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已經落下帷幕,140多萬考生完成了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考驗。今年的國考最引人注目的是申論取消大作文,更變為對考生進行應用文體的考察。
華圖教育公務員培訓專家李曼卿分析:「地市級考試命題聚焦於基層工作,省部級考試命題更側重領導機關的宏觀決策。簡單的說就是崗位職責幹什麼,命題就考什麼。大部分的命題點都來源於我們的國家大事、發展戰略、高精尖科技成果、百姓生活等方面,需要考生對政府工作實務有更細緻的了解。」
華圖教育公務員考試教研團隊分析,從歷年國考的側重點,能夠窺見國考選人標準也在與時俱進,總結起來可以用四個詞:思想進步、視野開闊、能力合格、作風務實。
首要標準:思想進步。從今年的題目來看,十九大中關注的發展戰略、國家脫貧攻堅工程的進展、時代楷模的精神、黨內監督的推進······這些都成為了命題點,充分體現了國家公務員對於社會發展理念的認知與認同,對於當前一個時期的問題要關注,取得的成績要堅持,要用一個積極的、發展的思想來看待新時代中國。
基本標準:能力合格。這應該是延續了一直以來的情況,不過今年的命題更加合理了一些,突出體現在申論考試題目類型的變化,對於文章寫作不再考查,而是置換到具體的工作場景中來考查寫作能力,實現了寫作專業能力和實務工作能力的融合,更加符合用人要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務員的工作更加貼近於做具體的實際工作,文字工作不是其主要能力項,做文字工作為主業的相關崗位通過公文寫作加試來評定其專業合格程度,對公共科目的設置更符合大眾崗位要求,這就符合做什麼考什麼基本原則,命題愈加科學合理。
性格標準:作風務實。性格特點也是是否適宜一類工作的一個方面,但是這種考查是一種隱形測試,通過對於題目場景的設置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來完成傾向測試,這就體現在了行測和申論命題的變革上。行測中,我們設置的題目大多都引自於山野林田,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比較相關,例如類比推理中的詞都是一些像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路由器∶連接∶網絡、建築材料∶混凝土∶水泥、稅前收入∶稅後收入∶稅金等,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拿來考查,鼓勵考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這其實就是隱性要求考生一切從生活實際出發,只有真心體會老百姓生活,以後才能為老百姓好好幹活。在申論的題目中體現的更為明顯,每一道題都是具體工作場景的再現,而且對於市地級和省部級的命題區分比較明顯,各自的材料內容、題目事務、虛擬身份等都是對應崗位層次的,考生要把自己置身於虛擬的情境中才能做好題目,這就是要看哪個考生能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也就相應淘汰了一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者型」考生,這就是務實的要求,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啊。
發展標準:視野開闊。今年的題目最大的感覺就是包羅萬象,但是在包羅萬象的表面上又有著其自己的規律,我們能夠發現關注的話題都是一些新成就、新技術、新理念、新思想,總而言之就是各個方面的「新」東西,3D列印心臟、改善群眾生存環境、外交新理念、5G通信技術、文學創作新問題等等,都引起了命題人的關注。縱向上要求考生能夠了解現在和長遠的發展,橫向上要求考生能夠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符合公務員需要多和廣的知識面,但是並不一定要成為某個領域的技術專家,更加符合工作屬性要求,有利於可以快速適應公務員工作的人才。
華圖教育公務員考試培訓專家李曼卿:「總體上看,今年的命題更加科學,也充分體現了國考大綱調整後的新氣象,體現了黨對公務員隊伍的要求,相信能夠通過這一次考試選拔優秀的人才,也相信通過這次改革來開啟公務員考試新時代,促進我國公務員隊伍建設實現新突破」。(華圖教育 供稿)