如的一次採訪,她說:為了養孩子,我都已經可以出本書了。
  • 二胎媽媽這樣做會傷了孩子?
    這也是為神仙兄弟情流淚的一天!誰不希望家裡的兩個娃像威本兄弟一樣聰明可愛相親相愛呢。但是這兩個神奇小生物,隨時都能把生活這部連續劇攪成恐怖片。,事後感覺很對不起老大;這是很多二胎媽媽遇到的難題。在養孩子的路上,我們必然會遇到各種困擾和困難,如果家裡有兩個娃
  • 懷一胎和懷二胎的區別,二胎媽媽:真實寫照!來看看你中幾個
    昨天有專家提議放開三胎,看到消息後,家長群就炸了鍋,有的媽媽表示「不是父母壓力我一個都不想生」,也有家長表示「二胎都生的後悔,三胎是絕對不生了」。這應該是不少家長的心聲吧,尤其家庭經濟條件沒那麼好、沒人幫帶娃的家庭。
  • 二胎媽媽自述:我的6年二胎生活,希望對你有幫助
    ,只有媽媽們自己能體會,今天分享的是一位二胎媽媽的感悟。我是比較早要二胎的媽媽。身為有一個六歲娃一個三歲娃的媽媽。我分享一下這幾年作為倆娃媽媽的真(tu)實(xie)感(li)受(shi)。為二胎媽媽們做個參考吧。
  • 高齡產婦生二胎,想讓大女兒養,女兒質問:「誰來養我兒子?」
    ,女兒的質問道出為姐的心酸樓下張叔叔和李阿姨夫妻已經年近50歲,一心想生個兒子的張叔叔也想搭上二胎政策這班車。張叔叔夫妻二人都非常重男輕女,大女兒自從出嫁後,張叔叔夫妻就很少和女兒來往,他們覺得女兒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養老還要靠兒子」。這些都是張叔叔的原話。也沒和女兒商量,夫妻兩人就開始準備生二胎。
  • 「弟弟一哭,我就害怕」一篇作文,牽扯出二胎媽媽的一把辛酸淚
    小弟一哭,我就怕了」一篇作文,牽扯出二胎媽媽辛酸的眼淚一位老師曬出一篇學生作文,作者是個普通的女孩,作文的題目是「我想對你說」,女孩在文章中表達了她對媽媽的愛,但是越往下看,越覺得鼻子發酸,胸口像堵石頭一樣。姑娘說,弟弟出生後,母親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在家,只要弟弟一哭,媽媽就會第一時間罵她。
  • 24歲姐姐拒養4歲弟弟 被父母告上法庭 中年父母該不該生二胎?
    沒要到錢的媽媽,氣急敗壞的罵她狼心狗肺,還發了朋友圈:「你永遠不知道你養了個什麼東西」。同樣身為女孩的母親,很難相信一個媽媽會偏心眼到這個程度,為了二胎完全不顧女兒的死活,這種吸血鬼型家長真的太可氣了。
  • 生了二胎後,讓大寶帶二寶真「輕鬆」?別洋洋得意,這是在毀娃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父母之偉大,在於生更在於「養」,生是給了生命,而養是給了孩子注入了靈魂,可如果生而不養又會如何?對於很多80、90後來說,他們多數為獨生子女,並不能體會有兄弟姐妹的感受,二胎開發後,有越來越的家庭選擇生二寶,但這其中的育兒問題也凸顯了出來。
  • 什麼時候要二胎?4~6歲是最佳年齡差,不僅媽媽輕鬆孩子也開心
    朋友說她和愛人猶豫了兩年,終於還是決定要二胎。這個消息讓我很驚訝,因為要了大寶之後他們夫妻倆都明確表示堅決不會要二胎,誰也不要勸,誰勸跟誰急。我笑著開玩笑說「你倆這是啪啪的打臉呀,為何短短兩年就改變主意了?」
  • 不生二胎會不會後悔?80後媽媽們給出回答,最後一條很現實!
    面對怒氣衝衝的婆婆,王蕾冷靜地和婆婆說了她不願意生二胎的理由:「我也沒指望以後要靠孩子養老,所以也就沒有後不後悔的問題。我現在有能力賺錢,老了有退休金足夠花了。」聽了王蕾的話,婆婆也啞口無言。不生二胎會不會後悔?
  • 「二胎毀三年……」,一位二胎媽媽的血淚經驗,太真實!
    二胎政策5年過去了,在這5年時間裡,作為一個二胎媽媽,我經歷過無數情緒的輪迴,從最初的猶豫,到產後一段時間的焦慮,也曾險些被刷屏的二胎媽媽現狀「勸退」。二胎是一場修行,比媳婦熬成婆更真實的是,我也終究熬成了佛。
  • 為什麼二胎家庭,都是頭胎細養二胎放養?這三個理由很充足!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這個說法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而且許多養二胎的家庭情況也確實如此。小林的表姐前陣子剛生了二胎,小林去表姐家做客時,就親眼見著二姐照顧小外甥明顯沒有當初照顧大外甥時那樣精緻。小林最初還感到非常奇怪,按理說一般家庭都應該是小的那個孩子更吃香。經過詢問才知道,表姐之所以不再像對第一個孩子那麼噓寒問暖,是因為當初還是新手媽媽,有很多母嬰知識都不太了解。
  • 38歲媽媽含淚發朋友圈,「生二胎要趁早,別像我這樣後悔也晚了」
    包括我身邊不少女人,在她們結婚的時候,都信誓旦旦地說:一定要兩個娃,一個娃太孤單了!以後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相互商量,相互幫助。我媽親自照顧我的生活,老公按時陪我產檢,婆婆隔三差五地來看望我,還貼心地說:放心,我家絕不重男輕女,男孩女孩都一樣!聽到這句話,我心裡踏實多了,經過十個月的煎熬後,終於生下一個女兒!雖然我當時順產側切了,但恢復的快。生娃之後,雙方父母都搶著來招呼女兒。我這個新手媽媽當的很輕鬆,幾乎沒熬過夜。
  • 「大的要讓著小的」,父母這種思想要不得,二胎家庭須注意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後,二胎家庭越來越多,本來想著家有兩個娃相互陪伴可以開心的,可是當二寶來臨之後,才發現原來想的太天真。不可否認家有兩個寶寶喜悅和煩惱共存,二胎家庭由兩個娃帶來的喜悅和煩惱,可以說幾乎所有二胎家庭都遇到過。欣喜過、困擾過也煩惱過。
  • 為什麼農村年輕父母養一個孩子叫累,養二胎反而感覺沒有那麼累了
    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年輕夫婦一胎孩子基本父母幫忙帶,等有了二胎的時候,父母有別的兄弟姊妹的孩子要照顧了,就不能給他們一個人帶孩子了。就必須自己帶了。二胎的時候自己年齡也大了,人也成熟了。也知道了父母的辛苦和有些帶大寶 經驗了,所以很多養二胎的農村年輕人基本都是自己帶孩子了,而且感覺比帶大寶要輕鬆很多了。
  • 大多數新手父母都在體驗著焦慮,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頭胎看書養,二胎當豬養。」先不去探討這樣對孩子的影響,從新手父母的角度來講,在養孩子上有很大的焦慮。而且這個焦慮,從準父母就開始了,只不過在孩子出生前後對比上,準父母時期的焦慮比較小,更多的是激動、喜悅,對小生命的期待。可以說父母的焦慮貫穿孩子的一生,從孩子沒出生一直到孩子結婚成家。我們知道在女性懷孕的時候,是非常的艱辛的,但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生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